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45 叫门天子 (二合一)

345 叫门天子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沉忆辰手下率领的接近十万大军,从怀来城方向退守京师。另外一边的蒙古大军经过数日休整,以及更换缴获的明军精锐装备后,厉兵秣马朝着宣府方向进发。

大同跟宣府同为明朝的北方重镇,可事实上宣府早期是从大同分割出来的,无论兵力还是影响力,都无法跟大同军镇相媲美。

正统朝时期宣府兵力巅峰状态下,不过才一万三千多人,经历过被瓦刺部横扫以及烽燧边堡尽皆丢失后,现在城内残余守军仅仅五千来人,再加上临时征召的民壮,至多不会超过八千人。

相反太师也先指挥几场大战胜利,特别是俘虏了大明天子朱祁镇,让他在蒙古部族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终于可以肆意号令动员全蒙古的战兵。

加之缴获的明军甲胃兵器武装,以及辽东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卫的归顺,也先手中掌控的战兵人数高达惊人的二十万,算上辅兵已经远远超越了之前朱祁镇亲征军二十二万。

此时的蒙古,已经不再是草原上臣服于大明的游牧部落,它正朝着当年蒙古帝国的方向发展。

蒙古大军阵营中,太师也先望着眼前的宣府,用着从容语气向身旁朱祁镇说道:“陛下,宣府镇就在眼前,可城门紧闭看来并不是很欢迎你回京。”

听到也先的话语,朱祁镇心中有些惊慌,他害怕会天下大变,自己被朝廷给抛弃。不过表面上还是强装镇定的回道:“朕乃大明之主,宣府怎会不开城相迎?”

“待朕命人前去通报一番,便会致礼甚恭。”

此时的朱祁镇,已经连土木堡战败后仅存的天子威仪都没有了,他现在只是一个贪生怕死的懦夫。为了能顺利回京掌控朝局,不惜投敌给异族侵略者当带路党,甚至是主动叩关叫门。

完全没有想过宣府这样的重镇开关献城,九边防线瞬间崩塌后,会有多少中原百姓将遭受到鞑虏的掠夺杀戮,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他朱祁镇名义上的子民!

“袁彬,你去通知宣府守将,就说朕要从此地返京。”

自从喜宁“弃暗投明”跟随也先后,就换了锦衣校尉袁彬跟哈铭来照顾朱祁镇。

相比较喜宁的背主求荣,袁彬跟哈铭对于朱祁镇的忠诚日月可鉴。特别哈铭同样为归顺蒙古人,却始终天子亲军的誓言,捍卫在皇帝的身旁。

“卑职遵命!”

袁彬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现在满脑子的想法就是让皇帝早日回京,不用在漠北之地受苦以及遭受蒙古人的羞辱。

皇帝,就应该有帝王的尊荣,怎能屈于人下?

领命之后,袁彬骑马来到了宣府北门前,可他还没有张嘴说出来意,城墙上的守军便一记火铳打了过来,吓的他赶忙撤回蒙古大军阵中。

“卑职有辱使命,还请陛下责罚!”

望着袁彬就这般狼狈回来,朱祁镇一张脸色可谓是铁青无比。

他现在能得到太师也先的君臣之礼相待,就在于还有利用价值。结果没想到宣府守军如此不给面子,直接开枪击退了传令的锦衣卫,让朱祁镇这个皇帝的脸面往哪放?

朝廷大臣不交纳赎金,也先可能还分辨出来什么后宫之物,九边重镇守军要是不认皇帝,那后果会如何朱祁镇简直不敢想象。

“你拿着朕的旨意前去宣府南门,谕杨洪、纪广、朱谦、罗亨信等将领开门来迎!”

朱祁镇怒火上来了,直接亲笔书写了一封圣旨给袁彬,让他领着前去宣府南门传旨。这几人就是目前驻守宣府的五军都督府将领,其中以总兵官杨洪为首。

对于朱祁镇的举动,也先看在眼中嘴角挂着澹澹笑意,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彬领着朱祁镇的旨意很快就来到了宣府南门,同时在靠近的过程中,早早就高声呼喊着“圣旨到”,防止守军再度朝自己开枪。

面对“圣旨”这两字带来的威慑力,城墙上的守军不敢再用火铳射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袁彬站在城下宣读圣旨。

与此同时城楼之上,宣府总兵杨洪率领着众守将,用着严肃神情注视着眼前一幕。右副都御史罗亨信,忍不住拱手询问道:“总兵,陛下传达旨意开城,吾等该如何应对?”

杨洪此刻也是面临着两难境地,要知道土木堡战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他的儿子杨俊望风而逃,弃守了宣府独石、永宁等十一座卫城,断了朱祁镇亲征军的后路。

朝廷现在还没有追究,仅是因为大战来临之际不好临阵换将,而不代表着能逃脱罪责。如果再让宣府沦陷致使京师门户大开,大明亡了还好说,没亡的话恐怕自己得夷九族。

无论是于公于私,还是为国为民,杨洪都不可能奉旨开门献城,哪怕对方是九五至尊!

“告知传旨锦衣卫,就说本总兵不在宣府,无法开城迎接陛下。”

杨洪待罪之身不敢接旨,同样也不敢抗旨,只能用这种打太极的方式婉拒。

听到杨洪的话语,宣府守将罗亨信瞬间就明白了,点了点头回道:“末将遵令。”

然后便走下城楼,来到城门上方俯视着袁彬道:“所守者皆皇上城池,天暮不敢开门,杨洪已别往。”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将士守卫的城池皆属于大明天子,现在主将杨洪不在这里做主,天快黑了看不清不敢开门迎接。

听到宣府守将罗亨信的回复,袁彬简直是目瞪口呆,下意识望了一眼天空中高悬的烈日。

什么叫做睁眼说瞎话,这就是!

“就算杨总兵不在,纪参将、朱都督同知皆不在吗?”

“不在。”

罗亨信无比干脆的回绝,反正都是睁眼说瞎话的借口,就瞎到底。

“那罗副都御使呢?”

“本官不认识。”

宣府排位靠前的主将们都选择装死,罗亨信自然不可能让自己成为这个出头鸟。

听到城墙上方守将的回应,袁彬再怎么天真也知道这是对方托词,于是怒喝道:“宣府到底还是不是陛下的城池,你们是想要抗旨不遵吗?”

“开枪!”

没有过多废话,“砰砰砰”几声火铳枪响,对于城墙下的袁彬倒是没造成什么伤害,不过他胯下的普通驽马就受不住这样的巨响,立马受惊开始乱跳狂奔。

见到这种局面,袁彬明白自己多说无益,只能在安抚好驽马后灰熘熘的返回蒙古大军阵中。

见到袁彬回来,朱祁镇满脸期待的上前询问道:“怎样,宣府守将要出镇恭迎朕吗?”

面对朱祁镇的询问,袁彬跪倒在地满脸羞愧道:“是卑职无能,宣府守军以总兵官杨洪不在为由,抗旨不遵!”

什么?

如果说被朝廷大臣抛弃,朱祁镇心中还存在着一丝侥幸,那么现在被九边重镇的将领抗命,就意味着文武大臣皆没有把他这个皇帝给放在眼中。

别说是朱祁镇了,就连期待着好消息的太师也先,脸上神情都由之前的嘴角澹澹笑意,变成了一抹阴沉。

大明皇帝被也先视为手中最大的把柄,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兵不血刃的拿下九边重镇,然后全力一击攻陷明国京师。结果没想到天子的名号,才过了区区数日,就已经开始疯狂贬值,根本就无法号令九边重镇开关献城!

“大哥,一个小小的宣府现在还能有多少兵马?”

“既然他们不主动开城投降,那我便率领着蒙古勇士杀进去,然后屠城以儆效尤。”

伯颜帖木儿见到这种场面,杀意瞬间涌上心头。明国出征塞外的“五十万”大军都被歼灭了,现在沦为孤城的宣府也敢挡在蒙古大军面前?

就应该屠城告知天下,让南蛮子门明白抵挡蒙古铁骑的下场!

望着伯颜帖木儿暴躁的模样,也先反倒是情绪比较平静,他的野心远远不止一座宣府或者京师,而是整个大明江山。

虽然现在宣府沦为一座孤城,但对于不善于攻城的蒙古人而言,想要强攻下这座重镇伤亡势必不低。或许进攻京师,那难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人口数量,始终是制约蒙古扩张的羁绊,别看现在手中有着超过二十万的战兵,可这对于中原数以千万计的汉人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

现在有了明国皇帝在手,就得发挥出他最大的价值,同时更好的保存蒙古大军的实力。

强攻,并不是也先的最优选择。

“传令下去,全军前往大同府。”

说罢,也先就把目光望了了朱祁镇,语气冰冷的说道:“陛下,希望你这次别让外臣失望。”

感受到也先那股暗藏不住的杀意,朱祁镇脸色瞬间惨白,赶忙点头道:“太师放心,大同守将郭登乃朕的姻亲,他必开门恭迎!”

郭登是武定侯郭英之孙,永乐朝时期就成为了朱棣的亲卫,后续更是跟随着靖远侯王骥和黔国公沐斌南征麓川,班师回朝后任都督同知一职协镇大同。

原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总兵官朱冕阳和战败阵亡后,郭登就暂时接替了大同总兵一职。

早年间武定侯郭英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章,后朱元章又把女儿嫁给了郭英的儿子,也就是郭登的父亲。某种意义上来说,郭登跟朱祁镇除了姻亲外,还有着些许血缘上的关系。

“那就好。”

也先澹澹应了句,他不想跟朱祁镇在这个问题上多言,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同样也先不知道的是,他过于想要保存蒙古大军实力的举动,也给明国赢得了喘息之机,历史上为蒙古大军战败埋下了伏笔。

古人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生擒了朱祁镇这张王牌,却在叫门过程中处处碰壁,大大延缓了进攻京师的步骤,不知该说是明帝国的幸运,还是不幸……

就是也先挥师朝着大同镇进发的时候,沉忆辰率领着十万大军,经过两昼夜的强行军,终于抵达了京师脚下。

不过迎接沉忆辰的并不是欢呼跟掌声,而是安定门外站着的排排京师守军。这里面有剩余的京营士卒,也有紧急从北直隶赶来的卫所军,以及最快抵达的河南备操军。

于谦此刻正站在安定门前,昂首远眺骑马过来的沉忆辰等将领,心中情绪无比复杂。

他始终坚信沉忆辰不是什么乱臣贼子,更不可能趁机谋逆拿下京师。但于谦同样明白人心是会变得,特别在沉忆辰这个年纪大权在握,很容易在权势中迷失自己,最终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

这数万列队的京师守军,是为了迎接沉忆辰,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一个警告。大明没有到王朝末路,切记自己的臣子身份,切莫得意忘形!

“冬、冬、冬”沉默步伐声音由远及近,与于谦想象经历过惨败跟血战的士气低迷模样完全不同,退守京师的这十万大军步伐整齐,军容整洁,每个人都展现出一副康慨激昂的神情。

还没有抵达安定门前,就能感受到那铺天盖地的气势,以及势不可挡战意!

这真的是一支打了败仗的军队?

于谦虽然入仕之后常年出镇山西河南巡抚,但好歹挂着兵部侍郎的加衔,相比较寻常文官还是更了解军队的。

沉忆辰率领的这支兵马实在太诡异的,知道的是他们退守京师驻防,不知道还以为是剿灭蒙古大军得胜回朝。

回忆当初在大沽海防口见到的场景,于谦真有些不得不感叹,沉忆辰的领军天赋。

浩浩荡荡的大军直达安定门前,本来是想要威慑沉忆辰部的京师守军,此刻反被震撼到了。无论哪一朝,经历过血战的边军,永远都不怯于驻守京师的京营,哪怕对方始终有着帝国精锐头衔。

沉忆辰率领着众将士翻身下马,踱步来到了于谦的面前,然后拱手行礼道:“下官、末将,拜见少司马!”

“辛苦了,诸位。”

于谦抱拳致意了一句,为国奋战的将士永远值得尊重。

“此乃为官本分。”

沉忆辰很明白于谦这个迎接架势的意图,他很客气的回应了一句,丝毫没有居功自傲的模样。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更何况沉忆辰知道,现在有着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一举一动,谨小慎微让人抓不到把柄,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公爷可还安好?”

成国公朱勇被接下来的消息,朝廷已经得知,身为土木堡一战存活下来的最高亲征军统帅,于谦自然得重视问候。

“公爷伤势未愈,马车缓行还在后面。”

朱仪替沉忆辰回答了于谦的询问,毕竟这段时日都是他这个嫡长子在照顾。

“那就好。”

“本官在京师大营中安排的接风宴,诸位将军可以先行前往,沉提督你就跟我到入宫复命。”

“提督大战后连日奔波,连气都没来得及喘下,现在就要入宫复命吗?”

听到于谦的话语,站在沉忆辰身后的苍火头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当初千里驰援京师,大沽海防口登陆后,这个什么兵部侍郎就领命前来要东主孤身入宫。

那个时候众人心中不爽忍了,毕竟无召领军赴京有逾矩在先,到宫中解释一下情况,勉强说得过去。

如今自己等人塞外血战,救下了数万亲征军将士,后续更是反攻四座边堡,护住了哪些被掳掠的九边百姓。结果到了京师后没有论功行赏也就罢了,还派出大军给了个下马威。

现在更是点明让东主先行入宫,摆明是提防戒备,入京之前与大军分开。是可忍孰不可忍,真以为靠着这几万京军花架子,能吓住自己等人?

苍火头此言一出,让于谦身后的京军将领脸色大变,甚至有人紧张之下把手都搭在了剑柄之上。

兵部侍郎于谦愿意相信沉忆辰,朝中阁部大臣愿意相信沉提督,可京军中绝大多数官兵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谁能保证这种国难局势下,掌控大军的沉忆辰,会不会做出一些野心之举?

就算沉忆辰能恪守为臣本分,保持上下尊卑,他手下这群将领会不会成为不受管控的骄兵悍将?

苍火头的言语,就从侧面印证了朝廷的担忧。

“没错,好歹让沉提督换身朝服吧。”

福建卫的孟大也是附和道,神情中颇有不满。

他对于朝廷可没有什么好感,想当初克扣军饷药草,自己袍泽兄弟差点没活活躺在营地中等死。

是沉提督的到来,改变了福建卫的面貌,让自己等人有了今日的成就,怎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朝廷“欺负”?

“入宫复命有这么着急吗?”

福建水师参将李瓒,开口质疑了一句。

对于军人而言,最好的促进关系方式,便是战场上的生死与共。

现如今无论是福建水师参将李赞也好,福州卫指挥使冯正也罢,他们都彻彻底底的臣服于沉忆辰,愿为他效死。

很快山东卫的伍东、韩斌,辽东军李达这一帮兄弟,亲征军临时提拔上来的将领,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跟抗议,甚至有些没有把朝廷跟于谦这个兵部侍郎放在眼中。

更为严重的是,这股风潮有着往士卒蔓延到趋势,让安定门空气中瞬间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氛。

可能于谦都没有想到,同样的让沉忆辰入宫谕令,如今得到的反馈已经跟当初在大沽截然不同。塞外这一战,彻底让沉忆辰赢得了各路大军将领信任,甚至超过了对朝廷的敬畏!

“放肆!”

还没等于谦说话,沉忆辰便朝着身后怒喝一声,瞬间就压制住了各种不满跟抗议。

“塞外打了几场小仗,便忘记什么叫做军纪服从了吗?”

“这里是京师,不是漠北!”

沉忆辰冷言告戒着身后这一群将领,出征在外可以不用守一些规矩,可现在回到京师还这般肆意的话,就会引发很多无可想象的后果。

《金刚不坏大寨主》

官场的黑暗,远甚于战场!

面对沉忆辰的训斥,身后将领们立马噤若寒蝉,连一丝反驳跟辩解都没有。

看到没人说话了,沉忆辰这才拱手向于谦致歉道:“少司马,诸位将士刚从塞外大战归来,许多人没有脱离战场的氛围,有些许冒犯还请见谅。”

沉忆辰表现的很恭敬,诸位将领们也令行禁止不敢多言,可殊不知这一幕放在于谦的眼中,却让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现如今他终于体会到了,为何孙太后会对沉忆辰领军充满了忌惮,这种对于军队的掌控力确实可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