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03 负隅顽抗 (二合一)

403 负隅顽抗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万全左卫仓那群被鞑虏给糟蹋凌辱的女子,沉忆辰始终没有忘记过,那是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做国恨家仇,并且下达了不留俘虏的命令。

能得以明军反攻解救的女子,是整个大明九边数百里防线中幸运的一群,同样也是极少数的一批。

大多在卫城沦陷之后,被鞑虏给掳掠到了草原上,从此过着连牲畜都不如的奴隶生活,再也看不到家乡的故土跟亲人。

「小的父母兄长皆被鞑虏杀害,如果不是沉阁老救回了小妹,世间就没有一个亲人了。」

「所以沉阁老不用对小的道谢,关键时刻就算要小的这条命相助,都在所不惜!」

魏三的语气很坚决,他在诏狱中担任了几年狱卒,见识过太多***重臣抓了进来。

贪污、失职这些罪过,大多数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关上一段世间后便可出狱,甚至是官复原职。可一旦涉及到政治斗争,特别是违逆了皇权,想要活命就难上加难。

赵佥事特别交代过,真到了要拿沉阁老问罪的地步,魏三就负责打开狱门带着沉忆辰从暗道离开。就算事后被调查出来,自己得搭上这条命顶罪,他也毫无怨言。

就当是用自己的性命,偿还了妹妹的救命之恩。

面对魏三的感激,沉忆辰仅仅是面露苦笑。

「魏三,当初本官见到被掳掠的大明女子,曾经说过一段话。她们身上遭受到的苦难,恰恰在于大明朝廷身上,拯救她们回来乃为官天职!」

「不用特别对我感激什么,好好照顾你妹妹,见证到大明马蹄践踏漠北汗庭的一天,那才是为她们报仇雪恨了。」

就如同沉忆辰没有忘记过当初在镇江河畔,那句以天下为己任的誓言。现在都他同样没有忘记过,要为了土木堡一战逝去的数十万军民报仇雪恨。

京师守卫战并不是什么结束,相反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

沉忆辰的信念里面,大明跟蒙古这两个庞然大物,只有一方彻底的倒下,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

「小的相信会有这一日到来!」

魏三坚定的点了点头,然后便转身前往成国公府,向陈青桐报一声平安。

只不过相比较沉忆辰认为局势再无悬念,事实上京师各方势力却处在风起云涌当中。

大臣入狱、太后昏倒、士子敲登闻鼓,桩桩事件都在掀起着惊涛骇浪,就连靖远伯王骥等人都齐聚英国公府中,一同找寻升迁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的张軏商议。

为何一个官居一品的右都督张軏,号召力能突然大于靖远伯王骥、宁阳侯陈懋这些勋戚,原因就在于论功行赏之后,景泰帝朱祁玉做出了一个战略性错误的决定。

那便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勋戚本就衰落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遵循祖制打压!

京师勋戚两大巨头,成国公朱勇被早早问罪夺爵,英国公张辅战死土木堡殉国,还要继续问罪于他的话,将会遭受到天下非议,这种事情朱祁玉自然不会做。

相反还得早早完成英国公爵位的传承,以表示朝廷体恤忠君殉国之臣!

英国公张辅在世时候,选择让哪位继承人袭爵,就是一桩头疼的事情。嫡子张忠残疾,对于武将世家来说,无法领兵作战就意味着将在军中影响力消退。其他儿子均为庶子,又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于是乎摆在朱祁玉面选有三个选择,一是遵循祖制让嫡子张忠袭爵。

第二就是让张忠的儿子张杰袭爵,不过同样出现了生母低贱,非嫡长子袭爵的难题。

最后就是让庶长子张懋袭爵,但问题是英国公老来得子,张懋才年仅八岁,让幼子继承爵位定然无法管理偌大的英国公府。

其实除了这三种选择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就是让张辅一母所出的张輗、张軏兄弟袭爵,兄终弟及。

他们两人均为河间王张玉的嫡子,论法统继承权力还在庶子之上。但景泰帝自己都是庶子继承大统,要是选择兄终弟及这条路,就等于承认大明正统传人为襄宪王朱瞻墡。

朱祁玉再蠢,也不可能做这种自打脸的事情,毫不犹豫按照自己的模板,选择了英国公张辅的庶子张懋袭爵,成为了第三代英国公。

虽然爵位继承人是确定了,但八岁孩童不能主事得由旁人相助,权力还是落在了张輗、张軏两兄弟身上。

特别在麓川战功赫赫的右都督张軏,更是被外界视为英国公一脉的掌权人,从而地位超越了王骥、陈懋等勋戚,隐约成为了英宗复辟势力的首领。

朱祁玉这番操作,相当于彻底得罪了张輗、张軏两兄弟,他们身为嫡子怎么可能服气景泰帝这个「庶皇帝」?

历史上夺门之变,张軏两兄弟就是主力之一,并且从龙之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纷纷晋爵为大明勋戚!

同时朱祁玉对于英国公、成国公为首勋戚的削弱打压,意图实在太过于明显,导致整个勋戚集团人人自危,不愿意站在他的阵营之中。

很多时候历史进程看似是偶然事件,实则是一桩桩举动积累的必然,天命如此。

「靖远伯,国子监祭酒领衔京师士子,敲响了午门的登闻鼓,斥责太后牝鸡司晨。要求还政于陛下,释放被关押诏狱的沉忆辰。」

「你说短短一夜之间,怎会形成这般规模,背后定然有推手!」

左都御史王文掌管都察院多年,任职经验丰富无比,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猫腻。

听到王文的话语,宁阳侯陈懋冷哼一声开口道:「除了沉忆辰自己还能有谁,我们真实小看了此子,心机手段深不可测!」

「毕竟是大明开国以来,唯一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其实浪得虚名?」

右都御史杨善阴鸷的回了一句,他一向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苦于口碑不行升职无望,没有在朝堂大展拳脚的机会。

现在他不得不佩服,太后懿旨这种死局,沉忆辰都能在短短时间内找到破局之策,确实其智近乎妖!

「靖远伯,那我们该如何做,难道眼睁睁看着此子翻盘,太上皇回京无望?」

宁阳侯陈懋也下意识朝着王骥问了一句,别看他爵位高了一档,事实上在数次麓川战役中,陈懋都是充当了王骥的副将身份,对于这位大明有史以来文官封爵第一人,可谓是心服口服。

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王骥始终沉默不语。

站在政局的角度上,他现在是与沉忆辰处于对立面,太上皇关系着大明尊严跟正统,必须早日回京。

可站在私人角度上,早在数年之前沉忆辰刚刚入仕为官的时候,靖远伯王骥就对他欣赏有加,觉得此子绝非池中之物,战略眼光领先了朝中儒臣太多,堪称文武全才!

哪怕时至如今,王骥对沉忆辰依旧欣赏大于敌意,这种年轻人如果真的因为太后懿旨问罪送命,绝对是大明的损失!

看着王骥一言不发,身为多年的战友,陈懋大概猜测到了对方的心意。

于是转头望向了张軏说道:「张督宪,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张軏性格刚烈,按理说他袭爵无望是太上皇死忠派,沉忆辰绝对的敌人。结果万万没想到,面对陈懋的询问,张軏同样选择了沉默不语。

原因就在于相比较王骥跟陈懋是属于南征军一派的,张軏早年间可是成国公朱勇的部下,跟随他一同北伐鞑虏。单纯的反对沉忆辰没问题,顺太后懿旨要对

方的命,张軏日后有何颜面见成国公朱勇?

同为北方边军派系,让张軏感到左右为难。

望着这一众勋戚心生不忍,杨善的脸色愈发阴沉下来,他很清楚要是太后被士子「逼宫」成功后,那么朝中就再无压制住新君的力量。

太上皇不回京复辟,自己这辈子就定死在正二品的右都御史上面!

「诸位爵爷,你们今日有妇人之仁,可曾想过来日陛下不会手下留情?」

「英国公跟成国公两支打压的遭遇,下一个又会是谁?」

杨善的话语直达人心,新君朱祁玉为了保障自己权势,大肆削弱打压传统勋戚贵族,扶植诸如石亨、杨洪等等新贵上位,来确保自己人掌控朝局。

尊贵如英国公、成国公两支都难逃幸免,谁敢保证自己爵位高枕无忧?

政治斗争本就是残酷的,很多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今天要是退了这一步,未来可能就没有翻盘机会。

就在靖远伯众人感同身受的时候,一名太监的出现相当于添了把火,他就是司设监掌印曹吉祥。

「没想到诸位爵位跟大臣俱在此地,倒是省得咱家一顿好找。」

「不知曹公公登门拜访,有失远迎。」

张軏见到曹吉祥后,立马拱手迎了上去,脸上充斥着亲近笑意。

这段时间孙太后与勋戚的联系,基本上都是交给了曹吉祥来办,双方已经非常的熟络。

「张督宪母需客气,咱家就是来替太后传句话。」

太后传话?

听到这个消息,张軏脸上神情有些意外,宫中不是传出消息太后再次昏倒了吗?

仿佛看穿了张軏等人心中疑惑,曹吉祥皮笑肉不笑道:「太后并无大碍,已经在太医诊治下苏醒过来。」

「太后圣体安康,实乃国家之幸。」

左都御史王文赶紧附和一句,论熘须拍马他早在王振的培养下,练就的炉火纯青。

「曹公公,太后有何话要传达与吾等?」

靖远伯王骥有着武将的干练跟果断,他没有过多客套,直接询问起正事。

「太后传话,京师士子目无尊上,妄图颠覆朝廷。靖远伯等股肱之臣掌控南征大军,是时候该拨乱反正了。」

听到曹吉祥说出这句话,在场众勋戚大臣无一不是倒吸一口凉气。说的好听是拨乱反正,说的难听点是要靖远伯等人领兵镇压。

这种事情做了稍有不慎,怕是得在文人陛下遗臭万年!

同时靖远伯等人心中还冒出来一个念头,哪怕贵为皇太后终究是个妇道人家,盛怒之下真的是没有什么理智可言,完全不考虑什么名声退路。

看着众人脸色异变,曹吉祥明白他们正在内心激烈挣扎中,反正该传达的话语已经送到,怎么抉择就不关自己事情。

「好了,咱家传话送到,太后凤体欠安还得早点回宫照顾,就不便多待了。」

说罢,曹吉祥就准备转身离去。

不过在这个时候,他好像突然想起来什么,又回头望着张軏说道:「张督宪,太后觉得国家危难之际,英国公一脉幼子袭爵属实不妥,可能此事还得再商议商议。」

诱惑!**裸的诱惑!

这就是为什么曹吉祥会选择来英国公府传话的原因,他深深知道张軏内心里面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只要能完成太后嘱托的事情,帮助太上皇最终完成复辟。

英国公的爵位,就会落在你张軏身上!

说完这句话后,曹吉祥就彻底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开。

「恭喜张督宪!」

几乎就是在第一时

间,杨善就满脸笑容的朝着张軏道喜。

他可是踩着狱友的尸骨上位的,早就在文官群体中名声臭了,压根不在意派兵镇压这群京师书生。

听着杨善的恭喜话语,张軏一颗心「噗通、噗通」的狂跳,紧张感甚至超越了上战场的时期。

英国公爵位放在京师乃勋戚之首,袭爵就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份尊荣谁不想得到?

「张督宪,此事还需慎重!」

感受到张軏的心动,王骥开口提醒了一句。

他毕竟是文官出身,无比清楚「道义」二字在天下文人士子心中的份量。

太后派兵镇压,毫无疑问挑战了读书人的底线,得到了结果绝对不是屈服。相反他们会抗争的愈发激烈,来捍卫文人的尊严跟气节,来坚守自己心中的圣贤之道,宁折不弯!

到了这一步,恐怕朝廷中文官集团都会出来站队,张軏就再也没有回头余地。

张軏听出来王骥话语中警告意味,可是孙太后开出的筹码实在过于诱人,让他到了无法抵挡的地步。

可就在这个时候,府中管家快步走了过来禀告:「三老爷,成国公长子朱仪,前来拜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