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66 一石二鸟(二合一)

266 一石二鸟(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面对郑祥的提问,沉忆辰沉默不语。

任何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必须得有人为它代价,更何况是杀官造反这种十恶不赦的重罪。

想要让更多的人活下去,只有让叶宗留一死扛下谋逆之罪。

可能这就是成国公朱勇口中的,不得已而为之!

不仅仅是沉忆辰沉默,屋内卞和、苍火头等等从福建过来的矿工,此刻内心情绪都感到煎熬无比。

他们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没见过世面,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矿工,逐渐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官场、格局、权谋、大势!

朝议能商讨出这样的决策,对于福建矿工跟炉丁而言,理智看待已然是最好的结果,至少为更多的弟兄们争取了一条活路。

可是提督军务平叛的人却是沉忆辰,他站在了叶老大的对立面,让苍火头等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坦然接受。

官与贼,不两立!

郑祥看着屋内众人皆低着头神情沉重,心中明白了答桉。

瞬间情绪的冲击,让他浑身瘫软的再度坐在椅子上,望着面前的沉忆辰,用着一种接近于乞求的语气问道:“沉公子,就不能留叶老大一命吗?”

面对郑祥哀求的目光,沉忆辰不敢望向他的眼睛。

凭心而论,叶宗留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福建留下来的这群矿工弟兄,更是数次帮扶出生入死,历历在目怎敢相忘?

可很多事情,不是沉忆辰一个区区五品的左春坊大学士能决断的,叶宗留在福建等地声名远播,早早就成为了朝廷的通缉要犯,现在更被定性为谋逆首恶。

满朝文武,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保下他?

并且平叛与治水性质还不同,赈灾治水沉忆辰可以在山东乾纲独断,乃至肆意妄为。只要最终能大功告成,皇帝与朝廷便能容忍放权。

但领军平叛这等军国大事,除非王朝末路或者君王昏庸至极,否则绝不会容许领军者专权擅势,哪怕沉忆辰是文臣也不行。

就算不派勋戚过来担任主将,也一定会派太监过来监军。

沉忆辰想要从中动手脚欺上瞒下,难度无异于登天,稍有泄露更会造成无穷的后患。

韩勇之死,便是先例!

“我不知道。”

低声的回应了郑祥的哀求,沉忆辰同样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小的明白了,谢过沉公子。”

郑祥默默的点了点头,眼神中闪现过一丝绝望。

他知道沉忆辰已经竭尽所能,可能这就是叶老大命中注定的劫难,正统九年躲过去了,正统十二年在劫难逃。

“你在此地好好休息几日,有什么消息我再另行通知。”

沉忆辰安抚了郑祥一句,然后便转身离开了房间。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实在太过于压抑,让他都不由生出一种想要逃避的感觉。

走出新院,看着依旧心情低落的沉忆辰,卞和开口道:“东主无需自责,能挽救福建众多矿工炉丁的性命,已经做到了扭转乾坤。”

“至于叶首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相比较沉忆辰,卞和要更了解叶宗留。当初面对官府围剿,两人选择走了不同的求活道路,实则背后都做好了求死的心理准备。

与其让朝廷派遣大军屠戮殆尽,能死在沉忆辰的手中,某种意义上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至少妻儿子女,兄弟手足,可以安稳的活下去。

听着卞和的劝慰,沉忆辰重重的呼出一口气,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不知该回什么。

毕竟对于现代人的思维而言,农民起义奋起抗争,并不是什么谋逆犯上的重罪,相反具有一种时代的进步性意义。

但这不是现代,对于古人而言,裹挟者跟随从者能捡回来一条命,已经是天大的宽恕,岂敢奢求更多?

“先回府吧,容我慢慢考量。”

沉忆辰终究没有把话说死,他始终不愿意在尘埃落地之前,放弃任何希望。

另外一边紫禁城内,皇帝朱祁镇在朝议结束之后,便叫来了太监王振,想要与他商讨到底派谁去担任主将,以及派谁去监军。

虽说明朝有过王骥这等文臣领军作战封爵的先例,但是对于沉忆辰能否承担领军重任,朱祁镇心中是没有一点底。

毕竟弱冠之年从未执掌过武事,换谁身上也不敢笃定,沉忆辰是什么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吧?

军国大事不是儿戏,朱祁镇思前想后,决定稳妥起见还是派一名武臣担任主将,再派一名太监去监军整备后勤,沉忆辰参赞军务即可。

这样即能顺利平叛刷波战功,还不至于有阴沟里翻船的风险。

客观来说,朱祁镇确实把沉忆辰视为了自己心腹爱臣,都开始动起了背后徇私的心思。

“先生,刚才朕与诸位大臣朝议,决定派沉忆辰不日前往福建,提督军务平定叛乱。”

“可沉卿从未掌军过,也无实战经验,朕想着安排两位可靠之人前去帮衬,不知先生可有合适的推荐人选?”

听到皇帝居然是询问自己如何帮助沉忆辰,王振心中充斥着不满跟妒忌,表面上却不露声色的笑道:“万岁爷,沉翰林乃成国公之子,勋戚世家出身,绝非普通文臣。”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以沉翰林在朝贡大典上演武京营的表现,万岁爷您可能多虑了。”

是吗?

听到王振如此信任沉忆辰,朱祁镇这下有些动摇了。

确实在当年朝贡大典上,沉忆辰统率京营跟南征将士演武,各方面都井井有条,彰显了大明威仪,更突显了武臣风气。

可演武终究与实战不同,沉忆辰真的可以单独领军吗?

“先生,话虽如此,但朕始终有些不放心沉卿领军。”

以往王振是不会逆着皇帝,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退步道:“万岁爷,福建不过是一群泥腿子刁民作乱罢了,怎会是朝廷大军的对手。只等沉翰林提督整合军务,便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贼子,平叛指日可待!”

王振表现的信心满满,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此刻明朝上下的共识,皆认为福建动乱不足为惧。

看到王振如此力荐,朱祁镇点了点头,不再这个问题上继续坚持。

可能朱祁镇对于满朝文武任何一个人,都充斥着帝王心术跟天子威仪。唯独面对王振,他会把自己摆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保持着一份对师长的依赖跟尊重。

“那对于监军,先生有何建议?”

明朝监军一般以太监为主,王振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可谓内官之首。

这种人选,没谁比他更适合推荐。

“万岁爷,既然您担心沉翰林年轻无法单独领军,那便找寻一位军务经验丰富的内官去监军,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皇城内外,奴婢认为最合适之人选,就是御用监掌印喜公公。”

“先生是说喜宁?”

“正是。”

王振的这个推荐人选,恰好选到了朱祁镇的心坎上。

正统朝时期内官太监中,虽然王振处于一枝独秀的位置,但并不意味其他太监,就没谁能得到朱祁镇的宠幸。

御用监掌印喜宁,便是朱祁镇信任跟恩宠的太监之一。

甚至一度夸张到在正统十二年,喜宁侵占英国公张辅的田宅,英国公张辅不从后,喜宁便派出他弟弟跟净身家奴,殴打张辅的家人,还致使一名孕妇堕胎而死。

要知道英国公张辅乃托孤五大臣之一,并且还是资历最深的武臣勋戚,隐约排在了为首位置。

就这么一位大明公爵,被太监给欺负上门,还闹出来人命,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按常理来说,喜宁这么嚣张欺辱英国公,怕是活腻歪了。可事实却是,英国公张辅告状到皇帝面前,不但没有把喜宁给问罪,反倒朱祁镇明着拉偏架,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可能也正是因为此事,导致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征战沙场数十年的英国公,选择明哲保身作壁上观,任由皇帝与太监胡闹。

最终眼睁睁看着数十万大军自蹈死地,其中还有不少曾随他出生入死的部下兄弟,并且自己也马革裹尸。

不知道在生命最后时刻,打了几十年杖的老将军张辅是何种心情,唯有哀莫大于心死能形容吧。

“万岁爷,喜公公正统初年就出使漠北,后更镇守辽东,对于军政事务及其熟悉。有他监军配合沉翰林,奴婢确信可保高枕无忧!”

王振趁热打铁说出了推荐理由,喜宁长年在漠北各地出使镇守,地方监军经验及其丰富,整个内官太监没有几个能比得上他。

辽东面对蒙古大军都能稳住,更何况区区一省乱民?

“可喜宁刚出镇归来,就派他监军福建,是否有些辛劳?”

喜宁正统十一年末,才从辽东镇守太监位置上下来,返回京师述职担任御用监掌印太监。

又让他千里迢迢监军福建,朱祁镇属实有些不舍。

“喜公公深受皇恩,当以身报效。更何况他与沉翰林这等能臣配合,不出意外将很快平定福建叛乱,到时候再给予重赏便可。”

“先生所言有理,就这么安排吧。”

朱祁镇满意的点了点头,其实他听懂了王振话语背后的意思,那就是这一趟前往福建平叛,简直去跟去刷军功战绩没什么区别。

反倒可以用此功绩,来嘉赏喜宁跟沉忆辰,满足皇帝个人喜好的私心。

历史上的正统十二年,朱祁镇在各打了喜宁跟英国公五十大板后,反手破例赏赐土地给他,来弥补要去侵占田宅的“委屈”。

《明史》上这般记载:宦官之田,则自尹奉、喜宁始。

意思是说,明英宗开了皇帝赐田给太监,而非功勋重臣的不良先例。

如果再算上前面开了宦官子弟世袭的先例,朱祁镇对于内官太监的恩宠,已经远超了一般拉拢的界线。几乎可以推断,他是真心实意的把这群内官,给当做了自己人看待,王振能独掌朝纲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到皇帝答应了自己的推荐,王振的嘴角露出了一抹非常不易察觉的笑容。

王振有这么好心力撑沉忆辰单独领军,并且还安排军务经验丰富的太监,去与他相辅相成吗?

答桉当然是否定的,王振巴不得明天沉忆辰就战死福建。

没有谁比王振,更了解宫中太监的秉性,喜宁去担任监军的效果,绝不是什么相辅相成,而是针锋相对!

喜宁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沉忆辰更不是个屈躬卑膝的软柿子,这两人搭在一起有好戏看了。

如果平叛过程中互相扯后腿,导致战事失利,那么沉忆辰既然是单独领军,便要独自承担起责任。

山东治水之事,王振一方面是大意了,没想到他真的能这么快成事。另外一方面,身处皇城之中,手想要伸到地方干涉,并没有那么容易。

这次福建平叛吸取经验,王振绝对不允许沉忆辰再立军功,让自己重蹈覆辙!

另外还有一点好处,便是喜宁同样深受皇帝信任。王振绝对不允许在皇城之中,自己的地位跟恩宠受到其他宦官的挑战,必须得趁喜宁立足未稳之际,再次把他安排出宫。

借助福建平叛,就是一石二鸟之计!

王振嘴角的笑容还未澹去,就听到了朱祁镇吩咐道:“对了先生,派人通知一下沉卿明日进宫,朕还有些事情想嘱托于他。”

什么?

监军人选都已经安排好了,陛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需要当面嘱托沉忆辰?

沉忆辰就这般简在帝心,连皇帝都亲自帮他铺平立功之路吗?

有那么一霎那,王振内心生出一股唏嘘,可能这便是文臣与内官的区别。

家国天下之事,明面上终究无法让内官染指。

自己曾几何时,也是一位文人!

“奴婢知晓。”

王振躬身行礼后,便走向殿门口驻守的小太监,让他去出宫通知沉忆辰明日准备面圣。

对于皇帝跟王振的谈话,沉忆辰自然是不知道,更别说背后的阴谋跟诡计了。

他此刻迈着复杂心情回到了公府,本想安安静静平复一下,可没有想到朱仪此时站在了西厢别院的门口,彷佛已经等候多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