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80 辽东之战 (二合一)

380 辽东之战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残阳如血,紫荆关外战场上除了傲然屹立的明军外,已经看不到任何一名站着的蒙古士卒身影。

可是胜利的喜悦还没有维持多久,于谦就见到了从辽东而来到信使,告知总兵曹义率领的四万多兵马,已经被蒙古主力围在了宁远卫城,形势万分危急。

这道消息让于谦不由想起战前沉忆辰的警告,果然就如同他预料的那样,太师也先把目标放在了辽东,他想要打通整个大明北疆的通道,以泰山压顶之势卷土重来!

只不过于谦同样不后悔自己的决断,如果任由沉忆辰抽调福建水师兵马,那就没有现在大破鞑虏殿后军的胜利。很多事情有得必有失,就在于选择如何。

相比较辽东苦寒之地,于谦稳妥选择了保京师万无一失。

“武清伯,辽东告急,如果让你率兵驰援,需要几日抵达?”

石亨这一站的勇勐,已经完全赢得了于谦的信任,想要破辽东危局,毫无疑问需要这样的勐将去完成。

“十日内定能赶到!”

从紫荆关越过居庸关再到宁远卫城,直线距离高达数百公里。不过这一场追击战下来,缴获了蒙古人不少战马物资,完全可以组织起一支精锐兵马快速驰援。

再加上沉忆辰部驰援军,以及辽东军本部,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石亨信心满满,一旁的靖远伯王骥却摇了摇头道:“连日追击加上这一场大战,将士们其实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待打扫战场完毕立马就会陷入疲惫期。”

“如果不好好休整几日,这般着急强行军赶往宁远卫城,我担心会过犹不及。”

麓川那种深山老林的追击恶战,让王骥对于将士的体力极限可谓是深有体会。

人毕竟不是机器,别看现在刚获取一副士气如虹的模样,等到热血褪去后就是无尽的疲惫感袭来。从古至今大战后必有一段休整期,这样强行驰援无法保证战斗力。

“靖远伯言之有理,连续行军作战,将士们可能会扛不住。”

于谦一脸的凝重神情,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

辽东军不驰援不行,可问题是从京师守卫战至今月余,将士们从未有过任何休整时间,着实有些棘手。

“要不这样,从后备军跟九边中抽调两万精兵,他们加入战斗时日尚短,相对而言体力更加充足。”

石亨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抽调预备役跟赶往战场截断后路的边军。他们基本上没怎么参与这场大战,自然就不存在休整的说法,刚好可以行军驰援辽东。

“两万人够吗?”

于谦并没有答应,从辽东军信使来报中得知,加上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位仆从军后,也先麾下大军又有了接近二十万之众,几乎不输于京师围城前的兵马力量。

安装最新版。】

石亨率领两万兵马过去,整个辽东明军也不过十万人,敌军依然成倍于我军。更别说还要野战对决,土木堡一战后于谦没有十足信心。

“够了,并不贵多而贵精。京师外围这些哈密、女真仆从军就是最好的例子,说不定到时候还能起到冲阵的反作用!”

面对石亨的一再确定,考虑到辽东的紧张局势,于谦此时便不再坚持。

“那好,本官便调拨两万兵马与武清伯,望能解辽东之围,立我大明之威!”

“是,本将遵命!”

两万后备军跟边军组合的驰援部队,马不停蹄的赶往宁远卫城驰援。而此时近在迟尺的沉忆辰,除了派出斥候探查情况外,就再也没有任何的动作。

正统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这是沉忆辰抵达辽东海域的第七天,斥候传递消息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原因就在于宁远卫城已经处于及及可危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被蒙古人给攻陷。

“向北,不能再等下去了,宁远卫城的辽东军弟兄撑不住的!”

每日听着军报心急如焚的李达,这一次实在忍耐不住来到沉忆辰的面前,再次提及登陆驰援的想法。

“撑不住也得撑,真正能救他们的只能是自己!”

这么多场战事下来,见识过太多的生死离别,感性已经战胜不了沉忆辰的理智。

“问题他们如何救自己?”

“斥候探查到宁远卫城伤亡惨重,并且鞑虏已经制造好了大批攻城器械,城破之日便是屠城之时!”

李达毫不怀疑,太师也先会把没有攻下京师的愤怒,发泄到辽东军身上,最终屠城是必然的。

“再等三日,三日之后我会驰援宁远卫城。”

面对李达的“咄咄逼人”,沉忆辰终于给了他一个确定的时间。

按照当初信使抵达京师的时间估算,于谦若是想要驰援辽东的话,快马加鞭十日可以抵达。

沉忆辰相信以太师也先的战争经验,同样很容易估算出援军抵达的时间。接下来的这几天时间,他会竭尽全力的攻城,防止被背后出现的明军突袭。

辽东军必须撑过这艰难的三日,待到蒙古大军久攻不下疲惫懈怠的时候,就是沉忆辰驰援军出击之日!

“三日?如果没有援军,他们恐怕连一日都撑不下。”

曹义当初弃守广宁城的场景,李达现在还历历在目,他真的怕重压之下会重蹈覆辙。

“如果连一日都撑不下,那就是我去了也救不了辽东军。”

“李达,你如今身为一军将领,不能再感情用事了。”

沉忆辰默默的回了一句,慈不掌兵这条道理自己已经明白,李达也该领悟了。

“两年朝夕相处,如何能不感情用事。向北,如果今日是我被围困在宁远卫城,你依然能做到袖手旁观吗?”

李达语气中有些一丝悲愤,从小到大他就是意气用事的人,也正如此才有这一帮愿意生死与共的弟兄。

某种意义上来说,缺点也是李达的优点。

“我……”

沉忆辰一时无言,如果李达等应天府的同伴们身陷宁远卫城,自己还会这般理智吗?

沉默片刻沉忆辰才抬起头来,目光直视着李达回道:“我依然会等待战机。”

“甚至如果换作是我身陷宁远卫城,同样也希望你能等待最好的战机,而不是冒死驰援!”

一军统帅,从来都不是为某一个人负责,沉忆辰肩负着三万多人的身家性命,最底层的士卒他们有选择的余地吗?

听到沉忆辰这般回答,李达呆呆的站立在原地,过了许久才开口回道:“向北,你是对的。”

说罢,李达暗然转身离去,就在走到舱门口的时候,他有些唏嘘的说道:“可能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另外一边宁远卫城,曾经一位同样不算合格的“统帅”,这次却毅然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他就是辽东总兵曹义。

最初那面晶莹剔透的冰墙,经历过多日攻防战后,已经被染成了黑红色,分辨不清这到底是“雪”水,还是“血”水。

但是曹义与两位辽东副总兵,却始终坚守在城墙上面,甚至在危急关头身先士卒,数次打退了攻上城墙的鞑虏士兵,让宁远卫城依旧牢牢的掌控在明军手中!

曹义非常清楚,当初贪生怕死弃守辽东都司驻地广宁城,已经在将士心中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想要挽回曾经的威仪跟声望,只有铁与血才能做到。

只是随着蒙古大军攻城器械愈发的完善,加之敌军的攻势愈发疯狂,防守变得越来越艰难。很多将士脸上都浮现出一抹绝望的神情,他们知道援军远在京师,恐怕等不到被拯救的那一天。

又一次浴血奋战的打退鞑虏进攻,曹义看着瘫倒在城墙上,逐渐丧失了希望跟斗志的将士们,情绪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低迷。

不过他很清楚,任何人都可以丧失希望,唯独他这个主帅不可以。

当他也绝望之时,就是宁远卫城沦陷之日!

“弟兄们打起精神来,区区鞑虏何时能让吾辽东虎贲畏惧?还记得北伐女真三部,西征兀良哈三卫的经历吗,他们不过是一群手下败将尔,只配跪在地上摇尾乞怜!”

曹义手握佩剑一边巡视城墙,一边朝着将士们怒吼。

辽东军是一支光荣的兵马,随着奴儿干都司的衰落,他们是大明在东北方向唯一的军事力量。特别是近些年蒙古再度崛起,他们常年处于南征北战的状态中,不知打的多少蒙古人哭爹喊娘。

“没错,我辽东军剑锋所指之处,哪个鞑虏敢于跳梁?”

左副总兵焦礼附和了一句,他祖上是蒙古人,父亲甚至官至元朝右丞相,洪武年间归附于明朝。

可焦礼却从未以蒙古人自居过,从军之后数十年驻守辽东,屡破兀良哈三卫,以临阵奋不顾身在军中驰名,甚至还获得了“飞将军”的雅号。

他这番话出来后,立马引得很多士卒感同身受,想当年跟随在焦礼身边气吞万里如虎,何时把蒙古鞑虏给放在眼中过?

“诸位将士放心,朝廷已经来信大批援军正在赶往辽东的路上,到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守下辽东,还得让这群从京师败退的鞑虏没命回到漠北!”

右副总兵施聚同样气势十足,只是他的这番话就连半真半假都算不上。宁远卫城现在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压根就收不到外面的来信,更无法得知朝廷援军的数量跟进程。

但对于底层士卒而言,他们不会深究背后的真伪,或者说无法深究。

听到援军即将要抵达,本来士气低迷的辽东军将士们,仿佛瞬间燃起了生的希望。

“他娘的,老子驻守辽东这么多年,从来都是主动配合京营出征,没想到今日还需要他们来驰援。”

“没错,当初女真、鞑虏在我们面前就跟丧家犬一般,现在这群杂碎还横起来了!”

“老子命硬这么多年都没有死在战场上,不信这次就躺棺材里面了!”

“别说了,就算是死也得拖两个鞑虏垫背,欺负他们一辈子,不能在最后关头被他们骑在头上!”

城墙上的将士们你一言我一句,言语中充满了不甘心。

边军与京营士兵不同,他们常年与女真跟蒙古人交手,有着一股天然的心理上优势。结果土木堡一战后让攻守之势发生转变,曾经手下败将骑在了头上,还能兵临京师,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辽东军可以战死,却不能窝囊的死去,主帅这一次都身先士卒了,大不了就跟鞑虏同归于尽!

相比较辽东军的不甘心,太师也先这边更多是愤怒跟急切。

后方传来的消息,殿后两万精骑已经全部覆灭,就连主将孛罗都被明国武清伯石亨给斩了两万。

这两万精骑可不是哈密、女真这些仆从军,他们是实打实的蒙古控弦之士。也先是万万没想到,殿后阻拦的兵马会全军覆没,这到底是孛罗大意轻敌,还是明军战斗力得到了质变?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传达给了也先一个讯息,那就是随着殿后大军的覆灭,明国一定会想办法派出兵马驰援辽东。

因为只要有点战略思维的明军统帅,都会明白当辽东都司丢失之后,连成一片的蒙古将会多么恐怖,简直就是一柄悬在大明头上的利剑,随时可以挥师南下斩杀!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件事出乎也先的预料,那就是被脱脱不花的鞑靼部一路追杀的辽东军,却在宁远卫城硬生生的抵挡住了自己大军的进攻,就连贪生怕死的辽东总兵曹义斗始终驻守在城墙上身先士卒。

久攻不下宁远卫城,加之辽东越来越寒冷,随军携带的牛羊粮草不可能在冬日里补给。

再这么拖延下去,要么是被迫放弃,要么就是战败退去!

这两项都不是太师也先的选择,他可以容忍自己无法攻下大明帝都,毕竟能兵临京师城下,从始至终都属于俘虏大明皇帝的意外之喜。

可如果连辽东一座小小的卫城都攻不下,那简直就是自己的耻辱,以后还如何号令蒙古诸部?

于是乎也先能做的,就是疯狂的命令大军轮番进攻宁远卫城,甚至是不计伤亡的勐攻。只求在明军驰援部队赶来之前,全歼辽东军成为防守的一方,到时候面临粮草紧缺局面的可能就是明军了。

伴随着攻城的厮杀跟烽火,黑暗中的辽东海岸线上,出现了一支正在集结的兵马。

十余日的等待跟压制,让沉忆辰麾下这数万兵马早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战意跟愤怒,他们迫切需要用鞑虏的鲜血,来告慰阵亡袍泽的在天之灵。

辽东,不是可以任由蒙古人横行的地方!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