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34 四面楚歌 (二合一)

334 四面楚歌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面对战意盎然的明军,蒙古大军毫不示弱,甚至在气势上要更胜一筹!

毕竟蒙古铁骑是“国运之战”的胜利者,三路明军中有两路是他们的手下败将,连大明皇帝都成为了阶下之囚。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太师也先同样策马于军前,大声高呼道:“长生天的子孙们,明国皇帝已经成为我们的俘虏,现在你们面前的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猪羊!”

“杀了他们,就可以攻下明国的都城京师,从此中原大地就成为我们蒙古儿郎的草场!”

《仙木奇缘》

“长生天保佑!”

也先说的没错,沉忆辰率领的驰援军,某种意义上是大明王朝北方疆土最后一支大军。

败了,通往京师的道路将成为坦途,整个北境都将烽火连天。

“长生天保佑~~~!”

狂野炙热的蒙古士兵呼喊,回应着太师也先的号召。

沉忆辰把蒙古人的战号听在耳中,然后缓缓拔出自己的佩剑,重重说出最后三个字:“杀过去!”

“冬、冬、冬”的战鼓开始擂响,冲锋的号角响彻云霄,无论福建卫跟山东卫士兵们心中想法如何,紧张害怕也好,嗜血好战也罢,到了这一刻都变得无关紧要。

他们只剩下向前冲锋一条路可走!

双方数十万大军如同黑色洪流一般对撞在一起,各种嘶吼呐喊声不绝于耳,刀光剑影下是飞溅的鲜血,以及不断倒下的身躯。

但没有人会因此停留,将士们依旧前仆后继的厮杀着,直至鸣金收兵或者最后一个人倒下。

残阳如血,沉忆辰看着眼前宏伟的战争场面,带来的心理冲击久久无法平静。

现实中的死亡场景,永远都不是影视剧中的画面可以替代的,眼睁睁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逝去,彰显着何为战争的残酷!

一将功成万骨枯,现在沉忆辰对于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比较列阵步兵的进攻,成国公朱勇率领的骑兵冲锋,就要显得更加的惨烈。

当你策马奔驰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没有丝毫回头的可能,要么是把敌人斩于马下,要么就是自己成为对方的刀下亡魂。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轮骑兵对冲过后,无数的将士跟战马倒在了血色的大地上。仅存的痛苦呻吟声,也很快将被铁蹄践踏消亡,尘归尘土归土。

数轮冲锋下来,成国公朱勇包扎好的伤口,在用力挥刀斩杀的过程中崩开,隐约能看到红色的血渍顺着衣角往下滴落。

始终护卫在成国公身旁的朱仪,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伤情,于是把手搭了过去阻拦道:“父亲你伤势未愈,不能再继续厮杀下去,接下来战事就交给我吧!”

面对朱仪的阻拦,成国公想都没想就把手给推开,然后坚定无比的说道:“鹞儿岭数万将士因我而死,这一战我必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可父亲你的身体撑不住啊!”

一向稳重的朱仪,此刻有些情绪失控。

成国公毕竟年过六旬,不再是曾经那个正值壮年的大明国公。好不容易在鹞儿岭驰援成功,要是这一战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大明就再也没有了勋戚的主心骨!

“廉颇老矣,尚能一饭斗米,本公还没有到垂垂老朽的地步!”

除了想要雪耻之外,成国公朱勇心中更明白,其实相比较瓦刺大军,明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劣势。

亲征军征召的是整个大明北方地区的绝对精锐,哪怕存在勋戚二代拉垮的问题,可兵源素质毫无疑问是顶尖的。

而明朝南方地区的精锐,几乎都被靖远伯王骥率领的麓川远征军征召,留给沉忆辰统帅的驰援军,不过是地方州府普通卫戍部队,装备素质上完全跟京营以及轮训的班军没得比。

更重要一点在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连战场都没有上过。新兵蛋子,如何跟刚刚打赢了国运之战的蒙古百战之师抗衡?

十万“驰援”军中,真正称得上精锐并且有大战经验的,只有成国公朱勇统帅的这支骑兵部队。如果他不能给瓦刺骑兵带来足够的压力,那么压力就会转移到进攻主力的沉忆辰身上。

这个儿子已经为了自己跟大明做了太多事情,身为父亲就该如同大山一样遮风挡雨!

“父亲,孩儿现在已经长大,成国公府不再由你一人承担,我也可以!”

以朱仪的才智谋略,怎么可能不知道成国公朱勇心中想些什么。

为了成国公府的繁盛,父亲已经付出了一辈子的辛劳,是时候该由自己来肩负家族兴衰了!

一向固执要强的成国公,当听到朱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愣了一下望着那酷似自己年轻时候的脸庞。确实朱仪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经历过土木堡这一战后,成国公府的未来将交到年轻一辈的手中。

或许,是该让嫡长子指挥这一战,为继承下一任成国公爵位打下基础。

“好,那为父就看着马踏鞑虏!”

说罢,成国公转头看向武锐嘱咐道:“护住大公子!”

“公爷,除非我死,否则大公子定会安然无恙!”

武锐用着刀柄重重拍打着胸甲许下承诺,曾经父亲捍卫着成国公,如今该轮到自己守护成国公府的下一代继承者。

得到成国公朱勇的放权,朱仪勒紧缰绳取下马背上的弓箭,脸上的神情由以往那种温文尔雅,转变为了杀气四溢。

只见他策马奔腾,冲到了大明骑兵阵营的最前方,然后张弓搭箭对准蒙古骑兵为首的一员大将。

凌厉的破空声音响起,这一支羽箭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空,然后精准洞穿了蒙古大将甲胃与头盔之间的缝隙,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应声而倒!

精湛的骑术、恐怖的箭术,完全颠覆了朱仪以往在将士们心中的形象,这才是他真正文武双全的实力。

“大明必胜!”

朱仪高举着马弓,向着身后的明军骑兵怒吼了一句,气势张扬到了极致。

“大明必胜!”

仿佛一支强心剂注入到了明军阵营中,这些曾经跟随成国公出生入死的将士们,看着未来公府继承人的勇武,一时间士气大振。

没有人愿意跟随在一个懦夫的身后,更不会把性命交给昏庸的主帅,军中强者为尊。

想要得到他们的认同,就得拿出足够的实力!

朱仪毫无疑问做到了。

另外一边的李达跟李赞联军,压力相对而言要小一些,毕竟他们面对的是脱脱不花的鞑靼部主力,战斗力跟装备比不上太师也先的瓦刺本部。

但哪怕如此,李达等人依旧陷入了苦战之中,这一仗打的非常艰难。

一方面是李达原本官衔仅仅是个卫城守备,别说是像总兵官这样统帅辽东全军,连都司级别的指挥层都够不着。

各大辽东卫所官兵愿意听从他号令,还是靠着广宁城之战打出来的威名,赢得了将士们尊重,否则指挥上面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李达,大兵团作战的环境中他没办法做到如臂指使,古达通讯不利更是放大了弊端。

另一方面出在李赞的福建水师身上,顾名思义他们是“海军”,放在广阔的北方草原上跟蒙古铁骑进行陆战,短板那是可想而知。

再加上李赞部同样没有大规模军团作战经验,福建水师早已荒废多年,平常最多围剿一下海盗,连倭寇都不一定能追上。

还是靠着沉忆辰提督福建军务,才慢慢补充兵源恢复了以往的战备训练。

环境不利跟经验不足的双重缺陷,李瓒率领的福建水师发挥不出海上作战的水准。还好对手是相对较弱的鞑靼部,要是遇上瓦刺也先的具装骑兵,恐怕被洞穿阵型都有可能。

百战才能出精兵,无论常日里再怎么刻苦训练,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考验终究差了点意思。

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沉忆辰身上,随着作战时间愈久,当开战时候那股锐气退去后,战局就变得愈发焦灼跟艰难。

毕竟在战斗经验劣势的情况下,沉忆辰率领的援军数量,还与蒙古大军至少相差了一倍之多。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俱不在沉忆辰这边!

他唯一能凭借的,便是自己部下的血性跟骁勇。

太师也先坐在马上,眺望着远方的战局,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他的战略目标已经超额达成,实在打不过完全可以从容撤退回漠北,而沉忆辰却退无可退。

“太师,这位明国状元的领军能力,有些令人刮目相看。”

骑马守卫在也先身边的部将博罗茂洛海,用着意外的语气说了一句。

要知道明朝皇帝率领的“五十万”亲征军精锐,都被蒙古大军堪称兵不血刃的轻松拿下。现在一位文臣率领的明国二线部队,却能扛住敌人数倍于自身的进攻,很难不让人意外。

“中原地大物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出不世名臣,可能这个明国状元沉忆辰,就是那个天选之人。”

“只不过他生不逢时,遇到了我。”

也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这位草原枭雄改变了蒙古七十年来的攻守之势,他配说出这样的话语!

“通知兀良哈三卫,该到他们上场的时候了。”

兀良哈三卫就是明朝中后期着名的朵颜三卫别称,他们与大明之间可谓有着一段复杂的恩怨情仇史。早在永乐大帝时期,兀良哈三卫就曾派兵助朱棣靖难成功,并且封赠了水草丰美的大宁牧区。

可朱棣的封赠,并没有满足兀良哈三卫的胃口,他们认为帮助明成祖靖难夺取了天下,就应该共享之。

于是乎永乐初年兀良哈三卫就开始侵犯辽东广宁卫,后续在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伐鞑靼时期,干脆趁机反叛从背后偷袭明军。

面对反叛朱棣当然不可能惯着,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兀良哈三卫。可墙头草有过第一次的经历,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次,接下来几十年内兀良哈三卫反复无常。

明朝最近一次敲打,便是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的出塞征讨。

但不管兀良哈三卫再怎么反叛,作为最先臣服明朝的蒙古部落,他们与明帝国的亲近感始终要远远强于瓦刺部跟鞑靼部,双方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中。

所以正统十二年瓦刺部要吞并兀良哈三卫,明朝还在力所能及范围给予了支援,并且三卫纷纷秘密遣使表达依旧向明廷效忠,承诺会在关键时刻反叛瓦刺给他们致命一击。

只可惜明英宗朱祁镇,不但等不来兀良哈三卫的跳反,反而他被俘虏的消息传递过去后,彻底震慑住了这一支左右横跳的蒙古部落,放弃了摇摆观望姿态准备正式加入战局。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沉忆辰的驰援军!

“沉提督后方来报,出现了大批蒙古骑兵,疑似兀良哈三卫出兵了!”

兀良哈三卫?

听到这个名称,沉忆辰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想趁机要了大明的命!

与此同时,之前派出去收拢溃兵伤员的孟大,返回到沉忆辰跟前禀告道:“沉提督,末将已经聚拢了大部分亲征军败逃将士,战场上能找寻到的伤员都安置在马车上了。”

几乎是在孟大话音刚落,与沉忆辰一同坐镇指挥的福州卫指挥使冯正,就满脸紧张的问道:“沉提督,现在后方有变,我们该怎么办?”

冯正虽然没有大规模作战经验,但好歹武将世家出身,并且在福建都司领军多年,战场局势还是看得懂。

沉忆辰率领的中军主力,以及左翼的成国公部,右翼的辽东军部,看似跟蒙古大军打了个旗鼓相当,实则阵型已经开始被逐渐压缩。

毕竟人数上的劣势实在太大了,沉忆辰手中根本就没有后备军支援,而蒙古大军在整顿之后,总战兵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之众。

如果再加上朵颜三卫的“背刺”,沉忆辰将很快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冯正,你要是怕了就脱下这身战甲,本官可以让孟大掩护溃兵伤员的同时,先行把你送入关内!”

寻常时刻沉忆辰可以容忍冯正的利己跟摇摆,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大军上下必须万众一心。

朱祁镇的土木堡,就是输在人心混乱上!

沉忆辰这话语一出,护卫在他身边的苍火头、郑祥等人,望向冯正的目光都有着一种鄙夷。甚至就连冯正福州中卫的部下,脸上都流露出一种羞愧的神情,有些无法接受上官的惊慌。

文死谏、武死战,沉忆辰身为文官掌武事,听到后方有变都面不改色,冯正他一介武夫怕什么?

感受着周遭异样的目光,冯正一张脸瞬间就涨成了猪肝色。他是有着传统武将官僚阶级的精致利已,但他同样有着一颗从军报国,马革裹尸的初心。

当着袍泽部下的面,沉忆辰要自己脱下身上的战甲,如同败军之将一样返回关内,这深深的践踏了冯正的自尊心。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比性命更重要,比如武将的荣誉。

“士可杀不可辱,沉提督我这就率领亲兵,去斩下也先的帅旗!”

冯正此刻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想要证明自己不是懦夫,那只能在战场上用生命跟鲜血去践行。

“很憋屈是吗?”

沉忆辰依旧冷漠的反问了一句,然后缓缓说道:“也先是本提督的对手,要真想洗刷屈辱那现在就率兵击溃兀良哈三卫,来向我证明你不是一个懦夫!”

“好,末将领命!”

冯正二话没说,率领着自己亲卫以及一部分福州中卫士卒,前往后方迎战想要浑水摸鱼的兀良哈三卫。

看着冯正离去,卞和靠近沉忆辰有些担忧的说道:“东主,就算用了激将法,可冯卫司兵马不多恐难以抵挡兀良哈三卫。”

卞和看出来沉忆辰的用心,但此刻已经没有足够的兵马交给冯正去迎战兀良哈三卫,亲卫加上抽调的福州中卫士卒,人数不会超过两千人,而敌人不会低于一万人。

这就意味着,冯正需要真正做到一汉当五胡!

“墙头草罢了,我大明将士可以一当十!”

不管结果会如何,沉忆辰此刻在众将士面前,依旧保持着绝对的自信跟镇定。

除了稳住军心之外,他确实没有把什么兀良哈三卫给放在眼中。

三姓家奴,何足畏惧?

“东主,那正面战场该如何处理,将士们已经打到了极限。”

沉忆辰流露出来的自信满满,并没有让卞和感到安心,他更怕东主第一次指挥大军团作战,会被亢奋的情绪影响到理智的判断。

战争,并不完全以人的意志左右结果,沉忆辰确实打造出来了一支骁勇之师,可蒙古大军同样不是什么弱者,更何况己方本就处于劣势。

“撤兵。”

让卞和大感意外的是,沉忆辰并没有被情绪冲昏头脑,亦或者说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太师也先的强大。

十万大军能硬抗住二十多万的蒙古铁骑进攻,争取到了收拢溃兵伤员的时间,已然达成了沉忆辰的战略目标,他从未想过能在此时轻松击败瓦刺大军。

太师也先要是占据着绝对优势还能“野战翻车”,他就不可能成为蒙古数十年来第一个完成统一的枭雄!

“我来殿后。”

说完“撤兵”两字后,沉忆辰又补充了一句。

很多时候撤退远比进攻还要艰难,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一场大逃亡。

辽阔的荒原上保持不了撤退的战备队形,就会被蒙古人如同猎物一样追杀。

只有沉忆辰亲率大军殿后,才能彻底稳住军心,让共同奋战的将士们相信自己不会被抛弃。

那面高高飘扬的“沉”字帅旗,就是大明将士的精神支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