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04 还政于朝 (二合一)

404 还政于朝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朱仪来拜访?

听到管家的禀告,张軏明白事情不简单,否则没那么凑巧曹吉祥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到。

别看朱仪是个后辈,他这些年在戍边过程中,早就赢得了老牌勋戚的认可,与京师某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勋戚子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何止是曾经的英国公张辅,羡慕成国公朱勇生了一对好儿子,文武双全的沉忆辰跟朱仪两兄弟,不知道有多少勋戚羡慕过。

这就导致了哪怕成国公朱勇问罪夺爵,依旧没人敢小瞧成国公府,见到后还是得客客气气的称呼一声“公爷”。

原因在于勋戚大臣们心中都明白,有这两兄弟在,成国公府的家道中落是暂时的,未来必定能家道中兴!

“传他进来。”

“是,三老爷。”

管家领命后,就领着站在院外等候的朱仪走了进来。

见到英国公府中,还有靖远伯王骥等一众勋戚大臣在,朱仪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神情,很澹定从容的拱手道:“晚辈见过各位叔伯。”

“下官见过两位督宪。”

朱仪对王骥等人的自称是晚辈,对文官的称呼是下官,很明显是告诉对方,他今日站在勋戚的立场上过来议事,强调了父辈之间的交情关系。

“不知贤侄今日过来拜访,所为何事?”

张軏满脸笑容询问了一句,他与朱仪关系匪浅,可以说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双方没必要假客套。

“晚辈为了沉忆辰一事而来。”

虽然心中已有预料,但当朱仪这么直接的说出沉忆辰名字,在场的众勋戚大臣还是有些神情不自然。

“贤侄,你是想帮是沉忆辰求情吗?”

“不,晚辈是劝诸位叔伯悬崖勒马!”

如果说前面仅仅是神情不自然,朱仪这句话说出来,就颇有些不客气。

都御使杨善与朱仪没什么交情,他当即冷哼一声回道:“朱同知口气未免大了一点,不知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公爷的意思。”

朱仪自然是没有资格来劝说这群朝廷重臣“悬崖勒马”,除非是成国公朱勇出面,并且动用勋戚集团以及九边将领的人脉力量。

如果是朱勇传达的话语,那再怎么说得给几分薄面。

“父亲大人现在身份不便过问朝政,是下官的意思。”

听到仅仅是朱仪的劝戒,杨善心中不由看轻了几分,他开口道:“朱同知,本官知道沉忆辰是你的血脉兄弟,可他毕竟没有入成国公府宗谱,还算不得是一家人。”

“忤逆太后,谋叛太上皇,桩桩都能称得上是杀头的重罪。家规大不过国法,如果沉忆辰这样都能逃脱惩治,那皇家威仪何在,律法尊严又何在?”

杨善不愧是文官出身,话语可谓是字字诛心,于公于私朱仪都没有资格为沉忆辰求情,更别说找上门来用这种“警告”的语气,他还以为是当初那个如日中天的成国公嫡长子吗?

“杨督宪,那你又可知,什么叫做大势不可违吗?”

“本官……”

面对朱仪的反问,杨善刚准备发动擅长的三寸不烂之舌,却遭到了对方的直接打断。

“各位叔伯,晚辈选择此时上门拜访,难道就仅仅是个巧合吗?”

当朱仪说出这句话,就相当于明着告诉张軏等人,他是知道了太后命人传达的话语,这才上门拜访。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按照朱仪登门拜访的速度,几乎是与曹吉祥出宫时间同步。也就是说当太后传达命令的同时,就已经被有心人放出消息,那么知道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朱仪一人!

“朱贤侄,你且说下去!”

靖远伯王骥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于是抬手制止了杨善唇枪舌战的想法,让朱仪把话给说完。

“太后命诸位叔伯,率领南征军镇压敲登闻鼓的京师士子,不仅仅是违背了太祖皇帝言路畅通祖制,还站在了天下文人士子的对立面,日后定会身败名裂追究罪责。”

“甚至到不了日后,晚辈已经得知礼部侍郎钱习礼,翰林掌院倪谦等等文官,正在赶往午门的路上。”

“诸位叔伯,是想要将翰林国子监清贵一网打尽,挑起大明的文武之争吗?”

皇太后孙氏苏醒之后,感受到沉忆辰尾大不掉的威胁,以及被《正本疏》指着鼻子骂,终于让理智战胜了怒火。打算听从皇帝朱祁玉的意见,调用南征军镇压京师士子,来个快刀斩乱麻。

可是孙太后万万想不到,她前脚下令曹吉祥去传话,后脚这道消息就被成敬派人传递给了朝中大臣以及成国公府。

听到太后要派兵镇压京师举子跟国子监学子,这下不管是不是与沉忆辰交好的文官,纷纷朝着午门方向赶去,打算捍卫文道尊严!

听完朱仪的讲述,哪怕位高权重如张軏,此刻在寒冷冬日后背都冒出一身冷汗。

要是自己真的没有抵挡住袭爵的诱惑,率兵镇压午门敲响登闻鼓的文人士子,那么相当于越过了文官集团的底线,双方将处于势不两立的状态。

到时候就连太后都无法抵挡住文道大势,更何况自己?

相比较张軏仅仅想到文武之争,靖远伯王骥却看到了更为深层的东西,能把消息传播的如此迅速,并且形成“势”的力量去对抗皇太后懿旨。

恐怕单凭一个沉忆辰是无法做到的,哪怕加上成国公朱勇,依旧力有不逮。

这就意味着,沉忆辰背后站着更为高层的力量在推动,此人或者说此股力量是谁?

满朝文武有这种能力的屈指可数,答桉简直是呼之欲出,他便是大明皇帝朱祁玉!

靖远伯王骥不知道这是皇帝设下的圈套,还是顺手推舟完成的布局。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当今圣上,不再是即位之初那个茫然软弱的郕王,急速朝着一名合格帝王的方向发展。

看来自己要重新审视下这位救时之君了,可能他的能力跟潜力,要远远的超乎当初预估!

“朱贤侄来的很及时,确实稍微走错一步,就会把大明带入万丈深渊,本伯谢过。”

靖远伯已经看清楚了整件事情来龙去脉,他朝着朱仪拱手道了声谢。

表面上争端在于沉忆辰是否应该问罪,事实上掀起了一场皇权跟后权的纷争。继续站队下去,甚至将会出现文武对立,南征军与京营以及北方边军的割裂。

到了那一步,没有被鞑虏攻陷的京师,可能会莫名其妙的陷入内部战火中。

面对这万丈深渊,确实是悬崖勒马!

“靖远伯深明大义,晚辈岂敢居功。”

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朱仪根本不用把事情给说透,王骥就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虽然双方是站在不同的立场,甚至拥护不同的君王,但江山社稷为重的理念,却深入到此时每一位大明朝臣的骨髓中,不像后期党争把家国视为无物。

亡了天下又如何,反正影响不到小家的荣华富贵,发一剃头一磕,身处大清朝继续当我的“忠臣”。

话说到这份上,宁阳侯陈懋、右都督张軏等人,纷纷明白了背后的隐忧。

只见这个时候宁阳侯陈懋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后宫确实不宜干政。”

妇道人家终究是个妇道人家,眼光看的太不长远,哪怕没有接受过任何帝王教育的朱祁玉,此刻都能迅速成长借助大势来夺权,孙太后却只想着简单粗暴派兵镇压。

太皇太后张氏这样的贤后,终究是百年难得一遇,依附孙太后去掌控朝政,看来并非大明之幸。

当听到宁阳侯陈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杨善一张脸瞬间铁青无比。要知道他可不是与国同休的大明勋戚,无论是朱祁玉即位还是朱祁镇复辟,基本上都能享受超品尊荣,无非是看能否再进一步。

孙太后如果被迫放权,那么当太上皇朱祁镇回京,就相当于被斩断了一条臂膀,缺少了来自于后宫的法统助力。

谁又能想到看似一片大好,稳操胜券的局势,一夜之间就被沉忆辰完成的翻盘。

杨善都不由在心中有些疑惑,这到底该说是沉忆辰的能力,还是说他天命卷顾。换其他朝臣当众忤逆太上,强硬阻止太上皇回京,恐怕得死上几回了!

可不管心中再如何不甘,面对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形,杨善能做的事情不多。靖远伯王骥为首的南征军勋戚不下场,光靠着自己一个右都御史独木难支。

至于左都御史王文,目前属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王振阉党的烙印还打在他的身上,万一让朝中文官集团回想起曾经的屈辱,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活活打死的场面,说不定会再度上演!

华盖殿内,景泰帝朱祁玉批阅着奏章,可目光却时不时朝着殿外望去,很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成敬,太后要派兵镇压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吗?”

“已经放出去了,陛下稍安勿躁。”

感受到景泰帝朱祁玉的担忧跟忐忑,成敬出言宽慰了一句。

可能新君的谋略跟手段慢慢成长起来,但那份帝王荣辱不惊的心态,想要短时间内培养出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朱祁玉几乎把自己的心境给写在了脸上。

“那可有朝臣响应?”

朱祁玉最怕的就是权臣摄于太后权威,以及靖远伯南征军的兵锋,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反对,那么自己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当事后有人反应过来这一切的蹊跷,让太后得知了自己的“不安分”,废立之事恐怕就会被提上日程!

这不仅仅是沉忆辰的抗争,同样还是景泰帝朱祁玉对于太后权威的抗争。

“翰林掌院倪谦,礼部侍郎钱习礼,已经先行前往午门站场。听说后续高阁老,户部尚书金廉等等阁部大臣,也将前往午门请命。”

“相信太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派兵清场的。”

听到成敬的回答,景泰帝朱祁玉松了一口气。

然后仿佛想起来什么,又追问道:“成敬,太后身体可还安康,能否承受这样的打击?”

面对景泰帝朱祁玉又生出一丝担忧之情,成敬能理解皇帝的心态,可他更深刻领悟到当初在马车,沉忆辰说出的那一段话语。

皇家无情亲是个贬义词,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必须如此,斩断身为常人的情愫,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君王。

“太后只是急火攻心,身体并无大碍。相信经历过此事后,她能明白什么叫做大势所趋,安心在后宫中颐养天年。”

“那就好。”

景泰帝点了点头,孙太后再怎么说,也是当初顶住压力拥立自己继承大统之位。

说罢,朱祁玉神情变得有些落寞,补充了一句:“但愿如此。”

如果没有皇权的争夺,可能自己与太后之间,确实还能存在着几分母子亲情。

另外一边慈宁宫内,接连遭遇两次昏倒的孙太后,此刻脸色有些惨白的倚靠在凤椅闭目养神。旁边的宫女太监看到太后这副模样,纷纷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因此惹下大祸。

不知过了多久,望着太后这般虚弱模样,一名伺候多年的贴身宫女,按捺不住心中的关切跟担忧,开口说道:“太后,要不您躺床上歇息一会儿吧,太医特地嘱托您要注意休养生息,不宜再过多操劳。”

听着耳边传来的声音,孙太后缓缓睁开眼睛,有些无力摇头道:“皇儿这才北狩多久,朝臣便不把哀家这个老婆子放在眼中,要是趁此机会严惩立威,恐怕皇儿的帝位堪忧。”

“这张龙椅是哀家亲手送出去的,如果拿不回来,来日怎么面对皇儿?”

朱祁玉的帝位法统,是孙太后亲自拥立的,不管现在是不是后悔,木已成舟没有反悔余地。

其实孙太后对于权势并没有多大兴趣,否则明英宗朱祁镇年幼时候,摄政的就不仅仅是太皇太后张氏。她目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掌控朝局,帮助朱祁镇归来后扫除一切复辟的障碍。

只是常年居于后宫之中能力有限,孙太后感觉局势愈发脱离掌控,她越来越力不从心。

“太后,还是得保重身子要紧。”

贴身宫女对于朝政之事,能说的东西不多,只能无力的劝解孙太后要注意身体。

孙太后知道这位陪伴多年宫女的好意,她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道行色匆匆的人影朝着慈宁宫走来,进屋之后立马就给孙太后跪了下来,脸色带着慌张说道:“太后,大事不好,传命靖远伯率领镇压京师士子的消息,不知为何泄露了出去。”

“现在大批京师文官正赶往午门,说要用性命捍卫文道尊严,并且他们还说……”

“还说了什么!”

孙太后这两天接连遭受打击,不得不说抗压能力得到了提升,她此刻已经能稳住心神,朝着进屋禀告的小太监厉声逼问。

“还说要太后归政于陛下,安心在后宫颐养天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