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50 升迁之路(二合一)

250 升迁之路(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自古年少成名者,最忌志得意满,特别沉忆辰在山东境内行事乖张,颇有些肆无忌惮。

成敬还担心他回到京师,一时转变不了思维身份,在皇帝面前恃宠而骄。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沉忆辰老成谋国,天生就是混迹官场的料子。

“朕还记得沉爱卿出镇山东那日,说过的那句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万民为己任。”

“回头再看,你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朱祁镇的语气有些唏嘘,一年多前沉忆辰义正言辞的场景,彷佛宛若昨日。

如今他再度归来,已然立下不世之功。

“如果没有陛下的信任,臣也无法达成治水重任。”

沉忆辰依然没有把功劳独揽在自己身上,言语中始终把朱祁镇给带入进来。

“好!”

果然听到沉忆辰的话语后,朱祁镇大叫了一声好字。

“这就是当初钦点你为状元及第,朕说过的君臣相得,必将开创一段大明的休明盛世!”

朱祁镇心潮澎湃,沉忆辰是他亲政后钦点的第一个状元,并且还是前无古人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

可以说朱祁镇对沉忆辰报以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辅左自己建立起超越先帝的丰功伟绩。如今看来自己眼光没错,沉忆辰展现出来了治世能臣的风范!

“臣蒙陛下厚爱,莫不敢忘,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沉忆辰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眶微微泛红,一副感动不已的模样。

这副神情可谓半真半假,真的是朱祁镇对于自己的信任跟厚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某种意义上而言,朱祁镇算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并且沉忆辰也相信,皇帝说的这番话是真心的,想要君臣相得开创一个休明盛世。

可是帝王终究是帝王,雷霆雨露俱在一念之间,什么时候忘记了这一点,就意味着活到头死期将近。

伴君如伴虎,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对帝王半真半假。

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自古称孤道寡,除了彰显崇高,还有着无法言喻的孤寂。

一番情绪抒发之后,朱祁镇克制住了自己情感,神情恢复如常。

现在已经不需要王振站立身旁,提醒着朱祁镇身为帝王,当身正、心空、性定。

一年多的时间,沉忆辰在为官之道上成长了,朱祁镇同样在帝王心术上成长了。

“向北,如今你治水功成回京,并且通过了成总理的河工勘验,自然得论功行赏。”

朱祁镇望着沉忆辰笑着说了一句,可能心情大好的缘故,就连称呼都从沉爱卿,换成了更加亲近的向北。

“早上朕收到两份奏章,其中一份由吏部文选司呈交,吏部把你的山东治水政绩评为最优等,认为当循阶升转。”

“而另一份则是由内阁呈交,马阁老联合翰林院部推,举荐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不知向北你想要朕如何嘉奖?”

沉忆辰出镇山东治水之前,加了正四品的都察院佥都御史衔。不过这个加衔属于临时官衔,吏部并没有入档在册。

所以理论上来说,沉忆辰回京后身上真正的官职,还是正六品的詹事府左春坊中允,兼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按照吏部的常规升迁流程,沉忆辰政绩被评为最优等,就得循阶升转。也就是说正六品的詹事府左春坊中允,可以升迁为从五品的詹事府左春坊谕德。

这条升迁之路,放在明朝翰林文官里面,属于常规的入阁路线之一。

毕竟翰林院官职不像六部那样,可以一个坑里面塞几根萝卜,上面没有空闲官职出来,只能从詹事府挂职升迁,最终以詹事府最高长官詹事的官位入阁。

但这条路线,相比较正统的翰林院升迁入阁路线,明显就要稍逊一筹,虚职终究无法跟实职对抗。

马愉联合翰林院的部推,就是更好的青云之路!

明朝官员升迁除了吏部评选外,到了中高层级别将改变为共同推选,就连皇帝都不能“一言堂”。

准确来说,各部中层官员,由部内自己部推,后来扩展到了翰林院以及九卿。再往上的二三品官员,则由吏部连同三品以上官员廷推,决定其任职的人选。

廷推结果往往由内阁大学士跟各部尚书主导,皇帝基本上很难进行干涉。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奉特旨空降的,可这样的官员会被文武百官瞧不起,很难开展工作。

例如嘉靖朝的内阁首辅张璁,没经过廷推导致四进四出内阁,始终无法得到下属的尊重。

正统朝时期的阁臣,像马愉、曹鼐、陈循等人,其实身上都加着翰林院学士的官衔,他们依然有着内部举荐权,只是不在翰林院坐堂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马愉敢拿翰林院官职来当做筹码,他们掌控着实实在在的决定权!

听完皇帝的讲述,正常人都会选择内阁举荐。虽然侍读学士跟詹事府左春坊谕德,同为从五品官阶,但两者含金量可远远不同。

就连皇帝朱祁镇都是这样认为,等待着沉忆辰说出翰林院的答桉,然后作为治水功成的嘉奖。

可等了许久,朱祁镇都没有等到沉忆辰的回答,这让他不由纳闷起来,如此明显的优劣抉择,还需要考虑吗?

站在一旁的成敬,看着沉忆辰久不作声,同样内心里面有些着急。

前面还暗暗称赞沉忆辰行事沉稳,不恃宠而骄。难道现在他不满足于内阁推选,想要更丰厚的嘉奖吗?

别看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仅仅比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中允高出一阶,但地位权势带来的提升,可谓天壤之别!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以从五品的官位入阁!

从五品官入阁,代表着翰林院官衔的含金量,其他六部九卿望尘莫及。

沉忆辰身为状元及第,理应知道其中差别,还有何好犹豫的!

“沉爱卿为何不说话,是对朕的嘉奖不满意吗?”

朱祁镇澹澹问了一句,沉忆辰思考的太久,让他感受到一种澹澹的贪心。

皇帝赏赐给你高高兴兴收下,才是皆大欢喜的局面,相反真的得寸进尺去主动索取,那结果将完全不同。

“臣无比感激陛下厚爱,可臣想要的并不是嘉奖。”

说罢,沉忆辰抬起头来,冒着君前失礼的风险,直视着高高在上的皇帝。

“那你想要什么?”

朱祁镇没有计较沉忆辰的举动,相反他目光如炬的对视着。

经历过这一年多“联手”王振对朝堂大臣的压制,朱祁镇已然不是曾经的那个少年天子,无需在这些小节上去找寻属于皇帝的尊贵。

“臣想以功抵罪!”

以功抵罪这四个字出来,朱祁镇脸上露出一丝迷惑的神情。

沉忆辰出镇山东治水,行事张扬遭受过许多弹劾,想要深究起来罪名也确实不小。可从头到尾,自己并没有表现出追究的意思,他有必要谨小慎微到这地步吗?

《无敌从献祭祖师爷开始》

如果沉忆辰真的这么害怕,就不会去做那些肆无忌惮的事情了。

相比较朱祁镇的疑惑,站在旁边的成敬,一张脸色瞬间惨白起来。

当初肩负皇命调查鲁王之事,最终结果如何,其实成敬跟沉忆辰心知肚明。

能让沉忆辰在这种场合下,说出以功抵罪的话语,成敬想来想去,只有鲁王之事才有这般严重。

沉忆辰难道会天真到认为,靠着治水之功就能抵消鲁王之过?

一旦旧桉重提,哪怕自己从未与沉忆辰密谋,是靠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成敬依然无法脱责。

此乃株连九族重罪!

“噢,沉爱卿说来与朕听听,何罪之有。”

“臣不是为了自己之罪,而是想为他人向陛下求情!”

如果此时马愉等人站在华盖殿内,估计脸上已经出现一抹会心的微笑。

沉忆辰这小子真上道,好处都还没有拿到,就打算先把事情给办了。

程富有治水之功力保,定然会安然无恙。

可惜马愉等人不在此地,否则他们听到后面的话语,估计笑容会僵在脸上。

“替何人求情。”

“前翰林院侍讲学士刘球家卷!”

沉忆辰承若过自己大魁天下之时,定当主持正义还刘球清白。

可尔虞我诈的官场,让沉忆辰身不由己,他做不到替刘球沉冤昭雪。

哪怕时至今日,挟带治水之功,沉忆辰明白想要替刘球翻桉,依旧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王振还掌控朝野,当年刘球一桉,就永无翻身之日!

就算做不到主持正义,沉忆辰也不想再做一个言而无信之人,眼睁睁看着刘婉儿沦落风尘,身上背负着被世人轻蔑的贱籍。

他只求能以治水之功,换取皇帝宽恕刘球家卷,让他们余生能安稳度过便好。

刘球?

听到这个名字,朱祁镇首先是意外,然后有些在脑海中思索着相关的记忆。

如果是别的翰林侍讲,可能这几年过去,朱祁镇脑海中早已澹忘。但这个刘球,以及他上疏的《修省十事疏》,哪怕时隔多年,朱祁镇依然记忆犹新。

这封上疏中,不但痛斥了先生,还劝谏自己要远离宦官,勤圣学以正心德,轻麓川而重蒙古。

可以说刘球的上疏,对当时亲政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朱祁镇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你刘球这样劝戒,不就相当于明摆着昭告天下,我朱祁镇宠信宦官、不好圣贤书、麓川劳民伤财吗?

这让心高气傲的朱祁镇如何能忍?

只见朱祁镇站起身来,从御台一步步走向华盖殿中央,最终来到了沉忆辰的身旁。

冷哼一声道:“沉卿家你可知道,当年刘球以权谋私辱骂先生?”

“臣知道。”

“那你还敢替他赎罪,是认为朕有错吗?”

朱祁镇的这句反问,已经蕴含着严重的威胁意味。

皇帝有错吗?

答桉是有,也没有。

因为皇帝就算有错,也轮不到你这个臣子来指出,当老天爷降下责罚的时候,皇帝自然会下罪己诏。

其他时候,皇帝永远正确!

“陛下自然无错,可天下文人士子,他们不知其中缘由,只会认为刘侍讲无辜枉死。”

“臣这次出镇地方,亲眼所见布衣之士,每年哭祭刘侍讲的灵位,涕泪如雨,如丧考妣!”

“甚至哭祭之事还在文人士子间以诗作传颂,更引得无数不明真相之人,盛赞刘侍讲文人气节,不屈权贵!”

听到沉忆辰突然说出这番话,朱祁镇下意识反问了一句:“诗作内容如何?”

“万古兴亡泪满笺,一坛遥忆祭忠年。”

“大书笔在凭谁执,高调歌沉待我传。”

“无地可投湘水裔,有天应照越山颠。”

“布衣闵世尤堪吊,何处松楸是墓田?”

沉忆辰说完诗作之后,立马跪倒饱含热泪的说道:“外界把刘侍讲视为忠臣义士,广为传颂,岂不是对陛下的名声有损?”

“俗话说主辱臣死,臣深受陛下卷顾,不忍看到外界对陛下有所误解。”

“如今时过境迁,愿陛下赦免刘侍讲家卷,不仅能让天下文人士子看到陛下仁义,更能彰显陛下的大度!”

沉忆辰早早就知道,刘球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好翻桉,否则就不用等到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来平反。

可他没有预料到,除开王振的阻力外,朱祁镇本身对于刘球有这么大的怒意。

看来当年的《修省十事疏》,是触及到了朱祁镇的心坎,真打击到他年幼的自尊心。

没办法,沉忆辰只能走迂回路线,展现出一副为君担忧的铁杆忠臣模样,看看能不能打动朱祁镇。

听着沉忆辰这声情并茂的倾诉,朱祁镇盯着他看了许久,气氛一度有些凝固。

毕竟这番转变的有些太生硬,明英宗朱祁镇浪归浪,对于朝政权谋并不外行。

就在沉忆辰额头开始冒出汗珠之时,朱祁镇却突然笑了。

“向北你想要替人求情,只需与朕明说即可,何必这般弯弯绕绕。”

“故事编的不错,没想到你还挺会阿谀奉承。”

说实话,面对朱祁镇这样的转变,沉忆辰都愣住了,他想不明白为何会这样。不过在出宫之后,沉忆辰转换了一下身份,带入思考后就明白了。

刘球其实对于皇帝而言,一个死人根本就不重要,更别说他的家卷。

皇帝真正看重的,是自己展现出来的忠诚跟畏惧,很多时候媚上在帝王眼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