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23 清者自清 (二合一)

323 清者自清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既然先生所见略同,那朕便即刻下令,命成国公跟恭顺侯寻找鞑虏主力,同时回京路径改走居庸关!”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朱祁镇脸上神情,有着一抹抑制不住的兴奋,彷佛为自己的英明神武感到自豪。

殊不知,瓦刺也先同样不想放任明军安稳撤离,他早就枕戈待敌做好了决战的准备,就等着朱祁镇自投罗网!

殿后的成国公朱勇,很快就收到了皇帝的谕令,当他看完圣旨上内容后,脸上神情可谓是无比凝重。

成国公朱勇征战沙场数十载,与蒙古人交手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他的战场直觉告诉自己,这次绝对不能主动出击,否则就等同于给了瓦刺也先可趁之机。

更何况西宁侯宋瑛的阳和惨败才过去多久,蒙古人来势汹汹远比以往要强大,六万殿后的骑兵部队,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优势那么大。

“公爷,就让末将率领兵马,去找寻瓦刺部主力的踪迹吧。”

还没等成国公朱勇作出决断,恭顺侯吴克忠就主动请缨。

吴克忠蒙古人出身,父亲吴允诚是跟随明成祖朱棣靖难封爵的鞑官,后来为了避免字面上的贬义,就把鞑官的鞑字,改为了“达”字。

蒙古鞑官在明朝官场中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赫赫战功来保持家族长盛不衰。现在寸功未立便班师回京,对于军中很多武将勋戚而言是不满意的。

他们还等着这次大战加官晋爵,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基业。

现在皇帝再次改变主意主动出击,吴克忠自然是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现在敌情不明,不宜分兵主动出击。”

成国公朱勇摇了摇头,拒绝了恭顺侯吴克宗主动请缨的想法。

他总感觉这次朝廷兵马,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旋涡里面。以也先太师统一蒙古的权谋手段,怎会到目前为止不做出任何动作?

没有迹象,恰恰表明也先在准备大动作!

只不过朱勇话音刚落下,身旁就响起了一道悠悠的声音:“公爷,这可是万岁爷的旨意,咱家认为还是遵旨为好。”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勇部的监军刘僧。

随着明英宗愈发倚仗宦官集团来平衡朝中势力,不仅仅是王振做到了权倾朝野,其他宦官同样鸡犬升天,嚣张的不可一世。

再加上刘僧监军的身份,贵为成国公在他面前,都不得不摧眉折腰。

“刘公公误会,阳和之战虽然大同在郭都督同知的坚守下未曾沦陷,但由于烽燧城堡的大量失守,整个烽火情报系统已经被摧毁,我们对瓦刺部行踪一无所知。”

“兵者,诡道也,本公对也先计划不得不防。”

明朝的阳和惨败,除了损失四万精锐边军外,还导致整个边堡烽火情报系统崩溃。

以往借助边堡、长城、卫城等等防御体系的烽火台,几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蒙古大军,并且跟踪敌人的走向。

现在明军完全就成为了“瞎子”,而隐藏在暗处的也先,占据着绝对的先手优势。

“咱家不知道什么叫做诡道,只知道万岁爷的圣谕必须遵命。”

“成国公,莫非你想要抗旨不遵?”

当刘僧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朱勇的一切谨慎都变得苍白无力,皇命不可违!

“恭顺侯,本公命你率领一万精兵探查瓦刺部踪迹。”

“切记,有消息就回营禀报,莫急功近利!”

下令完后,成国公朱勇还不放心的嘱咐了一句。

恭顺侯吴克忠作战勇勐,并且对明廷忠心耿耿。但骁勇有余,谋略不足,很容易上头被敌军牵着鼻子走。

瓦刺也先的谋略手段,远非以往那些蒙古莽汉可以比拟,隐约有种当年大元宰相脱脱影子,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末将遵命!”

吴克忠领命的很爽快,却把成国公朱勇的告戒放在了后耳。

己方可是有着足足六万精兵,更别说在几十公里外,还有着陛下亲率的十几万京营大军。

现在害怕的应该是也先,只要被明军发现了瓦刺主力的行踪,迎接鞑虏的将是灭顶之灾!

马蹄飞踏,恭顺侯吴克忠率领着万余精兵,从营地中呼啸而出。

与此同时京师这边,兵部侍郎于谦却仅率领着几骑,来到了北直隶大沽海防口,准备宣读让沉忆辰孤身进京的旨意。

数万福建大军已经在大沽口集结完毕,并且还搭建了临时营地待命。沉忆辰敢冒着风险无召率军赴京,却不可能在没有旨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京师。

吞噬

那样就真成了谋逆造反。

于谦来到营地门口,看着眼前整齐规划的营帐,士气高昂的兵卒,一时心中有些感慨万千。

可能如今的京师三大营,军容军貌的整洁程度,都不如沉忆辰提督的地方军!

“来者何人!”

站在门口的哨兵,看见于谦等人过来,立马摆出了战备姿态询问对方身份。

哪怕于谦那身绯袍已经无比显眼,可依旧得不到任何特殊照顾。

“本官乃兵部侍郎于谦,特来向沉提督宣旨,尔等还不让开!”

于谦本以为自己提到了圣旨,守门士卒定然会畏惧退让。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营房哨兵义正言辞的回道:“军中只知提督军令,还请少司马稍待片刻,卑职前去通传沉提督!“

说罢,这名士卒转身就朝着营地内跑去。

这一幕的出现,简直让于谦差点没惊掉下巴。一个守门的哨兵不仅知道称呼自己为少司马,还能做到面对宣旨使者不卑不亢,谨遵军中律例。

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于谦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沉以诚提督福建一年多时间,能训练出这么一支精锐之师!

没过多久,沉忆辰就率领着福建卫所各级将领,来到了营地门前恭迎于谦。

于公,于谦乃兵部侍郎,算是地方卫所的上级部门,并且还携带着旨意。

于私,沉忆辰知道于谦是怎样的人,他会给予对方绝对的尊重。

“下官沉忆辰携福建将领,见过少司马。”

“末将拜见少司马!”

一片齐刷刷的行礼声响起,于谦却把目光放在了沉忆辰身上。

当年京师外长亭一别,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三年。相比较那时候充斥着书生意气的沉忆辰,如今再见却能感受到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跟威严。

三年时间,沉忆辰真的改变了许多。

“诸位母需多礼。”

于谦摆了摆手,示意福建将领们起身,紧接着他来到了沉忆辰面前,脸上挂着一种感慨笑容说道:“沉提督,好久不见。”

“是啊,少司马,久违了。”

沉忆辰的语气同样唏嘘不己,谁能想到再次与于谦相见,土木堡之变已经近在眼前。

“本官这次来,是有一道口谕向沉提督宣读,可否暂退左右?”

于谦性格向来不喜欢客套徇私,这也导致了在夺门之变后被诬陷,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但这一次,于谦让沉忆辰暂退左右,算是给他思考跟缓和的空间。毕竟孤身进京的前景未可知,说不定会遭受到部下的反对,从而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你们暂且退下吧。”

“是,沉提督!”

苍火头、孟大等人拱手领命,但是在离开的过程中,还不断用着警惕的眼神打量着于谦。

这种眼神,让于谦心中生出一股不详的预感,福建将士对于沉忆辰的忠诚,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了对朝廷的畏惧,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少司马,请说吧。”

“郕王有令,命沉提督即刻入宫觐见。”

听到这道命令,沉忆辰嘴角露出一抹苦笑,很明显朝廷已经把自己当作“叛臣”看待,开始玩擒贼先擒王的把戏了。

“这是监国圣旨吗?”

沉忆辰反问了一句,朱祁玉仅有“居守”的权限,与监国有很大区别。

监国乃监一国之事,而居守仅守一城之所。

法理上,居守是没有权限对外官下达“圣旨”的。

“不是,此乃太后懿旨。”

太后懿旨?

听到这个名词,沉忆辰脸色微变感到有些意外。

现在土木堡之变还未发生,远没到皇太后孙氏坐镇朝廷中枢的时候,她为何会选择给自己下发懿旨。

难道说为了鲁王之事,公报私仇?

“太后宣我觐见,想要做什么?”

“不管太后想要做什么,向北你都不能拒绝。”

于谦已经感受到沉忆辰的抗拒意味,他必须得出言提醒一句,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少司马,你也认为我是在行谋逆之举吗?”

沉忆辰此刻反问了一句,他如今有了许多忠诚的部下跟追随者,可内心里面依旧是孤独的。

可能这个世界上,只有同样敢于力排众议,为了稳定朝局另立新君的于谦,才能明白自己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

听到沉忆辰的问题,于谦嘴角同样露出了一抹澹澹笑容。

“我曾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沉提督若是真有肩负家国天下之心,何需在乎被人误解?”

“清者自清!”

沉忆辰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成为像于谦那样的人,可现在他知道自己不是于谦。

因为自己依然会计较得失利弊,而于谦不会。

不管是土木堡之变后另立新君,还是在南宫复辟后牺牲自我,于谦都把家国天下放在了首位,而不是考虑自身安危。

于谦一生,追求的是国家安定,秉持的是社稷为重!

就在沉忆辰即将做出决定之时,一匹快马朝着营地方向飞奔过来,并且在马背上还绑着一面红色令旗。

“军情急报!军情急报!”

红色令旗的军情急报,乃是最高级别,同样还是最为紧急的军情。

于谦此时也顾不上与沉忆辰对话,转身朝着信使问道:“发生了何事?”

“宣府急报,恭顺侯遭遇到鞑虏伏击全军覆没,现在瓦刺大军正在追击陛下的亲征军,成国公鹞儿岭断后情况危急!”

什么?

沉忆辰跟于谦听到这个消息后,同时惊呼了一句,可能两个人都没有预料到,惨败会来的如此之快,来的如此之突然。

并且相比较于谦,沉忆辰更加了解事件的走向,就在殿后部队吴克忠部覆灭后没多久,成国公朱勇就在鹞儿岭激战中惨败,同样遭逢身死兵败。

随着六万大明精锐骑兵的丧失,朱祁镇剩余的亲征军都是以步兵为主,压根就跑不过蒙古骑兵的四条腿。

如果此时朱祁镇当机立断,选择扎营在桑干河附近,至少还能撑一段时间等待援军到来。要知道土木堡距离京师并不是什么天涯海角,仅仅就七十公里罢了,京师周边勤王军到来的时间不会很久。

但偏偏朱祁镇被成国公朱勇兵败吓破了胆,没有信心驻扎在河边抵抗住蒙古骑兵的冲锋,于是选择了地势较高的土木堡。

可选择驻扎在山头,就得面临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水源从哪里来?

土木堡,就相当于明英宗亲手给亲征军挑选的坟墓!

“武锐!”

沉忆辰高呼一声,既然自己做不成于谦,那便做另一个张居正好了。

不管是被定义为权臣,还是定义为能臣。不管当世如何被千夫所指,后世如何被万人称赞。

只要能把事情给做了,那便对得起天下苍生!

“末将在!”

“率领骑兵奔赴鹞儿岭,不管如何救下公爷。”

“末将遵命!”

武锐没有二话,他从小就跟随着成国公朱勇南征北战,这条命都是公爷的。

“向北,你这是私自用兵。”

听完沉忆辰的下令,于谦提醒了一句。

哪怕情况危急在没有兵部调令情况下,沉忆辰也无权私自命令大军驰援,这是逾矩!

“那下官就随少司马进京,补上这一纸调令!”

这些年下来,沉忆辰对于成国公朱勇的情感无比复杂。

从最开始的受到原本身体记忆影响,渴望能得到父亲的认同,到后来彻底冷漠对待,仅视为互助互利的对象。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踏入官场的沉忆辰,逐渐在很多方面理解了成国公,他代表的并不仅仅是自己个人,而是整个家族的兴衰存亡。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非对即错,沉忆辰终究无法眼睁睁看着朱勇战死鹞儿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