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81 武死战 (二合一)

381 武死战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战火在黑暗中延续着,无数蒙古士兵前仆后继的冲向宁远卫城,也先已经不在乎伤亡如何,他必须要在今夜拿下这座城池,然后再回头应对追击而来的明国主力兵马。

望着密密麻麻攀附城墙的蒙古儿郎,也先脸上神情凶狠无比,完全没有了以往那种胜券在握的从容感。

可能他万万没有想到,当初错误高估明国皇帝叫门叩关的的作用,会产生如此之大的连锁反应,乃至于为今日大军困境埋下了隐患。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如果当初土木堡战胜后直捣黄龙,恐怕大明京师已经改名换姓为元大都了!

“阿剌知院,通知女真跟兀良哈首领,让他们把部族战兵全部压上去!”

也先朝着身边的阿剌知院指使了一句,这种强攻方式伤亡最是惨重,瓦刺部勇士的鲜血不能白白在这里流干。

“太师,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卫战兵已经上去八成,再强迫他们全军出击,恐怕会心生间隙。”

阿剌知院语气有些为难,也先舍不得自己的瓦刺部伤亡惨重,女真跟兀良哈也不是什么傻子。他们要是手中战兵全部阵亡在了这里,下一步就不是与蒙古人共享中原花花世界,而是转身就会被吞并。

更何况这次蒙古本部撤退,全盘放弃仆从军的举动,已经让慑于太师也先淫威的诸部颇有微词。

强盛时期还能压住他们,弱势还这样逼迫,恐怕会适得其反。

“脱脱不花的鞑靼部呢,他们还在休整?”

也先稍微压制了一下心中怒火,转而问起了鞑靼部的近况。

当今进攻明国京师西直门,脱脱不花率领鞑靼部兵马可谓是下了血本,就连专属于大汗的怯薛军都投了进去,结果硬生生被孙镗率领的兵马挡下,然后再被石亨率领的驰援部队给打的仓皇退去。

这一战,鞑靼部的伤亡人数高达三万!

要知道鞑靼部经历十几年的隐忍蛰伏,加上不断兼并漠南一些小部落,以及掠夺辽东跟朝鲜人口,才让自己控弦之士堪堪接近十万。

西直门一战直接损失三分之一,而且还以精锐为主,脱脱不花哪敢接下攻城这种硬茬。说不定宁远卫城还没有攻下来,自己的汗帐就被也先给攻占了。

游牧民族千年历史下来,从来都是讲究强者为尊,谁的人马多,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大汗这次出征只带来六万兵马,如今有一万多人命丧西直门,还有一万多带伤勉强跟队,天寒地冻下能有一半最终活下来就不错了。”

“宁远卫城这攻城之战想要让他们出兵,恐怕不太现实。”

听到阿剌知院的回答,也先瞬间感到一股无名之火冒了上来。

“鞑靼部伤亡惨重,难道我瓦刺部就没有伤亡吗?”

“京师德胜门是我瓦刺主攻,其余七门骚扰兵马同样是我瓦刺的儿郎们,再加上殿后的两万精骑,蒙古诸部谁敢说自己伤亡大过瓦刺?”

“有攻占明国京师抢掠的机会,一个个争先恐后。现在需要他们来打硬仗攻城,又各种借口不愿出兵。待到此次大战结束之后,我也先定然要合并蒙古诸部,再无瓦刺、鞑靼、兀良哈之分!”

很多问题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凸显出现,太师也先除了没有第一时间进攻京师,以及为了避免伤亡没有强攻下大同、宣府两座重镇的战略失误外。

还有就是明面上的号令蒙古诸部,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统一。

没有黄金家族的血脉、没有大汗的头衔、也先想要命令诸部始终欠缺着法统权力。

只有成为全蒙古的大汗,集中诸部的力量,才能与明国一较高下。

这就是此次战争,给予太师也先最大的教训!

面对太师也先的咆孝,阿剌知院站在一旁不敢多言。“知院”其实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宰相”一职,他虽然是瓦刺部的人,并且臣服于也先,但终究在名义上属于脱脱不花的臣子。

大汗还在,就公开赞同“弑主”的行为,着实有些说不出去。

看着阿剌知院沉默,也先知道自己情绪有些过激了,于是乎深呼吸一口气后,才缓缓说道:“通知诸部,我瓦刺部出两万兵马,让鞑靼部出一万,女真跟兀良哈出最后五千。”

“再投入三万人,一定要把宁远卫城给拿下!”

没办法,哪怕知道这样用人硬堆攻城会伤亡惨重,也显也不得不这么做。

时间,从始至终就没有站在蒙古人的这一边。

另外一边海岸线上数万兵马已经集结完毕,然后在各部将领的率领下,沉默的朝着宁远卫城方向进发。除了脚步声跟沉重的喘气声,就再无任何一丝异响。

虽然这三万多人掺杂了一些老营预备役,但主力福建卫、山东卫、辽东军、乃至土木堡京营,都是经历过数次战争的老兵。

而且还有极其重要一点,就是他们与沉忆辰共同浴血奋战过,对这名主帅有着极端的敬仰跟信任,可以为之效死的那种忠诚。

将是兵的胆,特别是在军队这种集体组织中,少部分的预备役将士很快便融入了进来,同样有着百战精兵的气势。不知在黑夜中前行了多久,沉忆辰终于看到了远处的火光以及隐约的厮杀声音。

这个时候负责侦查的李达来到了身旁,朝着他小声禀告道:“督宪,鞑虏外围的探子已经被肃清,他们正在全力攻城,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李达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有着一丝按捺不住的急切,他已经从远方的火光中隐约感知到,宁远卫城的陷落可能随时都会发生。

“寅时动手。”

寅时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换算成现代时间是凌晨三点到五点,正好是人最为疲惫跟酣睡的时刻。

大战之际想要沉睡当然不现实,不过这并不影响寅时鞑虏士兵陷入一种深夜的疲惫期,特别是他们连日作战下来,只会比寻常时候更加的困顿跟迟缓。

“还要等到寅时?”

李达有些不可接受,明明鞑虏大军就在眼前,完全可以趁其不备发动进攻,减缓宁远卫城防守士兵的压力。

“李守备,本官不希望再强调从命两字!”

沉忆辰冷冷的说出这句话,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仪。

私下里他可以跟李达称兄道弟,甚至在对方不理解的情况下尽力解释。

可现在是战场,身为上官就容不得下属的反对,军人当以服从为天职!

“是,督宪。”

这一次李达不敢再硬顶,哪怕心中迫不及待想要与鞑虏血战,却只能低头遵命。

“李瓒,你率领一万兵马绕到左翼。”

“冯正,你率领一万兵马绕到右翼。”

“李达,你集结好辽东骑兵,等下随本官直冲鞑虏中军!”

沉忆辰麾下骑兵不多,还是靠着原本一点辽东军底子,然后想方设法硬凑了几千人抵达辽东。

骑兵就是古代战争的刀锋,想要破开蒙古大军的防线,冲散他们的阵型,只有靠着这几千骑兵硬生生的横插进去。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绝对不能与鞑虏进行阵地战,闪击战是沉忆辰唯一的选择。

“末将遵命!”

几位驰援军将领纷纷拱手领命,然后率领麾下兵马趁着夜色前往指定进攻地点,等待着沉忆辰发动总攻的命令。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可这每一分每一秒,对于宁远卫城的辽东守军来说都是煎熬。

十几日的连续作战,特别是最近几日蒙古大军的疯狂进攻,辽东右副总兵施聚已经战死在城墙上面,曹义跟左副总兵焦礼均负伤在身,四万多的大军还能拿起武器作战的,不足两万人。

别看两万人数字不少,分到四面城墙上,再算上预备役跟轮换休息的士兵,每面城墙至多只有两千守军。但凡突破口预备役驰援不及时,就会从一道小口子给撕开成一道大口子,然后再也无法堵上。

右副总兵施聚就是在增援的过程中,不幸被城下的蒙古神射手命中面部,从而以身殉国。

就这样战斗持续到了深夜,可能是蒙古人需要缓一口气,也可能是他们正在准备下一次更为勐烈的进攻,城墙上的守军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喘息时间。

“总兵,鞑虏已经不要命的攻城,伤亡甚至还高于我军,这样下去宁远卫城是守不住的。”

焦礼面带忧虑的向曹义说了一句,哪怕再怎么豪言壮语激励士气,改变不了愈发恶劣的处境。身为辽东军指挥层,他要比士兵更为的清楚,败局已定!

面对焦礼的绝望,曹义苦笑一声,反倒是接受了现实。

“本帅驻守辽东二十余年,入伍半辈子都在辽东明土上,该到了马革裹尸的时候,这也算是魂归故里。”

曹义是南方扬州人,但辽东已经称得上是他的第二故乡,战死在这里总归对得起大明,对得起辽东百姓,对得起自己一世英名!

“吾等可以战死,总兵你不能战死,否则谁来重建辽东军?”

“趁着鞑虏喘息之际,末将抽调一批战马出来,掩护总兵突围出去!”

焦礼神色闪现过一道决然,他借袭兄职从卫指挥使起,就一直跟在曹义的身边。

可能在当初弃守广宁城上面,曹义出现了很大的战略误判,并且展现出懦弱的一面。但是二十余年驻守辽东,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辽东的状况,熟悉这里的卫所军户。

曹义不死,才能借助朝廷力量重建辽东都司,否则任何一名新任辽东总兵,都没有他对于辽东这块黑土地的感情跟羁绊!

某种意义上来说,焦礼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边是辽东军覆没,辽东都司沦陷。

曹义听明白了焦礼的意思,他伸手拍了拍这位老部将的胳膊,脸上浮现出一抹解脱笑容回道:“尚节焦礼字,这次我不会走的,哪怕就是死。”

“另外辽东军还有一颗种子在外面,那便是李达率领驰援京师的兵马。”

“李达此子我一直看在眼中,是个有担当成大事的虎将,日后必能撑起辽东军的这一面大旗!”

从始至终,曹义都非常好看李达,这不仅仅是成国公的关系,更多是在于他展现出来的个人能力。

将门无虎子,可能李达还有着冲动意气的毛病,但年少谁能不轻狂?

意气风发少年郎,才有这开创未来的朝气!

望着曹义这般坚定的神情,焦礼叹了口气不再劝说。

确实对于这名老将跟辽东统帅而言,以身殉国捍卫辽东明土,才是他的职责所在,以及最好的归宿。

高层将领们做着最坏打算,底层倚靠在城墙上的士兵们,同样感受到了死亡正在一步步的逼近。

“二虎,这次老子恐怕没命回去了,你要是能活着,帮我照顾一下爹娘,老子下辈子再来偿还。”

听到这话的士兵,面露不屑的回道:“放你娘的屁,我这里从来不赊账,你爹娘还是自己照顾为好!”

“刘叔,总兵不是说京师驰援军很快就会到吗,为何今日还没有看到援军?”

一名看起来面相稚嫩的年少士兵,朝着身边一名老卒问了一句,期望能得到援军抵达的答桉。

“呵,上官们就随口说说,鬼才知道朝廷那群大官多久调派援军。而且京师离辽东这么远,就算是派了援军赶来,恐怕我们也等不到了。”

满脸络腮胡的老将苦笑回应一句,打空头支票已经是将领们的惯用招数。

“那我们是要死了吗?”

稚嫩士兵声音有些颤抖,他还无法坦然接受死亡的到来。

“生死有命,最多不过是刀往脖子上一拉,怕甚?”

相比较年少士兵对死亡的恐惧,老卒就显得要坦然的多,这些年辽东大大小小战事无数,不知道有多少袍泽弟兄战死沙场,他早已看澹了生死。

这样类似的对话,在宁远卫城的城墙上面,几乎是处处上演着。

或托付父母妻儿,或交代自己的后事,或压抑着对死亡的恐惧,或期盼着那渺茫生的希望。

只可惜这样的喘息时间并不会太长久,蒙古大军又开始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倚靠在城墙上的辽东军士卒在将领的催促下纷纷起身,机械式的做着防守准备。

“将士们坚持下去,援军一定会抵达的!”

曹义感受到了士卒们的绝望,再一次振臂高呼期望能激励士气。

只不过这样的话语说的太多太多,已经没有多大的效果。现在将士们依旧选择浴血奋战,并不是坚持等到援军抵挡,而是他们已经没得选择。

要么战,要么死,按照双方目前杀红了眼的局势,鞑虏不会给投降的选项。

亦或者说就算能投降,被掳去漠北称为牧民的奴隶,简直生不如死!

厮杀还在继续着,城墙各处不时传来被突破的急报,就在太师也先等待最终攻陷宁远卫城好消息的时候,手下将领却带给他一个堪称是晴天霹雳的噩耗,左右两翼都出现了明军的身影,并且人数粗略估计不少!

也先本来还想要继续追问准确的情报,又是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到大帐中,朝他禀告道:“大师,有一支明军骑兵从后面杀入阵中,正朝着中军营帐袭来!”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也先仿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朝驰援大军绝对不可能如此快抵达宁远卫城。

就算能,也只能是少量的骑兵前锋部队,如何做到三面袭击?

既然不是明国的追击兵马,那么就只能是消失已久的沉忆辰部,这个明国状元终究还是现身了!

“哨兵斥候死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提前预警!”

也先简直是感到怒不可遏,能同时三面发动进攻,意味着敌军早已准备多时,为何自己这边没有丝毫预警?

“小的不知。”

传递军情的士兵,面对也先的震怒瑟瑟发抖,他怎么可能知道哨兵斥候的部署。

“传令下去,赶紧让赛刊王、博罗茂洛海撤兵,另外伯颜帖木儿你率兵驰援右翼女真跟兀良哈部,绝对不能让他们垮了!”

对于蒙古中军也先还是很有信心的,但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卫这样的仆从军,京师的撤退经历已经有过答桉。

侧翼要是瞬间突破了,很有可能兵败如山倒。

“是,我这就去!”

伯颜帖木儿同样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应了一声后就快步召集部下朝着右翼驰援过去。

“阿木尔,你去提醒左翼的脱脱不花,一定要挡住蛮子的攻势!”

相比较右翼,左翼是鞑靼部驻守的阵地,也先无法插手进去过于干涉。

不过鞑靼部从土木堡之战中收获颇丰,至少装备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加之有蒙古大汗的怯薛军精锐,相信提醒过后不会那么容易崩溃。

传令下去之后,太师也先拿去放在木架上的腰刀,然后面目狰狞的望向中军后方。

“明国状元真是好手段,那就让本太师领教一下,看看这次到底鹿死谁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