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98 窃国之徒 (二合一)

398 窃国之徒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母后,太医说过你不能再动怒,还请保重圣体!”

景泰帝朱祁玉跪伏在卧榻旁边,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眼眶隐约能看到泛着泪珠。

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祁玉这副紧张担忧神情,并不是完全的作假。

他身为郕王的阶段,孙太后对待朱祁玉不薄,连离京就藩之事都一拖再拖。乃至于商讨新君即位,也是孙太后最终拍板妥协,才有了后续登基九五至尊的场景。

只能说帝位皇权这种东西,一旦掌控了就没人愿意放弃,哪怕父子之间都不例外,更何况兄弟嫡母?

曾经的亲情照顾,伴随着现在的皇权斗争,已经开始逐渐消弥了。

“保重圣体?”

“皇帝,哀家为何会怒急攻心,难道你心里面不清楚缘由吗?”

“现在哀家只想要问你一句,到底许诺了沉忆辰多少好处,他才愿意在大朝会上忤逆犯上,阻止太上皇回京?”

正常人的逻辑思维,都不会相信沉忆辰这样玩命阻止朱祁镇回来,仅仅是为了什么大明尊严。母庸置疑能驱使他这样做的,只有更大的利益或者背后站着更大的人物。

以沉忆辰今日的地位权势,背后主使者几乎呼之欲出,除了皇帝朱祁玉外,不可能再有第二人选!

朝会之上,孙太后隐忍不发,无法问出这个问题。现在身居慈宁宫,就自己与朱祁玉“母子”二人,那干脆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面对孙太后这堪称图穷匕见的提问,瞬时间朱祁玉的额头上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确实是找过沉忆辰商讨,想要他在朝会上领衔反对,阻止皇兄回京夺权。可问题是在最后时刻,朱祁玉始终无法放下兄弟亲情,选择了放弃。

结果谁能想到,朝会上沉忆辰依然如此强硬,哪怕顶撞太后都不惜站出来反对。

这下景泰帝朱祁玉简直有苦说不出,明明就不是自己指使的,却无从辩解。

望着朱祁玉默不作声,这下孙太后更是认定了,是他指使沉忆辰阻碍太上皇回京。

于是乎红着眼眶,擦拭了一下眼泪说道:“皇帝,就算你不认我这个嫡母,可太上皇再怎么说也是你的手足兄弟,世间唯一的血脉相连,难道你真的就忍心看着他在漠北饱受苦寒吗?”

“不是的,儿臣从未这样想过。”

朱祁玉喃喃的回了一句,神情充满了痛苦。

他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更没有从小培养的帝王铁石心肠,就好比一个富家子突然登上了皇位,很多事情都完全超乎了朱祁玉的掌控范围。

看见朱祁玉有些被说动,孙太后一把拉着他的手臂,泪眼婆娑的继续劝说道:“皇帝,哀家明白你的难处,就算太上皇归来,他也不会觊觎皇位的。”

“就当是哀家求你,给你皇兄一条活路吧。”

听到孙太后说出这般诛心的话语,朱祁玉再也按捺不住,只能匍匐在地痛哭流涕回道:“母后,儿臣绝无伤害皇兄之心,更打算百年之后把帝位传承给太子朱见深,此心天地可鉴。”

“儿臣答应你,这就与鞑虏进行和议,迎接皇兄回京!”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实则朱祁玉已经没得选择,如果他不答应的话就将坐实不忠不孝的身份,带来的皇位危机可能比放朱祁镇从漠北归来更严重。

“好,能看到你们兄弟和睦,哀家就算是死也可以瞑目了。”

“母后切勿说出此言,你必将圣体安康,万寿无疆。”

朱祁玉赶紧宽慰了一句,如果不是这场皇位争夺,两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些母子亲情。

“皇帝,除了太上皇之事外,哀家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母后尽管说。”

“沉忆辰是窃国之徒,万万不可亲信,必须趁此时机拔除他的根基,否则日后必将成我大明之患!”

突然听到孙太后把矛头对准了沉忆辰,并且用词还如此严重,朱祁玉神情有些大惊失色。

“母后,沉忆辰为国为民,这次京师之围跟辽东危机,堪称有力挽狂澜之功,怎会成为窃国之徒?”

听着朱祁玉的辩解,孙氏仅仅冷笑一声回道:“皇帝,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沉忆辰当初无召领军赴京,现在更是当众阻拦太上皇回京,你觉得此人会真的忠心于皇帝吗?”

“今日他能背叛太上皇,来日未必不能反叛你,天生反骨之人不可信!”

孙太后这句话,恰好说到了朱祁玉心中的芥蒂,并且就连沉忆辰本人,早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发生。对于皇帝而言,你一名臣子有过背叛的历史,那么忠诚必然会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谁真的敢彻底信任一名“贰臣”?

但是朱祁玉有一点好,那便是心胸胜过大部分的皇帝,哪怕他猜疑忌惮沉忆辰,却不愿以“莫须有”的猜测,就定下臣子背叛的罪名。

“母后,沉卿不是你想的那样,其中定然有所误会,儿臣相信他会成为一名治世之能臣。”

“你相信他?那哀家便再告诉你一件事情!”

说罢,孙太后喝退了屋内服侍的宫女太监,仅仅留下几名心腹。

然后才开口说道:“皇帝,你还记得当初鲁王之死吗?”

“儿臣记得。”

鲁王押送赴京途中畏罪自尽,可是在宗室里面掀起了轩然大波,朱祁作担任郕王期间再怎么不问朝政,此事也不可能不知道。

“王振活着的时候,曾与哀家说过鲁王之死跟沉忆辰有关系,那时候哀家是不信的,现在看来此子还真有这个胆子!”

什么?

听到孙太后说出这句话,景泰帝朱祁玉直接呆在了原地,完全不敢相信。

毕竟沉忆辰行为有些逾矩,性格有些张扬,都属于年轻人气盛能容忍的范围之内。换作其他勋戚世家子,达成沉忆辰的成就,恐怕比他还要不可一世。

但是谋害大明亲王,这种事情实在有些骇人听闻,朱祁玉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沉忆辰会有这个胆子。

“母后,王振与沉忆辰不和天下皆知,两次被迫出镇地方皆与他有关,此事不可轻信。”

“但鲁王还曾写信求情于哀家,怎会在赴京途中畏罪自尽?”

“身为皇帝,很多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此子既然有心怀不轨之心,定然要给予严惩。”

“就算此事是个诬陷,也能给予沉忆辰威慑跟警告,让他打消一些危险想法,恩威并施才是君王的御下之道!”

没错,很多时候君王哪怕恩宠某位臣子,也不能一味的倚重纵容,必须时不时敲打一下,让对方明白谁才是天下的主宰。

孙太后毕竟是看着朱祁玉长大的,深知他秉性和善有余,威严不足。干脆借助沉忆辰的事情,让他知道怎么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帝王。

朱祁玉面露难色,道理何尝不明白,但莫须有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皇帝既然不忍动手,那便以哀家的名义,把沉忆辰先行投入诏狱审问一番。”

“有则问罪,无则加勉!”

明朝大臣勋戚入狱,至正统朝开始就不是一件什么稀奇的事情,包括现任的吏部尚书在内,起码小半有过入狱问罪的经历,王振掌权时期为了敲打不听话的文官,更是达到了顶峰。

现在把沉忆辰下狱,无非是遵循正统朝的传统罢了。

“母后,儿臣……”

朱祁玉还想要辩解两句,可是孙太后此刻不会给他机会了,直接朝着一旁司礼监掌印金英下令道:“传哀家懿旨,令锦衣卫把沉忆辰逮捕下狱,彻查谋逆犯上之事,看看是否有不臣野心。”

听到孙太后想要动用批红权,金英下意识就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景泰帝朱祁玉。

当初京师守卫战的时候,太上皇北狩未归,新君尚未登基,太后懿旨自然能当圣旨来用。

现在皇帝就在这里,还以太后的名义下发,那就着实有些不合常理。毕竟在法理上,孙太后并不像当初张太皇太后那样,明确垂帘听政代掌皇权。

迎着金英的目光,朱祁玉面色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他不想把为难的事情,强加到一名太监身上。

孙太后都已经病倒在床,如果自己再强硬反对的话,盛怒之下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不单单沉忆辰的罪责跑不到,就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无法独善其身。

“是,太后。”

金英躬身领命,然后就缓缓退出了慈宁宫,前往司礼监拟旨。

另外一边沉忆辰返回到了公府,朱勇现在没了大明公爵的身份,加之几个儿子都已经步入正轨,曾经林氏跟朱佶带来的消沉逐渐澹去,就如同普通老者一般,正拿着一个水壶在院子里面浇着几盆花草。

“公爷。”

沉忆辰依照惯例,朝着朱勇行了一礼。

“今日朝会,论功得到了何等封赏?”

朱勇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按照沉忆辰在京师守卫战中立下的汗马功劳,入阁拜相应该就在眼前。

“陛下命我入阁参预机务,不过兵部侍郎一职转为加衔。”

“加衔?”

听到沉忆辰的回答,朱勇放下了手中的水壶,有着正式的问道:“为何会如此,你在朝会上说了什么吗?”

要知道大朝会之前,沉忆辰就已经面见过景泰帝朱祁玉,某种意义上双方谈好了封赏,那就是以实权兵部侍郎的身份入阁参预机务。

常言道君无戏言,加之朱祁玉皇位不稳,更不可能在此时选择出尔反尔。

就算无所谓得罪沉忆辰,朱勇不相信朱祁玉,会不考虑他身后的成国公府跟勋戚集团。

“反对太上皇回京,于是太后忌惮想要剥脱我手中兵权。”

沉忆辰如实相告,深宫之中的女人再怎么没见识,也不可能把她看作市井平常女子,更何况对方是大明皇太后,曾经靠着宫斗手段扳倒正宫的狠角色。

归根结底,自己手中的兵权威胁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同样让朝中那群想要拥立复辟的勋戚大臣忌惮。朝会之上不管自己说什么做什么,最终结果一定会想方设法限制,当对方想要主动找茬,左脚先迈进奉天大殿的门槛都能成为理由。

“无妨,太后能剥夺你一人兵权,却无法剥夺你手下一系兵权,更无法剥夺成国公府一脉兵权!”

朱勇澹澹的回了一句,并不以为意。

现在他与沉忆辰之间放下了芥蒂,很多信息都达成了互通,不再像以前那样藏着掖着互相提防。

沉忆辰出镇山东、福建,已经得到了两地卫所将士效忠,特别是福建安插了曾经的起义军人马进去,他们只知沉忆辰,而不知道朝廷。

靠着京师守卫战,沉忆辰获得了亲征军中京营跟班军的崇敬,如果不是他毅然奔赴土木堡驰援断后,这群人中又有几人能活着逃回京师?

最后就是辽东,总兵曹义的弃城逃亡,让他威望降至谷底,同时辽东都司指挥层被鞑靼部追杀一网打尽。曾经的权利阶层空缺,就给了新人上位的机会,李达等儿时伙伴在浴血奋战,与辽东军将士们同生共死,早就赢得了足够的威望。

沉忆辰驰援辽东作战,相当于最后的临门一脚,让他自己与李达等人,彻底在辽东声望不可撼动。

不算成国公在边军的影响力,单单这四地兵马加起来就有数十万之众,很多东西不是你剥脱一个头衔,就能把影响力给消散殆尽的。

沉忆辰还年轻,入阁后有着大把的事情运作,孙太后又能挡住几时?

徐徐图之的道理,没有谁比成国公这种官海沉浮一辈子的老将更明白。

“可是如果我阻止不了太上皇回京,此事就会发生变数。”

孙太后终究是一介女流之辈,仗着孝道大义跟太后的身份,偶尔干涉一下朝政还行,想要彻底统治朝堂那是不可能的,满朝文武也不会真的容忍牝鸡司晨。

但是明英宗朱祁镇回来,那局面就将大为不同,朝中效忠拥立的勋戚大臣们,就相当于有了主心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自为战。

“老夫深受太上皇君恩,此事就只能你自己看着办了。”

朱勇望着沉忆辰,说出来这么一句话,然后就转身朝着屋内走去。不过在走到一株盆栽面前的时候,他突然伸手折断了一根树枝,一切尽在不言中。

沉忆辰看明白了朱勇想要表达的意思,某种意义上他在回府的路上,脑海中就已经在思索着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看来终究还是要走到这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