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85 合纵连横 (二合一)

385 合纵连横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御书房内,景泰帝朱祁玉看着群臣上疏脸色异常难看,特别是当于谦的名字跃然于纸上的时候,实在忍不住的朝着身旁成敬委屈道。

“朕待大司马不薄,提升他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兵马,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他还要在此份奏章上署名?”

朱祁玉想不明白为什么,至少在他的心中,于谦已然成为自己的股肱之臣,荣华富贵皆为自己赏赐,结果却想着迎太上皇回京。

“陛下,大司马为人刚正不阿,他想要迎太上皇回来,可能仅仅是不想大明颜面受损吧。”

成敬帮着解释了一句,他相信于谦的为人,绝对不会为了权势利益才去署名。

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上看,太上皇长久落在鞑虏手中,对于大明的威望跟士气是个沉重打击,总得想办法迎接回来。

“那宁阳侯陈懋又为何选择这时上疏,携大军之威逼宫吗?”

就如同当初沉忆辰率领的驰援军,是京师兵马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会对朝廷跟皇室造成威胁一样。

现在宁阳侯陈懋率领的南征军主力十万余人,同样是整个大明最强盛的兵马,就算京师守军经历过这一场保卫战的磨砺,恐怕也不是麓川百战之师的对手。

陈懋选择在这个时候上疏,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动机,特别是身为帝王,当时时刻刻保持一份应有的猜忌。

“这个……奴婢倒是有些耳闻。”

成敬面带犹豫的回了一句,他大概知道陈懋上疏的背后原因。

“你听到过什么?”

“奴婢听说当初和议副使杨都宪出使蒙军营地归来,太皇上曾给他传达过密令,联络朝中重臣上疏恭迎回朝,不知宁阳侯是否跟这件事有关系。”

“此事当真?”

朱祁玉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话,那代表着朝中勋戚跟阁部大臣,依然效忠于太上皇朱祁镇。再加上太后的法统跟威望,如果让皇兄朱祁镇安然回来,自己这个皇位还能坐上几天?

“奴婢不敢妄言,只能说无风不起浪。”

这种密令自然是没有证据,但从目前局势来看,背后很有可能存在着一股恭迎朱祁镇回京的势力。

“可杨善也是朕从礼部侍郎,提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何曾亏待过他?”

如果说于谦的署名,仅仅让朱祁玉感到委屈,那么杨善串通朝中勋戚大臣密谋“复辟”,就有些朱祁玉感到寒心了。

毕竟署名上疏,确实很多文武大臣是站在家国的角度上,不能放任大明的太上皇在敌人手中受辱,必须得想办法迎接他回来。

而串通勋戚大臣,就没有任何的借口,属于纯粹的背叛!

“陛下,人心难测啊。”

成敬重重叹了一口气,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猜测的东西,不是你对别人好就一定会有回报,从古至今白眼狼比比皆是。

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朱祁玉的善良跟大度,导致许多朝臣没有把他给放在眼中,认为这不过是特殊时期的一个过渡皇帝,暂时登基帝位行“监国”之责而已。

待朱祁镇北狩归来,皇位终究还得交还到太上皇一脉手中。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后世,朱祁玉想要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居然做出了行贿朝中大臣的举动,对于皇帝身份而言简直就跟闹笑话似的。

有血性跟骨气,却行事手段不够强硬,最终酿成了南宫之变的悲剧。

“满朝文武,朕可有信任之人?”

此时朱祁玉的脸上露出一抹苦笑,亲王身份登基没有自己班底,始终是他的死穴之一。面对勋戚大臣的上疏,他连找个有足够分量的人去唱对台戏都没有,只能默默接受现实了。

“有一人可以效力,却无法保证是否可信。”

“沉忆辰吗?”

朱祁玉仅仅在帝王心术上远不如皇兄朱祁镇,并不意味着才华能力有问题,他猜测到了成敬口中的这个人是谁。

“没错,沉忆辰与奴婢达成过交易,他可为陛下效力。”

论起朝中高官重臣,没有谁比成敬更了解沉忆辰的胆量跟决然。

想当年区区五品官出镇山东,就敢行诛王之事,后续更是果断拥立新君,断了太上皇回京的念头。

满朝文武敢唱这个对台戏,并且有实力站出来反对的,只有沉忆辰一人!

“可是沉忆辰此人看不透啊,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朱祁玉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时至今日他都无法确定沉忆辰到底想要什么,这个年轻人在大奸似忠跟大忠似奸两个极端游走,让人捉摸不透。

“陛下无妨,朝中局势从来都不用在乎臣子想要什么,只需维持各方平衡即可。”

成敬毕竟数朝元老,前后担任过两位亲王侍读,对于帝王心术的了解,还是要超过朱祁玉这种新君的。

皇帝御下之道就是平衡之道,只要有制衡臣子的手段,不让他一家独大,自然就在掌控之中。

“那朕该怎么做?”

“征召少司马回京,他来出面反对与蒙古和议,以及迎回太上皇。”

“可沉忆辰还在总督辽东战事,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面对朱祁玉的质疑,成敬摇了摇头道:“陛下,武清伯石亨已经驰援辽东,他乃当世勐将定能镇守辽东。”

“另外宁阳侯率领南征主力班师回朝,已经可保京师高枕无忧,辽东如今不再影响大局。”

听着成敬的解释,朱祁玉认同的点了点头道:“那好,便依你所言,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征召沉忆辰回京!”

另外一边远在辽东的沉忆辰,并不知道京师的暗流涌动,他正竭力调拨物资保证辽东军将士的医治跟吃穿用度,每天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

别人担任总督是风光无限的封疆大吏,沉忆辰却要收拾曹义留下来的这个烂摊子,以防来年蒙古大军卷土重来。

“沉督宪,本伯这下算是明白了,为何你年纪轻轻能身居高位,单单这手未雨绸缪的准备,就让人心悦诚服。”

辽东码头上,武清伯石亨站在沉忆辰的身边,看着从许逢原船队源源不断往下搬运的物资,心服口服的称赞了一句。

要知道哪怕就是以于谦的运筹帷幄,紧急抽调出一支兵马提前驰援辽东,都做不到沉忆辰这样的远见。这小子年纪才二十出头,办事怎会如此老练,简直不留一丝隐患。

“武清伯过谦,下官不过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罢了。”

沉忆辰客气回了一句,他性格向来不喜欢打无准备的仗。

“话虽如此,可世间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就在武清伯有些感慨的时候,辽东总兵曹义来到了他们身后,拱手道:“武清伯,沉督宪,探子回报蒙古大军已经退出辽东地界返回漠北。就目前天气跟风雪来看,他们这次应该是彻底撤兵了。”

“他娘的,但凡老子手上兵马再多些,岂能让也先这小儿跑掉?”

石亨恨恨的说了一句,那日也先帅旗就在眼前,只可惜自己兵马不够,否则他就没那么容易安全撤回漠北!

对于石亨的话语,沉忆辰仅仅是澹澹一笑没有多言,认真来说如果自己的兵马能再多上一两万,恐怕就没有后面这些事端了。

“曹总兵,根据城下尸骸统计这些鞑虏伤亡了三万余人,其中半数为鞑靼部跟仆从军,也先的瓦刺部依然有着很强的实力。”

“本官判定,来年也先定将卷土从来,并且还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听到沉忆辰的话语,曹义点了点头道:“是啊,也先手上还有着十多万瓦刺战兵,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有何好怕的,如今京师之围已经解除,靖远伯南征军加上各路勤王军源源不断,待到明年数十万大军进发辽东,看他也先还敢不敢异动!”

石亨满脸不在乎的回了一句,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时过境迁现在轮到大明掌控着兵力优势,不去讨伐也先就算是给他面子,区区鞑虏还敢主动进攻辽东?

“武清伯,南疆局势也不容乐观啊。”

沉忆辰叹了口气,靖远伯王骥挥师回朝,并不是得胜归来。相反明朝南征军,在麓川这种深山老林打的非常艰难,战事一度陷入焦灼。

并且麓川连年用兵,镇守云南的黔国公在土木堡之前还上疏过,说“米价腾涌,饥者甚重”。本来大明王朝是要等待秋收之后,把江南的米粮运往西南方向,去稳定粮价安抚民众。

结果土木堡一战打了起来,源源不断的物资兵马沿着运河往北运输,这些算是彻底顾不上西南民众。加之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寒冬,沉忆辰已经可以预料到,这个冬天南疆会生出大变。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靖远伯王骥班师回朝,并没有消灭麓川思氏土司政权,仅仅是签署了一个类似于“和平协议”的玩意。

这种东西在大明强盛时期,就是金规铁律,麓川一定会老实遵守。可轮到大明虚弱阶段,对于南疆蛮夷而言比厕纸强不到哪里去,可能用来擦屁股都嫌硬。

思氏一族反复横跳十几年了,不差多跳这一次。

石亨豪横归豪横,对于军事上还是很了解。确实看似京师好像各路兵马人数众多,补齐京营跟大同宣府两镇后,可能就所剩无几,轮不到给辽东补齐兵源。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南疆没有大变的前提下,一旦麓川再度联合西南土司反叛,威胁到云南布政司的统治,南征军就得立马再度南下镇压。

大明万里江山终究还是过于辽阔,处处都需要将士们去捍卫江山社稷!

“曹总兵,你有办法联系上鞑靼部的脱脱不花吗?”

面对沉忆辰突然的提问,曹义首先是十分诧异,然后面露难色的支支吾吾道:“这个……”

到了他这个级别,自然跟鞑靼部以及兀良哈三卫有联系渠道,毕竟没开战的时候双方还有着边关贸易,每年都得朝贡招待使团等等。

不过现在沉忆辰这么一问,要是能联系的话,好像有些通敌的嫌疑。

“曹总兵,但说无妨。”

沉忆辰表态了一句,他明白对方心中顾虑。

“本将能想办法联系到脱脱不花,沉督宪是准备首先向鞑靼部下手吗?”

听到曹义的疑问,沉忆辰笑着摇了摇头道:“不,本督宪打算与脱脱不花议和,并且愿意资助他过冬粮草被褥,最大限度的保存鞑靼部实力。”

什么?

听到沉忆辰这句话,曹义跟石亨满是惊讶的望向他,如果对方不是京师守卫战的攻城,并且驰援辽东力挽狂澜,这种光明正大的通敌行为,完全可以扣上一个叛国的帽子。

“我大明自宣宗皇帝始,便对漠北的羁縻政策失衡,从而导致瓦刺部一家独大,最终统一蒙古成为大患。”

“辽东卫所兵马短时间内肯定无法补齐,想要以最小代价抵挡住太师也先的攻势,那么脱脱不花统领的鞑靼部,将成为大明最好的友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异端有时候比异教徒更可恨!”

明朝在土司跟蒙古等藩邦身上,执行的是羁縻政策。这个政策的本质是抑强扶弱,从而达到各方势力平衡,然后再利用中央强大的力量去改土归流逐渐吞并。

可偏偏明宣宗朱瞻基的倒施逆行,加上明英宗朱祁镇的祖宗之法不可变。持续不断的北伐打击鞑靼本部,追杀黄金家族继承人,枉顾草原势力均衡,最终亲手培养出也先这个大敌。

如果历史不出意外的话,败退回漠北的太师也先将会吸取教训,彻底整合吞并蒙古诸部,那么拥有蒙古大汗身份的鞑靼部自然首当其冲。

另外由于攻打明国京师的战争失败,以及瓦刺本部士兵的大量伤亡,也会让也先面对蒙古内部各方势力的挑衅。

闯过这一关,也先将整合全蒙古的力量,成为真正的不世雄主,再度与大明展开国运之战。

闯不过这一关,也先就将陷入众叛亲离的内部斗争中,最终分裂衰亡成为历史的尘埃。

沉忆辰要做的事情,就是扩大蒙古内部的矛盾,加速瓦刺部崩溃的进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