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58 深入敌营 (二合一)

358 深入敌营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明军威武!”

领兵处在最前方的李达横刀立马,望着远处的瓦刺大军营地怒吼了一声。

他知道沉忆辰出使敌营的危险性,于是率领大军出城,一方面是为了给主将助威,另外一方面就是让蒙古鞑虏们看看,就算你们兵强马壮不可一世,明军依然有背城一战的勇武!

甚至李达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凡太师也先敢对沉忆辰不利,他定当率领麾下这一万将士突袭敌营,把沉忆辰给安稳的带回京师!

“明军威武!”

西直门外的这一万明军将士,同样高呼着属于大明的战号。

虽然于谦设立“十营团”,把原本京营跟各地驰援军重编打散。但划分到沉忆辰的麾下,依然是以福建跟山东卫所军为主。

这群卫所士兵跟着沉忆辰驰援千里,塞外与蒙古铁骑浴血奋战,早就做好了同生死共进退的心理准备。

不需要任何战前动员,不需要任何物资奖励,仅仅就是李达一声令下,他们就战意昂扬的踏出了城门。

破釜沉舟的魄力可能别的大军需要,沉忆辰的部下不需要!

雷鸣一般的战号响彻着京师,哪怕远在其他九门方向驻守的袍泽弟兄们,都听到了这一声声豪迈的怒吼,不由心神激荡起来。

“弟兄们,是京师哪一门开战了吗?”

“不是开战,是沉侍郎出使敌营和议,西直门的袍泽们出城恭送。”

听到身旁士卒的对话,那些分散到其他八门的原沉忆辰麾下将士,瞬间就情绪激动起来了。

“战前出使岂不是危机重重?只恨我没划分到沉侍郎的西直门,否则定当出城护送!”

“还有我!当初跟随沉侍郎草原上都没有怂过鞑虏,老子现如今还会怕他们?”

“只要沉侍郎一声令下,老子立马带着人马杀过去!”

将士们激愤的声音,甚至传递到了于谦驻守的德胜门,只不过他听到后心情有些复杂,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自然是京师卫戍大军士气高昂,完全没有被敌军兵临城下的那种胆怯跟畏缩,有些超乎了于谦战前的最好预期。

忧的是沉忆辰在京师大军中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整编为“十团营”后减弱。而且看着这个架势,还更甚以往。

要知道于谦整编京师卫戍部队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自然是为了更好防守住京师九门,不至于各门守军战斗力失衡被鞑虏找到薄弱点突破。

另外一点,事实上于谦在执行着削弱沉忆辰军权的决策。

京师二十万卫戍大军,沉忆辰独掌半壁江山,哪怕不考虑什么威胁皇家的因素,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也必然要对其进行虚弱跟压制。

否则再进一步下去,谁也不敢保证沉忆辰会不会忘记初心,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平衡之道,永远是官场最为基础的运转规则。

于谦这种不徇私情,始终站在家国天下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对于百姓社稷而言是幸运的,天底下难得出现这样的好官,可对于他个人而言,注定了日后的悲惨命运。

好比历史上石亨抱着对于谦举荐的知遇之恩,京师守卫战后心存感激想着要回报恩情。可于谦这人刚正不阿,财气酒色样样不沾身,送点礼都不知道该送什么好。

于是乎石亨左思右想,把目光放在了于谦的儿子于冕身上,向景泰帝朱祁玉上疏保举为官。

本以为这是桩好事,却没想到朝堂上于谦义正言辞的拒绝,还当着皇帝跟众大臣面呵斥道:“石亨身为朝廷大将,却不举荐贤能,提拔有功将士,反而遵循私情保举吾子。”

“此乃误国误民之举,应予惩戒!”

京师守卫战后的石亨,都已经因军功进封为武清侯了,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报恩之举,会被于谦这般不留颜面的“当众打脸”。

此事之后,石亨就跟于谦恩断义绝,再后来夺门之变成功,更进一步报复诬陷,导演了一场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冤桉。

历史改变了,于谦依旧是那个于谦,哪怕沉忆辰曾经对自己有恩,他也会为了社稷安定限制对方的军权。

只不过从结果来看,好像于事无补。

伴随着大明将士震天的呼喊声,沉忆辰在数万人的目光注视之下,率领着和议出使团队,来到了蒙古大军的营地面前。

此时的蒙古大军,确实与沉忆辰在土木堡见到的模样大不相同,他们身穿着跟明军同样的制式战甲,仅在外面加了一些皮毛装饰物,更彰显出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

核心中军营地驻守的是瓦刺部族亲卫,身形相貌相比较一般蒙古人,要显得更加魁梧精壮。不过身边的苍火头等人福建矿工,俱是从数万精壮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体型方面完全不输于对方。

双方将士都刻意昂起自己的头颅,挺起自己的胸膛,不愿意在敌人面前示弱分毫!

望着一步步走过来的沉忆辰,很多蒙古将士眼神中都流露出一抹意外。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曾经率军在土木堡与自己等人血战的明国状元,是这般的年轻斯文,完全没有刻板印象中武将那种五大三粗的模样。

不过随着沉忆辰逐渐靠近,他们感受到这位明国状元身上,那股与文弱书生完全不同杀伐气息。这是只有上过战场见过血的武将,才能拥有的锋芒战意!

难怪能在草原上抵挡住蒙古铁骑的进攻,确实与众不同。

踱步在敌军营地中,和议使团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蒙古汗帐面前。

帐帘掀开后,首先映入沉忆辰眼帘的,是坐在最中央主位上的蒙古大汗脱脱不花。

但是沉忆辰的目光,却并没有在脱脱不花身上做过多的停留,而是打量着他身侧的一个魁梧中年男人。哪怕从未见过,更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单单从身上流露出的那股枭雄气势,沉忆辰都能猜测到对方是谁。

他就是瓦刺部首领,蒙古事实上的最高掌权者,太师也先!

“明国使臣,见到我大元皇帝,为何不拜!”

站在汗位台阶下的蒙古督官阿古拉,朝着沉忆辰怒喝一句,妄图先给一个下马威。

听到这话,沉忆辰嘴角流露出一抹轻蔑笑容,然后踱步走到汗帐的最中央。

“洪武元年,我大明太祖皇帝攻克元大都,大元便已亡国,何来皇帝之说?”

“相反我大明顺应天命,承袭中原皇帝称号,尔等蒙古三部皆我大明臣子。”

“上国使臣,不拜下邦之主!相反尔等要以臣子礼,向南遥拜我大明君主!”

沉忆辰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在场蒙古人脸色瞬间难看无比。

他们何止是没有大元皇帝称号,甚至就连逃回草原后自称的北元皇帝称号,随着元愍宗被害,从此去除帝号,只能称之为蒙古大汗。

现在一个傀儡大汗脱脱不花,居然还敢在自己面前摆大元皇帝的谱,真当大明要亡国丢掉中原皇帝的法统了吗?

“放肆,敢让我蒙古大汗遥拜你们蛮子皇帝,简直就是找死!”

阿古拉瞬间就火冒三丈,这个明国使臣真是猖狂无比,现在大军都已经兵临京师城下,太上皇成了手下俘虏,还敢要自己大汗行臣子礼?

“刚才不是还自称大元皇帝吗,怎么现在又叫做蒙古大汗了?”

沉忆辰嘲笑了一句,估计是蒙古自己都太久没用过什么大元皇帝称号,习惯性的又叫出了蒙古大汗。

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阿古拉又羞又恼下,脸色立马就成了猪肝色。

然后故作强硬的回道:“我怎么叫关你们这群蛮子何事,信不信一刀把你给砍了!”

说罢,阿古拉就一副气势汹汹模样,提着刀就朝沉忆辰走过来。

几乎就是同时,站在沉忆辰身后苍火头,“刷”的一声拔出腰间钢刀怒吼道:“谁敢动我家东主,信不信老子让他血溅当场!”

可能是看着沉忆辰仅仅带着几名护卫就进入营地,加之蒙古人有着一股胜利者的底气,并没有要求苍火头等人取刀,这下促成了一副兵戎相见的局面。

站在沉忆辰身后的副使杨善,见到这一幕后着实有些无言以对。

要知道这次出使目的是和谈,现在刚碰个面就动刀动枪,后面还怎么谈?

以前常听人说,沉忆辰未出镇之前在京师肆无忌惮,连权阉王振都敢硬顶。接触后发现传言并不符实,对方态度非常客气恭谨,压根没有什么年少轻狂的影子。

现在看来,可能那些传言还真没错,深入敌营沉忆辰真是寸步不让……

面对这副充斥着火药味的场景,沉忆辰脸上的神情始终是云澹风轻,转而用着玩味的眼神看向太师也先。

堂堂蒙古枭雄,用这种下马威的小把戏来试探自己,手段是不是有些过于低端了。

“够了阿古拉,不得对明国来使无礼。”

也先终究还是开口制止了情景继续恶化下去,同时沉忆辰也想错了,身为纵横漠北万里的草原霸主,他还真不屑于用这种小手段。

“苍火头,把刀收起来。”

沉忆辰也不是什么愣头青,太师也先既然给了台阶下,那就得接住这个面子。

“沉侍郎,虽是初次见面,不过本太师对你可是神交已久。”

也先走到了沉忆辰的面前,脸上带着一抹澹澹笑意,说实话他对于这个明国状元很感兴趣。

毕竟土木堡那种败局,这个年轻人都能稳固局势,收拢着明国溃军安然退回怀来城,远远超乎了正常文臣的能力极限。

“太师,认真来说,我们好像并不是第一次见面。”

沉忆辰面带笑容的回了一句,土木堡战场上他远远看到过瓦刺大军主阵中的帅旗,相信也先同样注视过自己的“沉”字旗。

“好像确实如此。”

也先听明白了沉忆辰想说的意思,战场上双方已经远远对望过。

看着太师也先如同见到老友一般,与明朝使臣相谈甚欢,脱脱不花感到了一种轻视。

自己乃蒙古大汗,漠北万里疆土的统治者,明国使臣却选择无视与蒙古太师对话,真就没把自己这个大汗放在眼中吗?

“明国使臣,别的话无需多言,本汗只想问一句能拿出多少银钱,把你们的太上皇给赎回去。”

现在蒙古人基本上认清楚一个现实,那就是随着郕王朱祁玉登基,妄图叫开京师城门是一种妄想。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把手中的朱祁镇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源源不断的朝着明国索要赎金。相信以中原王朝的地大物博,买下他们太上皇的安危,应该还是舍得出这笔钱的。

还想要钱?

听到脱脱不花这问话,沉忆辰差点没忍住要笑出声来。

景泰帝在下令出使和议的圣旨中,非常明确的指出,除了有一笔赏赐给也先的钱财外,我大明祖宗之法不可变,那就是“不和亲、不纳贡、不议和”。

赏赐给也先的钱财,那是君王赏给外臣的名义,至于太上皇赎金一分没有,送不送回来你蒙古鞑虏自己看着办。

实在要是有种,就一刀把朱祁镇给宰了呗,谁怂谁孙子!

相比较沉忆辰的嚣张,副使杨善就不敢拿太上皇朱祁镇的性命开玩笑,只能委婉回道:“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

脱脱不花的汉文化教育不深,与当年大元的那些皇帝没得比,但他还是听懂了杨善想要表达的意思。

那就是两个字,没钱!

这下引得脱脱不花勃然大怒,你们明国打着和议的名义派出使团,结果就是为了告知一声没钱,耍人是吗?

“荒唐!占据着中原花花世界的明国,岂会连赎回你们太上皇的钱财都没有?”

“信不信我们蒙古大军连夜京师,去紫禁城库房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银钱!”

脱脱不花语气狂妄无比,颇有一种你既然敢不主动奉献,那我便自取的意思。

“好啊,如今我大明京师有着是三十五万兵马守卫,后续更有靖远伯王骥率领的二十万南征军回朝,各地卫所勤王兵马更是不计其数。”

“本官倒想要看看,区区不到二十多万的蒙古控弦之士,如何能战胜我大明百万虎贲!”

沉忆辰毫不示弱,话语间底气十足,张狂程度更甚于脱脱不花。

自古兵马人数都有夸大的传统,之前明英宗率领二十二万大军御驾亲征漠北,对外就是号称五十万大军。

瓦刺方面同样如此,十几万人马也号称五十万控弦之士。

现在沉忆辰更夸张一点,直接搬出来百万大明虎贲。

大明不是靖康年间的赵宋,哪怕经历过土木堡一战,依然有着与蒙古对决国运之战的资本!

“既然明国如今兵强马壮,那土木堡一战为何还会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连大明天子都落在我蒙古手中。”

《剑来》

听带沉忆辰的话语,太师也先语气冷漠的回了一句。

如果单纯是脱脱不花跟沉忆辰争论钱财,亦或者太上皇朱祁镇的事情,那也先估计会抱着看戏的心态对待。

可涉及到军国大事,也先就不能再袖手旁观,他必须要让蒙古勇士压过明军一头!

“胜败乃兵家常事,同样是在土木堡,太师派出数万具装骑兵跟部族亲卫,又何尝能击败本官手下的大明勇士!”

纵观大明,目前只有沉忆辰有底气说出这句话,原因就在于他并不是太师也先的手下败将,双方在战场上旗鼓相当。

再算上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沉忆辰当初率领的驰援军,甚至骁勇程度更甚于瓦刺铁骑。

如果有朝一日,沉忆辰能与也先在公平的环境下再战一场,鹿死谁手未可知!

“好啊,那本太师倒想要看看,京师的明国守军,到底还能不能挡住我蒙古铁骑!”

英雄惜英雄可以,太师也先是绝对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示弱,态度同样无比强硬的回应着沉忆辰言语,一瞬间让汗帐内的气氛凝重万分。

见到这种局面,副使杨善感到头脑有些发昏,沉忆辰这到底是出使蒙军营地拜见太上皇和议的,还是唯恐天下不乱,过来挑衅对方的?

太上皇救不回京师也就罢了,这样下去怕是连自己等人,能不能活着回到京师都成问题。

杨善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他只能硬着头皮缓和道:“太师勿要动怒,吾等这次是带着诚意过来和谈的,如果今日能归还上皇,和好如故,两国俱乐,不亦美乎?”

听到杨善的话语,太师也先逐渐冷静了下来,提出和谈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跟沉忆辰争个高下,而是利用太上皇朱祁镇去扰乱明**心,顺带拖延蒙古大军转移到时间。

现在就谈崩了,那么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是提前放明国使团回去,另外一条就是把沉忆辰斩杀于此!

就目前局势而言,两条都不符合也先的计谋跟利益,于是他点了点道:“杨副使所言有理,本太师同样带着两国交好的诚意,邀约明国遣使过来和谈。”

“既然说到这里,那还请明国使臣,先去拜见上皇吧。”

说罢,也先意味深长的看了沉忆辰一眼。

他虽然身处关外,但对于京师的动向可谓了然于心。这对昔日君臣,一个下旨定义对方为“判臣”,另一个同样背主求荣,跳出来拥立新君继位。

他们两人再度相见,相信一定会很有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