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25 胜负无常 (二合一)

325 胜负无常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福建水师在此,鞑虏休得猖狂!”

“福建福州卫驰援辽东!”

“福建泉州卫驰援辽东!”

“福建镇东卫驰援辽东!”

……

一面面将旗张扬开来,同时福建卫所将士用着自己的怒吼告诉辽东友军,同仇敌忾的兄弟部队来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听着这震天般的怒吼,望着同样身穿明军战甲的士卒出现在战场上,无论是蒙古鞑靼女真联军,还是辽东卫所军,此刻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兵马,能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的驰援辽东?

“弟兄们,这真的是福建友军吗?”

一名深陷重围的辽海卫士卒,用着恍忽的语气询问了一句,莫非是自己已经死了出现了幻觉?

“没错,是福建的兵马,援军来了!”

“援军终于来了,弟兄们杀过去!”

各种欢呼的咆孝声,从包围的辽东军残部中响起,一扫之前的绝望跟阴霾。

“福建明军?”

脱脱不花看着一面面飘扬的旗帜,瞪大了眼睛同样满脸不可置信。

辽东其他卫所军驰援他还能理解,福建明军是怎么驰援到辽东的?

“大汗,明军驰援部队恐怕有上万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站在脱脱不花左侧的蒙古达鲁花赤(督官)阿古拉,面色有些紧张的询问了一句。

大明开国以来数十次征伐蒙元,事实上已经在蒙古人心中造成了阴影,哪怕现在占据着上风,当看到明朝援军来到之后,依旧流露出了怯弱的心态。

“明军算上增援才不到两万人,而我们蒙古跟女真勇士足足有接近五万人,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感受到阿古拉言语中的畏惧,脱脱不花勃然大怒。

什么时候蒙古勇士,长生天的子民,如此畏敌如虎?

五万人还怕了对方不到两万人?

“是我错了,大汗!”

阿拉古赶紧弓腰认错,不过心里面却有着些许不服。

蒙古大军看似有五万人之多,实际上真正精锐仅有鞑靼本部的一万人,剩下两万是临时征调的游牧辅兵。

燃文

至于两万女真联军,说句难听点的话,他们就是群三姓家奴。今天能反叛大明,谁知道当蒙古大军陷入劣势,女真人会不会倒戈相向。

五万联军,真能跟两万明军对抗吗?

相比较外围的明军残部跟脱脱不花,牢牢被包围在核心圈的李达等人,直到福建兵马发起冲锋之后,才知道最外围已经有援军到来。

“大哥,援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白胖子张祺满脸振奋神情,虽然马革裹尸是对一名战士最高的褒奖,但能获取战争胜利把鞑虏打的溃不成军,谁又愿意白白牺牲?

“不是辽东卫所的兵马,是福建的援军,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吴荣发现了旗号的不同,心中同样是疑惑不解。

如果说是山东、河南等地卫所军支援,吴荣还觉得有些可能性,福建卫所就隔的太远了些。

朝廷哪怕得知辽东局势增派援军,也不可能从福建调兵,他们想要驰援也来不及。

李达短暂了愣了一下,便很快就反应过来,用着激动无比的语气说道:“是向北!是向北提督福建兵马驰援辽东了!”

“向北”这个字的出现,彷佛一语惊醒梦中人,心中疑惑瞬间就得到了解答。

这个世界上,只有远在福建的沉忆辰,一直关注着辽东的局势,也只有他会在这种危急时刻,派出援军扶大厦之将倾!

“沉提督驰援,弟兄们杀回去!”

李达怒吼一声,不管是不是沉忆辰亲自领兵,只要他这个名字出现在辽东战场上,绝对能士气大振。

原因很简单,大魁天下、治水之功,平叛东南,沉忆辰的一桩桩事迹,如今已经在大明深入人心。

这便是文人立言、立功、立德的效果!

“沉提督来了,上啊!”

“现在是鞑虏死期到了,老子要复仇!”

“辽东上万弟兄的性命,血债血偿!”

一声声疯狂的嘶吼,伴随着“沉提督”这三个字,产生了接近于疯狂的效果。

不足三千的辽东军残部,联合福建水师驰援而来的一万多兵马,硬生生的完成了对鞑靼女真联军的反攻。

一汉当五胡的场面,再次在战场上重现!

兵败如山倒,站在远处高点的脱脱不花,望着合围的鞑靼兵马在明军的冲击下,犹如狂风扫落叶般一片片的倒下,简直心中在滴血!

要知道在瓦刺部也先父子两代,这么多年一直联合明军对鞑靼部进行打压,直到上代太师脱欢亡故后,脱脱不花才有了喘息的余地积攒自己的实力。

这一万鞑靼精锐,以及两万游牧辅兵,就是脱脱不花的根基所在。

如果全部埋葬在辽东,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可能就不是明军的反攻,而是瓦刺部的吞并!

“大汗,撤兵吧,我们只是羊攻。”

阿拉古看着鞑靼大军已经接近于崩溃,女真三部的联军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就明白败局已定。

现在还不抓紧时机撤兵,迎接鞑靼大军的将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听到阿拉古的劝谏,脱脱不花双眼通红,心中充斥着不甘。

本来只差一步便能全歼辽东都司指挥中心,甚至有机会活捉总兵曹义,结果却功亏一篑!

但凡能攻占辽东,那么女真跟朝鲜就成为自己囊中之物,光复大元荣光指日可待。

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鞑靼胜了,就意味着辽东军败了。

胜利者只有一方!

从现在的结果上来看,是大明!

“撤兵!”

脱脱不花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数万鞑靼跟女真联军,如同潮水一般的从辽东大地上退出。

面对撤退的敌军,无论是辽东军残部,还是以步兵为主的福建卫所军,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离去,没有足够的余力进行追击。

这就是明军多年来北伐蒙古的无奈,两条腿始终跑不过四条腿。就算同样有着大批骑兵部队,蒙古人在漠北依旧占据着地利优势,想要找寻到主力决战,无异于大海捞针。

封狼居胥为何会千百年来,视为对异族战争的最高褒奖?就在于它打破了天时地利人和,挑战了不可能!

战争的硝烟在漠北战场平息了下去,宣府附近的鹞儿岭,漫天的战云却越来越厚重。成国公大军从雷家站主动出击的消息,几乎是在兵马刚拔营的时刻,就已经被也先的斥候得知。

曾经依靠烽燧城堡,掌控着绝对情报优势的明军,如今却一举一动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于是乎也先在朱勇必经之地的鹞儿岭,提前布置了大量的伏兵,就等着明军进入包围圈。

鹞儿岭是一片狭长的山谷地带,成国公朱勇站在入口处,并没有第一时间号召大军进入,而是驻足观看着眼前的地形地势。

“公爷,万岁爷那边催得紧,眼看就要天黑了,咱们还是别驻留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吧。”

监军刘僧看着成国公朱勇驻足不前,于是开口提醒了一句。

现在不管是明英宗朱祁镇,还是王振,都无比期盼着朱勇能找寻到瓦刺部主力决战。否则再拖下去的话,亲征军先头部队就要踏入关内回京了,那这仗还打不打了?

“鹞儿岭乃凶险之地,岂能贸然进入?”

骑马跟在成国公朱勇身边的薛绶,看到这个太监一直叽叽歪歪插手军务,耿直性子上来实在忍不住反驳了一句。

“薛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咱家多嘴了?”

刘僧阴鸷的回了一句,并且眼神中充斥着不善。

但凡薛绶再敢多一句嘴,他武将生涯估计就到头了。

“薛将军心直口快,刘公公乃大度之人,切勿跟他一般见识。”

“不过鹞儿岭确实是个凶险之地,要不这样刘公公,先派出斥候探查一番再率领大军进入如何?”

成国公朱勇心中那股不详预感始终挥之不去,哪怕冒着得罪刘僧的风险,他也不想贸然进入鹞儿岭,必须确定好没有危险后大军再行动。

“鹞儿岭长达数十里,成国公打算派出斥候探查多久,要是今天探查不完,难道大军还在这里安营扎寨过夜?”

“况且鹞儿岭在大同跟宣府之间,也先的大军莫非能长了翅膀,神不知鬼不觉的飞过来埋伏?”

“公爷,万岁爷可是对你寄予厚望,可切莫让他失望啊……”

刘僧最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出师不利朱祁镇心中可是憋了一股很大的怒火。

今天成国公要是抗命拖延,等到亲征军无功而返回到京师,那便是问罪之时!

自杨溥后,文官集团已经被狠狠整治了一番,朱勇应该是不想勋戚集团重蹈覆辙吧。

面对刘僧言语中暗藏的威胁,成国公朱勇只感到一股无名怒火直冲心头。什么时候堂堂大明勋戚,要被一个没有卵子的阉人指手画脚,真当成国公这个爵位仅靠祖宗蒙荫吗?

不过这股怒火,终究没有爆发出来,哪怕贵为大明公爵,朱勇身上依然肩负着太多责任,无法遵循自己本心行事。

“薛将军,你率领一支精兵前面开路。”

“是,公爷。”

这次薛绶没有劝解,他同样很清楚成国公没得选择。

五万大军就这么缓缓进入了鹞儿岭,朱勇时不时的打量着两侧丘陵跟草木,心中充斥着不安。

确实鹞儿岭夹在大同跟宣府中间,理论上在两镇没有被攻陷之前,瓦刺数十万大军想要越过九边防线,很难避人耳目。

但是也先太师的战略部署,远胜于临时决定亲征的朱祁镇,早早就在阳和之战后顺势拔除了大同跟宣府的边堡,哪还有什么耳目存在?

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现在也先大军大摇大摆的开赴关内,估计都没有明军哨所传递军情。

就如同成国公朱勇预感的一样,分散开来探查周边的斥候,此时正悄无声息的被暗杀在隐蔽处。鹞儿岭的两翼,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瓦刺伏兵,他们正冷漠打量着行进的明朝大军。

“太师,明国朱勇已经踏入了埋伏圈,什么时候动手?”

原本围攻赤城的蒙古西路军统帅阿剌知院,此刻赫然出现在了太师也先的面前。

这一幕的出现,意味着蒙古西路军跟中路军主力,已经汇集成一处完成合流,而明朝却完全被蒙在鼓中。

“成国公……”

也先没有第一时间回答阿剌知院的询问,相反嘴中默默念叨了一句朱勇的爵位。

身为曾经的“盟友”跟“战友”,打击鞑靼本部跟兀良哈三部过程中,他深深的体会过成国公朱勇的悍勇跟统兵能力。

可这个曾经的老熟人,马上便要命丧黄泉。

英雄惜英雄,如果双方不是站在敌对的立场,也先真不想取成国公朱勇的性能。

但站在了敌对面,朱勇就是蒙古最大的敌人之一,手上站满了无数蒙古儿郎的鲜血,他必须死!

“就是现在。”

也先澹澹说出这四个字,然后大手向前一挥,站在他身旁的蒙古巴特尔(勇士)弓弦一放,一支利箭划破长空,贯穿了下面一名正在行进的明军士卒脖子。

颈部大动脉被切断,鲜血喷涌而出,溅的旁边同行士兵一脸。

“敌袭!”

反应过来的明军士兵,立马发出尖锐的嘶吼声音,可尾音却戛然而止,因为又是一支利箭贯穿了他的喉咙。

李贤的《天顺日录》,对于鹞儿岭之战是这样记载的。

“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

短短十几个字的描述,就把足足五万明军精锐骑兵的性命,用一笔带过。

更是从侧面,凸显了这一场战争的残酷性跟失败性。

“敌袭!战备!”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音从四处响起,可宛如一条长龙的朱勇部,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首尾兼顾,并且聚集起来形成骑兵的规模冲锋。

箭雨带来的突然袭击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鹞儿岭内的明军们,感受到了大地传来了异样的震动,并且一股沉闷的声浪由远及近。

同为骑兵部队,这样的声音他们再熟悉不过了,这是大规模骑兵发动冲锋带来的大地撼动。

此时数万明军脸上都发生了异变,一旦敌人的骑兵速度提起来后,那么自己等人将面对的将会是一场屠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