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79 大破蒙军 (二合一)

379 大破蒙军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东主,我们袖手旁观吗?”

听到沉忆辰确认就只是看看,卞和脸上神情写满了诧异。

要知道以往沉忆辰以天下为己任,有着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者气质。哪怕被众人所猜疑,所误会,所不解,却依然秉持着公心大义,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四万多辽东军陷入险境,很难想象“袖手旁观”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沉忆辰的身上。

“督宪说的没错,我们确实只能袖手旁观。”

站在一旁福建水师参将李瓒,语气沉重的附和了一句。

他是一名职业军人,比卞和这种文人更加了解战场局势。鞑虏围城兵锋正盛,就算沉忆辰率领着这三万多人前去驰援也于事无补,想要破局只有让鞑虏攻城消耗锐气。

辽东已经下了大雪,后续将越来越寒冷,只要辽东守军据城防守拖住一段时间,就能为沉忆辰赢得以少胜多的战机。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放在大局上没有人不可以被牺牲,辽东军如果没有必死一战的搏命决心,那么就没有活下去的资格。

常言道慈不掌兵,李瓒很欣慰沉忆辰做出这样的决断,这才是一名成熟合格统帅应该有的表现!

不过就在此时,李达等人从船舱中走了出来,他已经听到了卞和跟沉忆辰两人的对话。

站在理性的角度上,李达明白沉忆辰是对的,这样直接驰援宁远卫城无异于送死,说不定鞑虏就打着围点打援的主意。可站在感性的角度上,辽东军是李达的袍泽弟兄,是这两年来浴血奋战的战友!

没有驻守过辽东,就无法感受到在关外的苦寒之地,面对无尽的黑暗跟敌人,只有依靠身边袍泽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相比较袖手旁观,李达更愿意同生共死!

犹豫片刻后,李达下定决心走到了沉忆辰的身旁,朝他开口说道:“向北,宁远卫城类似于宣府怀来城,城墙高度跟面积是无法抵挡也先率领的蒙古大军。”

“要不这样,你率领中军主力等待战机,我率领辽东部的弟兄们先行登陆,看能不能袭扰鞑虏缓解宁远卫城的压力。”

李达能说出这样的话语,做出这样的决定,沉忆辰并不意外。当年在应天府时期,他就是一个性情中人,否则单单靠着拳头跟身板,是无法真正让一群小弟交心,甚至愿意跟随着来到辽东戍边。

可站在大局的高度上,沉忆辰不能答应李达这样的请求。

“不行,船上携带的战马不多,根本就无法跟蒙古铁骑对抗。另外也先并不知道我们的行踪,只有出其不意的给他们致命一击,才能解除宁远卫城的困境。”

“但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弟兄们战死啊!”

面对沉忆辰的拒绝,李达情绪有些激动起来。

明明知道弟兄们正在宁远卫城血战,自己身为辽东军的一份子,却选择袖手旁观,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难道你登陆驰援了,就能改变局势吗?”

沉忆辰反问了一句,他相信李达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那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这就是李达的性格,一如既往的血性仗义,哪怕明知山有虎,依旧偏向虎山行。

“可你有没有想过,船上这数千辽东军同样是你的弟兄袍泽,他们也有父母妻儿!”

对于局势的无力憋屈,加上李达的“任意妄为”,让沉忆辰的情绪也上来了,指着身后的大明舰队怒吼了一句。

“男儿战死沙场是善终,选择提三尺之剑就要有这个觉悟,我相信辽东军的弟兄们不会放弃袍泽。”

面对沉忆辰的质问,李达依旧强硬的顶撞着。与其他只想要边关镀金的武将二代不同,李达是真正有着战死沙场的觉悟,甚至认为这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我也相信辽东军弟兄的血性,可他们不像你这般没有后顾之忧!”

“世上谁能孑然一身,向北你别忘了我是家中嫡长子,家族兴衰存亡寄托在一人身上!”

压抑的气氛,弱势的无力,让两人都肆意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就在这个时候,白胖子张祺神情低落的走到李达面前,开口说道:“老大,大哥他是对的,我们不能驰援。”

“难道你也怕死吗?”

“我要怕死就不会随着你前往辽东,更不会死守西直门!”

性格一向怂的不行的张祺,此刻怒目圆睁的回应着李达,这么多场血战下来,自己何曾退过一步?

“老大,大哥是对的!”

不仅仅是张祺站了出来,吴荣等应天府的同伴纷纷站了出来,他们明白沉忆辰的决定,才是一名统帅应该保持冷静做出的部署。

“你们……”

面对众应天府同伴的反对,李达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难道他们也放弃驰援朝夕相处过的袍泽吗?

“李守备,军中当执行统帅谕令,到此为止吧。”

李瓒此时摇了摇头告戒了李达一句,沉忆辰看在以往同伴的情分上,可以任由他失礼逾矩。

但军中是无比重视上下尊卑跟纪律的地方,可一不可再,李达更应该清楚沉忆辰上官的身份,军令下达之后就不容置疑!

“我……”

面对众人的反对,李达握紧双拳想要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却不知该如何说出口。

望着神情冷酷的沉忆辰,他突然醒悟到确实就如同李瓒所说的那样,站在自己面前的不再是儿时的伙伴,而是总督辽东军务的督宪。

“末将遵命!”

最终李达神情暗然的拱手领命,然后把目光望向了远方的辽东黑土,心境五味杂陈。

有悲就有喜,辽东军身陷宁远卫城之围的时候,正在与蒙古殿后大军展开战斗的石亨部,已经分出了胜负。

此刻石亨满身浴血,配合那浓密的胡须以及凶悍的面容,宛如杀神再世一般。他的右手提着那一柄不知道斩杀了多少人大刀,上面有着数道卷刃的地方,而左手却提升一个人头,正是蒙军殿后将领孛罗!

“尔等主将已死,还不快快受降!”

石亨的怒吼响彻着战场,可能事先都想不到,大明与蒙古大战争中,还能复现出三国时期的斩杀敌方武将的场景。可偏偏石亨一柄大刀,连同着侄子石彪的两柄大斧,硬生生的在蒙古铁骑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把孛罗给斩于马下。

何为万夫不当之勇,这就是!

望着主将的脑袋被石亨给提在手中,这些曾经把明军给视为羔羊的蒙古精骑,瞬间肝胆欲裂,脸上愤怒跟惶恐的神情夹杂在一起。

还有着勇武血性的,高呼着“长生天”的口号朝石亨冲了过来,想要帮孛罗复仇。

吓破胆的干脆勒着缰绳,驱使着胯下战马逃离战场。毕竟现在主将已死,蒙古大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根本就没有督战队来阻止逃兵。

“大司马慧眼识珠,武清伯叔侄真乃虎将!”

靖远伯王骥站在中军阵营中,注视着远方战场发生的场景。

石亨跟石彪的勇勐,完全超乎了他之前的预料。如果这对叔侄放在南征军中,恐怕能以力破局,不至于陷入泥潭数年之久,依旧没能解决麓川的叛乱。

“靖远伯过赞,武清伯早就已经扬名于九边,本官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可如果没有大司马的力荐,也就没有武清伯的今日,算是投桃报李了。”

“只能说武清伯用此战,洗刷了阳和的血恨。”

于谦澹澹的回了一句,语气中有些唏嘘。

阳和之战明朝两位勋戚,四万边军战死沙场,从而导致九边防线毁于一旦。

时至今日,这些殉国的将士们遗骸,依旧没有办法收殓回故土,这是大明帝国的悲哀!

“是啊,接下来就是土木堡的血恨了!”

靖远伯王骥杀意十足的说出这句话,他常年与边疆蛮夷作战,硬生生从三甲进士文官,杀成了一个十足的武将勋戚。

曾经的仁义道德、王道教化已经被抛之脑后,王骥只想要用鞑虏的血,来祭奠明军的在天之灵。

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要直捣漠北王庭,灭鞑虏一族!

不仅仅是王骥充斥着杀意,石亨同样没有手下留情,战场上的鞑虏无论是投降还是不投降的,他下令剥光对方的战甲衣袍,就如同当初土木堡一战,鞑虏喊出的那句“解甲投刃者不杀!”

可问题是当初是炎炎夏日,现在已经是大雪飘零的初冬,袒身露体在这种野外,只有死路一条!

没错,石亨就是想要敌人们死!

战场从来不是讲究仁义道德的地方,数百年的血战早就让汉人跟蒙古之间结下了无法化解的深仇大恨。除非有一方彻底的战败臣服,否则就不存在什么宽大为怀的说法。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换作鞑虏的立场,他们同样会这么做。

辽东的战场上,太师也先并不知道孛罗战败身亡的消息,可能他也从未设想过,两万精骑会战败的如此迅速,甚至就连主将兄弟都无法活命。

此刻他正意气风发的指挥着大军攻城,只要拿下眼前的宁远卫城,消灭驻守的四万多辽东军,那么大明整个北境都将彻底成为蒙古的疆土。

从此西域、漠北、辽东连城一条直线,并且女真、朝鲜这些曾经的大明藩邦,再无反复的本钱,将永远的臣服于蒙古!

蒙古大军的攻势凶勐,取得的战果却远远没有达到也先的要求。原因就在于曹义虽然老了丧失了年轻时候的勇勐跟锐气,但驻守辽东二十余年的资历,还是让他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

宁远卫城的城墙低矮,那么就借助辽东的寒冷,守军连夜泼水在城墙上面,等待凝结成冰之后就成了一座冰墙。别说是攀爬了,就连云梯都搭不稳,并且还城墙给增高了不少。

不过对于攻势的暂时挫败,也先并不以为意,他有着足够的资本跟兵马,靠人去堆都能把宁远卫城给堆垮了。

至于驰援明军主力部队的到来,也先同样没有放在眼中。先不说以明军步兵的速度,再加上孛罗两万精骑的牵扯,赶到宁远卫城至少都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就算赶到了又如何?

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部的仆从军加入后,蒙古大军控弦之士又接近二十万,已经是倍于明国出城追击的十万大军,辽东再打一仗没有京师城墙的倚靠,胜利只会属于长生天的子孙!

“伯颜帖木儿,斥候有没有发现明国状元驰援兵马的踪迹?”

也先朝着身旁的胞弟问了一句,他现在更加关心沉忆辰的踪迹。这个看似文弱的明国状元,不知不知中隐约成为了蒙古的大敌。

隐患就得剿杀在萌芽之中,辽东将成为沉忆辰的葬身之地!

“斥候已经沿着海岸线搜寻,并没有发现明朝舰队的踪迹。”

还没抵达吗?

太师也先神情有些疑惑,他对于海洋的一切都无比陌生,舰队行驶速度如何,同样是未知的领域。

不过按照大元时期记载的一些典籍,这么多天航行明国舰队应该足够抵达辽东。而且搭载数万人的船队规模,想要隐藏登陆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到底会出现在哪里?

“多多加派人手扩大搜寻范围,这一次我不会让明国状元活着回到京师!”

“是,太师!”

伯颜帖木儿按照蒙古礼仪抱胸领命,就在他准备走出营帐传达命令的时候,也先却突然叫住了他。

“对了伯颜帖木儿,你觉得把摩罗嫁给明国皇帝如何?”

摩罗是也先的亲妹妹,曾经瓦刺首领脱欢的掌上明珠,被誉为草原上最美的女人。

“好啊,陛下才学过人,见识广博,妹妹嫁给陛下再好不过。如果到时候能生出个胖儿子,说不定还能继承明国皇帝的宝座!”

明英宗朱祁镇这段时间在瓦刺大营中,一直都是由伯颜帖木儿看管。长久的接触下来,可能确实存在着皇帝的王霸之气,居然让伯颜帖木儿发自内心的尊崇这位大明太上皇,完完全全的以臣子自居。

现在听到也先要把妹妹嫁给朱祁镇,这种亲上加亲的好事,让他简直笑开了花。

“是啊,还能继承明国皇帝的宝座。”

太师也先深意无比的重复了这句话,这才是他想要达成的目标。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