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20 通敌叛国 (二合一)

420 通敌叛国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兵部尚书于谦举荐内阁大臣沉忆辰担任会试总裁?

这一幕出现让在场官员面面相觑,前几日在廷议上面,沉忆辰不是还公开站出来反对于谦,怎么这么快就和好了。

莫非当时情景,是两人合力唱的一出戏?

百官惊讶,唯独沉忆辰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无论是之前的意见相左,还是现在的主动举荐,其实于谦始终没有改变过。

刚正不阿,凭借公心大义行事,才是属于他的本色!

坐在龙椅之上的景泰帝朱祁玉,面对于谦的举荐,脸上神色非常复杂。

其实在他的心中,最初的会试人选总裁就是沉忆辰,毕竟满朝文武中能称得上心腹寥寥无几,除了太监外仅于谦跟沉忆辰两人有从龙之功,勉强算得上是自己人。

但于谦授衔太保加兵部尚书一职,并且还特旨总督天下兵马,已然是大权在握。如果再担任会试总裁的话,朝中门生故吏遍地,势必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不管于谦表现的多么忠诚公正,身为皇帝得考虑下朝堂势力平衡,剩下的合适人选只有沉忆辰。

但问题是前几日廷议上面,太监喜宁最后说出来的福建右布政使宋彰之死,暗暗吻合了当初皇太后提及的鲁王之死,矛头全部指向跟沉忆辰有关系。

诛王杀官的举动,毫无疑问会触动到任何一位皇帝的逆鳞,事后景泰帝朱祁玉心中生出了深深的忌惮,不知道沉忆辰他的目标或者说野心到底是什么。

如果再让他担任会试总裁,会不会最终养虎为患?

就在景泰帝朱祁玉犹豫的时刻,内阁首辅陈循当即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沉中堂功名成绩世间仅有,被天下士子视为文人榜样,他若是担任会试总裁,定能彰显我大明文风昌盛!」

陈循站位了沉忆辰?

于谦举荐沉忆辰,起码还在百官的意料之中,陈循可是跟他毫无关系,甚至更偏向于文官集团,为何会在这种紧要关头背刺杨鸿泽跟贺平彦。

别说文官们想不明白,就连沉忆辰自己都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不过同为阁臣的高穀脸上,却出现了一抹神秘笑容,看来元辅是听进去自己的劝告了。

内阁新晋的几名后辈阁臣中,杨鸿泽是礼部尚书胡濙扶植的,贺平彦是吏部尚书王直扶植的,唯独沉忆辰跟商辂两人,背后并没有站着什么大老的影子。

一定要算的话,沉忆辰身后站了成国公等一众勋戚。

陈循没有自己扶植的后辈对象,无论他如何帮扶杨鸿泽跟贺平彦等人,都无疑是帮助他人做嫁衣。相反沉忆辰此人恩怨分明,哪怕曾经年少轻狂过,至少不是什么卑鄙无耻之人。

示好沉忆辰,可能不会为己所用,但结下一片善缘,关键时刻说不定就能起到很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杨溥对于高穀跟陈循两人,都有过知遇之恩。他临终前选择了继承衣钵的人选是沉忆辰,陈循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得回报一下当初恩情。

「臣附议元辅所言,还请陛下任命沉中堂为会试元辅!」

高穀当即站了出来表示赞同,为沉忆辰任命添一把火。

「臣附议!」

随着高穀表态,内阁中最后一名正统朝的元老阁臣苗衷,此刻只能展现出共进退的态度。

如今内阁示弱,几位阁臣再不团结一致推出扛鼎后辈,日后将被六部给压的毫无地位!

几名阁老相继出列举荐,让这场会试总裁人选,更是增添了一抹特殊火药味。从永乐朝开始,就出现了阁部相争的场面,现在恰好双方举荐人选向左,又一次展现了阁部之间的分歧。

看来「三杨」逝去后,内阁

是不甘心屈居于六部之下啊。

阁部相争,能作出裁决的人选,只剩下当今天子。于是乎奉天殿内外百官,纷纷把目光望向了上方的朱祁玉,想看看他到底是会选择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还是沉忆辰。

就在场面气氛逐渐凝固,朱祁玉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刻,一阵急促的铃铛声音从丹犀之下传来,让满朝文武下意识往后看去。

历朝历代紧急军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加急方式,宋朝是用御前下发的金字牌来作为信物,从而衍生出历史上着名的十二道金牌令箭,勒令召回前线作战的岳飞退兵的故事。

明朝紧急军情的特殊信物,就是信使身上夹带铃铛。每到一处驿站当听到铃铛声音响起,驿丞要立即准备好换乘的马匹,不分昼夜继续往下一个驿站前行,达到惊人的日行八百里加急速度。

正旦朝会上能出现紧急军情的铃铛声音,意味着边关出现重大战事。要知道现在宣大防线除了两座主城外,仅仅来得及修复为数不多的几座卫城堡垒,鞑虏想要越境入侵可谓是相当简单。

冬季理论上不是鞑虏犯边的好时机,但万事没有绝对,谁也不敢保证边境就一定相安无事。

很快一名通政司官员,托着呈有边关紧急军情的托盘,送达到了御桉面前。京师守卫战的危急可谓是历历在目,朱祁玉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当即打开奏章翻阅了起来。

殿内的文武百官,纷纷用着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朱祁玉脸上神情变化,希望能从中大致推断出边关紧急军情的祸福。

只见景泰帝朱祁玉的神情,从最开始的严肃,转变成一种欣喜,紧接着又浮现出愤怒。种种变化让殿内群臣有些捉摸不透,到底边关发生了何事,能让皇帝脸色都阴晴不定?

看完之后,朱祁玉放下了手中的奏章,面对奉天殿内外群臣的好奇心态,他缓缓开口说道:「大同急报鞑虏从义州犯边,好消息是总兵郭登提前布下埋伏,瓦刺部一战损失战兵六千余人,而我大明虎贲伤亡仅仅数百!」

「恭贺陛下,喜得大捷!」

数十比一的战绩,放在冷兵器时代几乎相当于一边倒的屠杀,除开京师守卫战这种绞肉场,明军已经许久没有对鞑虏单方面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哪怕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出塞讨伐兀良哈三卫,实际战果也不过一两千颗人头。如果大同总兵郭登的军报没有造假,那这绝对称得上是一场大捷!

「大明虎贲扬我国威,恭贺陛下!」

「乱臣贼子有来无回,此乃景泰新气象!」

「开年捷报,乃大喜之兆!」

各种奉承恭维接踵而来,只是沉忆辰跟朱仪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多少喜色,相反还充斥着一种凝重。

义州卫是朱佶驻守的城池,鞑虏选择从这里进攻,绝对不是什么偶然事件,几乎可以坐实背后藏着里应外合的勾当。不过问题在于,沉忆辰仅仅早期写过一封书信提醒大同总兵郭登,要多多提防朱佶,其他并未过多明说。

单单凭借这一封书信,郭登就能料事如神,提前在义州做好准备,等着鞑虏自投罗网吗?

沉忆辰不相信郭登有这样的预判,同时他又无法解释其中缘由,看来只有等执行弑君命令的苍火头等人返回京师,才能得知背后真相。

毕竟紧急军情,驿站换马的速度,苍火头等人是无法媲美的。

朱仪的脸上凝重就更为简单,他担心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要是曝光出来朱佶通敌叛国,那父亲大人能否接受的了?

一生戎马,把家族骄傲跟传承视为生命的成国公朱勇,最终培养出一个家国叛徒,毫无疑问这比鹞儿岭一战还要耻辱。

如果说战败是一世英名

毁于一旦,朱佶的叛国将导致晚节不保!

「诸位卿家除了恭贺,难道就不好奇郭登,为何能未仆先知吗?」

面对殿下群臣的恭贺,朱祁玉脸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反而朝着众人问了一句。

刹那间原本「喜气洋洋」的奉天殿,立马变得沉默异常,论群臣想象力再如何丰富,他们都不可能想象到朱佶通敌叛国,怕说错话自然就不敢做声。

「既然你们不知,那朕就来告诉你们好了。」

「朱勇之子,大同府都指挥佥事朱佶,里通外敌犯边,属实乃大明之耻!」

说罢,景泰帝朱祁玉重重一巴掌拍在了御桉上面,曾经大明国公之子通敌叛国,传出去将是一桩天大的丑闻。

得知了这个消息,满朝文武可谓是一片哗然,确实这个消息太过于劲爆,谁能想到曾经位极人臣的成国公,培养出一个内女干儿子。

或者思维再延伸一点,他另外两个儿子,乃至于朱勇本人,会不会也有问题?

这下朝堂之中,很多人开始用着怀疑的眼神,打量着沉忆辰跟朱仪两人。

感受到众人目光,目前成国公府实际当家人的朱仪,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能查明朱佶确有通敌叛国之举,还请按律严惩。」

「身为长兄,臣愿一并受过!」

朱仪的话语回荡在奉天殿内,相比较旁人此刻沉忆辰心中收到的冲击更大。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沉忆辰对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八个字深恶痛绝,认为是成国公朱勇强加给后辈的枷锁,无非就是想着为那辉煌的成国公府添砖加瓦。

这一刻,他在朱仪身上,看到了荣辱与共的担当,就算朱佶是个叛贼是个人渣,却始终无法抹掉他身上成国公的血脉。

朱勇问罪夺爵在家是个庶人,现在的朱仪就必须扛起成国公府这块招牌,无论好的怀的,通通都得接纳,这便是他身为嫡长子的宿命。

面对朱仪的请罪,景泰帝朱祁玉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仅仅是澹澹回了一句:「朱佶现在就在外面候着,朕看在前成国公朱勇的面子上,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

「大明勋戚与国同休,不要让朕寒心。」

朱祁玉的这句话,无疑是个警告跟暗示,只是听在沉忆辰的耳中,他想到的却是更多东西。

景泰一朝七年时间里面,朱祁玉勤奋理政、任用贤臣,兢兢业业,绝对称得上是合格线之上的君王。如果能再进一步,顺势扭转土木堡之后大明颓势的话,救时之君跃升为中兴之主,也不是不配。

但问题是他当政期间,对于谦大权独掌能保持尊重跟克制,对武清伯石亨的权欲滔天能做到容人之度。却不知道为何,历史上对于老牌勋戚始终保持着不加遮掩打压,比如始终不允许朱仪袭爵,并且连去鹞儿岭祭拜都不行。

另外英国公张辅虽然开恩袭爵,却让幼子继任,从而导致英国公一脉实际上也不满。

还有襄城伯李珍没有子嗣袭爵,却越过了其尚健在的二弟李琏,让三弟李瑾去继承为第四代襄城伯,又闹得沸沸扬扬。

至于修武伯沉荣不让嫡子袭爵,泰宁侯陈瀛让旁支袭爵等等操作就不说了。反正只要是元老勋戚,景泰帝朱祁玉就跟有仇似的削弱打压,甚至导致了朝中勋戚势力失衡,文官逐渐一家独大。

当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大明诸王群起而攻之,就在于削藩太狠不给活路。

现在景泰帝朱祁玉虽然没到要命的地步,但在还未定罪的前提下,丝毫不给成国公一脉留有情面,很难不让在场的老牌勋戚们寒心。

谁能够保证子子孙孙,不会出现一个

两个忤逆之徒,万一被抓到了把柄成国公的今日,就是自己的明日!

「臣,谨遵教诲!」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哪怕明知道这是一种威胁,朱仪也只有谢恩的份。

「把朱佶给带上来。」

随着朱祁玉的一声令下,御道的远处出现了几名锦衣卫的身影,中间被包围的就是还穿着一身戎装的朱佶。

义州战斗结束之后,对于这位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再加上还有着成国公之子的身份,大同总兵郭登无法处置,只能押送他跟传递军情的信使,一同前往京师交给皇帝问罪。

不过沉忆辰却在看守的锦衣卫中,意外看到了赵鸿杰的身影,入殿之后经过身旁的时候,还顺势递给了他一个信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