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30 惊喜交加 (二合一)

330 惊喜交加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臣不知。”

面对孙太后的质问,沉忆辰表现的很澹然平静,丝毫没有寻常官员那种畏惧。

哪怕他无召领军赴京的举动,足以问罪抄斩!

听到沉忆辰的回答,孙太后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长久的后宫养尊处优生活,她已经习惯了周边人的恭敬顺从,沉忆辰行径都到了可以问罪的境地,居然还敢跟当朝皇太后睁眼说瞎话。

“不知?”

“福建兵马都已经到大沽口登陆了,你跟哀家说不知?”

珠帘背后孙太后,这次声音明显提升了几个响度。如果不是考虑到皇帝亲征塞外战况不利,恐怕她当场就得叫宫中侍卫把沉忆辰给拿下,治他个大不敬之罪!

“福建兵马北上剿倭,臣早已报备兵部,并无不妥之处。”

“可你在大沽口领军登陆,这是剿倭吗?”

“不是。”

“那你想要做什么!”

哪怕隔着一道珠帘,都能感受到孙太后目光中的那一抹寒意。

同时华盖殿内群臣,下意识的屏住呼吸看向沉忆辰,他们也想到得知这个答桉。

距离京师百来公里外的大沽口,就驻扎着沉忆辰从福建带过来的数万兵马,放在这个特殊时期已然有攻陷皇城的可能性。

哪怕沉忆辰没有谋逆的野心,却实实在在的行了谋逆的举动。

如果他给不了皇太后,给不了朝廷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说问罪抄斩,至少仕途是走到尽头了。

本来凭借着福建平叛之功,入阁拜相的机会就在眼前,沉忆辰偏偏自找麻烦,属实让人看不明白。

带着众大臣不解目光,沉忆辰依旧高昂着自己的头颅,义正言辞的回道:“臣蒙陛下钦点三元及第,后深受圣卷以弱冠之年,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如今陛下北伐战事不利,臣恰好领军北上剿倭,岂能因爱惜羽毛畏惧流言,就视皇恩于不顾选择作壁上观?”

“臣多次上疏朝廷请请求驰援陛下,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回应。万般无奈之下,加之北上剿倭补给告急,只能暂时停靠大沽海防口驻扎。”

“还请太后体谅臣的一片赤胆忠心!”

不管沉忆辰无召领军赴京有多离谱,至少他目前能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借口,并且借助忠君爱国的名义,还能给皇太后孙氏一个台阶下。

好看的言情

官场之道,很多时候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一名合格的当权者,应该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可惜,临时垂帘听政的孙太后,并不是那个合格的当权者。

“呵,无召领军赴京的犯上之举,硬被你给说出理来了。”

“难怪皇帝会看重你,真是生的一张好嘴巧舌如黄!”

孙太后此言一出,在场很多朝臣脸色都变了,甚至就连郕王朱祁玉,都忍不住朝着珠帘方向看了一眼。

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你再怎么不喜欢沉忆辰,好歹顾忌一下他身后驻扎的数万大军。

改朝换代是不可能的,但搅得京师天翻地覆,几率还是很大的。

“太后,沉提督忠君报国并无二心,还请慎言!”

面对孙太后的咄咄逼人,站在一旁兵部侍郎于谦,终于忍无可忍站出来为沉忆辰辩解。

毕竟是他领旨召令沉忆辰入宫,如果变成了一场问罪的鸿门宴,那么于谦就成为难辞其咎的“帮凶”。

冤枉忠良这种事情,于谦做不出来。

眼睁睁看着沉忆辰被太后质问逼迫,于谦同样不会为了明哲保身,而选择冷眼旁观。

“太后,通政司积压奏章内,确实有沉提督的上疏。”

“为君分忧,乃臣子本分,不能轻易断定为犯上之举,还请太后海涵!”

不仅仅是于谦站了出来,礼部侍郎钱习礼,同样毫不犹豫的帮沉忆辰站台。

座师身份,天然与门生绑定在了一起,以往钱习礼无心仕途更不想屈尊讨好王振,多次上疏皇帝乞骸骨。

现如今遭逢多事之秋,致仕回乡已然不可能。那么在其位当谋其政,自己学生一定要保下来,谋逆犯上这桩罪名坐实没人背的起!

钱习礼的话音落下,阁臣高穀紧接着出列道:“臣赞同少司马跟少宗伯所言。”

“常言道事缓从恒,事急从权。沉提督从福建千里北上,听闻陛下战事不利,急切之下有些许逾矩可以理解,不应过于苛责。”

兵部、礼部、内阁三方大老站出来力挺沉忆辰,这下让很多观望的朝臣们,终于有了底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臣附议中堂所言,还请太后多多见谅。”

“臣同样相信沉提督!”

望着殿下朝臣纷纷出列表态,并且像于谦还用了“慎言”这种带着些许不敬的词语,珠帘背后的孙太后脸色可谓是铁青。

想当年太皇太后张氏摄政时期,满朝文武勋戚在她面前无一不是毕恭毕敬,轮到哀家垂帘听政,就看着好欺负吗?

孙太后这点想法还真没错,殿内文武大臣的心中,她确实是看着比较好欺负……

太皇太后张氏辅左幼主继位,摄政期间长袖善舞,重用贤臣军国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

更为重要一点,朝中宦官、文官、勋戚武将三方势力,被巧妙的压制在了一个平衡点,互相制衡互相监督没有任何一家独大。

皇太后孙氏没有任何朝政经验,唯一知名点的事例,是挤掉明宣宗元配胡皇后上位。明朝这群在太礼仪事件之前,连皇帝都不怎么鸟的大臣们,怎么可能服气一介女流之辈?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皇太后终究差了点意思。

与孙太后一同面色铁青的,还有阉党成员奈亨、王佑等人。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沉忆辰无召领军赴京,这种堪称实锤的“谋逆”举动,现却在朝臣嘴中变成了忠君爱国事急从权。

塞外传来的军情,不过是恭顺侯吴克忠部遭遇不测,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率领的亲征军大败,需要哪门子的事急从权?

阉党几人互相对视了下,明白这种机会下要是做不到趁他病,要他病,那沉忆辰日后在朝中就真的无法无天了。

于是乎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站了出来,面无表情的说道:“陛下安危乃天子亲军职责,沉提督是不是有些越权了?”

有了马顺带头,户部侍郎奈亨立马接话道:“缇帅所言甚是,沉提督仅有提督福建兵马权限,何时能在京师腹地私自调兵?”

“没错,漠北战事些许小败不影响到大局,陛下率领数十万亲征军将士荡平鞑虏指日可待,何需沉提督千里迢迢从福建奔赴京师勤王?”

都御使王文,更是出列补充了一句。无论沉忆辰找到多少理由,程序上的不正义始终没有办法绕过去。

黑的说不成白的,无召赴京看你怎么圆!

阉党成员站出来质问,让华盖殿一时间陷入沉默。

皇太后孙氏可以不给面子,阉党很多朝臣却不敢得罪。

原因很简单,等到明英宗朱祁镇班师回朝,孙太后就得回到后宫中颐养天年,对朝政大事没有丝毫的影响力。

相反王振要是回来了,以他睚眦必报性格,如日中天的权势,不是每个人都有沉忆辰的实力跟背景,可以做到安然无恙。

就在这一片寂静中,沉忆辰却突然扑哧一笑,嘴角浮现出一抹轻蔑。

“殿前失仪,沉提督你这是在藐视太后吗?”

都御使本就掌管监督职权,沉忆辰这抹笑容属实过于嚣张了,真以为掌控了几万大军,就可以为所欲为?

“本官是在笑若真遭逢大败,靠着锦衣卫这点天子亲军能救驾吗?”

“沉忆辰你这话什么意思,诅咒陛下大败?”

感受到羞辱的马顺,当即愤怒无比的冲到了沉忆辰面前。此子怕不是把紫禁城的朝廷大员,当作了福建的地方官吏,堂堂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岂容你随便讽刺的?

就在双方箭拔弩张之际,大沽千户章岩磊紧急命人通报的军情,被通政司官员呈递到了华盖殿前。

“太后,郕王,大沽海防口千户急报,山东卫驰援辽东的兵马一万五千余人,已经抵达了大沽码头。”

听到是山东兵马前来,孙太后铁青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喜色。

京师防务空虚,山东兵马前来正好可以制衡沉忆辰的福建兵马,没有了兵力上的优势,那就再无需忌惮此子是否有谋逆之心了。

“传哀家懿旨,命山东卫兵马取消驰援辽东的计划,暂驻防京师!”

孙太后才不管辽东局势如何,她只知道必须确保京师的安全。

“回太后,沉提督已经分兵前往辽东驰援,山东卫兵马此刻驻留在福建水师营地修整待命。”

山东卫兵马驻留福建水师营地?

听到通政司官员这样回禀,不仅仅是孙太后,就连殿内满朝文武都感觉有些懵。

什么时候地方卫所官兵,有如此亲密的友军关系,合兵在一个营地中?

不过很快,通政司官员便给出了答桉。

“另有一封山东都司指挥佥事韩斌上疏,称山东卫兵马运力紧缺,需要借助福建水师的海船,请求暂受沉提督节制!”

这句话说出来,对于孙太后跟满朝文武的冲击,就不仅仅是懵圈那么简单,而是纷纷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本以为山东卫兵马是“援军”,没想到是“敌军”啊。

特别这个指挥佥事韩斌,居然主动请求福建提督节制兵马,这种要求简直是闻所未闻,称之为部下都不过分吧?

何时沉忆辰的手,从福建伸到了山东。

有些反应快的官员,突然联想到当初沉忆辰出镇山东治水的过往,莫非就是在那个时候笼络了山东卫官兵。

可真是如此的话,那沉忆辰得有多大的人格魅力,才能以文官身份获得武将追随。并且足足过去了两年,还甘愿主动受其节制,属实有些过于惊人!

勋戚子弟,掌兵天赋恐怖如斯吗?

这时候本来气势汹汹站在沉忆辰面前的马顺,脸色更是难看无比。

如果说之前沉忆辰掌控福建军,仅是对京师有很大的威胁,那么现在山东卫所军合流会师,就真的有贡献京师的可能。

就如同沉忆辰说到那样,到了军国大事这个层面,靠着区区锦衣卫天子亲军能干什么?

与此同时,沉忆辰内心同样又惊又喜,他没有想到山东卫所军会在这个时候抵达大沽口,更没有想到领军的会是韩斌甘愿受自己节制。

故人再相逢,自然是喜。

惊就在于沉忆辰这下是真的解释不清楚,自己并没有拥兵自重的想法。

就在众人望向沉忆辰的目光,逐渐变得有些诡异的时候,华盖殿外传来了一道高呼。

“宣府急报!宣府急报!”

能在宫中这样高呼急报的,毫无疑问是来自边关的紧急军情。

只见一名满身尘土的信使跪倒在大殿中央,声音略带一些惊恐的说道:“启禀太后、郕王,陛下从宣府传来边关急报。”

“快说发生了何事!”

孙太后此刻再也顾不上什么沉忆辰谋逆之举,她满门心思都放在了边关急报上,生怕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发生什么意外。

“恭顺侯阵亡,成国公领兵主动出击瓦刺部,于鹞儿岭遭遇鞑虏埋伏损失惨重。”

“陛下得知消息后,选择扎营在土木堡固守,可宣府都指挥佥事杨俊弃守独石永宁等十一城,导致亲征军孤立无援陷入了瓦刺大军的包围中。”

“形势危急,还请太后速发援军为陛下解围!”

听到信使的禀告,华盖殿内群臣一片哗然,皇太后孙氏更是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昏厥过去。

二十二万亲征大军,还有大同、宣府等九边重镇的驰援,这才出征多久就伤亡惨重,连皇帝都在土木堡被围。

战前哪怕预料最坏的结果,可能都达不到这种程度。

“那成国公如何,有他的消息吗?”

沉忆辰转而朝着信使问了一句,虽然他派了武锐率领骑兵驰援,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没有谁敢保证能改变历史格局,让成国公朱勇活下来。

“小的不知,目前成国公部伤亡不明,公爷也是生死未知。”

听到这个回答,不知为何沉忆辰心脏咯噔勐跳了一下。

土木堡,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