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94 入阁拜相 (二合一)

394 入阁拜相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总督天下军务这六个字出来,让奉天殿内外群臣倒吸了一口凉气,特别是朝堂上的武将勋戚们,脸上神情更是写满了不可思议。

明朝设立五军都督府跟兵部,就是为了防止军权一家独大,特意进行统调分离。兵部拥有调兵权,五军都督府则拥有统兵权,双方明确分工只对皇帝负责,任何单独一方都无法独立领军。

如果让于谦总督天下军务的话,意味着兵部将侵占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虽然在京师守卫战过程中,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已经事实上集统调权为一体,但这次是皇帝正式任命,将彻底改变军权划分。

土木堡一战已经让勋戚集团实力大减,要是连五军都督府都成为象征性的衙门,那未来大明勋戚恐怕得沦为吉祥物。

对于朝中势力平衡而言,景泰帝朱祁玉的这道任命,不亚于封于谦为太平候。

“陛下,兹事体大,臣不敢居功!”

面对这道封赏,于谦再次选择了拒绝。

不过这次景泰帝朱祁玉,没有给他回绝的权力,开口说道:“于少保,朕意已决,就不要再推辞了。”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无论惩罚还是封赏,拒绝一次已经是给厚爱,再接连拒绝就有些不识好歹,更严重点说为抗旨不遵。

听着皇帝已经称呼自己为“于少保”,于谦明白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叹了口气领命道:“臣,叩谢龙恩!”

就在文武百官认为尘埃落定之时,武清候石亨这时候站了出来,朝着朱祁玉请命道:“陛下,于少保乃我大明擎天一柱,理应蒙妻荫子。”

“臣听闻于少保之子于冕,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当入仕为官!”

于谦虽然现在已经位列明朝“三公”中的太保,但是由于早年间出镇在外,无法尽心教导子女成才。

再加上于谦为官刚正不阿,从来不给家属族人徇私,导致他长子于冕始终没有考取功名官身,目前身份还是一介庶民。

对于石亨而言,于谦就是自己的伯乐,否则断然无法在短短数月时间之内,从阶下囚一跃跻身于大明侯爵的行列。

人得知恩图报,于谦已经官居一品,再往上几乎是升无可升,只能等着死后追封。不过却可以把这份知遇之恩,报答到他的儿子身上,趁此机会举荐入朝为官。

石亨这番话说出来,满朝文武无论是支持于谦的,还是反对于谦的,没一个人站出来提出异议。毕竟人生短短几十年,站在权力巅峰后自然得为后代考虑,你今天反对政敌蒙妻荫子,那么来日就会有人反对你。

这种断人家族传承气运的事情,积点阴德最好别做。

但是相比较其他官员的羡慕认可,沉忆辰心中却是满满担忧,要知道历史上于谦跟石横反目成仇,正是因为推举于谦产生的。

可问题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石亨推举的时间同样对不上,那么他们两人还会反目成仇吗?

沉忆辰无法预知未来,他只期望此刻于谦能稍微圆滑点,不至于让石亨下不来台。

“不可!”

“犬子身无功名,战事寸功未立,有何资格封赏官身?”

“武清候身为朝廷勋戚大将,不举荐良将帅才,不提拔有功将士,却推荐吾子,此乃对军国大事极其不负责任!”

于谦掷地有声的说出这番话语,效果却是让奉天殿内外大臣们目瞪口呆。

包括武清候石亨在内,文武百官们万万没有想到于谦不但不领情,反倒还当面斥责了石亨一顿。这到底该说公正无私,还是该说情商低到极致?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面对此景,沉忆辰叹了一口气,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改变一些历史的走向,去无法影响到一个人的秉性。

于谦就是那种眼中容不得沙子的人,哪怕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利,他依然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感受到场面有些尴尬跟不受控制,景泰帝朱祁玉亲自打圆场道:“于爱卿,武清候乃一番好意,后续有功将士自会得到奖赏。”

按照常理来说,皇帝都出来打圆场,这个面子该改了吧?

但是于谦却义正言辞的反驳道:“陛下,臣一向赏罚分明,绝不允许徇私作假。此例不可开,应予惩戒!”

当于谦这句话说出来,文武百官神情就不止是目瞪口呆,而是一片哗然。

武清候石亨更是当场懵了,他万万没想到于谦会这么不留情面,甚至是皇帝跟群臣打自己的脸。瞬间他脸色憋的通红,当众羞辱带来的愤怒跟难堪,让石亨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于少保大公无私,乃百官楷模,下官敬佩不已。”

“另外臣同样相信武清候并无徇私作假之意,仅仅是出于一片好心。此事不过是个小小误会无需深究,还请陛下接着封赏有功之臣。”

关键时刻,沉忆辰站了出来,避免局势继续恶化下去,同时给双方跟皇帝一个台阶下。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有多大效果,但石亨要是真的因此跟于谦反目成仇,那于公于私都为国家不幸!

“沉爱卿说的好,一桩小事罢了,于少保跟武清候母需伤了和气。”

说罢,朱祁玉就朝着成敬使了个眼色,让他继续宣读圣旨,把这件事情给一笔带过。

成敬心领神会,也不等于谦跟石横两人多言,就扯着嗓子宣读道:“兵部侍郎沉忆辰,特令入阁参预机务。”

文武百官还没有从于谦的插曲中缓过神来,就听到了一件让他们更加震惊的封赏。沉忆辰居然以兵部侍郎的官衔入阁参预机务,并且没有说明是加衔虚职,那是不是意味着他做到了阁部一体,还掌控大军?

“陛下,不可!”

奉天殿内响起了这四个字,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发出来的,四五位殿内官员同时表达了反对,场面比之前杨洪封为昌平侯还要夸张的多。

“胡爱卿,有何不可?”

景泰帝朱祁玉把目光望向了礼部尚书胡濙,他是五朝元老,先皇时期的唯一托孤五大臣,哪怕身为皇帝都得给个面子。

“陛下,如今大明乃多事之秋,鞑虏威胁尚未完全解除,兵部职权甚重得时刻调兵遣将。沉侍郎年纪轻轻且分身乏术,老臣担心他难以担此重任。”

胡濙这话说出来,赢得了许多官员的暗暗点头。

二十出头的年纪能身穿绯袍,成为六部大臣之一,已然是年少居高位。

现在还入阁参预机务,加之沉忆辰本身就有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意味着是实打实的阁老。

二十二岁权倾朝野,来日如何不敢想象!

“臣附议大宗伯,阁臣手握票拟重权,沉侍郎还掌控军权,实非治国之道!”

左都御史王文同步站了出来反对,并且他话说的要更直接,阁部一体加上军权,这是要培养出来一个未来权臣吗?

这种联合反对的场面,自然不可能少了贺平彦。他早上因避让问题,被沉忆辰给狠狠压了一头,如果此子入阁参预机务,那日后岂能自己容身之地?

“沉侍郎当初无召领军赴京,已然有谋逆嫌疑,后续更是置太上皇于敌营不顾,堪称为乱臣贼子都不为过,还请陛下三思!”

贺平彦这番话出来,效果简直比于谦呵斥石亨严重的多,简直称得上是杀人诛心,想顺势把沉忆辰给打上乱臣贼子的标签,瞬间引爆了大殿内外群臣议论。

“沉忆辰置太上皇于敌营不顾,还有这回事?”

“不至于吧,再怎么说太上皇都对沉侍郎有恩,还钦点为三元及第,做人岂能恩将仇报到这种地步?”

“如果是真的话,这种不忠不义之人,有何颜面在朝中为官?”

“没错,简直令人所不耻!”

听着耳边传来的嬉笑怒骂,沉忆辰脸色有些变了,他不知道贺平彦嘴中说的置太上皇于敌营不顾,是指和议晚上单纯的社稷对话,还是后续袭营自己抛弃了明英宗朱祁镇。

前者的话,可能是通过杨善跟朱祁镇密旨传播出来的,要是后者那就问题大了。

要知道明英宗朱祁镇还在北狩中,根本就无法与朝廷取得联系,更别说被贺平彦得知,那到底是谁传出来的?

“怎么,沉侍郎心虚了吗?”

感受到沉忆辰神情变化,贺平彦脸上流露出一抹畅快笑容,两人交锋这么多么次,还是自己第一次占据上风,逼迫的沉忆辰脸色大变。

面对贺平彦的嘲讽,沉忆辰稳了稳心神,不管袭营那夜发生的事情是否流传出来,自己都不可能承认。

“心虚?贺少卿,要知道按照《大明律》,妄自菲薄上官该杖刑二十的。”

“我这是妄自菲薄吗?”

贺平彦冷笑一声,然后继续说道:“太上皇回京指日可待,本官倒很期待沉侍郎到时该如何辩解。”

就在双方火药味越来越浓之际,一道刚毅的声音从武将队列中响起。

“需要辩解吗?”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公子朱仪。

只见他向前走了一步,带着一股威压气势站在贺平彦的面前,继续说道:“夜袭蒙军大营之时,是本官率军杀进去的,我怎么不记得贺少卿也在现场,还能得知沉侍郎弃太上皇于不顾?”

没错,凡事是要讲证据的,当晚是成国公率军杀入敌营,当事人只有这么几个。除非明英宗朱祁镇从漠北归来,亲口诉说沉忆辰把他抛弃在蒙军营地,否则谁能证明?

同时朱仪站出来帮沉忆辰作证,代表着成国公府的站队,之前还一片声讨怒骂的声音,瞬间就消失无踪,这便是大明郭公的余威!

紧接着成安候郭成站了出来,用着警告的语气说道:“贺少卿,凡事讲究一个证据,小心祸从口出。”

郭成与沉忆辰并无交情,可是她的女儿郭永馨,却欠着沉忆辰一份替翰林侍讲刘球沉冤昭雪的恩情。现在成国公府已经彻底站队沉忆辰,那么同为勋戚武将,自然得紧紧抱团。

否则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来日朝堂上再无勋戚武将立足之地!

“贺少卿,慎言!”

不仅仅是勋戚武将站了呼出来,阁臣高穀同样毅然决然的提醒贺平彦别胡说八道。

面对这勋戚大臣联合质疑,贺平彦下意识的想要开口反驳,却话到嘴边硬生生的咽了下去。他不能把背后的消息来源说出去,否则就得不偿失。

“咳咳,贺少卿确实有些口不择言,不过年轻人嘛,终究是有些气盛的,诸位同僚不必大动干戈。”

眼见局势有些不对劲,右都御史杨善立马站了出来,帮贺平彦打起了圆场。

如果换作是一般时刻,沉忆辰肯定不会放过颠倒黑白,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可是自己刚刚调解了于谦跟石亨之间的冲突,要是现在又小题大做,双标的属实太过明显。

没办法,沉忆辰只能放过这个机会,选择闭口不谈。

“杨爱卿说的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有些冲突属实正常,此事就不用再提了。”

景泰帝朱祁玉顺势终结了这个话题,毕竟此事过于敏感,皇太后还在垂帘听政,再说下去影响恶劣。另外今日这场大朝会,他本以为是论功行赏群臣一片其乐融融,结果没想到争吵声不断充斥着火药味。

就连他这个皇帝,都感觉无比头大,有些心力交瘁。

“陛下,臣以为沉侍郎这样入阁确实不妥,要不再设立一名兵部侍郎接替沉侍郎手上事务,仅仅以加衔入阁参预机务如何?”

始终冷眼旁观的内阁首府陈循,此刻站了出来给了个折中建议。

明朝六部尚书分为实职跟虚职,特别到了中后期阁臣地位大增后,五品殿阁大学士官衔完全不够用,人手加封六部正二品尚书衔,这才配得上阁老的地位跟身份。

至于内阁首辅,强势点的那更是加封“三公”或者“三孤”衔。比如张居正,直接太师兼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本官觉得没什么不妥,沉侍郎这些年无论是出镇地方,还是总督辽东军务,无一不是证明他乃治世之能臣。”

“这等能臣不处理军国大事,难道让庸人上位吗?”

礼部侍郎钱习礼,这下也是动了怒气,怎么说与沉忆辰也有着师生名分,立下此等大功仅仅是入阁,还要剥夺兵部侍郎的权力,着实欺人太甚!

眼看着双方又要起一轮纷争的时候,珠帘后面的孙太后发声了。

“哀家认为陈阁老言之有理,太上皇之事不清不楚,沉侍郎暂且交出兵权为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