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41 皇帝为质 (二合一)

341 皇帝为质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尔等阉人,岂敢如此放肆!”

朱祁镇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个太监嘲讽,这真是有点击穿他自尊心的底线了。

看着朱祁镇勃然大怒的模样,喜宁悻悻笑了笑,并没有继续揶揄。

毕竟长久以来皇帝的威严,还没那么快消散,现在就肆意欺辱骑在朱祁镇头上,喜宁终究没这个胆子。

见到明国君臣现在就开始“内乱”,也先脸上出现了一抹玩味笑容,然后装和事老的说道:“陛下何需动怒,外臣觉得喜公公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识时务者为俊杰。”

对于蒙古人而言,尊重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如今的朱祁镇已经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明国皇帝,只有跟蒙古人合作,才能展现出他的价值。

否则一文不值!

道理朱祁镇同样明白,可他却无法轻易说服自己接受,只能端起桌上酒杯一饮而尽,狠狠的喝了一口闷酒。

也先不在乎朱祁镇心中的憋屈跟抗拒,他只需要对方认清楚自己的处境跟现实。现在有了合作的基础,于是吩咐部下从抓获的的锦衣亲军里面,挑出一人拿着皇帝的信物前往京师通报。

是时候发挥出朱祁镇这张“肉票”应有的价值了。

正统十三年八月十九日,锦衣卫千户梁贵携带着朱祁镇的书信回京,从而又一次引发了朝局动荡,并且还让大明陷入了极度被动之中。

因为对于一个内部还算稳定的大一统王朝而言,朝廷统治者跟官员精英阶层,其实并不是很怕皇帝战死沙场。

相反最为麻烦的事情,就是皇帝还活着!

帝王驾崩,再立新帝登基就是了,反正明英宗朱祁镇还有个庶长子朱见深。实在不行先帝血脉还有个郕王朱祁玉,都不需要轮到旁支来继承帝位,完全可以顺利过渡。

只要新帝继位,那么一切就尘埃落定,大明也有了主心骨。

结果朱祁镇没死,那立新帝就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朱祁镇继位这十几年里面,土木堡仗是打的稀烂,帝王术却玩的非常熘,朝廷当中各方势力被压制的死死的,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平衡就意味着势均力敌,没有谁敢站出来放言另立新帝,否则会被政敌抓住把柄,日后说不定就成为了自己抄家问斩的罪证。

另外跟朱祁镇活着消息一同带回来的,还有那一封亲笔书信,上面写着要朝廷准备“九龙蟒龙缎匹及珍珠六托、金二百两、银四百两”,送给也先以图自赎。

如果说朱祁镇活着已经够麻烦了,那更坏的情形就是皇帝还成为了人质,并且公然向大明索要赎金。

一般劫匪绑架考虑到加重罪行的后果,可能还会在拿到赎金之后放掉人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自然不存在什么法律跟罪行的说法,钱大明并不缺,问题是钱给了皇帝能赎回来吗?

当年赵宋可是把整个皇族女人都充当赎金抵给了金人,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不照样被掳走没送回来,凭什么蒙古人又会信守承诺?

到时候钱给了,人没送回来,亦或者说隔三差五讨要一回赎金又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郕王朱祁镇在紫禁城左顺门召集群臣御门听政,看能不能集思广益找寻一个解决之法。

相比较得知土木堡战败的惊慌,这一次群臣的脸上更多是一种凝重跟愤怒。皇帝被俘乃奇耻大辱,赵宋先例以史为镜,大明万万不能步其后尘!

“诸位大臣,皇兄深陷鞑虏之手,传旨奉送金银财宝给予也先以图自赎,这该如何是好?”

郕王朱祁玉虽然已经得到正式监国任命,但他终究没有处理过军政大事,确实有些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群臣身上。

面对郕王的询问,站在左顺门空地的文武大臣大眼瞪小眼,没有谁敢当这个出头鸟。

毕竟要是说错话了皇帝朱祁镇回不来还好,万一哪天也先犯病把他给放了回来,那真就有好果子吃了……

不过事到如今,装死也不是个办法,身为曾经阉党的工部侍郎王佑站了出来,拱手回禀道:“郕王,陛下书信中所需金银并不多,对于我大明而言九牛一毛。”

“为了陛下安危,臣建议交付赎金!”

什么绸缎珍珠金银等等财物,以皇帝的重要性来说,不管对方有没有交还人质的想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更何况土木堡战败后,大臣们已经把怒火转移到了当初力主御驾亲征的王振身上。王佑身为阉党成员,最近可谓是胆颤心惊,生怕引火烧身。

只要皇帝能回来,那么就算没有王振,日后肯定也会有张振、李振。王佑现在急需一根粗壮的大腿抱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权势。

“交付赎金没问题,你如何能保证鞑虏能交还陛下?”

早就看王振等阉党不顺眼的钱习礼,当即站了出来反驳王佑。交钱这东西说难听点就是个无底洞,现在看似赎金不多,等日后喂大了蒙古的胃口,恐怕会演变为天文数字。

“这种事情谁敢保证,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陛下在塞外受苦,又岂是臣子本分?”

王佑大声反驳着钱习礼,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说出了目前的困境。你交钱吧人依然回不来,你不交钱吧舆论唾沫能淹死,怎么做都能找出不对的地方。

“臣赞同少司空所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臣子本分!”

户部侍郎奈亨,当即站了出来支持王佑观点。对于曾经的阉党成员而言,王振身亡后皇帝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他必须回来主持大局。

“为人臣是否恪守本分,不在于交纳赎金上面彰显,臣认为少宗伯所言甚是!”

又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立场鲜明的支持钱习礼的主张,这种交赎金的事情绝对不能开先例。

“难道你要放任陛下身处险境?”

“胡说八道,交钱才会让鞑虏不放过陛下!”

很快左顺门的朝臣便吵成一片,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望着下方文武大臣如同市井妇孺一般嘈杂,郕王朱祁玉只感觉自己头都要炸了。这一刻他突然有些理解了皇兄朱祁镇的难处,看来监管国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任凭群臣吵了一阵,朱祁玉这才把目光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于谦,朝他询问道:“少司马,你有何对策?”

“臣不建议递交赎金。”

于谦此话一出,本来喧嚣的左顺门瞬间安静下来,现如今兵部侍郎获得懿旨授权提督各营军马,意味着整个京师的军权都掌控在了他的手中,地位跟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为何?”

朱祁玉想要听到于谦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乎?”

苏洵的《过秦论》乃千古佳作,明朝只要是个读书人基本上都能倒背如流。

交赎金给鞑虏,就等同于齐国赂秦,想着割地求和是买不来安稳的。

同理,想靠着金银财宝,是赎不回来皇帝的!

于谦此话一出,倒是让许多大臣如梦初醒,从而拒交赎金的阵营占据了绝大多数。

“于少司马,如果拒交赎金,鞑虏伤害陛下龙体又该如何?”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朝着于谦质问了一句,天子亲军是完全依附于皇帝的心腹。

如果朱祁镇回不来,无论换做谁当皇帝,马顺的仕途肯定是走到头了。

“你给了赎金,又能保证鞑虏不会伤害陛下吗?”

“强词夺理!”

马顺感到怒火中烧,于谦这完全就是在没理硬说三分!

可让马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出面彻底的引爆了群臣对于阉党的怒火。

只见都察院御史赵鑫出列义正言辞道:“启禀郕王,陛下会遭此劫难,过错完全在阉贼王振身上。”

“如今阉贼王振曝尸荒野,却无法抵消其倾危宗社的罪过,还请郕王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臣死不敢退!”

本来赵鑫说出这话后,就引发了群臣响应,结果他突然转向望着马顺说道:“顺,振党也,同罪!”

此话一出,马顺瞬间感觉自己后背冒出一股寒意,这是在兴师问罪啊!

不过长久以来的天子亲军淫威,让马顺依旧强势的回应道:“放肆,污蔑朝廷大臣该当何罪,来人给我拉出去!”

以前有皇帝跟王振照着,马顺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再怎么作威作福,群臣都敢怒不敢言。

现在王振死了,皇帝快凉了,你还敢在这逞威风?

一向怼天怼地的科道言官可不惯着,给事中王竑第一个起身冲向马顺,并且高呼“马顺往时助振恶,今日至此,尚不知惧!”

有人带头,这些平日里被阉党压迫的文官集团,顿时就来了精神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几十个人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很快就把马顺当着郕王朱祁镇的面给活活打死。

开了这个头,愤怒的文官集团感觉不过瘾,又顺势打死了两个王振的党羽宦官。

这一幕让郕王朱祁玉给看呆了,好端端的御门议政变成了一场全武行,至于皇帝朱祁镇是否交纳赎金的问题,也彻底被闹剧给搅和了……

前朝的风波很快就传到了后宫,朱祁镇的元配钱皇后是个贤良淑德,性格宽厚的女人。当年掌权的太皇太后张氏,也正是看重了她这两点,才从皇后大选中脱疑而出,三书六礼后授予册宝,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皇后,母仪天下!

慈宁宫内,钱皇后正与孙太后哭作一团,当得知前朝大臣们并不愿意出交纳钱财赎回朱祁镇后,更是如同天塌了一般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母后,一日夫妻百日恩,大臣们纵然有着千万种理由,可臣妾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在鞑虏手中受苦。”

“这些年皇后年俸臣妾花费不多,再加上陛下的宫中赏赐,还有些余钱。愿意悉数拿出交纳给鞑虏,只求他们能厚待陛下,早日放他回京。”

听着儿媳钱皇后的话语,孙太后同样是泪眼婆娑。前朝垂帘听政时期,她不敢展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要保持镇定形象来安抚群臣。

现在身处后宫,孙太后无需再掩饰自己的情绪,她本就是小小知县之女入宫为后,正统七年前更是后宫事务全权处于太皇太后掌控之下,哪经历过这般大变故。

“皇后,你有心了。”

孙太后轻抚着钱皇后的后背,然后语气坚定的继续说道:“既然大臣们不愿意交纳赎金,那就让吾等后宫女子来赎回陛下!”

“臣妾听凭母后做主。”

就这样在满朝文武大臣拒绝交纳赎金的前提下,孙太后跟钱皇后等后宫嫔妃,凑出了八匹马车的金银珠宝跟绫罗绸缎,通过太监日夜兼程送往瓦剌首领也先的营帐。

而在另外一边,朱仪率领着那群溃逃的亲征军将士,兵分四路反攻被蒙古大军占据的四大粮仓武备库。

其中最为主要的万全左卫仓由朱仪亲自领军,并且沉忆辰也没有闲着,率领着苍火头等亲卫督阵。

寂静的草原夜空,仅剩下不时传来的狼嚎跟虫鸣声,明军如同鬼魅一般的慢慢靠近着万全左卫仓。而此刻卫城上的蒙古士兵,可能还沉浸于大败明军的喜悦中,丝毫没有察觉到死神正在慢慢降临。

“东主,亲征军能行吗?”

站在后方的王能,望着正在缓缓逼近的亲征军,有些不放心的朝着沉忆辰问了一句。

这支亲征军的盔甲兵器,是沉忆辰从驰援军身上“扒”下来的。至于中高层军官指挥层,一部分是从底层士卒中挑选火速升迁,另外一部分是朱仪从还算完整的亲征军骑兵,以及自己率领的宣府骑兵营中抽调的。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亲征军已经不是当初的京营班军精锐,而是遭逢大败之后临时堆凑起来的杂牌军。

让他们去主动进攻蒙古大军,哪怕对方有所懈怠没有过多防备,恐怕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也不小。

“亲征军战败,非将士之过,我相信只要能给他们机会,便能证明自己。”

沉忆辰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土木堡之战的失利充满了偶然性,并非大明将士不如蒙古铁骑。

千年前大汉骑兵,便能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一汉当五胡。千年后的大明将士,岂能丢了先人脸面,丢了一个民族的勇武?

朱仪那句话说的没错,战场上失去的东西,只能从战场上赢回来,其中就包括勇气!

密密麻麻的亲征军将士,已经潜伏到了万全左卫仓的城墙十几丈的位置。只见这时候在月光的照射下,草丛中突然亮起了点点寒光,这是锋锐箭头折射出来的金属光泽。

伴随着凌厉的破空声响起,城墙四个角楼位置的蒙古哨兵,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被明军的强弓劲弩射穿脖子,重重的从城楼上面摔了下来。

“敌袭!”

尖锐的嘶吼声划破夜空,城墙角落位置的蒙古暗哨,第一时间发现了角楼的异常。不得不说蒙古大军能赢的土木堡之战,也不完全是凭借运气的偶然,太师也先这么多年征伐统一蒙古,确实锻炼出了一批精兵强将。

“是汉人杀过来了,战备!”

“蛮子又来送死了,蒙古儿郎们准备迎战!”

无数沉浸在狂欢中的蒙古士兵,听到敌袭的警告声后,第一反应并不是什么慌乱跟惧怕,相反出现了一种异样的兴奋跟狂热。

这就是土木堡明军惨败的后遗症,蒙古士卒不再视明军为可怕的对手,而是把汉人视为一群随意掠夺屠杀的猪羊,现在他们胆敢主动进攻就是在找死!

“攻城!”

朱仪听到敌人已经发出警告后,同样怒吼一声下令士兵开始攻城。

瞬间无数把云梯从地面上被抬起,然后搭在卫城并不算高耸的城墙上面。与此同时明军的弓弩手跟火枪手,全力发射压制着城墙上蒙古士兵的反击。

前排挑选出来的亲征军悍勇之士,举着手盾首当其冲在第一个,后续干扰的长戟手跟在第二个,再后面是拿着短兵器的明军刀斧突击手。

他们如同蚂蚁一般,攀附在万全左卫仓周长接近十里的城墙上,悍不畏死的朝着城墙上的蒙古士兵勐扑过去。

蒙古士兵很善于大军团的骑兵野战,可他们对于城池攻防战就远远不是明军的对手。再加上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压根就没有想到明军还有胆量反攻,各种守城器械更是一样都没有准备。

转瞬之间,便有亲征军将士突破了蒙古士兵防线,登上了万全左卫仓的城墙。

“弟兄们,雪耻的机会就在眼前,杀了这帮鞑虏!”

“咱们败过一次,绝对不能再败第二次了!”

“沉提督信任咱们弟兄,这次就算战死也不能让他失望。”

“为了沉提督,为了大明,杀啊!”

疯狂彪悍的呼喊在城墙各处响起,曾经土木堡发生过的仓卒应战,如今完完整整的重现在万全左卫仓。

消耗完最初的傲慢后,蒙古士兵很快便发生自己不是明军的对手,对方仿佛虎狼一般嗜血杀戮,打的万全左卫仓守军溃不成军。

远远眺望着城墙上的火光,沉忆辰神情冷漠无比的说道:“王能看见了吗?蒙古鞑虏不过一群土鸡瓦狗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