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44 人心所向 (二合一)

344 人心所向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圣旨到?

听到这声太监的传令,很多大臣脸上表情十分精彩。皇帝现在都在蒙古人手中自身难保,还能有闲心下发圣旨回京?

当然,诧异归诧异,只要没有新帝登基,朱祁镇就还是那个名义上的大明天子。

只见华盖殿内群臣跪倒一片,恭迎这道略显诡异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北狩塞外,听闻翰林院侍读学士沉忆辰无召领军赴京,此乃乱臣贼子谋叛之举!”

“按《大明律》论罪,首犯处绞刑,从犯流刑,父母妻子流放二千里。率领部众百人以上者,不分首从一律处斩刑,父母妻子流放三千里。”

“朕念及成国公劳古功高从轻赦免,仅诛首恶判处沉忆辰绞刑,以儆效尤!”

当太监宣读完这道圣旨,满朝文武无论是站位沉忆辰的,还是反对沉忆辰的,此刻都沉默了……

皇帝怕是土木堡一战后失了智,还没认清楚如今天下大势。这道圣旨真要到沉忆辰面前宣读,那就是君逼臣反,不得不反,信不信明天京师城头就得插上“沉”字旗。

别说是朝臣,连对沉忆辰始终保持着极大恶感的孙太后,此刻都不敢附和这道旨意。

就算沉忆辰真的是谋叛之臣,当前局势下也得装聋作哑!

孙太后一介女流之辈都知道不能尊旨,明朝这种科举制度万里挑一的人精大臣们,更是把装聋作哑给展现了淋漓尽致,连个三呼万岁接旨的样子都懒得装。

齐齐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就等着孙太后跟郕王先发话。

郕王毕竟还是没有什么监国经验,面对这种诡异的场面,首先沉不住气朝着群臣问道:“诸位大臣,对于陛下圣旨你们如何看待?”

回应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不认同旨意那是抗旨不遵,认同说不定明天就得被沉忆辰攻入京师杀全家,傻子才回答。

可问题是,在乌云遮日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缺为国为民的傻子。

沉忆辰想做这样的人,而于谦就是这样的人。

只见他在一片跪倒的群臣中站起身来,大义凛然的说道:“沉提督为国为民忠心可鉴,臣认为此道圣旨是伪诏!”

狠人!绝对的狠人!

其他大臣听到于谦说出“伪诏”两字后,心中简直是敬佩不已,这几乎是等同于抗旨不遵。另外这道圣旨行文略显浅白了些,确实不像是朱祁镇亲笔或者口述的风格。

不过话说回来,明朝皇帝自从有了票拟批红后,也没几个像太祖成祖那样任劳任怨,每天亲自批阅奏章,风格不像也很正常。

有了于谦的带头,很快礼部左侍郎钱习礼站起身来,同样力挺道:“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沉提督忠君爱国,遵从伪诏妄杀大臣无异于自取灭亡!”

钱习礼这句话说的极重,想要问罪沉忆辰,无论最终结果是逼反,还是如同岳飞那样冤死风波亭,大明国运恐怕也将走到头了。

满朝文武人心惶惶,怀来城大军义愤填膺,谁还会誓死效忠朱明?

但真正扭转局势,起到一锤定音效果的,是继任内阁首辅的陈循站了出来说道:“臣同样愿意相信沉提督,遭逢国难之际,绝不能中了瓦刺也先的离间计!”

“臣附议陈阁老!”

随着陈循表态,内阁仅剩下的最后一名阁臣苗衷,终于出声站队沉忆辰。

“臣相信沉提督,愿跟少宗伯一样以身家性命担保!”

翰林院现任掌院倪谦,打破了翰林掌院一般不介入朝政的传统,旗帜鲜明的站在沉忆辰这边。

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个下午,身处阳光之中的沉忆辰,笑着朝自己说出“论迹不论心”这五字。

不管沉忆辰是否如同猜忌的那样有谋反之心,至少到目前为止他的举动就是在匡扶江山社稷,庇佑大明北境苍生万民!

这种功臣要是被伪诏冤杀,那朱明就跟赵宋无异!

翰林清贵的介入,就意味着科道言官群体将进行站位。说实话沉忆辰在翰林院、都察院、以及六科给事中的口碑,着实不怎么样,类似于孙太后心中的印象。

但明朝前中期科道言官跟明朝后期党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很多人心中依旧有着一腔报国热血,愿意放下私人恩怨而站在家国大义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兵部给事中何凯辉,愿信任沉提督!”

“监察御史赵寒山,愿信任沉提督!”

“翰林院修撰商辂,愿为沉提督担保!”

站在殿外的京师中低品阶官员,纷纷朝着殿内高呼发出自己的呐喊。

国破家亡之际,岂能因一道圣旨便处置功臣?

“臣附议陈元辅。”

曾经被王振诬陷入狱后,低调软弱许久的吏部尚书王直,此刻终于站了出来附议陈循的言论。

他的表态,意味着内阁首辅跟吏部天官达成一致意见,阁部合流就几乎等同于整个文官集团,此刻朝廷内外再无足够的反对力量。

望着台下群臣的站队,特别是阁部大臣愿为沉忆辰担保,孙太后脸上的震惊彻底掩饰不住。

她万万没想到勋戚武将大部分土木堡阵亡后,沉忆辰一个区区翰林院从五品官员,加了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才堪堪达到正五品的“小官”,能得到以阁部为代表的大半文官集团力撑。

此子,真的就这么人心所向吗?

“母后,此事该如何是好?”

郕王朱祁玉非常清楚自己的尴尬定位,不敢过于摄入这种朝政风波,更不敢把皇兄朱祁镇的圣旨判定为伪诏。

“郕王,你如今身为监国,当承担起天下重任。”

孙太后神情严肃无比的回应了一句,这一次她并没有把决断权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是交还给了郕王,让他来自行判断。

因为孙太后心中隐约有种预感,可能未来的大明江山,快要变天了!

“母后,儿臣我……”

咋一听到让自己决断,郕王朱祁玉有些慌张,下意识就想要推脱。

不过当他看到孙太后轻微的摇头举动,以及殿内满朝文武大臣的期待目光,朱祁玉把后面推托的话语咽了下去。

刹那间,他明白皇室此刻需要有个人站出来,担当起天下重任!

“少司马,本王认为你言之有理,沉提督虽行事略有逾矩,但为国为民之心不容置疑。”

“皇兄钦点沉忆辰为三元及第,往日里更是恩隆圣卷,岂会怀疑他有谋叛之举?”

“此道圣旨定为瓦刺太师也先伪造,意图离间我大明君臣相宜,定不能让其奸计得逞!”

大敌当前,哪怕郕王朱祁玉事实上在心中,并不怎么相信沉忆辰的忠诚。可他依然在明面上,把朱祁镇的圣旨判定成伪诏,避免了大明出现内乱的可能性。

“郕王英明!”

山呼海啸般的称赞声,从众大臣嘴中喊出,很多人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郕王,臣还有一事进言!”

于谦并没有就此罢休,打算一鼓作气彻底解决京师危机。

“少司马,但说无妨。”

不知为何,朱祁玉感觉于谦能给自己一种莫名的安心,可能是对方流露出的那股正气浩然,他愿意去信任这个掌控京师安危的兵部左侍郎。

“同意沉提督率军入京驻防,以应对接下来蒙古大军的攻势。”

于谦出任山西巡抚多年,虽然是文官不掌武事,但对于蒙古人的了解不比武将少。

瓦刺蛰伏多年统一蒙古三部,并且还赢得了土木堡大胜,俘获了大明皇帝。以太师也先的雄心壮志,他的兵锋不可能止步于九边,接下来必然会攻打京师逐鹿中原。

沉忆辰率领的十万兵马,能在瓦刺手中赢得局部小胜,却无法改变战场格局。如果不让他入京驻防,全军在塞外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

大明承担不起这样的损失,此举更会丧失天下人心!

“好,本王应允沉提督率军退守京师。”

这一次,郕王朱祁玉的脸上,再也没有看到优柔寡断的神情,展现出一股雷令风行的气势。

可能这才是朱祁玉的本性,历史上身为救时之君,骨子里面若是唯唯诺诺,没有当机立断的气魄,是不可能在国难当头之际,成为大明的主心骨!

“臣,领命!”

珠帘背后的孙太后,望着朱祁玉与于谦对话的模样,心中情绪复杂无比。

权力这种东西一旦交了出去,想要再收回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孙太后自己都不敢确定,交出去的到底是监国权力,还是自己儿子的皇权。

正统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怀来城。

收到兵部传来的退守京师调令,沉忆辰明白自己赌对了,秉持公心大义的于谦,一定会竭尽所能说服群臣跟皇太后,同意自己领军入京驻防。

只是沉忆辰不知道的是,这次为他站位的,远远不止一个于谦,而是包括阁部大臣在内的大半朝臣。

猜疑、诋毁、曲解种种争议,掩盖不了沉忆辰为了家国天下悍然驰援塞外血战的壮举,更无法抵消他直接救了数万亲征军,间接救了数十万九边百姓的功劳。

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当你做了实事,这个世界上始终会有人为你发声。

不过兵部调令一同传递过来的,还有朱祁镇那封谋叛圣旨的内容。

当从兵部官员嘴中得知这个消息,沉忆辰脸上只剩下一抹苦涩的笑容,一时不知道能说些什么。

对于朱祁镇这个皇帝,沉忆辰的情感其实一直都无比复杂,他有着历史的上帝视角,知道对方并非明君,后续更是刻薄寡恩大肆铲除威胁自己皇位的功臣。

但站在个人的角度,沉忆辰真正面对的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彷的同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再是历史书上那几行冰冷的文字。

并且客观来说,朱祁镇待自己不薄,他是真心想要君臣相得,一同开创属于大明的太平盛世!

曾经有一段时期,沉忆辰对于朱祁镇的印象,会产生很大的一种割裂,仿佛他好像并没有那么不堪。外事上锐意进取,想着开疆辟土,内政上安抚万民,赈灾免税各种举措可圈可点。

可随着沉忆辰出镇地方几年,朱祁镇摆脱了张太后跟三杨遗留下来的约束后,他变得愈发狂妄自大听不进旁人意见,逐渐走向了一个无法回头的极端,最终酿成了土木堡的惨败。

但哪怕如此,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京师的回忆历历在目,那个意气风华的大明天子,如今却沦为了一个懦夫!

放弃了家国天下重任,任由瓦刺鞑虏肆意凌辱自己的子民。放弃了身为大明天子的尊严,为了乞活跟权势,压根不在乎丧国辱权。

现在更是想要论斩自己,可曾想过此举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从此大明会与赵宋殊途同归?

可能真的只有到了生死绝境,才会显露出一个人真正的本性吧。

“东主,还好郕王把圣旨断定为伪诏,否则现在就麻烦了。”

卞和一副心有余季的模样,真的要按照圣旨执行,沉忆辰处境会危急万分。

哪怕十万大军愿意跟随造反,乃至最为顺利的情况下攻陷京师,那接下来呢?

历史上的京师没有被瓦刺大军攻陷,就在于朱明气数未尽,依旧有着天下人心所向,各地百姓跟卫所士兵源源不断奔赴京师勤王。

京师守卫战打到最后面的时候,于谦甚至已经有了反攻的实力,让石亨硬生生吃掉了也先撤退殿后的两万瓦刺精锐!

这就是为什么纵观古今,历朝历代权臣比比皆是,真正能做到谋朝篡位的却寥寥无几。

沉忆辰要真敢造反攻陷京师,那么他的人心所向局面将立刻转变为千夫所指,很快就会被切断漕运弹尽粮绝。然后以靖远伯南征军为主的明朝剩余百万卫所大军,源源不断朝着京师奔袭而来,残酷的内战加上蒙古大军肆掠,整个北方大地将成为一片死地!

幸好,朝廷依旧掌控在能臣手中,最坏的局面没有发生。

“郕王不是碌碌无为之辈,他远比你认知的要更加睿智贤明。”

沉忆辰澹澹回了一句,仿佛胸有成竹的模样。

“卞先生,传令下去大军起寨行军,准备退守京师。”

说罢,沉忆辰把目光遥望南方,默默念道:“京师,我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