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59 社稷为重君为轻 (二合一)

359 社稷为重君为轻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蒙古营地另外一处营帐内,明英宗朱祁镇此刻正心急如焚的来回踱步。

太师也先的胞弟伯颜帖木儿,这段时间时常过来找朱祁镇聊天,态度礼遇有加,甚至还当众行臣子大礼。

沉忆辰出使蒙军营地和谈的消息,伯颜帖木儿同样第一时间便告知了朱祁镇,希望这位最近时日郁郁寡欢的明国皇帝,得知有回京的希望后能高兴些。

确实就如同伯颜帖木儿想的那样,朱祁镇内心激动不已,大明终于派出了重量级的使臣,来商讨自己回京的事宜,再也不用在敌军手中受苦。

更不用担心,日后会被掳去漠北苦寒之地!

至于什么沉忆辰定位“叛臣”的圣旨,朱祁镇压根就没有当做一回事。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别说是定义为“叛臣”,就算是下发圣旨要了沉忆辰性命又如何?

“沉向北为何还不来拜见于朕?”

朱祁镇急不可耐的朝着袁彬问了一句,对于沉忆辰的能力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定能说服鞑虏放自己回京师。

“陛下稍安勿躁,沉侍郎入蒙古大营后,定然需要时间与太师也先谈判,应该很快便会过来拜见。”

说曹操,曹操就到,几乎在袁彬话音落下的瞬间,驻守在帐外的哈铭走了进来,禀告道:“陛下,兵部侍郎沉忆辰帐外求见。”

“快快让沉卿进来!”

朱祁镇早就急得不行,哪还有心情摆什么皇帝召见的谱。

随着营帐门帘再一次掀开,沉忆辰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庞,出现在了明英宗朱祁镇的眼前。

“臣兵部侍郎沉忆辰,拜见上皇。”

相比较沉忆辰愈发成熟跟沧桑的脸庞,朱祁镇的相貌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哪怕经历了土木堡战败,成为了蒙古人的阶下囚,他的吃穿用度待遇方面其实依然保持着君王礼仪,没吃到什么多大的苦头。

朱祁镇看到沉忆辰要向自己行大礼,激动之余下意识就想要伸出手托住,不过当他听到“上皇”这个称谓的时候,整个人就呆呆的愣在了原地。

以朱祁镇的心术情商,很容易就清楚“陛下”跟“上皇”这两个称呼之间的天壤之别!

自己一手钦点的三元及第,曾经寄予厚望跟恩隆的臣子,不再把自己当做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看待,仅仅是一个禅位让贤的太上皇。

如果是换做以前,遭遇到沉忆辰这种“背叛”,朱祁镇肯定会勃然大怒。可如今有了阶下囚的经历,他的自大跟骄横被现实给沉重了上了一课,至少懂得什么叫做隐忍。

短暂的惊诧过后,朱祁镇很快就恢复如常,他顺势一把托住沉忆辰的手臂,满脸悲痛的说道:“沉卿终于来了,没想到你我君臣再次相见,会是在这般情景之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上皇还请保重身体。”

沉忆辰安慰了一句,心中同样有些唏嘘不已。

自己与朱祁镇是同龄人,想当初大魁天下第一次相见,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短短数年时光,两个人都没有了曾经的少年朝气,逐渐磨平了自己的棱角。

“沉卿有心了,不知你与太师和议谈的如何,朕多久能回到京师?”

朱祁镇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那便是回京!

虽然郕王朱祁玉已经登基为帝,但朱祁镇相信只要自己能平安回去,依托着母后的血脉亲情,再加上在位十多年的朝堂影响力,想要夺回皇位轻而易取。

如果回不去京师,或者说拖延个一年半载,等到朱祁玉根基稳固,自己再想要复辟就没那么容易了。

“暂时还未有进展。”

“未有进展?”

别的事情朱祁镇能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唯独回京这件事情,他不能容忍丝毫的办事不利。

“太师也先这些时日,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朕,愿两国交好永享太平。只要朝廷支付蒙古大军出动的军费,以及阵亡将士的抚恤,他便恭送朕回京,怎么没有进展?”

望着朱祁镇这迫切的模样,沉忆辰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苦笑。

堂堂大明天子,需要支付敌军费用跟抚恤,那土木堡十几万明军将士,谁又来承担责任?

更讽刺的是,以朱祁镇的权谋智商,难道真的看不出来也先的如意算盘吗。

不交赎金,失去价值后可能会让人。

交了赎金,也先是一定不会放人!

“上皇,鞑虏欲壑难填,奉献钱财无异于割肉饲虎。更何况如今大明危如累卵,怎能阵前资敌?”

“此事传出去,令京师将士如何看待,令天下万民如何看待?”

阵前资敌这种事情,朱祁镇已经在大同城做过一次,如果守将不是郭登这种忠勇老将,恐怕现在大明九边防线已经沦亡,蒙古大军更不用绕道紫荆关耗费时日体力。

京师卫戍大军此刻士气如虹,再来让他们眼睁睁的感受一次阵前资敌,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真就以为现在的大明京师,已经万无一失了吗?

“恭迎朕回京,赏赐外邦之臣,何来资敌的说法?”

“沉卿,你深受皇恩,切莫让朕失望!”

朱祁镇已经感受到沉忆辰话语中,那不愿意与蒙古妥协的态度。

说什么赏赐外邦之臣,那纯粹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狡辩。朱祁镇认为真正可以打动沉忆辰的,就是曾经对他的圣卷恩隆。

可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器重,就没有今天能身着绯袍,身居高位的沉忆辰!

朱祁镇不想谈论什么江山社稷,他只想提醒沉忆辰什么叫做知恩图报。

“圣卷之恩,臣没齿难忘,但绝不能纵容鞑虏的狼子野心,还望上皇能理解。”

别说有景泰帝朱祁玉的密令,哪怕就是没有,沉忆辰也不可能在这种局势下对蒙古未战先降。

《仙木奇缘》

那无疑是对大同、悬浮、土木堡十几万大明英魂的背叛,更是对现在依然坚守京师的二十万袍泽的羞辱!

听到沉忆辰的回答,一直隐忍好言相劝,甚至不惜拿出往日恩情的朱祁镇,此刻终于再也压制不住内心中的怒火。

怒而指着沉忆辰大喝道:“鞑虏狼子野心,朕看你才是狼子野心,真以为朕在蒙古大营中就一无所知吗?”

“当初御驾亲征之时,趁着京师防务空虚,尔就胆敢无召领军赴京。后来朕深陷敌营才短短半月,你便带头拥立郕王为新君,做出背主求荣之事。”

“朕悔不当初,错看了你这个乱臣贼子!”

既然选择撕破脸,朱祁镇这样再无顾忌,噼头盖脸的就把心中的怨恨跟不满发泄了出来。

曾经自己是多么看重沉忆辰,弱冠之年便升官赐服,掏心掏肺的期望能君臣相得。后续出镇福建平叛,还未归来就已经想着如何铺平入阁拜相的道路,可谓君恩似海。

结果沉忆辰这般报答自己,现在更是妄想短了回京之路,狼心狗肺之辈莫过于此!

面对朱祁镇歇斯底里的叱骂,沉忆辰低着头一言不发,凭心而论他说的并不完全没有道理。

于个人而言,沉忆辰始终欠着朱祁镇一份知遇之恩。

但还是那句老话,私情敌不过大义!

现在的朱祁镇经历过土木堡之变后,心态已经彻底发生了扭曲跟改变,连当初那个自大狂妄的少年天子都不如。

至少曾经的朱祁镇,怀着对文治武功的进取,怀着对天下万民的仁爱,怀着对江山社稷的责任。

如今这些通通都不见了,他只想着苟活,只想着如复辟权势,甚至是只想着如何报复。

这样的君王如果掌管天下,那大明还有未来吗?

“陛下息怒,沉侍郎怎会忘却您的隆恩,其中定当有所误会。”

袁彬看着朱祁镇暴怒的模样,出来打了个圆场。

无论怎么说,现在沉忆辰是朝廷派过来的和议大臣,想要太上皇安稳回到京师,就必须他与蒙古达成协议。

丧失了权力的皇帝,可能地位还不如当朝重臣,就算朱祁镇心中有着无法言喻的愤怒跟怨恨,至少得返回京师再说。

“好,那朕就给你沉忆辰一个澄清误会的机会!”

“现在就明确告知朕,是否愿意答应太师的条件,来证明你沉忆辰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朱祁镇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沉忆辰,依旧心存侥幸的期望能从对方嘴中,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桉。

之前一直低头沉默不语的沉忆辰,此刻终于抬起了自己的头颅,用着一种平视的态度,望向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明君王。

“社稷为重,君为轻。”

短短的七个字,就是沉忆辰要告知朱祁镇的答桉。

忘恩负义也好,狼子野心也罢,大明的天下并不属于朱姓一家之物,而是属于亿万苍生。

随着沉忆辰说出这句话,整个营帐内如同死一般的沉寂,许久过后朱祁镇才怒极反笑道:“好一个社稷为重,君为轻。”

“沉忆辰,你真不愧是朕钦点的三元及第,大道理说得好!”

望着朱祁镇已经陷入失去理智的状态,沉忆辰明白自己多说无益,只能拱手道:“上皇,臣还身负和议重任,暂且告退。”

“滚出去!”

“臣告退。”

说罢,沉忆辰就退出了营帐,紧接着便从里面传来了各种摔打器具的声音。

“少司马,拜见上皇可有进展?”

杨善靠过来问了一句,脸上神情充斥着好奇。

因为沉忆辰事先预料到,这次拜见朱祁镇的场面可能会不太好看,所以并没有让和议使团其他人进去,包括杨善这个副使。

“杨督宪,你想有何进展?”

沉忆辰反问了一句,毕竟望着朱祁镇变成这副贪生怕死的模样,加之又被噼头盖脸骂了一通,自然心情好不到哪里去。

“没什么,本官仅是担心上皇安危。”

杨善悻悻笑了笑,论起官职其实他还在沉忆辰之上,只不过出使一个为正,一个为副,只能退居其后。

就是沉忆辰跟杨善对话的时候,两名蒙古侍从走到了他的跟前说道:“明国使者,现在天色渐晚,太师已经为你们安排了休息营帐,还请移步。”

“太师现在身处何处,和议之事宜早不宜迟,本官还需要一个确切的答复。”

这种兵临城下的和议,说穿了要么就是谈崩,要么就是签订城下之盟,没有第三种答桉可选。

现在京师防御压力极重,沉忆辰不想在蒙古大营过多的浪费时间,摆明要谈崩的结果就干脆点。

“太师现在军务繁忙,暂时无法抽身和议,他说明日一早便会主动来约见。”

就在沉忆辰还打算继续催促的时候,站在身旁的杨善开口说话了。

“少司马,两国和议乃大事,不能急于一时。太师也先既然已经答应明早约见,那我们还是等候一晚看看吧。”

杨善的劝说,让沉忆辰有些急切的心情不得不平缓下来,确实这种军国大事哪怕注定谈崩,依旧得走完整个流程,不可能三言两句就甩手走人。

“那好,还望告知太师,明日尽早举行和议。”

“是。”

蒙古侍从点了点头,然后走在前面带路。

不过就在沉忆辰等人前往休息营帐的时候,杨善却蕴含深意的打量了两眼朱祁镇的帐篷,仿佛在谋划着什么。

太师也先在忙于军务,这并不是蒙古侍从撒谎或者找个借口敷衍,而是确实如此。

之前汗帐面见沉忆辰后,也先即刻召来了赛刊王、博罗茂洛海等瓦刺将领,秘密集结了一支数万人突击兵马,准备趁着夜色拿下京师副总兵顾兴祖驻守的阜成门。

顾兴祖认真来说也是一个勋戚子弟,他的爷爷顾成是初代镇远侯,还曾获赐可以免死的丹书铁券。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到了孙子辈顾兴祖这一代,就只能凭借着祖上蒙荫度日,平日里吃喝玩乐当个纨绔子弟。

不过废归废,顾兴祖父亲早死,再加上没有嫡系的叔伯。等到初代镇远侯逝世后,他便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爵位。

只可惜有些人是在烂泥扶不上墙,顾兴祖宣德年间第一次领军平交趾叛乱,就拥兵不动看着友军深陷重围,事后被问责下狱。

但明朝勋戚与国同休,只要你不主动谋逆叛乱,以及卷入到皇权斗争中,再怎么摆烂都能享受荣华富贵。很快顾兴祖就从监狱中放了出来,还被任命总操神机营。

就这样到了朱祁镇御驾亲征期间,身为京师三大营的神机营主帅,顾兴祖当仁不让得随君王北伐。结果土木堡一战,这家伙再度发挥出跑路天赋,硬是没有被瓦刺大军抓住祭天。

临阵脱逃,景泰帝朱祁玉战后问责,定顾兴祖为死罪。

结果离谱的事情来了,随着京师危机急缺领军将领,再加上朱祁玉需要获得剩余勋戚集团的支持,不可能通通问罪全给得罪了。

这就让定了死罪的顾兴祖再度放了出来,还充任京师副总兵官,防守着京师九门中的阜成门。

顾兴祖“劣迹斑斑”,于谦自然知道这种勋戚二代靠不住,但圣命难违只能把他放置在相对安全的阜成门,毕竟前面还有一道外城的永定门挡着,这总不至于失守吧?

于谦有这样的部署无可厚非,可偏偏顾兴祖他也是这么想的。反正自己前面有人挡着,蒙古大军打不到阜成门,干脆着连城墙都不上了,率领着自己亲信部下在后方官衙花天酒地。

真是映衬了那句老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昏暗的夜空下,数万蒙古大军已经绕过了先前攻打的广宁门,直抵阜成门下。身为主将的顾兴祖自己都疏于防守,城墙上的守军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同样处于一种懈怠状态中。

就连最基本的外围暗哨跟斥候都没有安排,直至一面面云梯搭在了城墙上面,瓦刺精锐死士顺势爬了上来袭杀守军,这才反应过来有了敌袭。

刹那间,城墙上喊杀声音一片,同时烽火台也被点燃了熊熊烽火。

德胜门的于谦,此刻就站在角楼上注视着瓦刺大军营地方向,脸上的神情有些凝重。他不知道对方此刻打着什么主意,更不知道沉忆辰出使和议,会带来怎样无法预料的结果。

兵家胜负,往往就在一线之间,京师守卫容不得丝毫的疏忽。

于谦殊不知的是,这个世界上同样没有什么万无一失。

“大司马,阜成门燃起了烽火,是鞑虏来袭!”

站在最高处的哨兵,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西南阜成门方向的火光跟浓烟,当即用最快速度向于谦禀告了情况。

阜成门?

听到是京师内城九门遭遇袭击,于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转身朝着西南方向望过去,确实城墙上已经燃起了求援的烽火。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种种疑问,外城永定门为何没有丝毫示警,鞑虏又为何会选择去攻打相对薄弱的阜成门?

还没等于谦回过神来,一身铠甲的石亨就匆忙赶来,朝着他请命道:“大司马,阜成门告急,还请让本将率兵驰援!”

石亨早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汹涌战意,他就等着这样一个机会,来洗刷自己阳和惨败的耻辱。

“情况不明,德胜门的大军不能动,以防中了鞑虏的调虎离山之计!”

德胜门是直面蒙古营地的最重要一道城门,现在漆黑夜色根本就不知道进攻阜成门的兵马是多少,更不知道蒙古大军有没有后手,石亨身为总兵官当坐镇中枢。

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于谦心中便有了决断,朝着角楼外候命的哨兵下令道:“传本官谕令,命西直门指挥佥事李达,率兵驰援阜成门!”

京师内城九门,除了德胜门有两万兵马外,就只剩下沉忆辰防守西直门分得两万兵马。

既然德胜门不能动,那就只能从西直门分兵。传言辽东守备李达曾与蒙古鞑虏一路血战,有万夫不当之勇,现在是时候来验证一下辽东军的战斗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