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58 再立奇功 (二合一)

258 再立奇功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朝贺仪始,百官觐见!”

伴随着鸿胪寺鸣赞官的高呼,教坊司的乐师们开始奏响“圣安之曲”。

正旦朝会上万官员跟藩国使臣觐见皇帝,哪怕有着鸿胪寺鸣赞官当传声筒,但想要让每一个人都听清楚说什么,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乎很多礼仪章程,就得靠奏乐来进行补充。不同的钟鸣鼓声代表着不同的意思。站在远处的官员们,哪怕没有听到鸣赞官的声音,只要能听到奏乐就能明白该做什么。

“元正启祚,品物咸新,臣等恭惟陛下与天同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以及番邦使臣跪伏在地,向明英宗朱祁镇行五拜三叩大礼,并且齐声说出正旦恭贺话语。

随着百官开始行礼,礼乐奏曲也发生了变化,从开始到“圣安之曲”,变换为了“万岁乐朝天子之曲”。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的坤宁宫,太后孙氏同样高坐在御座之上,与明英宗皇后钱氏,一同接受着入宫命妇的赞拜。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起身之后,只见英国公张辅首先出班,站在了奉天殿中心位置,向着皇帝朝贺道:“元正一岁之首,冬至一阳之复,此乃国家大庆,臣恭祝陛下溥天率土,祈天地之洪福!

明朝宗室一旦成年必须出藩封国,勋戚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权贵之首,其中英国公张辅乃初代封爵元老,当由他首先祝词。

明英宗听着英国公的祝词,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然后鸣赞官唱道:“有制入班。”

朝贺大礼的每一步,都有着固定的规章流程,英国公说完祝词后,文官之首的内阁首辅马愉站了出来,向皇帝道祝贺词。

“元正首祚,景福维新,臣恭祝陛下万寿无疆,乾坤永固!”

“有制入班。”

马愉恭贺完毕后,吏部天官王直紧接着出班,然后便是五军都督府的武臣,再后为各番邦的使臣。

朝鲜、琉球、安南等等番邦使臣恭贺祝词,还有着新年初始的一派祥和景象,直到最后的瓦刺使臣出列,气氛却陡然发生了变化。

原因无他,如今瓦刺部也先的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谁都知道现在的蒙古跟大明,仅仅维系着表面的和平,实则漠北边塞战云密布。

“瓦刺使臣阿木尔,恭贺大明皇帝圣体安康,永享太平。”

阿木尔用着散漫的态度,说出了这句祝词,动作语态丝毫没有对大明皇帝尊重跟敬畏。

并且“永享太平”四个字出来,更蕴含着一种挑衅的味道。这让假笑的脸都僵了的朱祁镇,不由收起了笑容,神情变得有些冰冷起来。

感受到皇帝心境的变化,站在一旁的鸿胪寺鸣赞官,此刻都不知道是该继续按照朝贺仪流程,让瓦刺使臣有制入班。

还是直言点破无礼举动,迫使其认错道歉,彰显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

可问题是,瓦刺使臣的言行举止,属于那种打擦边球恶心人,深究起来并无足够的理由。

就在鸣赞官左右为难之际,一名年轻官员从大殿最末端站了出来,朝着皇帝大声禀告道:“陛下,朝贺仪当有舞乐助兴,臣听闻瓦刺使臣精通胡旋舞,不如让吾等大明君臣欣赏庆贺一番如何?”

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奉天殿内外,满朝文武都下意识的朝着队伍末端望去,随即脸上出现了一副果然是他的表情。

论大明谁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君前擅权”,非沈忆宸莫属!

当年朝贡大礼上面对瓦刺使者无礼,便是沈忆宸站了出来呵斥降伏,今日此景仿佛昨日重现。

出镇一方归来,沈忆宸依然还是那般年少轻狂!

“明朝官员,你这是欺吾不懂朝贺仪吗?”

“别忘了当年我蒙古铁骑,同样入主过中原!”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相比较两年前瓦刺部的入贡使臣,说句汉话都结结巴巴。

如今的正旦朝贺使臣,很明显对于大明礼仪、中原文化研究颇深。朝贺仪并无什么舞乐助兴,这是在后面“大宴仪”,才会出现的场景。

并且阿木尔还知道沈忆宸说出这番话,远远不止舞乐助兴那么简单,是在**裸的羞辱瓦刺!

漠北游牧民族,永远都不会忘记当年大唐皇帝天可汗,灭突厥汗国后令颉利可汗未央宫起舞助兴。

堂堂突厥可汗如一妇人奴婢,此乃大漠男儿的耻辱。今日要自己起舞助兴,蒙古铁骑尊严何在!

“放肆,尔等不过我大明太祖皇帝手下败将,谈何入主中原!”

成国公朱勇怒喝一声,如果不是沈忆宸站了出来,估计就是他威压瓦刺使臣了。

毕竟当年随着明成祖朱棣征战漠北王庭,北元皇帝都如同丧家犬一般疯狂逃窜,今日区区也先太师,又算得了什么东西!

“呵,鹿死谁手未可知。”

瓦刺使臣阿木尔也不争论,仅是轻蔑的回了一句。

大明可能还是曾经的那个大明,可瓦刺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瓦刺。

如今纵横漠北万里之地,控弦之士百万,谁又敢说不能第二次逐鹿中原?

“有种让也先小儿放马过来,看看到底鹿死谁手!”

朱勇压抑许久的豪情壮志,此刻终于得以迸发出来。

想当初自己领军出塞,漠北蒙古诸部莫不俯首臣服,打了几十年仗就从未把鞑虏给放在眼中。

这才马放南山几年,瓦刺就猖獗到如此地步,只要皇帝一声令下,自己依然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面对成国公朱勇的威胁警告,瓦刺使臣冷哼一声不再多言,可依旧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没有低头认错的意思。

只见此时沈忆宸再犯下一条“君前失仪”,没得到圣谕便一步步朝着瓦刺使臣走了过去,大殿两侧文武百官,莫不是感到他身上有着一股磅礴气势。

短短一年多时间未见,此子身上居然养成了不怒自威的高官威仪!

“可认得本官?”

沈忆宸站在瓦刺使臣阿木尔面前,朝他淡淡问了一句。

说实话,之前沈忆宸从大殿最末端站出来的时候,逆着殿外的光线加上沈忆宸消瘦黝黑了许多,阿木尔还真一时没有认出来是谁。

可此刻沈忆宸已经站在了面前,如此年轻的模样搭配麒麟赐服,大明官员再也找不出第二人。

“沈状元。”

看到沈忆宸出现,阿木尔脸色出现了一丝异变。

当年朝贡大礼,其实阿木尔也是瓦刺使团成员之一,只不过站着如喽啰,并不能引起众人的注意。

如今他成为了瓦刺现任使臣,可当初沈忆宸威逼前任使臣的场景,阿木尔依然历历在目,给他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大明状元公从来都不讲儒道教化,他比武臣更加的凶狠跟尚武!

“认识就好。”

沈忆宸点了点头,然后靠近阿木尔的耳边说道。

“本官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当堂跳胡旋舞,二是向大明天子下跪认错。”

沈忆宸并没有像当年朝贡大礼那般,肆意威压瓦刺使臣,仅仅给出一个选择。

因为时过境迁,现在的瓦刺已经完成了蒙古诸部统一,乃至更近一步的降伏女真三部,以及威慑朝鲜。

真要把瓦刺使臣给逼急了,有着即刻开战的风险,甚至可以这么说,也先厉兵秣马渴望着与大明的战争!

历史上正统十四年二月,也就是一年多之后,也先率先挑起朝贡矛盾,然后以此为借口主动进攻大明。

短时间内辽东、甘肃、宣府、大同四路烽火,并且大同参将吴浩战败殉国,成为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导火索。

现在的大明外强中干,远远没有做好与瓦刺全面战争的准备,这就是为什么,沈忆宸给了瓦刺使臣多一个选择。

两“国”之间的交锋,终究靠的是实力说话。

“如果我都不选呢?”

阿木尔虽然面对沈忆宸有着一种畏惧心理,但身后有着强大的蒙古瓦刺部撑腰,并不愿意就此臣服。

他不相信沈忆宸敢动自己,更不相信大明会在此时与瓦刺开战!

“不选要么死在大明,要么死在漠北,本官说到做到。”

冰冷的语气掩盖不住那股锋锐的杀意,明朝是没有做好与瓦刺的战争准备,可哪怕临时招架的大明,只要不如同后世那般昏招频出,蒙古铁骑岂能踏破巍峨城墙?

就算皇帝不斩来使,让阿木尔活着离开京师,沈忆宸也有着拿捏朝贡的方法,让瓦刺使臣死在漠北。

生杀予夺的权力,如今沈忆宸也掌控在手中!

朝廷文武官员看着沈忆宸与瓦刺使臣喃喃细语,几乎就是再瞬间,刚才还猖狂无比的阿木尔,脸色变得铁青起来,并且在寒冷冬日里,额头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为何当初的朝贡大礼,前任使臣会选择下跪行礼。

此等威压,震撼人心。

生与死的抉择,阿木尔很快就做出了选择,他转身面向大明天子然后缓缓跪下请罪道:“番邦使臣不懂礼数,还请大明皇帝恕罪!”

这一幕变化,再次让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他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现在的沈忆宸,举手投足之间已经有了定国安邦的能力,四海番邦莫敢不从。

特别是站在殿外回廊的那些地方官府高级官员,此情此景更是难得一见,心中带来的震撼简直无以复加。

甚至很多人都忘记了朝贺礼仪,互相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起来。

“难怪本官听闻沈三元出镇山东治水,山东布政司文武官员俯首帖耳,这般上官威仪简直闻所未闻!”

“这可是奉天大殿,沈三元都敢如此肆无忌惮行事,天子重臣更是无人劝阻,下官也算是开了眼界。”

“本官乃河南布政司参政,去年何止山东布政司俯首帖耳,三省八府之地无一例外听命于沈佥宪。”

“鞑虏终究是鞑虏,岂能挑衅我天朝上国威严,沈翰林真乃国朝颜面!”

愈演愈烈的谈论声,很快便被奉天殿内朱祁镇的声音打断。

“尔等蛮夷不通文教礼数,朝贺仪结束之后,前往四夷馆好好学习一番!”

朱祁镇面色严肃,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两年那个少年天子,并不会因瓦刺使臣的“委屈求全”,便高兴的认为彰显了大明国威。

瓦刺使臣敢如此放肆的背后,代表着蒙古铁骑的崛起,他们已经不甘心再居于漠北苦寒之地,对中原万里江山起了觊觎之心!

可能当初自己就应该听沈忆宸的,早早防备也先的崛起。

“下臣遵命。”

阿木尔磕头领命,然后缓缓退到番邦使臣队列之中,满脸不忿的望着沈忆宸。

等来日我鞑靼铁骑踏破京师九门的那一刻,今日之辱必当百倍奉还!

随着文武百官跟番邦使臣的祝词完成,就意味着“朝贺仪”这项大礼也就结束了。接下来便是天子设宴款待群臣,彰显君臣相得的“大宴仪”。

只见数千宫人跟光禄寺官员,从皇城各处鱼贯而出,把早已准备好的座椅酒席摆放整齐。然后参与正旦朝会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衔高低不同入席。

不过翰林院五品官员,可以高坐四品的绯袍大员桌,于是沈忆宸便于倪谦等翰林前辈,一同坐在奉天殿内的末席,甚至还出现了一抹怪异的场景。

那便是满目绯袍大员中,出现了一桌青袍翰林官。而在这一桌身着青袍官府的翰林中,又出现了一名穿着绯色麒麟赐服的官员。

放在那些不明真相的番邦使臣,以及偏远州府官员眼中,真可谓是一头雾水。

“大宴仪”相比较其他宫廷盛宴,更多了一份过年的喜庆,意味着规矩恪守程度,也相对要松懈一些。

很快入座官员,开始互相举杯道贺新年,瞬间就冲淡了之前瓦刺使臣带来的剑拔弩张气氛。

推杯换盏过后,礼部尚书胡濙站起身来,举起酒杯朝着朱祁镇说道:“老臣斗胆,还请敬陛下一杯。”

杨溥逝世后,除了勋戚英国公张辅外,胡濙就成为了最德高望重的文官。身为四朝元老,加上托孤五大臣之一,也只有他有这个资历向皇帝主动敬酒。

“胡爱卿这些年劳苦功,请。”

朱祁镇不但称赞了胡濙一句,还非常给面子的说了个“请”字,这对于臣子而言,简直是莫大的尊荣。

“多谢陛下称赞,此乃老臣本分,当了此残生尽心辅佐!”

胡濙一边说着,语气变得哽咽起来,目光中还出现了感动的泪花。

望着胡濙这副动情姿态,朱祁镇也不由动容,想当初看着自己长大的托孤五大臣,如今就只剩下英国公跟大宗伯两人。

“胡爱卿何出此言,俗话说老当益壮,朕来日可还需要爱卿辅弼朝政。”

“陛下厚爱,臣真是愧不敢当。”

说罢,胡濙抬起以后擦拭了一下眼角,并且这一幕君臣相得的场景,让很多人看了之后心生感触。

毕竟是托孤重臣,哪怕这些年大宗伯在礼部低调行事,并未如同三杨那般掌控朝政大权,依然简在帝心。

“陛下,长江后浪催前浪,一替新人换旧人。老臣哪怕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大明终究还是需要更为年轻的能臣干吏。”

胡濙这番话落下后,殿内绯袍重臣,大多下意识认为他指的是沈忆宸。

毕竟沈忆宸挟治水不世之功回京,是年轻官员中唯一有过实质政绩的后辈,担得起能臣干吏这四字。

甚至很多人心中揣测,莫非胡濙与沈忆宸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是在陛下面前继续推他上位?

可接下来的一番言语,就大大出乎众人意料了。

“正旦朝会乃国之大典,不如让翰林院的年轻后辈们,来书写几封祝词祈福。一来能彰显我大明文运昌荣,二来能展现我大明人才济济,陛下意下如何?”

往年正旦朝会,也偶尔会有除了重臣外的年轻官员贺词,不过一般是由最近一科的状元及第上表。

朱祁镇听到后,就下意识认为胡濙要让沈忆宸来祝词,于是点了点头道:“就依胡爱卿所言。”

三元及第,六元魁首,文采自是斐然。刚好趁此机会,让这下番邦蛮夷们,看看什么叫做礼仪之邦!

“谢陛下,翰林修撰杨鸿泽才华横溢,可由他来祝词。”

杨鸿泽?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朱祁镇着实有些意外。不过想想杨鸿泽好歹也是乙丑科榜眼,才华毋庸置疑,而且为人刚正不阿,确实是一块璞玉。

“好,那就让杨卿家上表祝词吧。”

皇帝一声令下,殿外的杨鸿泽站起身来,在一众低品阶跟同辈官员羡慕眼神中,昂首阔步走入奉天殿内。

单单就这份不卑不亢的姿态,就引得无数人好评,果然大宗伯推荐的年轻后辈有点东西,属实少年才俊。

杨鸿泽甚至在经过沈忆宸桌旁的时候,朝他投来了一抹“宣战”的目光。

这份祝词杨鸿泽可谓沥尽心血,有着绝对的把握在文采上不输沈忆宸,正统十二年的正旦朝会,定然不会再成为此子的独角戏!

只见杨鸿泽来到大殿中央,朝着朱祁镇行礼后,便掷地有声的开始朗诵道:“伊月正之元吉兮,应三统之中灵。顺天地以交泰,协太蔟之元精。华幄映于飞云兮,朱幕张于前庭。曜五旗于东序兮,表雄虹而为旌……”

一字一句,字正腔圆,辞藻华丽与精湛并存,可谓把个人才华给展现的淋漓尽致。

“胪人肃其齐列,九宾穆以成行。齐八荒于蕃服兮,咸稽首以来王!”

特别是最后这几句收尾,在经历过刚才瓦刺使臣的狂妄后,更是如同说在了朱祁镇的心坎上。

他想要达成的帝王目标,便是四海升平,八荒臣服!

“好,杨爱卿果然才高八斗,无愧于榜眼之资。”

对于这首祝词,朱祁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往这种赞美,年轻官员中只有沈忆宸得到过!

“谢陛下称赞,臣感激涕零。”

杨鸿泽立马俯首道谢,不过在起身之后,他却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

“陛下,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沈侍读学士乃三元及第,才学深厚臣远不如矣。”

“趁此良辰吉日,不如也让沈侍读学士上表一份祝词。”

自古文人相轻,特别是对于杨鸿泽这种心高气傲之辈而言,更无法接受自己功名、仕途、文采,样样不如沈忆宸。

今日这场正旦朝会,杨鸿泽相信在祝词上面,沈忆宸自然也有所准备。既然如此,不如正面对决一番,看看天下才华共一石,谁能做到独占八斗!

此言一出,在场绯袍重臣们脸上表情很精彩,以往就只有沈忆宸一个肆意妄为之辈,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一个。

翰林院这种清贵地方,还真是容易出狂生。

不过杨鸿泽这次逾矩之举,算是选对了时间,那便是于情于理,乙丑科状元都得在正旦朝会上祝词一首。

哪怕杨鸿泽不主动提及,朱祁镇都会让沈忆宸写上一首,所以这更像是推波助澜。

“沈爱卿,你可有准备祝词?”

说这句话的时候,朱祁镇脸上带着一抹玩味笑容。

杨鸿泽对沈忆宸的不服跟针对,简直溢于言表,这朱祁镇要是还看不出来,真是有些侮辱他的皇家教育。

不过对于帝王而言,臣子间有些摩擦争斗,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或者更直白一点说,臣子要是其乐融融打成一片,那才是对皇权的威胁。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沈忆宸能否力压群雄!

听到皇帝的谕令,沈忆宸站起身来回道:“回禀陛下,臣并未准备祝词。”

沈忆宸这句话,直接就引爆了全场哗然,沈忆宸好歹也是三元及第,怎能在正旦贺词上毫无准备,这不是触皇帝开年眉头吗?

果然当沈忆宸这句话说出来,朱祁镇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状元及第祝词是个正旦朝会的传统,这也能忘?

这家伙是不是有些恃宠而骄,连正旦朝会都敢不重视了吗?

杨鸿泽此时回头看了一眼沈忆宸,眼神从最初的震惊变成了一抹轻蔑。

要说沈忆宸是不知道或者忘记正旦朝会祝词,杨鸿泽是万万不信的。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性,他不敢应下这场文采之战。

三元及第,六元魁首,不过如此!

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沈忆宸要倒霉的时候,他却从殿门负责纠仪的御史手中,拿过来一个锦盒。

这个锦盒,也是沈忆宸从马车上带入宫的那个。

“陛下,臣虽未准备贺词,但准备了另外一样东西。”

“喔,那便展示给朕看看。”

从沈忆宸拿出锦盒的那一刻,朱祁镇心中便充满了好奇,想看看他这个“盒子”中到底卖着什么药。

别说是朱祁镇了,就连殿内很多平常不苟言笑的阁部重臣,都下意识伸长脖子盯着沈忆宸手中锦盒,准备一探究竟。

面对万众期待的目光,沈忆宸踱步走向大殿中央,然后缓缓打开了锦盒的盖子,露出里面一叠厚厚的书籍。

书?

当见到是书的时候,很多人都流露出诧异神情,沈忆宸参加正旦朝会,带一叠书籍过来干甚?

可当沈忆宸把最上面一本书籍拿于手中后,看着封面上那四个大字,瞬间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

因为这四个字,便是《寰宇通志》!

历时两年,沈忆宸凭借一己之力,修完了这部大明地理总志。

其难度,其成就,其功劳,不下于治水之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