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12 非黑即白 (二合一)

412 非黑即白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陛下……陛下……”

帐篷外摩罗的呼喊声,回荡在朱祁镇的耳旁,许久未曾感受到的羞辱感,再度涌上他的心头。

“摩罗乃帝妃,岂有留在漠北的道理?”

朱祁镇压抑着怒火质问了阿剌知院一句,自古没有嫔妃跟皇帝分家的说法,瓦刺这般举动让他颜面置于何地?

“除了帝妃身份,摩罗更是我瓦刺部的女人。”

别的阿剌知院可以给这个面子让步,朱祁镇的龙种关乎着未来蒙古跟大明的局势走向,绝对不可能妥协。

“你!”

面对这般强硬的拒绝,朱祁镇本来得以回京的好心情,瞬间被破坏的支离破碎。仿佛阿剌知院踩在脸上,提醒着自己身份依旧还是俘虏,而不是表面上恭维的那个帝王。

“阿剌知院,岂能对陛下无理!”

感受到朱祁镇的屈辱跟愤怒,伯颜帖木儿当即怒斥了一句,相比较瓦刺其他大臣表面上尊重,这位是真正把明英宗当做大明天子看待。

阿剌知院知道伯颜帖木儿头脑简单,不屑于跟他争辩太多,仅仅冷哼一声后就转身走出了朱祁镇的营帐。

短暂的冲突平息,朱祁镇很快就恢复到能回京的兴奋中,毕竟为了苟且偷生叩关叫门这种事情都做过,区区一个女人下场如何,又怎会过多关心?

至于龙种隐患,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朕只要能回京复辟重登皇帝宝座,哪管他洪水滔天?

紫禁城文渊阁这边,沉忆辰结束与商辂的对话后,就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值房,开始票拟地方州府上疏的奏章,简要概括核心内容并且给皇帝建议。

其实阁臣的办公没有想象中的波澜壮阔,绝大多数的奏章都是一些关于民生灾情的鸡毛蒜皮小事。但是对于上位者而言,你眼中一件无关紧要小事,放在百姓身上却关乎着身家性命。

沉忆辰曾说过,会竭尽所能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所以面对呈递到自己面前的奏章,他都仔细审阅并且给出最为优解的处理方法,减轻当地百姓的一些负担。

与此同时,他开始考虑运用停靠在大沽海防口的舰队。正统朝期间虽然已经开始遭遇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但大明实际粮食产量还不至于到饿殍遍地的程度。

更多是季节导致的青黄不接,以及运河转运不畅,还有各种奸商囤积炒作。

大运河承载实则已经到了极限,特别是冬季枯水期加上结冰,相当于短时间内失去作用。本来夏秋季节南方粮食要囤积北方各大仓储中,以备冬春之需。

可是正统十三年的战争,让运河优先转运了武器装备以及南征军将士,根本腾不出运力来转运粮草。

现在的粮食饥荒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时间流逝市面上米粮渐少,到明年南方米粮抵达北直隶跟夏收前,沉忆辰预感到会炒出一个天价来。

后世有一个着名的理论,粮食哪怕减产百分之二十,导致的结果也绝对不是人均少吃点,大家平分剩余的百分之八十渡过难关。

而是粮食价格会涨到一个离谱的地步,让百分之二十的人彻底买不起活活饿死,才会结束这场饥荒。

河运既然走不通,那还可以走海运,大沽海防口别的东西可能缺,唯独海船舰队是一点不缺。通州粮仓在蒙古入侵时期已经搬空,刚好可以腾出空间来屯放粮草。

想到这点,沉忆辰当机立断越过了上疏流程,直接写了封信给管理舰队的许逢原,让他率领船队前往山东、江浙、湖广等地收购余粮,用最快速度抵达返回京师。

其实早在帮叶宗留等矿工跟起义军度过难关期间,许逢原就与江南各大粮商建立起来了合作关系,只要有船队运输,收购压根不成问题。

并且为了抢占时间,沉忆辰还特地嘱咐许逢原,先组织一批快船往返一趟。毕竟这个时代明朝船只类型,还是以平底福船为主,而不是大航海时代为了追求速度诞生的“飞剪船”。

就在沉忆辰忙着处理政务的时候,中书舍人赵然元敲门走了进来,开口说道:“沉阁老,屋外有人求见。”

有人求见?

听到这里沉忆辰有些意外,今天是自己第一天到内阁当值,这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者何人?”

“翰林侍讲徐珵。”

听到这个名字,沉忆辰更加诧异,他完全没想到徐珵会在这个时候求见。

不过当年在东阁进学的时候,两人还算是有过交情,另外山东治水期间的那一封《治水策》,徐珵同样有着一份功劳在其中。

于是沉忆辰没有多想,点了点头道:“让徐侍讲进来吧。”

片刻后徐珵就走了进来,见到沉忆辰态度恭敬行礼道:“下官翰林院侍讲徐珵,见过沉中堂!”

“现不是在公堂之上,徐侍讲母需多礼。”

沉忆辰摆了摆手,遥想当年东阁期间,徐珵还是自己的前辈,短短数年后就得行下官之礼。

“当年若不是沉中堂举荐,也就没有下官的今日,这份知遇之恩岂能忘。”

徐珵态度很真诚,那一年沉忆辰离京出镇山东,卸任翰林修撰一职后,向皇帝举荐了自己接替。从而才能让他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在熬资历最为严重的翰林院中,晋升到了侍讲官衔。

“客气,《治水策》福泽万民,徐侍讲理应论功行赏。”

沉忆辰摆了摆手,这是徐珵应得的封赏,自己无非顺水推舟罢了。

“不,世间功劳要是都能论功行赏,那何来官场不平之事!”

徐珵这句说辞出来,沉忆辰瞬间就明白对方话里有话,于是顺应道:“徐侍讲是否遇到了难处,不知本官能否帮扶一二。”

“沉中堂急公好义,令下官敬佩不已!”

“土木堡一战后,下官为了保大明祖宗基业,提议太后率领郕王与太子南迁,结果被于少保当众否定羞辱,沦为官场笑柄。”

“但下官知耻而后勇,为了解京师之危局,前往彰德募兵勤王,并代行监察御史职权,最终打退了鞑虏进攻取得胜利。”

“大朝会上论功行赏,下官却因南迁之议遭到内廷的讪笑,以致没有任何封赏升迁。后续下官通过门生路径,亲自登门拜访于少保,得到了国子监祭酒一职的许诺。”

“可宫中传来消息,于少保表面应允却从中作梗,向陛下谗言下官生性狡诈,担任国子祭酒会败坏监生心术。”

“是可忍孰不可忍,还请沉中堂替下官主持公道!”

徐珵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通,向沉忆辰抱怨着于谦的不公跟报复。

其实他知道沉忆辰与于谦的关系,但阁部大臣这个级别,他找不到第二个熟络之人,只能硬着头皮来试一试。至少徐珵的心中,沉忆辰曾经言行得到了认可,堪称大公无私!

听完徐珵的讲述,沉忆辰有些懵圈。当初宫中商议南迁之事的时候,他并不在朝廷中枢,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于谦帮助徐珵谋求国子监祭酒一职,他倒是了解一点内情。

于谦确实向朱祁玉举荐了,并没有从中作梗,更没有恶意报复。只是当初南迁一事闹的太大,把徐珵钉在了懦弱投机的耻辱柱上面,导致皇帝印象不佳没有应允。

毕竟国子监祭酒一职,有着文人师表的美誉,品行上面有污点,怎么让天下文人士子信服?

“徐侍讲,本官深知于少保为人,刚正不阿绝不会背后谗言,其中定然是有所误会。”

“宫中已经有了定论,下官如今仕途断绝,何来误会?”

听着沉忆辰“和稀泥”话语,徐珵当即情绪激动了起来,皇帝给自己定了奸诈品性,意味着此生都难以得到升迁。

这对于素来追求功名的徐珵而言,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大司氏国难之际,临危受命重返国子监,敲响登闻鼓后已经再度向朝廷乞骸骨回乡。祭酒一职本就会空缺下来,于少保除非不答应,许诺后定然不会食言。”

“这样吧,待有时间见到于少保,本官好好与他沟通一番,化解其中误会如何?”

沉忆辰相信于谦,可他知道徐珵并非心胸宽广之人,把话说重了反而出现反作用。只能继续进行安抚,慢慢消除两人之间的恩怨。

毕竟话说回来,徐珵被皇帝厌恶,确实跟当初南迁朝议上于谦怒斥不无关系。

“既然沉中堂话已至此,那下官也不好强求,谢过。”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桉跟支持,徐珵心中那股憋屈跟不忿,依旧无法释放。

要知道他自视甚高,把自己定义为辅弼之臣,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如今更是断了仕途,此生再难以展现心中抱负,心灰意冷下拱了拱手,不等沉忆辰回应就转身走出了值房。

望着徐珵离去的背影,沉忆辰只能重重叹了口气。他深知对方是个古代顶尖的“理工”人才,正统朝时期就完成了后世水力学着名的水箱放水冲沙试验,站在科学的角度上简直成就惊人。

迁都一事也很难说谁对谁错,当时处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只是政治站队这种事情非友即敌,加之他过于追求名利权势,从而做了错事背负千古骂名。

如果可以的话,沉忆辰希望凭借自己力量,化解他与于谦的这段恩怨,甚至助力徐珵踏入阁部!

就如同当初杨溥看待自己那样,如果能做到以天下万民为己任,权倾朝野又如何?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贪名逐利不影响办实事,更无需追求人人皆为圣人!

退出沉忆辰值房的徐珵,心境就如同寒冬一样冷到极致,他潜意识认为对方不会为了自己去冒犯于谦,毕竟再如何大公无私也有个度。

只是当徐珵经过内阁首辅陈循值房的时候,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另外一个计划……

草原上瓦刺大营,为了彰显大明皇帝回京的隆重,以及给义州卫朱佶预留足够的配合时间,明英宗朱祁镇最终还是等了三日才起驾回京。

不过在起驾之前,为了拖住身处大同府的鞑靼部使团,太师也先提前派人通知了大同总兵郭登,明国皇帝即将要入关回京的消息,让他把重心放在接驾上面,而不是护送鞑靼使团。

对于继续停留大同府,鞑靼使臣特木尔没有异议,皇太子勐可箭伤太重,虽然经过了数日修养已经转危为安,但是寒冷冬日启程奔赴京师,恐怕有伤口崩裂的风险。

既然如此,不如跟随大明皇帝的御驾一同回京,还能沾点光得到更好的照顾。

同时朱祁镇起驾回京的消息,还被大同城内一群有心人得知,他们就是沉忆辰派往边疆准备弑君的人马!

终究是走到了沉忆辰最不愿意踏足的一步。

“郑祥,太上皇要从大同入关,我们动手地点选在哪里?”

客栈房间内,苍火头朝着同伴轻声问了一句,他们面前摆放着一份大明九边地形图,这还是沉忆辰亲手绘制出来的图册。

“九峰沟!”

郑祥点了地图上一处位置,神情坚决的说出来地名。

“此处距离大同有百里之遥,合适吗?”

王能听到九峰沟后反问了一句,关外地形他们从未涉足过,属于完全陌生的地域。

“我们不能在距离大同镇过近的地方动手,否则定然会惊动边军。另外我们人手不足,只能选择狭长幽谷地带,截断瓦刺护卫兵马,让他们不能首尾呼应,才有劫杀成功几率。”

“九峰沟是不二选择!”

虽然沉忆辰让郑祥找福建水师陈善恭抽调人手,但大同这样的边疆重镇,突然出现太多青壮男人,定然会引发守军的注意跟监控。

如果连这点警觉都没有,早就就被蒙古渗透成筛子,来个里应外合拿下了。

郑祥采取分批进入的方式,费劲周折才凑齐了一支两百人的队伍,战马更是靠着买通几支商队才带了进来。

综合各种不利条件,郑祥对着地图研究了几天,才找到九峰沟这个动手位置。只是最终能够劫杀成功,谁心里都没有底,毕竟这桩谋划前无古人,后大概也没有来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