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71 不懂沈忆宸 (二合一)

271 不懂沈忆宸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徐通判,西湖雅集多久召开?”

沉忆辰问了一句,如果时间不是特别紧急的话,他确实想去看看。

“就在明日。”

明日?

沉忆辰估摸着以喜宁的性格,坐了这么久的船上岸,绝不会急匆匆的继续赶路。

另外福建局势,也不差这一日的耽搁,于是沉忆辰点了点头道:“可否劳烦徐通判,明日带着本官见识一番?”

“提督何出此言,以你三元及第之才,绝对能力压各路宗师大儒!”

听着徐东海嘴中的恭维,沉忆辰不由想起当初在应天府,那张目中无人的年少面孔。

“徐通判,你也学会了世故。”

突然听到这句话,徐东海愣了一下,瞬间就明白了沉忆辰的意指,脸上浮出了一抹苦笑。

“人总要学会成长,官场容不得少不更事。”

“说实话,下官倒是很羡慕提督,你好像没有丝毫的改变,依旧是曾经的那种感觉。”

“怎会没有改变?”

沉忆辰反问一句,他认为自己改变了许多,同样不是当初那个少年。

“行事变得老成,本性却未变,依旧温文尔雅,彷佛事事运筹帷幄。”

哪怕当初各种看沉忆辰不顺眼,徐东海都不得不承认,沉忆辰身上始终保持着一股温润如玉的君子风范。

今日再见身居高位,还是如此。

“是吗?”

沉忆辰笑了笑。

他不知道徐东海说的是真的,亦或者是一种恭维。

不过沉忆辰的目标,一直都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人。

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杭州府衙内,已经摆满了宴请的桌椅,上面还放着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

档次之高,菜品之丰盛,无愧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号。

地方官员接待上官宴席,基本流程都是差不多,各种阿谀谄媚话语不断。

如今沉忆辰官衔虽不高,但地位却称得上“身居高位”,对于这些奉承话语几乎已经麻木,喜宁就更是免疫,搭理都懒得去搭理。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喜宁那种狂的奔放,俗的入骨行为,很对沉忆辰胃口。毕竟能在官场中随心所欲,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一日时光匆匆过去,就如同沉忆辰猜测的那样,喜宁好不容易有了舒适享受的机会,压根就没有动身赶路的意思。

毕竟站在他的角度看来,福建动乱不过是一群泥腿子瞎折腾,闹的再凶等朝廷大军一到,就会如同土鸡瓦狗四散逃窜,不差这一日两日的路程。

于是第二日一早,沉忆辰便带着苍火头等几名贴身侍卫,来到府衙徐东海住所,准备与他一同去参加西湖雅集。

“提督,你真是雷令风行。”

看着沉忆辰这么早就前来,徐东海客气了一句。

一般情况下像是江南文会,往往举办的时间会选择下午或者晚上,哪有大清早就赶着出门的?

不过话说回来,当年在应天府时期,沉忆辰除了参加过冬至诗会,其他各种文人雅集一律缺席,确实没有太多的类似经验。

“是本官来早了吗?

从徐东海一副刚起床的模样,沉忆辰大概反应过来时机不对。之所以会这么早,主要还是当京官习惯了,动不动就得趁着夜色黎明入宫当值。

相比较起来,地方官反倒没有这么多严格规矩。

“无妨,西湖景色天下闻名,提督刚好可以趁此机会游览一番。”

徐东海赶紧给了个台阶,同时也说了句实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一句空言。西湖美景早在唐宋时期,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按照沉忆辰仕途正值当红,以后估计是没有太多机会出镇地方,更别说来到杭州府游玩,自然的好好欣赏不虚此行。

沉忆辰对于游览西湖美景,并无多大的兴趣,毕竟心中有着太多事情放不下。但时辰尚早,闲着也是闲着,便点头答应道:“那好,劳烦徐通判带路。”

“还请提督稍候,下官换身衣裳便来。”

说罢,徐东海就拱了拱手返回屋内,换上了一件普通文人士子的青衫。

徐东海的这个举动,恰好提醒了沉忆辰,他开口商量道:“徐通判,我这次出镇福建有军务在身,西湖雅集上就不便暴露官身,要不以文人相称?”

“下官岂敢失礼。”

“无妨,你称呼我为向北,我称呼你为东海即可。”

面对沉忆辰的坚持,徐东海也意识到暴露官身确实有些不便,于是点头应道:“那下官就逾矩了。”

“嗯?”

“抱歉向北兄,那东海就逾矩了。”

“客气。”

拱了拱手,两人便走出府衙,朝着西湖方向前行。

杭州作为江南富庶之地的底蕴古城,街上繁华热闹程度,几乎不下于京师。

两边的摊贩叫卖,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动,让沉忆辰真真切切有了一种,太平盛世的错觉。

谁又能想到仅在一省之外,福建确实处处烽火,民不聊生。

由于西湖雅集的举办,此刻西湖已经有着一些衙役官兵维持秩序,并且限制普通民众的进入。

当然,这对于沉忆辰而言不是问题,徐东海禀明了一下身份后,为首军管便点头哈腰的放行。

没有后世游人喧嚣的西湖,映衬着还未消融的白雪,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沿着苏堤走了一段后,徐东海就找了个湖边小亭,然后让下人拿出准备好的火炉美酒,与沉忆辰坐下一边欣赏着断桥残雪,一边举杯对饮。

“向北兄,我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与你这样坐下对饮。”

可能是逐渐放开了,也可能是徐东海骨子里面还保留着一些年少轻狂的本性,他言语中没有了官场的上下尊卑,更像是一种唏嘘感慨。

“世事无常,谁也无法预测将来之事。”

沉忆辰这是在回应徐东海,同时也是在回应自己。

随着福建局势的陡然变化,大明的历史走向越来越超脱了沉忆辰的控制,他已经无法确定未来会如何。

“你还记得冯子楚吗?”

冯子楚?

听到这个名字,沉忆辰脑海中仅剩下一些模湖的记忆,好像在那日叩阙鸣冤后,就再无了声息。

“不太记得了。”

“京师向北兄你怒斥他为土鸡瓦狗,引得天下士林耻笑,又遭逢科举名落孙山,现如今已经疯疯癫癫了。”

“喔……”

沉忆辰随意的应了声,他可以与徐东海把酒言欢,在于当年双方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可对于冯子楚不同,此人利用大势让自己骑虎难下,不得不上疏得罪王振。如果不是自己占据着历史先知者的优势,可能那封上疏就会成为“祭文”。

大度不等于圣母,这种人沉忆辰没有丝毫的同情。

“还好小弟有自知之明,否则今日就没有与向北兄坐下对饮的机会了。”

徐东海自嘲了句,那一场小三元庆功宴,算是把他给整服气了。

“对了向北兄,你可知先生身体近况如何?”

本来沉忆辰仅仅是当个聆听者,去听着徐东海回忆一些当年往事。

可在听到“先生”两字后,他瞬间就就认真起来。

当年林震在昭文学院任教,徐东海等人虽然没有正式拜他为师,但依然称尊林震为先生,双方有着一段师生之谊。

为何徐东海,会突然提起先生身体近况如何?

“先生身体抱恙吗?”

“对啊,向北兄你不知道?”

面对沉忆辰的反问,徐东海十分意外,他们仅仅是林震的讲学弟子,而沉忆辰却是行过拜师礼的正式门生。

连老师身体情况如何都不知道,这不应该吧?

“不知,先生从未与我说过,你快细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沉忆辰立马紧张起来。

可能对于业师林震师生情谊,达不到塾师李庭修的层次,可若是当年没有他的传道授业,沉忆辰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跟成就。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等感情是不会随着时间跟距离消散的。

“先生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当年京师为官的时候,便时常流鼻血,这才告病致仕。”

“去年秋福建大寒,先生可能是受到了寒气入体,躺在病床上修养了个把月,精气神大不如前。”

“最近福建局势不太平,我写给先生的书信也久久没有得到回复,实在有些放心不下。”

“难道这些,向北兄你不知道吗?”

听着徐东海的反问,沉忆辰愣住了,林震从未在书信中跟自己提过身体抱恙,反而还强调母庸担心。

不过有一点沉忆辰跟徐东海类似,那便是从去年秋后,就没有收到过林震的回信。

特别是这次离京之前,沉忆辰还特地写了封信给林震,希望老师能利用自己在福建的身亡,招安各路叛军避免杀戮,结果依然没有收到林震的回复。

沉忆辰还想着会不会是出闽路线被起义军封锁,驿站信笺等等传递不出。现在看来,恐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老师莫非还卧在病榻之上?

“不知,先生从未与我诉说过。”

“先生终究还是疼爱你这个正式弟子些。”

徐东海感慨了一句,很明显林震不告诉沉忆辰,是不想让他在京师过于担心。

“看来我得尽快赶往福建了。”

沉忆辰默念了一句,对于疼爱这些他并不在意,更多是担忧老师林震的身体。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苏堤的另外一边,不知何时起已经停了一艘硕大的楼船,并且隐约能看到人头攒动。

“向北兄,西湖雅集快要开始了,我们过去吧。”

徐东海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的场景,于是站起身来朝着沉忆辰提醒了一句。

要知道西湖雅集可不是一般的文人士子诗会,有着各地学派宗师大儒参与,门下弟子桃李满天下,迟到的话连他这个杭州地方官身份都不好使。

“好,那便过去吧。”

沉忆辰点了点头,一同起身前往远处的楼船。

来到近处,沉忆辰才发现,西湖雅集的规模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宏大。

楼船并不是一艘,而是像当初应天府冬至诗会画舫那样,用铁链给串联起来,形成了数船连舫的画面。

并且湖面不像是河面,常年风平浪静不用考虑航行,楼船可以建造的特别恢宏,简直不输后世的小型游轮。

另外还没上去,沉忆辰就能听到从楼船传来的莺莺燕燕之声,看来士子风流这一点,在大明任何地方都是通行的。

更何况苏杭自古有着粉艳之地,靡丽之乡的传统。

徐东海好歹当年有着“神童”称号,加之背后有个应天府兵部尚书堂叔的靠山,便径直带领着沉忆辰,朝着大儒宗师们所在的主楼船走去。

这里面也可以称之为西湖雅集的“主会场”。

“东海兄,许久未见,没想到你也来参加雅集。”

刚一上船,就有一个年轻士子过来朝徐东海打招呼,语气中有些意外。

正常情况下,入仕官员是不会参与这种辩经论道的。一方面是身份有别,很容易出现拿官身压人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就是从政后,做学问很难做过这些大儒宗师。

到时候辩不过被吊打,岂不是自取其辱?

“瑞初兄,久违了。”

徐东海拱手回礼,态度颇为恭敬。

“这位是?”

年轻士子回礼后,便把目光看向了沉忆辰,眼神中有些疑惑。

能参与西湖雅集的,除了当世大儒宗师,还有就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后辈。

成名趁年少,这等雅集要是能辩倒一位大儒,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毫无疑问可以扬名立万。

反之,没有两把刷子上台,就得成为众人笑柄身败名裂!

南直隶地区够得上资格参加西湖雅集的年轻才子,几乎都能混一个熟脸,可眼前的沉忆辰看着无比眼生,他到底是哪个学派的弟子门人?

“在下朱向北,还请瑞初兄多多指教。”

朱向北?

咋听到沉忆辰说出这个名字,徐东海都以为他认祖归宗了。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互相介绍道:“瑞初兄,向北是我当初在昭文书院的同窗,最近这些年一直闭门苦读,近日才出山。”

“向北,这位是霍州学派曹公的关门弟子陈瑞初,才华横溢深得曹公真传,理学造诣极其深厚!”

霍州学派曹公的全名叫做曹瑞,明永乐七年举人,授官山西霍州学正,相当于后世的教育局局长身份。

曹瑞从政从教之余,潜心研究理学。以“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为学术观念,开宗立派创建了自己的霍州学说。

并且曹瑞注重言传身教,讲究以德服人跟知行合一,得到了四方学子仰慕,纷纷争着要拜在他门下受教。就连明朝大理寺卿薛瑄后来创建的河东学派,都深受曹瑞的影响。

《明史·曹瑞传》,甚至直接称他为“明初理学之冠”,可见评价之高。

能成为曹瑞的关门弟子,陈瑞初的学识才华母庸置疑。别看年纪小,在南直隶地区却小有名气,被很多人认为青出于蓝胜于蓝,来日将成为霍州学派执牛耳者。

“原来是瑞初兄,久仰大名。”

沉忆辰客气恭维了一句,说实话他倒是知道曹瑞的名声,至于这个陈瑞初,那是着实没有听过……

“客气。”

陈瑞初随意摆了摆手当做回礼,言行举止中透露着一股高傲。

在他看来,沉忆辰这种闭门苦读的士子,通通都是些书呆子,口才学识样样不行。

能参与西湖集会,估计是沾了徐东海的光,这种人注定跟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无非过于客套。

对方这副态度,沉忆辰不以为意的笑笑,当身份差距太大的时候,这些都变得无关紧要。

相比较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才是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招呼过后,陈瑞初就转身离去。此时徐东海表情有些尴尬的向沉忆辰解释道:“有才者多有些孤傲,向北兄切莫往心里去。”

“怎会,你当年不也如此吗?”

沉忆辰反而还揶揄了一句,陈瑞初简直就跟徐东海当年一个模子,都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

“嘿嘿。”

徐东海窘态笑了笑,自己当年好像没这么自傲吧?

除了这个陈瑞初,接下来徐东海又领着沉忆辰,认识了好几个南直隶才子。

这些人无一不是大明学派的后辈佼佼者,想要借此论道机会一鸣惊人,在士林中博得一个盛名。

要知道到了明朝中后期,很多士林领袖哪怕没有功名官身,都能遥控影响朝政,更别说名望还能对仕途有着莫大帮助了。

就在参与雅集文人差不多快到齐的时候,沉忆辰突然听到了楼上传来了一阵喧嚣议论声。

“沉向北那异端邪说,尔等居然也奉为瑰宝,真是有辱圣人教诲!”

“沉三元学说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何为异端?”

一道义正言辞的反驳声音响起,就连楼船下层的沉忆辰都听的清清楚楚。

“这是在议论我吗?”

沉忆辰朝着徐东海问了一句,不出意外的话,大明应该没有第二个人会被称之为沉三元。

“嗯,自从向北兄你的观念传到江浙后,文会雅集这种场合,总是免不了一番唇枪舌战。”

“是吗,那上去听听,看看如何争论。”

说罢,沉忆辰也不管徐东海的回答,自顾自走向上楼的阶梯。

“事功逐利,无修身立德之本,这等学说也配称之为字字珠玑?”

“沉三元何曾放弃过修身立德,他仅是赞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

听到这句辩驳,沉忆辰点了点头,自己确实赞成,不过我有说过类似的话语吗?

就在此时,又是一名中年文人站出来驳斥道:“重利轻义,此乃文人所不耻,如果他不是三元及第,早就被千夫所指!”

“这位仁兄你也知道沉向北是三元及第,论圣人言诠释在场谁人能及,经世致用怎能等同于重利轻义?”

“事功学宣扬义利统一,那义与利如何分辨孰重孰轻?当义利一体之时,人人逐利便是道德崩坏之日!”

这名中年文人康慨激扬,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叫好。

“利”这个词,在古代就属于政治不正确的范畴,并且话语中有着很明显的断章取义嫌疑,能赢的一片叫好,就不足为奇了。

与众人辩驳的这位年轻文人,此刻面红耳赤感到内心憋屈不已。

明明沉忆辰就不是这样说的,他们为何要歪曲学说理论?

但奈何没有舌战群雄的能力,气势上被众人给压倒之后,就有理说不出。

“咳咳……”

“其实吧,沉三元不是什么事功学,另外他观点里面也没有义利统一。”

沉忆辰趁着空挡期间,适时的插了句嘴,算是为自己辩解两句。

可没想到的是,这名中年文士听到后,看着他满脸不屑道:“讨论大道岂有尔等多言的资格,你懂沉向北歪理邪说吗?”

这句话简直把沉忆辰给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吧,我不懂沉忆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