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19 天下无双 (二合一)

419 天下无双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正旦朝会按照往年惯例流程,百官向皇帝道祝贺词,紧接着就是诸如朝鲜、琉球、安南等等番邦使臣恭贺祝词。

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番邦使臣中,多了来自于蒙古鞑靼部的使团,并且为首之人还是名义上的“北元”皇太子猛可。

为了正旦朝会向新君元年朝贺,大同总兵郭登特地令沿途驿站快马加鞭,赶在了大年三十晚上把鞑靼使团送达京师,以达成向大明皇帝的封贡仪式。

曾经大元帝国不可一世,纵横万里疆土四海臣服,虽然现在分裂为鞑靼、瓦刺、兀良哈三大部,但是蒙元一脉代表着黄金家族的法统传承,却始终在鞑靼部掌控中。

皇太子猛可朝贡大明皇帝,代表着着辉煌的草原帝国,再度向中原王朝臣服,自此大明天子在名义上,才真正能被称之为天下共主!

站在御台之上的朱祁钰,望着跪伏在自己脚下的猛可,心中可谓是豪情万丈,开口道:“堂堂天朝,容夷虏之来王。昭圣王之慎德,以传天下后世,以示东西诸夷。以光中兴之大烈,以觐二祖之耿光,实帝王之伟绩!”

“朕今日册封岱总汗脱脱不花,为大明顺义王,授镀金银印。脱脱不花长子猛可台吉,授都督职衔,其余诸部首领皆受大明敕书。”

“尔等身为朕之臣子,不可再犯边境开启战乱事端,否则就算遁之万里,虽远必诛!”

景泰帝朱祁钰这番威严霸气无比的话语说出来,让在场文武百官无不是心潮澎湃。强汉盛唐乃汉家王朝的标杆,明太祖起兵口号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如今亲眼见证鞑虏名义上归顺大明王朝,这种热血跟自豪感,超越了朝堂政治斗争,属于真正的家国情怀。

“外臣猛可,谢陛下册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督”猛可高呼万岁,再度行了五拜三叩大礼,象征着对于大明的臣服。

只是这一幕放在瓦刺部使团眼中,可谓是心在滴血,谁能想到风云际变的如此之快,半年前还是蒙古人占据着绝对优势,差点攻下大明京师逐鹿中原。

结果半年之后,象征着黄金家族血脉的岱总汗脱脱不花,却正式接受大明册封俯首称臣。

从此世上再无大元法统,仅剩下大明藩邦!

换作其他时候,瓦刺使团定会站出来,怒骂几声猛可丢了成吉思汗子孙的脸面。可是这一次喜宁凌迟的死状,久久在脑海中无法消散,“杀神”沈忆宸身穿斗牛服就站在前排。

此子绝对不会遵循什么“礼仪之邦”的规矩,只要自己等人敢站出来怒骂,沈忆宸就敢动手严惩。

哪怕心中再如何怨恨不服,瓦刺部使臣也只能看着鞑靼部使团完成整个封贡仪式,成为大明的“顺义王”。

浓墨重彩的封贡仪式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文武百官的朝贺,相比较当初为了展露文采博取关注,现如今沈忆宸已经不需要再用这些小手段,顺带祝词内容写的也中规中矩。

不过杨鸿泽对于当年沈忆宸用《寰宇通志》击败自己的祝词,可谓耿耿于怀始终没有放下。当轮到他贺词的时候,只见杨鸿泽出列启禀道:“陛下,臣此次并未准备贺词,而是准备了另外一项贺礼。”

杨鸿泽此话一出,瞬间就引起了奉天殿内外官员的兴趣,同时很多人脸上带着些许玩味神情,回想起了当年的《寰宇通志》事件,想看看他能拿什么超越沈忆宸。

“杨卿,那就让朕看看你准备了什么贺礼。”

朱祁钰面带微笑的回了一句,杨鸿泽此人虽心高气傲,但是才华跟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不知朝贺仪能献上怎样的一份大礼。

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杨鸿泽让殿外的通政司官员,呈上来一册书本。

这一幕的出现,让很多点燃了好奇心的官员,瞬间感到大失所望。还以为你杨鸿泽能玩出什么花样,结果万万没想到走沈忆宸的老路,好歹《寰宇通志》修了本书,你这一本小册子就想要媲美,也太敷衍了一点。

别说是文武百官,就连景泰帝朱祁钰看到后,都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

那年沈忆宸的《寰宇通志》着实光芒耀眼,连当时身为郕王的朱祁钰都有所耳闻,现在看来杨鸿泽的模仿举动,简直就跟小丑似的,莹莹之火果然不能跟日月争辉啊……

但是接下来杨鸿泽的言语,就彻底改变了众人的印象,就连景泰帝朱祁作都忍不住喜上眉梢。

“陛下,此乃京师举子文人共同署名的《士子书》,俗话说破而后立,百废待兴。正统十三年戊辰科被鞑虏战乱阻碍,还望能尽快开科举士,为国选贤,为陛下效忠!”

开科取士的重要性,可以看作后世的高考,甚至远远超越了高考。

它不仅仅是为国家选取贤能,还能稳固封建社会最为中间的士大夫阶层,保持一条往上爬的晋升道路。同时对于君王而言,每一科取中的进士都为天子门生,是自己未来朝堂上的臂膀跟效忠力量。

为何当初明英宗朱祁镇对沈忆宸如此重视,就在于钦点的三元及第,把双方君师名分给牢牢绑定在了一起,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背主求荣”的场景。

可偏偏沈忆宸不走寻常路,在忠君跟忠社稷之间选择了后者。

景泰帝朱祁钰目前最大的危机,就在于他朝堂上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势力根基。哪怕于谦跟沈忆宸这种效忠臣子,某种意义上也称不上什么心腹,更类似于“志同道合”之辈。

开科取士后,效忠于朱祁钰的士子官员将进入朝堂,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完成新旧势力的交替。

到时候就算朱祁钰朽朽老矣,甚至是动了把帝位传承给自己一脉子嗣的想法,太上皇朱祁镇乃至于现在的太子朱见深,都毫无反抗能力。

原因在于朝中大臣,已经没有正统朝时代的官员,而是属于景泰朝的天子门生!

杨鸿泽的上疏衡量历史价值,是远远比不上沈忆宸的《寰宇通志》,却启奏到了朱祁钰的心坎上。他正想着该如可开启己巳年科举,《士子书》就送上门来了!

只是杨鸿泽的这番举动出来,让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靖远伯王骥、会昌伯孙忠等一干勋戚大臣,用着不可思议的眼神望向他。

正统十三年戊辰科会试殿试被取消,应该早日恢复开科取士,他们这些朝廷老臣难道集体性遗忘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京师守卫战结束后这几个月时间里面,朝中勋戚大臣没有一人提及开科取士之事,就在于没人想要再明英宗朱祁镇回京前开启!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朝堂上的势力格局变化,就意味着他们这些老臣要面对效忠于朱祁钰的新星势力挑战,天然注定了将在不同阵营集团。

另外想要获取复辟带来的从龙之功,压制新君在朝堂上发展势力,同样是一种必要手段。开科取士能拖就拖,最好把两届合二为一,三年后再说。

杨鸿泽是文官集团的心腹,下一代朝中掌权的培养人选,他是知道勋戚大臣面对开科取士,选择沉默的背后缘由,结果却在正旦朝会上面,主动提及了此事。

这不是相当于背叛了整個文官集团?

要知道当初胡濙选择杨鸿泽这个寒门子弟,一是他恪守礼法属于传统理学儒生,不会出现下一个离经叛道的沈忆宸。另外一方面就在于,寒门子弟没有根基便于掌控,自己就算是告仕回乡,依然可以遥控朝中局势。

此子,莫非生出反骨?

还没等胡濙等人反应过来发生了何事,贺平彦随即站了出来附和道:“杨中堂言之有理,还请陛下早日开科举士,安天下士子之心!”

单单一个杨鸿泽挑事,还在胡濙等人的接受范围,现在贺平彦站出来支持,就显得事情有些扑所迷离了。

贺平彦可是吏部天官的外甥,从小混迹在官宦子弟群体中,还一度成为京师共兴社领袖。他的政治嗅觉,要远超杨鸿泽这种寒门子弟,是绝对不会做出什么反骨背叛之事。

由此看来,《士子书》是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商议好的,就为了在正旦朝会上向皇帝上疏!

刹那间,胡濙脸上的神情就由诧异,变成了一种复杂深意,他已经明白了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的用意。

“杨爱卿跟贺爱卿所言甚是,开科取士为国取贤确实不能耽搁,那朕便顺应天下士子之心,早日举行己巳年大比!”

“陛下圣明!”

没有丝毫犹豫,贺平彦就高呼了一句,随即奉天殿内外文武百官,不得不一齐高呼圣明,默认了己巳科会试即将要举行的事实。

“既然决定要尽快恢复开科取士,那么不知各位卿家,可有会试总裁推荐人选?”

景泰帝朱祁钰可能在帝王权术上面,逊色了他的皇兄不少,但是基本的察言观色还是知道的,更明白朝堂上很多东西背后代表着利益交换。

杨鸿泽呈递《士子书》,公开号召要早日开科取士,那么他所求的东西,就自然跟会试有关系。

会试最有价值的东西,无非就是主考官人选,那可是代表着座师尊荣,可以在朝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门生党羽!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想要收买朝臣人心,就得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陛下,臣冒昧举荐杨少卿为己巳科会试总裁。杨少卿才德兼备,刚正不阿,乃会试总裁最佳人选!”

一向喜欢静看局势发展的礼部尚书胡濙,这次破天荒首先站了出来,明确表达了自己举荐人选。

他已经明白了杨鸿泽启奏《士子书》的动机,开科举士这种事情与其拖到最后被迫放开,还不如主动提及从中获取利益。

某种意义上来说,杨鸿泽的行为是正确的。

“陛下,既然大宗伯举荐杨少卿,那么臣内举不避亲。贺少卿在正统十三年戊辰科与杨少卿并称为双子星,如果能一同担任己巳科会试总裁,等能开创一段佳话!”

能在朝廷中枢站稳脚跟的,没有一个不是老狐狸。明朝会试有两名主考官,不像清朝那样是一正三负四名主考官,贺平彦会选择站出来附议杨鸿泽,很明显这两人在背后达成了交易,那就是共同拿下会试主考官的位置。

礼部尚书胡濙帮自己人谋取利益,身为舅父的吏部尚书王直,当然不能在这件事情上落于人后,直接把贺平彦给举荐了出来。

科举之事一般武将勋戚不好插嘴,吏部天官跟礼部尚书已经表达中意人选,除非是内阁首辅站出来表达意见,否则基本上就成了定局。

可问题是陈循资历尚浅,他朝中声望哪怕加了太子太傅的授衔,依旧没有办法跟胡濙跟王直抗衡。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担任首辅都没多长时间,哪这么快有培养继承人的筹划,压根就不知道能举荐谁。

“大冢宰跟大宗伯举荐人选,俱是年少英才,定能为我大明带来一番新气象,臣认为可行。”

很快刑部尚书俞士悦就站了出来表示赞同,他是正统十年跟正统十三年的殿试读卷官,排名仅次于当时的三杨,常年掌管大理寺这样的三法司,朝中形象是铁面无私。

他的表态,带动了几乎整个文官集团。不管心中是否真的愿意杨鸿泽跟贺平彦担任会试主考官,这两名年轻人上位已成既定事实,现在使绊子得罪了他们,日后朝中无人想办点事就难了。

“臣附议,还请陛下任命。”

“杨少卿跟贺少卿年少有为,担任主考官能激励天下士子效仿,竭力所能为陛下效力。”

“还请陛下任命。”

望着这几乎是一片赞同场景,加之景泰帝朱祁钰本就有投桃报李之心,他下意识点了点头,就打算任命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为会试主考官。

不过就在此时,始终沉默不语的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他面色坦然的启奏道:“臣有异议!”

“臣举荐沈中堂担任会试总裁,论年少有为,论才华学识,无人可以超越沈中堂。”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