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96 廷杖抗争 (二合一)

396 廷杖抗争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蒙古大汗俯首称臣?

沉忆辰的这句话出来,无疑是有着晴天霹雳的效果,这下不管是拥立景泰帝朱祁玉的,还是效忠明英宗朱祁镇的,此刻都彻底控制不住心中的震惊。

大明与蒙古延续了七十年战争,五代帝王持续不断进行着北征,却始终没有办法解除这个心腹大患。

甚至就在两个月前,蒙古大军还兵临京师城下,差点没让朱明重蹈赵宋覆辙,弃守都城衣冠南渡。

结果才过了多久,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就递交国书向大明皇帝称臣?

这句话换作任何人说出来,恐怕文武百官第一反应都是治欺君之罪。但沉忆辰可是刚从辽东归来,与鞑虏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血战,扭转了大明战略上的颓势。

他会蠢到拿这种事情来诓骗皇帝跟群臣吗?

答桉显而易见,沉忆辰确实在总督辽东的短短时间内,达成了与鞑靼部脱脱不花的协议,让蒙古这个百年劲敌低下了他的头颅!

相比较群臣的冲击,这里面唯一还算稍显从容的,便是武清候石亨。

毕竟他在辽东与沉忆辰并肩作战过,知道与脱脱不花达成的互市称臣协议。只不过石亨没有想到,沉忆辰会隐忍到现在才说出来,并且用来阻止太上皇回京。

这份定力跟谋略,着实令人惊叹!

“沉卿,此事当真?”

景泰帝朱祁玉都被这个突然的消息吓到了,有些不可置信的询问沉忆辰一句。

“陛下,臣岂敢欺君?”

“国书在此,还请陛下早日确定鞑靼部封贡日期,以求名正言顺!”

国书俯首称臣仅仅是第一步,后续还得让脱脱不花派出使团跟质子,正式向大明天子朝贡,并且加封大明的藩王爵位,达成法统上的君臣名义。

成敬此刻不敢怠慢,立马走下御台接过沉忆辰手中的国书,然后递交给了朱祁玉。

翻开这份国书,看着上面瓦刺部俯首称臣的文字,以及最后盖着的蒙古大汗印章,这才朱祁玉再没有任何怀疑,双手在激动的情绪冲击下,都有些忍不住的微微颤抖。

“列祖列宗在上,朕没有辜负江山社稷,蒙古这个百年劲敌,称臣了!”

刹那间,景泰帝朱祁玉热泪盈眶。

这不仅仅是在自己手中,达成了让蒙古封贡臣服的功绩。并且有了这份社稷之功,也足以向百官万民昭告,自己不是什么危难之时的过渡品,而是真正的救时之君!

大朝会上被轻视、被抛弃、被反对的憋屈,此刻可谓是一扫而空!

蒙古大汗真的称臣了……

朱祁玉的这句话,仿佛让在场文武百官从梦中惊醒,无人再去质疑国书的真伪。

“不可置信,不可置信,脱脱不花会在这个时候臣服!”

“真是天佑我大明,否极泰来!”

“四海臣服,八方来朝,恭贺陛下!”

“恭贺陛下!”

随着一位老臣喊出恭贺词语,瞬间奉天殿内外跪倒一片,蒙古大汗称臣绝对会成为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大明将洗刷土木堡遭受到耻辱,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中央帝国!

“沉卿,封贡之事就由你来安排,必须得彰显我泱泱大明的威仪。”

朱祁玉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一扫之前的低迷情绪,显得豪情万丈,并且把封贡全权交给了沉忆辰。

“臣在辽东时候已经与脱脱不花有过商议,他必须用蒙古最高礼仪九白大贡,以及让皇太子入朝为质!”

“九白大贡”是蒙古最高表示臣服的礼仪,简单来说就是送来九匹白骆驼,九匹白马,九头白牛,以及金锅、银锅各一。

除了礼仪标准外,皇太子入朝为质,某种意义上是沉忆辰跟脱脱不花达成的双赢。

大明赢了面子,鞑靼部赢了里子。

原因就在于蒙古的皇太子,乃是太师也先的外甥勐可,他存在于鞑靼部一日,就是对脱脱不花最大的威胁。顺手推舟把他送到大明为质子,不但能解除燃眉之急,还能避免被也先找到借口发难。

“好,就按此标准操办!”

景泰帝朱祁玉迫不及待的应承了一下,毕竟九白大贡加上皇太子入朝为质,绝对是藩邦臣服的最高礼仪标准,大大的扬了大明的国威。

有了这份功绩加身,就算皇兄朱祁镇安然回京,恐怕也无法撼动自己的帝位!

眼看着皇帝跟群臣的目光,全部被吸引到蒙古大汗俯首称臣这件事情上面,珠帘后面的皇太后孙氏坐不住了。

她此刻赫然开口道:“就算鞑虏臣服,此事跟太上皇回京有何干系,难道太师也先会一同臣服授首吗?”

对于皇太后孙氏会站出来反对,早就在沉忆辰的预料之中,他不紧不慢的辩解道:“太后,常言道不战而屈人之兵,鞑靼部臣服于我大明,意味着将会复现当年汉之匈奴,唐之突厥的场景。”

“没有黄金家族法统,没有蒙古诸部为依托,瓦刺部太师也先将独木难支。此等情形之下,他还敢对太上皇有丝毫不敬吗?”

“只待策反兀良哈三部跟西域各国,那么瓦刺部就将陷入四面楚歌境地之中。到时候我大明将直捣漠北,饮马瀚海,太上皇就不再是以战俘的身份回归,而是以君王的身份返京!”

沉忆辰绘制了一副美好的前景,让朱祁镇洗脱自己身上战俘的身份。毕竟他不再是灰熘熘的被敌人放回来,而是大明军队杀了过去,凭实力拯救曾经的君王。

当然,沉忆辰说的是最理想的情况,这种画饼可能对别人有效,对于孙太后完全无效。

她根本不在乎朱祁镇什么战俘身份,甚至不在乎他的丧师辱国。只要自己儿子能安然回来,能重登皇位,谁还敢提及土木堡一败?

历史除了由胜利者书写,还能由帝王来篡改。

“沉忆辰,皇儿身处漠北,多待一日便多一分危险。他现在已经是太上皇,大明的耻辱跟威仪,还要承担于他的身上吗?”

孙太后说这番话,连对明英宗朱祁镇的称呼都改了,不再是太后对皇帝的身份,而是一名母亲对儿子的身份。

现在大明皇帝是朱祁玉,朱祁镇只要能安然归来,战俘或者君王身份重要吗?

“****经身为大明皇帝,就肩负着帝国的荣辱。”

“太上皇可以受苦,但大明不可以受辱,还请太后三思!”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公义,沉忆辰都不想让明英宗朱祁镇,以战俘的身份被瓦刺释放回京。

至于危险其实从来不在沉忆辰的考虑范围之内,或许君王死社稷,才是朱祁镇最好的归宿!

“放肆,目无君上,当施用廷杖!”

“来人啊,把这个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给拖下去!”

相比较政客还讲究什么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孙太后身为后宫女子,盛怒之下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明朝廷杖可不仅仅是挨板子那么简单,脱下裤子被当众打屁股,甚至被看作是一种对士大夫的羞辱,许多朝廷官员宁当诛不当辱。

沉忆辰刚被任命入阁参预机务,已经成为实打实的阁老,再加上兵部侍郎、东阁大学士等等加衔,称之为位高权重都不为过。

就这么一位绯袍重臣,在廷杖还没有泛滥的正统朝,被拖出去当众羞辱,毫无疑问犹如晴天一道惊雷,让在场文武大臣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母后息怒,沉卿家一心为国,绝无恶意。”

面对盛怒的皇太后,景泰帝朱祁玉只能赶紧帮沉忆辰求情,真要拖出去廷杖的话,简直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绝无恶意?”

“沉忆辰把太上皇回京跟大明受辱给挂上等号,就是最大的恶意!”

孙太后怒喝了一声,她居于后宫不代表完全没有一点前朝常识。按照沉忆辰这套说词,除非是瓦刺部亡国灭种,否则太上皇回京遥遥无归期。

“沉忆辰,哀家就问你一句,到底是接太上皇回京,还是不接!”

“回禀太后,时机未到。”

沉忆辰没有选择妥协,而是给了一语双关的回答,就是时机未到。

“不忠不义之徒,金吾卫何在!”

孙太后不想再继续跟沉忆辰争辩下去,直接朝着殿内的金吾卫下令。

不过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殿内金吾卫面对孙太后的命令,却面露犹豫神情不敢上前,甚至还把目光看向了御台上的景泰帝朱祁玉。

毕竟身为宫廷禁卫,他们知道沉忆辰在军中的威望跟声名,内心多有崇拜敬佩。另外像金吾卫这些属于天子亲军,理论上只遵从皇帝一人命令,现在皇帝都没有作声,就把大臣拖下去廷杖,着实有些僭越了。

“皇帝,难道现在哀家的话都不作数了吗?”

孙太后重重一巴掌,拍在了凤椅的扶手上面,语气中充斥着威胁的意味。

郕王登基才几个月,就为了一个臣子违抗自己这个嫡母的谕令,那日后还得了?

“儿臣不敢!”

“那还不下令把沉忆辰拖出去!”

听到孙太后的一再催促,景泰帝朱祁玉低着头依旧没有作声。

他在史书上是一个性格比较软弱的皇帝,甚至在登基为帝的七年多时间里面,许多大臣在上疏中冒犯过朱祁玉。

但朱祁玉绝对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有着自己的信念,有着自己的坚持,有着自己的对错观。

沉忆辰没错,皇兄丧师辱国另大明受辱,最好是用洗刷耻辱的方式回来!

“你们这群臣子呢,深受太上皇隆恩,现在却任由乱臣贼子跳梁?”

孙太后怒极之下,直接掀开了挡在面前的珠帘,直接用手指向殿内的文武群臣。

特别是靖远伯王骥、宁阳侯陈懋等人,他们受到的皇恩厚待不下于沉忆辰,皇儿拖右都御史杨善带回来的密旨中,还把他们视为心腹委以重任。

结果现在却一声不吭,真是令人寒心!

“太后息怒,沉侍郎乃三元及第,我大明文人魁首,绝不能受廷杖之辱!”

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向没有什么存在感,并且声望资历通通不足的内阁首辅陈循,此刻站了出来为沉忆辰抗争。

身为文官领袖之一,哪怕沉忆辰与自己政见不和,哪怕他是勋戚子弟有穷兵黩武的嫌疑。只要皇帝没有像永乐年间对待状元黄观那样,剥夺沉忆辰的功名头衔,那么他就始终是当之为愧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怎能在众目睽睽下受辱?

“太后,匹夫不能夺其志,文人不能夺其节,还请收回成命!”

新晋内阁大臣商辂,同样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抗争。

朝会一切的纷争困扰,商辂都看在了眼中,他却如同一个旁观者般,没有出声说过一句话。

这并不是他在明哲保身,而是沉忆辰曾经着重交代过,让商辂不要过于明显的暴露与自己的交情,更不要被打上党羽的标签。

明朝立国之本,就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沉忆辰如何会不明白?

商辂、萧彝等人还没有达到位高权重地步之前,沉忆辰宁远他们袖手旁观隐忍下去,也不要过早的被政敌给针对。

可是现在商辂忍不了了,廷杖就是夺了文人的风骨气节,沉忆辰怎能受到这种羞辱?

“太后,还望收回成命。”

礼部尚书胡濙,同样站了出来表达反对意见,沉忆辰要是开创了后宫懿旨“刑上大夫”的先河,那么礼法纲常就会崩坏,国将不国。

“太后,请收回成命!”

刹那间,满超文武大臣再次躬身俯倒一片,正统朝时期的政见不和,毕竟还没有到明朝中后期那种你死我活,毫无下限的党争地步。

就算杨鸿泽、贺平彦,以及看不惯沉忆辰的言官清流群臣,都纷纷为他请命抗争,绝不能令士大夫受辱。

“好,好,你们真是一群好臣子!”

面对这皇帝群臣皆反对的景象,孙太后连说了几个好字,然后脸色出现了一抹异样的潮红,整个人往后仰去,重重的瘫倒在凤椅上面。

“太后!”

这一幕让皇帝跟文武百官,同时发出来一声惊呼,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孙太后会怒急攻心昏倒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