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27 危机四伏 (二合一)

327 危机四伏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太师,马上就能击溃成国公亲卫,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前功尽弃吗?”

站在也先背后的黑衣人,听到撤兵的命令后,情绪立马就激动了起来。

能让成国公朱勇陷入如此绝境,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都不过分,错过了就几乎不可能再有下次!

“战场的胜负手,不在于成国公,而是明国皇帝。”

“用你们的话形容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

听着也先宽慰的话语,黑衣人依旧心有不甘,可他同样明白想要报复成国公,能依靠的只有瓦刺大军。

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

“是,太师。”

望着对方强忍怨恨的面孔,太师也先“亲近”的拍了拍肩膀道:“我会让你迎来复仇的那一日,不会等待太久的,走吧。”

说罢,也先朝着传令兵挥了挥手示意,很快鹞儿岭的两翼山坡,就响起了撤兵的号角声。

当收到撤退的号令,瓦刺本部骑兵没有辜负精锐的名号,令行禁止展现出绝对的纪律性跟执行力,丝毫不恋战有序的从鹞儿岭战场撤退,不给明军兵马任何趁乱追击的可能。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朱勇部鹞儿岭之战输的不冤,长久的舒适环境造成京师三大营战斗力下降很快,事实上已经跟瓦刺部精锐产生了差距。

再加上以勋戚子弟为主的中层军官拉垮,更是放大了这种差距,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不过瓦刺部骑兵这种“小心翼翼”撤退,纯属是过分谨慎。

数轮骑兵来回冲锋穿插,已经造成了朱勇部五万骑兵成建制崩溃,压根就不可能组织起有效追击。

至于朱仪跟武锐的援军,经历过阿剌知院的阻挡后,伤亡其实并不低。再加上两者毕竟是暂时联合,指挥系统上无法达成统一,想要反攻追击也属于有心无力。

“父亲大人!”

“公爷!”

伴随着瓦刺部骑兵如同潮水般退去,朱仪跟武锐双双冲到了成国公朱勇的面前,神情充满了担忧跟紧张。

朱勇虽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被瓦刺完成斩首行动,但具装骑兵加上部族亲军一波接着一波进攻,还是让成国公朱勇伤痕累累,鲜血不断从甲片的缝隙中渗出。

英雄难敌迟暮,当那口殊死一战的心气散去后,成国公朱勇连支撑身体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只能脸色惨白的单膝跪倒在地喘着粗气。

看着儿子跟亲卫部将,同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朱勇眼神中闪现出一抹异样的光彩,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欣慰跟骄傲。

“仪儿,没想到有一天在战场上是你来救为父,看来日后可以独当一面了。”

公侯勋戚世家,很多时候别看一时如日中天,说不定就在下一刻家道中落。

对于家主而言,子孙后代能争气,维系住家族的传承跟昌盛,是一件比自己位极人臣还要庆幸的事情。

成国公朱勇在嫡子的培养上倾尽心血,正统九年更是让他跟随靖远伯王骥,以及都御使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诸边防务,防止成为纸上谈兵的勋戚二代。

正统十一年随着沉忆辰出镇一方,朱仪同样奔赴九边,跟在宣府总兵官杨洪身边累积实战经验,并且还统帅着宣府六营兵马中的骑兵营,时常出关跟蒙古骑兵进行小规模野战。

从今日的表现来看,朱仪没有辜负袭爵嫡长子的期望!

“父亲你伤势很重,赶紧脱甲让军医进行救治。”

朱仪完全没有以往受到父亲夸赞的那种欣喜,他满脑子都是朱勇被鲜血给染成红色的战甲。

王侯将相的世家是无情,但大多数时候是对于次子跟庶子而言,身为嫡长子的朱仪从未缺少过父子之情。

“本公没事。”

成国公朱勇推开了朱仪想要帮他卸甲的手,然后把目光望向武锐,脸上流露出一抹慰籍的笑容。

“是向北命你来的吗?”

“是,沉提督命卑职不惜一切代价救下公爷!”

“好,好,本公这辈子值了!”

朱勇此刻心境无比唏嘘,他除了在战场上明白了英国公张辅的无奈,还理解了那晚的羡慕。

自己不仅仅有朱仪这么一个出色的嫡长子,还有一个同样才华横溢的庶子!

未入宗谱又如何?生死之际依旧没有办法隔断那血脉的联系!

“公爷,还是先让军中大夫查看伤情吧。”

武锐同样劝说了一句,他甚至有种惧怕,成国公朱勇此刻亢奋的神情,会不会是一种回光返照。

毕竟公爷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正值壮年的大明国公,他已然成为了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者。

“不,还没到时候。”

朱勇摇了摇头,依旧拒绝了卸甲被军医查看伤势,反倒搀扶着副将薛绶的手臂,硬生生的站起身来,一步步的朝着外围的士卒们走去。

因为朱勇很清楚,这一仗下来遭遇的惨败,将在京营骑兵将士们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阴影,甚至是对瓦刺骑兵产生一种畏惧。

仗可以输,但不能怕,怕就会输一辈子!

身为大明战功最为卓越的国公之一,身为这次亲征军事实上的主帅,成国公朱勇不能让将士们,看着自己虚弱被抬出去的画面。

他想要告诉刚刚遭遇惨败的骑兵将士们,你们的主帅没有被打倒,大明军队的嵴梁没有被打断,来日再次面对瓦刺骑兵,就是雪耻之日!

朱仪跟武锐看着成国公朱勇的背影,双眼瞬间变得通红,他们很清楚公爷此举的意义。恰恰是因为知道,才更能体会到一名老将的韧性跟坚持,这才是他们心中那个屹立不倒的公爷。

可很多时候付出并不一定能得到回报,当成国公朱勇兵败鹞儿岭的消息传递到皇帝的耳中,彻底引发了深藏在朱祁镇骨子里,刻薄寡恩的那一面。

“朱勇他是干什么吃的,足足六万大军,朕托付的六万京营骑兵精锐,一日之内差点全军覆没。”

朱祁镇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寄予厚望反攻的朱勇是如此不堪,还葬送了亲征军的机动部队。

这下别说是主动出击瓦刺大军,想要顺利返回关内都成为了奢望,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骑射追击,两条腿如何能跑得过四条腿?

但朱祁镇偏偏忘却了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朱勇的贸然出击,是他本人下达的圣谕。

“陛下稍安勿躁,战报中说游击将军朱仪跟成国公亲卫武锐,各率领一支兵马驰援稳住了局势,还是等成国公朱勇回营再行商议。”

兵部尚书邝埜站了出来劝解一句,事已至此再怎么震怒都无济于事,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快收拢朱勇部的残兵,然后制定出详细的断后计划,保证剩下的这十几万亲征军步兵能顺利返回关内。

“商议?六万大军所剩无几,还有什么好商议的?”

“朱勇就该革职问罪!”

朱祁镇简直是怒火攻心,加上之前大同猫儿庄跟阳和之战损失的兵马,蒙古鞑虏在损失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已经歼灭了朝廷接近十万大军。

何时武德昌盛的大明,沦为被鞑虏肆意宰割的境地?

朱祁镇曾经的自大傲慢,此刻被打击的支离破碎,他无法接受问题是出现自己身上,只能找一个替罪羊来背锅。

成国公朱勇身为六万骑兵的主将,他焉能脱责?

“陛下不可,临阵换将乃大忌,将士们遭逢此等大败,更是要稳定军心,还请三思!”

内阁首辅曹鼐站了出来,帮成国公朱勇说了句话。

虽然他一向不喜欢这些武将勋戚,甚至认为武人好战误国。但这种危难时机只能放下内部纷争,先团结一致顺利回京再说。

成国公朱勇军中威望身高,驰援的朱仪部跟武锐部,更是朝廷目前仅剩的最后骑兵部队。

如果此时问罪成国公朱勇,逼反什么那肯定是不至于,但无疑是对军心的巨大打击。

“何为大忌?朕看来让朱勇这等庸才继续担任主将,才是军中大忌!”

“问罪可以稍后再说,革职之事迫在眉睫。”

“传朕旨意,令副将薛绶接替朱勇主将一职,即刻执行!”

朱祁镇依旧一意孤行要革除朱勇的军职,如果不是考虑到战时影响,他都想要顺势把爵位给一并革除。

明朝有史以来,被夺爵问罪的勋戚那可谓是数不胜数,开国六公爵中传下来的仅剩下魏国公一脉,成国公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陛下,就算是要革职,也请回京再执行,现在万万不可!”

泰宁侯陈瀛,此刻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劝说。

他身为成国公朱勇的亲家,很多问题上都得避嫌,否则说不定会造成火上浇油的效果。

但到了这个时刻,泰宁侯陈瀛于公于私都必须站出来为成国公朱勇说话,皇帝这是在自毁长城!

“泰宁侯,你是在质疑朕的决策吗?”

“臣不敢,陛下……”

还没等泰宁侯陈瀛把话说完,朱祁镇就粗暴的大手一挥道:“来人,把泰宁侯拖出去!”

文官集团的抱团掌控朝野,早就在幼年朱祁镇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现在就连勋戚集团都联姻结党营私,突破了朱祁镇忍耐的临界值。

“陛下……陛下万万不可啊……”

泰宁侯的呼喊声音逐渐远去,朱祁镇转过头看望着营帐内的文武群臣,冷漠问道:“现在还有谁想抗旨不遵吗?”

抗旨不遵乃重罪,文官集团可以站在家国大义的立场上,帮成国公朱勇说几句话。

但现在有了泰宁侯的例子摆在眼前,帐内群臣皆不敢多言。

毕竟再怎么说泰宁侯还有爵位护体,仅仅是拖了出去没有责罚,换做自己说不定就得挨一顿廷杖。

并且退一步说,成国公朱勇身为主将,损兵折将遭逢如此惨败,不可能没有丁点责任,无非就是处罚的时机不对罢了。

望着帐内群臣再无人说话,朱祁镇阴沉着脸坐了下来,然后朝着身旁的王振询问道:“先生,你说接下来大军该如何行进?”

寄予厚望的成国公朱勇,让朱祁镇失望了,他现在除了王振这个亦师亦父的宦官外,不敢再相信任何文武大臣。

哪怕决定存亡的军国大事,都选择了跟王振商议。

“万岁爷,现在成国公遭逢大败,骑兵部队损失惨重很容易遭受到蒙古人的尾随袭击。”

“奴婢斗胆建议不要贸然行进,选择一处就地扎营稳定局势后再做定夺。”

王振的话语,简直说出了朱祁镇的心声。

他如此暴怒的想要追责成国公朱勇,除了恼羞成怒之外,更多是一种内心畏惧导致的色厉内荏。

朱祁镇怕再次遭逢惨败,怕了瓦刺的蒙古铁骑,甚至丧失了与敌人血战的勇气!

他只能用愤怒的外在,来掩饰自己胆怯的内在。

“先生老成谋国之言,那选择何处扎营最为合适?”

“现在初夏天气炎热,将士们随时需要身披铠甲,更需要保证水源的供给,奴婢认为桑干河畔最为合适。”

桑干河畔?

听到王振给出的建议,朱祁镇却摇了摇头道:“河畔空地一览无余,若是蒙古骑兵大举进攻,亲征军兵马能抵挡住鞑虏的攻势吗?”

“桑干河附近还有我大明堡垒,瓦刺骑兵想要通行无阻没那么容易。如今鞑虏出征已经有数月时间,他们携带的牛羊口粮定然所剩不多。”

“只要能坚守住,待中都、山东、河南、大宁等都司班军驰援,就是逆臣也先枭兽之时!”

明朝除了固定的京营兵马外,还有外地到京师轮训操练的兵马,这种定期前来的外军就被称之为“班军”。

王朝巅峰期可能有各种弊端开始初显,但底蕴跟国力是不可能被瞬间消耗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祁镇手中依旧有着大把的本钱挥霍。

“好,那就依先生所言。”

朱祁镇没有更好的扎营地选择,王振的建议确实称得上是可行之道。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驸马都督井源快步走入帐内,朝着朱祁镇跪禀道:“陛下,宣府方面急报,总兵官杨洪之子杨俊,面对鞑虏兵锋望风而逃,弃守了独石、永宁等十一座边堡。”

“现在整个宣府烽燧防线,荡然无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