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06 以身许国 (二合一)

406 以身许国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皇帝,你已经食言过一次,哀家不希望见到第二次。”

对于朱祁玉的保证,这次孙太后没有天真的选择立马相信,当他展现出来帝王潜质后,任何承诺都将只为那个皇位服务,自古君王莫不是如此!

“儿臣愿对历代先帝起誓,定然会尽快恭迎皇兄回京!”

面对孙太后的冷漠跟质疑,景泰帝朱祁玉声泪俱下,可能这便是他心中最后一缕还没有被割舍的亲情。

看着景泰帝朱祁玉这副模样,孙太后同样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难受,短短半年时间改变的东西太多太多,再也回不到从前。

“哀家累了,皇帝你退下吧。”

孙太后倚靠在椅背上,无力的摆了摆手,她已经为了朱祁镇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妇道人家终究无法主宰朝局走向,更无法对抗天下大势。

“母后保重身体,儿臣退下了。”

朱祁玉重重朝着孙太后行了个叩首礼,然后抹掉脸颊的眼泪,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开坤宁宫。

自己是赢了,却不知为何没有多少胜利的愉悦。

等候在院门外的成敬,看到景泰帝朱祁玉走了出来,大致猜测到这对“母子”对话的结果。

于是靠了过来询问道:“陛下,现在就去午门安抚京师士子,以及释放还在诏狱关押的沉阁老吗?”

“去吧。”

朱祁玉没有说太多话语,摆了摆手就迈步朝着御书房走去。

紫禁城的红墙黄瓦,此刻已经被京师皑皑白雪覆盖,长长的宫道朱祁玉徒步向前,身后跟随众多侍卫随从,可背影看起来是那么的孤寂落寞。

皇帝身份,注定称孤道寡。

皇城午门外,伴随着太后想要派兵镇压的消息传出来,义愤填膺的情绪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京师文人与官员齐聚此处。

特别当翰林掌院倪谦跟礼部侍郎钱习礼到来,让在场的文人士子情绪再度跃升一个台阶。毕竟翰林清贵代表着儒家道义,礼部掌控祭祀礼法,定不能容忍牝鸡司晨的乱像存在!

“大司氏,辛苦了。”

望着衣袍上面,已经落着一层厚厚白雪的李时勉,倪谦神情不由动容。这才是文人面对礼法遭受挑战,应该展现出来的风骨跟气节,哪怕对方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依旧不能退缩分毫!

“有何辛苦可言,国家养士不正是为了清源正本吗?”

李时勉神态大义凛然,当年王振专权他没有屈服,现如今太后干政同样不会畏惧。

“大司氏高义,令吾等敬佩!”

钱习礼朝着李时勉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宫中传来消息,听闻太后准备调集南征军镇压文人士子,本官特地赶来声援大司氏。”

“吾等文人,可以仗节死义,绝不容忍乌云遮日!”

钱习礼的话语掷地有声,听着在场的京师文人士子,瞬间感到身上热血沸腾。

“没错,武死战文死谏,吾等当捍卫儒道尊严。”

“有本事湮灭礼法教义,否则鄙人绝不接受牝鸡司晨!”

“京师守卫战武人洒热血,现在到了吾等文人抛头颅的时刻,倒想看看如何能捂住天下悠悠众口!”

“太后一日不归政于朝,在下就不离开午门一步。”

京师士子的声音响彻云霄,让站在宫门前守卫的军士们,都不由感到暗暗心惊。

如果真的如同传言那样,太后要派兵到午门镇压清场,按照这个群情激愤的架势,恐怕会出现血流成河的场景。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官群体中不仅仅是倪谦跟钱习礼的到来,阁臣高穀跟户部尚书金廉,纷纷现身在午门的请愿士子群体中。

并且后续声浪传播整个京师,内阁首辅陈循以及吏部天官王直,都做好了前往午门的准备。不管他们的立场是否站在沉忆辰这边,乃至于不管是不是站在景泰帝朱祁玉这边。

身为文人,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朝中大权被皇太后这个妇道人家掌控,并且做出派兵镇压文人士子的举动。

到了这种时刻,他们要是还不出面,就等于背叛了整个士大夫阶层,日后会千夫所指!

眼看着风波即将要席卷整个京师官场的时候,紧闭许久的午门终于从里面缓缓打开,穿着一身蟒袍的内官监掌印太监成敬,出现在众人面前。

“诸位大臣跟文士,受累了。”

刚一见面,成敬就态度恭敬的朝着午门外众人拱手行礼,形象态度完全迥异于王振当权时期,宫中太监飞扬跋扈的模样,充斥着一种文官儒雅。

“成公公,太后看到《正本疏》,是要拿本官问罪了吗?”

李时勉深知《正本疏》中言辞有多么激烈,按照太后生出派兵镇压请愿士子的举动来推测,盛怒之下定然不会放过自己。

“本官别无他求,一人做事一人当,还请太后切勿伤了京师士子,伤了天下文人之心!”

出动兵马镇压的后果无法预料,如果能以一己之力承担下来,庇护午门前上千士子的安危,李时勉认为值得!

“先生,学生是读圣贤书之人,怎会在此时惧怕?”

“大司氏,在下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母需向太后求情。”

“仗节死义的勇气都没有,也配称之为文人?”

刹那间午门外士子康慨激昂,大明文人的嵴梁可没有被打断,谁又愿意做那个匍匐在皇权之下的犬儒。

重气节,轻生死,才是文人应有的精神风骨。

望着午门外年轻士子们愈发激动,成敬这时候赶紧说道:“诸位误会,咱家这次过来并不是要问罪于何人。”

“而是陛下有圣谕,诸位忠君体国之心已经知晓,当广为传扬奉为天下士子表率。另内阁大臣沉忆辰,经查证后并无忤逆犯上之心,即可释放官复原职!”

什么?

听到成敬的话语,午门前这群士子呆呆立在原地,他们其中很多人甚至做好了以身殉道的准备,结果万万没想到皇帝没有问罪任何人,并且还了沉阁老清白。

相比较普通文人士子的震惊,身为朝臣的李时勉等人,还看到了更为深层的东西。那就是这道谕令,并不是以太后的名义下发,而是以皇帝的名义传达。

这就意味着,宫中权势走向发生了异变,可能新君已经掌控了朝廷大权!

一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宫中秘事,伴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总归会有着一些风言风语传出来,但不会是现在。

“陛下圣明!”

不管发生了什么,太后放弃干政,意味着自己清源正本有了成效。

李时勉当即下跪,朝着午门方向高呼了一句,用来发泄心中激动之情。

“陛下圣明!”

刹那间,午门外的雪地跪倒一片,很多年轻书生脸上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们通过自己的抗争,捍卫了自己坚守的礼法道义,这便是文人读圣贤书追求的理念!

外界发生的一切,身处诏狱内的沉忆辰还没那么快得知。不过此时狱中,却来一道无比熟悉的身影,陈青桐不顾母亲沉氏跟公爷的阻拦,毅然决然前来探望。

她不敢相信狱卒传达的平安,只有亲眼见证自己丈夫安然无恙,才能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诏狱这种特务机构的重犯监狱,外人想要进来探望自然困难重重。可是面对陈青桐的要求,得知他是沉阁老的妻子,看守狱卒没人胆敢阻拦,魏三更是亲自领路带她前往沉忆辰的牢房。

就如同沉忆辰第一次进入诏狱的感受一样,昏暗的阶梯、阴森的环境、痛苦的哀嚎、腥臭的空气,无一不是挑战着常人的感官。

感受到陈青桐的担忧跟紧张,走在前面领路的魏三,开口解释了一句:“夫人放心,沉阁老被安置在了单间,待遇与这些犯人截然不同。”

是吗?

听到狱卒的解释,陈青桐依旧没有轻松多少,就这种环境单间又能好到哪里去?

经过长长的阴暗走廊,靠近角落的一间牢房内,陈青桐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

沉忆辰正背对着牢门,目光依旧望着那一尺见方的天窗,听到身后传来开锁的声音,他下意识的回头道:“魏三,午门又有消息传来了吗?”

可是这一次的回头,映入眼帘的却是陈青桐的脸庞,刹那沉忆辰愣在了原地,仿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夫君,你受苦了。”

几乎就是在牢门打开的瞬间,陈青桐就扑入沉忆辰的怀中,眼眶泛红带着一层雾气。魏三见到这种画面,非常知趣的虚掩上牢门,然后转身离开。

“青桐,你怎么来了?”

缓过神来后,沉忆辰开口问了一句。自己明明让魏三到成国公府报了平安,就是不想陈青桐过于担忧。

“不亲眼见到夫君无恙,我怎会安心?”

“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没事的。”

望着陈青桐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沉忆辰尽量故作轻松,轻轻的拍着对方后背安慰。

“每次都是没事,可每次都要身处险境,这些年下来你知道我有多害怕吗?”

“以前你出镇地方,我没有办法陪伴在身边,现在身处京师诏狱,我还能在府中袖手旁观吗?”

陈青桐担忧之余,还有这一股深深的埋怨。她不是不知道大丈夫志在四方的道理,可嫁给沉忆辰的这几年时间,多少个日日夜夜担心受怕。

现在还不容易回到京师为官,却眨眼间又下了诏狱问罪,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自己期盼的安宁日子?

她不知道是应该怪沉忆辰以身许国,还是应该怪自己不够大度。

听着陈青桐的埋怨,沉忆辰脸上那故作轻松的笑容褪去,他其实能理解妻子这些年的委屈跟付出,是自己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

“对不起。”

沉忆辰把陈青桐揽入怀中,千言万语只能汇聚成这么一句道歉的话语。

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大明正统十三年的冬天,飘扬着皑皑白雪的除了京师,还是北疆那广袤的荒原。

漠南蒙古的疆域上,一支蒙古骑兵队伍正在齐膝的大雪艰难前行。相比较常规的行军队伍,这支兵马中还白骆驼、白牛等等祥瑞之物,他们正是鞑靼蒙古大汗脱脱不花派出的“九白大贡”使团。

处于使团最中央的位置,是一名满脸戾气的蒙古青年,不久前在蒙古诸部会盟上被确认为皇太子的勐可,转眼间就被蒙古大汗脱脱不花送往明国当质子。

以目前蒙古跟明国之间的关系,这种质子与送死没什么两样。勐可万万没有想到父汗脱脱不花,为了避免舅父趁机摄政夺权,就不顾父子情谊把自己往火坑里面推。

愤怒、怨恨、鄙夷充斥着勐可的内心,谁能想到黄金家族血脉,堂堂蒙古大汗会是个懦夫,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汗位去向敌人俯首称臣,简直不配称之为成吉思汗的子孙。

与其让这种人担当蒙古大汗之位,还不如让舅父也先成为新汗,至少他俘获了明国皇帝,让蒙古的马蹄刀锋,兵临汉人京师城下!

当然,无论勐可有多么不甘跟怨恨,他成为质子的命运无法改变,否则就是更早一些被脱脱不花除掉。

如果说汉人王朝皇家无亲情,是一种唏嘘跟感慨的话。那么草原民族的“皇家亲情”,恐怕连草纸都不如,弑父弑兄什么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就在勐可选择认命的时候,使团队伍的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团黑影,还飘扬着类似于军旗的旗帜。

见到这一幕,鞑靼部使团下意识认为,这是明国九边重镇派出来的边军接应。以往藩邦向明京师派往朝贡使团,一路上也是由明国兵马按照规定好的路线时辰,选择全程护送。

不过当双方越来越接近,来者蒙古骑兵的装扮映入了视线之中。还没等鞑靼使团回过神来,对方已经勒动缰绳,策马进入了冲锋的姿态。

“杀光这群草原上的叛徒跟懦夫,夺回属于长生天子孙的血脉跟荣耀。”

“蒙古,绝不向大明称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