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57 正旦朝会 (二合一)

257 正旦朝会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陈青桐看着沉忆辰整理衣冠,走了过来帮他捋顺朝服上的一些褶皱,然后眼神中带着一种爱慕跟崇拜说道:“夫君果然还是更适合绯袍一些。”

听到这话,沉忆辰开了句玩笑道:“失去了才懂得珍贵,只可惜你夫君如今已经不是绯袍大员了。”

“那你还穿麒麟朝服参加正旦朝会,不怕被朝臣认为是在居功自傲吗?”

顺着沉忆辰的玩笑,陈青桐也调侃了一句。

明朝前中期赐服还是含金量十足的,不像后期那么泛滥成灾人手一件。特别是对于外朝文武官员而言,赐服更是代表着极大的恩荣,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意传出去显摆,属于御赐的收藏品。

沉忆辰如今风头正盛,正统十二年的正旦朝会又是规模盛大,天下百官使臣齐聚。不穿五品的文官朝服,而穿绯红麒麟赐服前往,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在张扬炫耀。

“俗话说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既然挟治水之功回京,注定不可能做到低调泯然于众人。反正都会被群臣议论纷纷,那还不如高调行事,何必委屈了自己去谨小慎微?”

“更何况这一次,你夫君本就没打算低调。”

很多时候光芒太过耀眼,就注定无法再继续隐藏下去,相反适当的展现出一些锋芒,会让许多宵小之辈望而却步。

这就是为什么,沉忆辰回京会摆出官衔仪仗,会在今日的正旦朝会穿上麒麟赐服,尽显权贵恩荣!

“夫君真是愈发锋芒毕露了。”

陈青桐澹澹说了一句,相比较最初认识的沉忆辰,现在的他逐渐有了一股重臣威仪。

而在说完这句话后,陈青桐嘴角却出现了一抹玩味的笑容,然后倚靠在沉忆辰的胸膛补充道:“不过我喜欢。”

身为泰宁侯独女,从小到大见识过无数勋贵豪门,陈青桐怎会不明白大丈夫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道理?

自己夫君注定不是平凡之辈,那么就当鲜衣怒马,一展青云之志!

简单的温存之后,沉忆辰便与陈青桐坐上马车,前往皇城承天门,准备进宫觐见皇帝与后妃。

作为大年初一的正旦大朝会,前往皇城的路上可谓是车水马龙拥堵不堪。毕竟这一次不仅仅是京官跟驻京使臣需要朝贺,就连地方州府官员都来了不少,想要不堵车都难。

按照《大明会典》的规矩,沉忆辰这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几乎见到辆官员马车就得避让。

谁叫京师高官多如狗,并且能参与正旦大朝会的地方官,也不可能是什么芝麻绿豆的小官,至少得达到四品及以上的绯袍大员级别。

可实际上沉忆辰这一路,堪称畅行无阻,除了阁部大臣的马车外,其他官员俱不用避让。

翰林清贵,自然得有清贵的地位。

来到午门外后,沉忆辰先行下了马车,陈青桐身为女卷入宫朝贺太后与皇后,需前往另外一道宫门进入,然后留下一同用膳,整个过程中双方是见不着面的。

不过还好陈青桐本是勋戚子弟,以前就参加过类似的朝廷庆典活动,单独觐见太后跟皇后,不会像普通民妇那般紧张失了方寸。

“青桐,入宫后自己多多注意点,为夫可无法在后宫相助于你。”

下了马车后,沉忆辰习惯性的提醒了一句,可换来的却是陈青桐噗嗤一笑。

“夫君,你自己才得多多注意,论起参加正旦大典,我可比你熟悉。”

听到这话,沉忆辰清咳一声,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从马车上拿起一个锦盒下来,连告别都没说就转身朝着文官队伍走去。

望着沉忆辰这死要面子的架势,陈青桐更是克制不住笑容,放下车帘后便招呼车夫离去。

相比较以往的日常朝跟朔望常朝,此刻午门外等候的官员一眼望不到尽头,可又旗帜鲜明的分类成文武官员、京官外官、以及绯袍跟青袍阵营。

翰林院侍读学士,虽然官服是五品青袍,但历来无论是官方宴席还是座次位列,均站在绯袍大员行列,属于皇帝特殊的恩荣。

可沉忆辰却没有遵循常例,前往绯袍京官阵营,而是径直走向翰林青袍官员群体。

许久未见商辂跟萧彝二人,趁此等候进宫的机会,他打算前去叙叙旧。

一身麒麟服踱步前行,很快沉忆辰便吸引了众官员的目光。毕竟弱冠之年身穿赐服,哪怕就算不知道沉忆辰的模样,这份恩荣权贵想要不注意都难。

特别参与正旦朝会的地方州府官员,看到沉忆辰这副年少居高位的架势,都忍不住议论纷纷。

“那名身穿麒麟服的官员,便是大名鼎鼎的沉三元吗?”

“定然是他,大明朝还未有过,此等年纪身穿麒麟赐服的先例,空前绝后!”

“本官听闻陛下还钦点了沉三元为经延讲官,二十岁的帝王师简直不敢想象!”

“如此发展下去,沉三元入阁拜相指日可待。”

地方州府官员各种感慨、羡慕情绪简直溢于言表,要知道其中很多人哪怕身穿绯袍,仕途终点到了布政使也将升无可升。

大多数情况下布政使仅仅能跟四品京官佥都御史,勉强战个旗鼓相当。

可沉忆辰二十岁就身穿赐服担任帝王师,他的仕途起点说句难听点的话,可能是很多地方官员究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终点。

怎能不羡慕?

但羡慕归羡慕,众人心中都明白沉忆辰功名三元及第,出镇地方立下治水不世之功,这些都是实打实能力换来的。

只能说英雄出少年!

“萧兄,商兄。”

沉忆辰来到了萧彝跟商辂的面前,朝他们拱手打了声招呼。

可能是许久未见,也可能是变化太大,此刻两人看着眼前的沉忆辰,一时都愣在原地没有回应动作。

“向北,你回来了。”

还是商辂首先反应过来,语气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

一年多未见,变化的是外貌跟气势,没变的是友谊跟真心。

“向北,这段时日我可好想你。”

萧彝同样内心激动,不过举止略显有些拘谨,想要伸手去紧握沉忆辰,却最后悻悻放下。

毕竟现在的沉忆辰功成名就,还担任经延讲官成为了帝王师,与自己的身份地位差距越来越大。

萧彝本就是平民子弟出身,内心中带着些许自卑,现在更是产生出一股高不可攀的感觉。

沉忆辰看出了萧彝动作上的迟疑跟拘谨,他张开双臂,不顾在场文武官员诧异的眼神,与萧彝跟商辂两人来了个久别重逢的拥抱。

志同道合者弥足珍贵,远远不是权势跟地位可以衡量。

“哼,有经延讲官之皮,却无帝王师之骨。此等文臣失仪举动,不知会对陛下造成多大的影响。”

杨鸿泽看着沉忆辰这般“孟浪”举动,面露不喜神色,在他看来身为经延讲官,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

君子之交澹如水,岂能如同市井之徒那样勾肩搭背?

“大局已定,又能如何?”

贺平彦略显自嘲的回了一句,沉忆辰担任经延讲官那最关键的一票,可是自己亲舅舅吏部尚书王直投的。

就连他都认为沉忆辰上位,能更好的对抗王振,平衡朝廷势力格局,自己等后辈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贺兄,吾等身为文人当修齐治平,岂能这般丧气?”

面对杨鸿泽的反问,贺平彦苦笑着不再多言。

有时候他真羡慕杨鸿泽的单纯跟热血,始终抱着文人初心想要施展治国大道,有着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跟倔强。

可官场讲的不是孔孟大道,谁更具浩然正气,谁就能平步青云。

沉忆辰此子,大势已成!

带着这样思维的,还有站在远方注视沉忆辰的马愉。

他已经意识到沉忆辰压制不住,可过往种种利益冲突,让自己不知不觉中站在了对立面。

是继续打压阻拦,扶植自己人上位入阁拜相,还是顺从大势让沉忆辰去身居高位,与王振斗个你死我活。

这道难题摆在了马愉面前,不知该如何抉择。

除此之外,就是马愉心中还有着一抹无法消逝的隐忧。沉忆辰此子圆滑捉摸不透,他不一定会与王振斗个你死我活,说不定会双方握手言和,到时候自己等人便弄巧成拙。

“马元辅,有心事吗?”

胡濙不知何时来到了马愉身边,同样把目光看向了远处的沉忆辰,然后澹澹说了一句。

“大宗伯目光如炬,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马愉主动拱了拱手,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弱势位置。

这里面除了辈分跟资历不如外,还有着重要原因,那便是礼部尚书名义地位之高,当属六部第一。

对于古代王朝而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部尚书掌管祭祀天地,自然无比尊贵。

当然,这也仅仅是名义上,实际吏部掌控大权,天官称谓不是浪得虚名。

“性和,很多事情你都操之过急,治大国如烹小鲜,当徐徐图之。”

“对事如此,对人也是如此。”

性和是马愉的字,胡濙没用官场称谓,相当于是站在了一个长者的角度去劝戒。

从得知马愉想要示好沉忆辰那一刻起,胡濙就知道注定不会成功。

原因无他,多年前自己便亲身试过,那时候都没有成功,如今的沉忆辰岂会屈居人下?

面对胡濙的劝戒,马愉脸上露出一抹苦笑,道理他并非是不懂,但很多事情时间不等人。

从正统十年开始,他便感觉身体异样,问询大夫后告知为中风的前兆。这两年下来,身体异状愈发明显,马愉真担心自己撑不了多久。

杨溥逝世前后的遭遇,马愉可是看在眼中,曾经掌控朝野位极人臣的大明元辅,死后仅仅儿子被授官五品大理寺丞。

如无特殊机遇,家道中落就在眼前!

带着这种心态,马愉才会行事愈发着急,连儿子马徵的翰林院常规升迁路线都等不及,派他担任御史出镇地方,模彷着沉忆辰去建功立业。

现在更是在拉拢与敌对两个极端方向间徘回,没给自己留下足够缓和的空间。如果不是身体异状带来的紧迫,以马愉的手段跟智商,断然不会使出这么多昏招。

“那以大宗伯高见,又该如何徐徐图之?”

马愉按捺住焦躁的心情,朝着胡濙反问了一句,他怕自己没这么多时间去徐徐图之。

“这个世上优秀的年轻人很多,得让陛下看到他们的才华,自然而然不会再对沉忆辰如此重视。”

说罢,胡濙把目光放在了杨鸿泽身上。

不过很快,胡濙眼神中就出现一抹澹澹的遗憾。

杨鸿泽此子才华刚正有余,处事圆滑不足,翰林院这等纯朴清贵之地,还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真进入阁部面对文武百官以及阉党,没有太大的改变恐怕寸步难行。

过刚易折!

没想到当初自己最看重的刚正,却成为了杨鸿泽最大的障碍。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贺平彦堪当大任,只可惜吏部天官王直被王振手段威慑住了,否则今日上位的便不是沉忆辰,而是贺平彦了。

一番等待之后宫门大开,文武百官在宫人的引领下,穿过午门进入皇城之内。

此刻奉天殿内,朱祁镇身穿一席玄色冕服,上面绣着日、月、龙、星辰等等十二章纹饰。头戴平天冠,前后各垂十二旒,以五彩丝线为薻,穿有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十二颗。

高坐在龙椅之上,尽显帝王威仪尊贵。

按照律例,正旦朝会四品以上于殿,五品以下于门,翰林官尊享五品礼仪,不用远远站在承天门附近,可以如同正常朝会那般位列奉天殿中。

沉忆辰进入奉天殿后,不敢抬头于是用着眼角余光打量了一眼御座上的天子。

仅仅这一眼,当看到那身帝王冕服后,内心就浮现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触!

要知道经历过元清两朝,以及剃发易服之后,汉家衣冠几乎消失殆尽,甚至就连汉服具体该有何标准,都没有几人能答的上来。

可有一套汉服核心,却历经数千年未曾改变过,那便是传承于周礼的帝王冕服!

冕服长存,衣冠永在,大明可能有着无数的缺点,它终究传承着那一份数千年的文化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