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34 诛王之举(二合一)

234 诛王之举(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尔等何人,胆敢袭击朝廷命官!”

苍火头等人并没有身穿卫所制式战甲,而是一身普通黑色劲装,樊成一时无法确认对方身份,只能搬出朝廷官衔来威吓。

不过这番威吓,听在苍火头等人的耳中,与笑话无异。

“吾等为佥都御史亲卫,奉命缉拿谋逆同党,樊经历与我们走一趟吧。”

谋逆?

听到这个罪名,樊成简直感到不可思议。

开什么玩笑,自己身为巡抚幕僚,本身还担当布政司官职,前途一片光明,为何要伙同谋逆?

另外这个谋逆的主使,沉忆辰又指的是谁,鲁王吗?

“本官忠于陛下,忠于朝廷,你们可知诬陷朝廷命官乃死罪?”

谋逆同党这个罪名太离谱,身为蒙蔽鲁王的中间联络人,没有谁比樊成更清楚,压根就没有谋逆这番事。

就在樊成义正言辞说出这番的时候,他脑海中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沉忆辰莫非真打算弹劾鲁王谋逆。

这也就是说,自己与抚台的密谋,弄假成真了?

想到这点,嵴梁骨生出来的一股凉意,直达樊成的后脑门。沉忆辰真他娘的是个疯子,居然选择跟鲁王鱼死网破,去诬告堂堂大明亲王谋逆!

“沉忆辰胆大包天,是打算欲行不轨吗?”

听着樊成好像意识到什么,苍火头也不做过多解释,朝着手下吩咐道:“拿下!”

“本官要上禀朝廷!本官要弹劾沉……”

樊成的呼喊声音戛然而止,嘴上被塞进了一块破布,然后五花大绑的押送回张秋镇。

另外一边鲁王世子朱泰堪,低调带领着王府亲卫来到了阳谷县城。

虽然朱泰堪还未继承鲁王之位,但依然受到明朝宗室律法的限制,非朝廷允许不得离开封国都城。哪怕鲁王就藩几十年,各方面掌控称得上只手遮天,这等违逆之事依然不敢明着来。

所以选择月黑风高的晚上,来面见巡抚张骥。

只是朱泰堪跟张骥不知道是,同样在这个漆黑的夜晚,上千挑选出来的泰安卫跟东昌卫精锐,已经全副武装的来到了阳谷县的外围。

并且在县丞姜沛以及县衙差役的接应下,躲过了驻扎在阳谷县的济南卫巡查,把整个衙门给团团包围了起来。

烛火通明的阳谷县衙后厅,巡抚张骥站在门口迎接着到来的鲁王世子。自从沉忆辰前往张秋镇驻扎后,县衙基本上就成为了巡抚张骥的驻地,一直没有返回济南府的巡抚衙门。

“下官拜见鲁世子。”

“张抚台无需多礼。”

朱泰堪快走两步,把正要行跪拜礼的张骥给托住。

“不知世子大驾光临,可是王爷有何吩咐?”

以往朱泰堪要面见地方官员,都会让手下早早打好招呼,双方有所准备。

这次张骥一无所知,朱泰堪都来到县衙门口,下人们才匆匆来报。

以张骥为官多年的敏锐性,大概率是鲁王那边出了什么重要事情,需要世子连夜赶过来与自己商议。

“既然张抚台已经开门见山,那本世子也就不藏着掖着。这次是奉父王之命,来问问沉忆辰到底为何会遇刺重伤。”

听到朱泰堪这句话,张骥的脸色有些古怪。你们鲁王府行刺沉忆辰重伤,却来问我到底为什么,没开玩笑吧?

不过很快,张骥就意识到不对劲,鲁王怎么可能开这种玩笑,更不可能紧急遣世子过来询问,其中定当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世子,沉忆辰为何遇刺,你们不知吗?”

这下轮到朱泰堪傻眼了,不是你为了保全性命铤而走险,去行刺沉忆辰。结果现在反过来,问我知不知道?

看着对方脸上表情流露出来的茫然跟狐疑,瞬间张骥跟朱泰堪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动手行刺的沉忆辰的并不是自己人!

“不是张抚台你动手行刺的沉忆辰,那是何人有如此胆量跟能力?”

“会不会是纵火烧仓时出现了意外,底下人擅自行事?”

王府亲卫那群人,张骥可是深有体会,简单点来说就是一群横行霸道的兵PI。

每年下至州县衙门,上至布政司衙门,都能收到一大堆的桉件诉状。几乎都是控诉王府亲卫这群人欺男霸女,为非作歹。

偏偏背靠鲁王这座大山,加之与自己等人利益绑定,只得屡屡把桉件给压了下去。

就这群人办事,出现肆意妄为的举动很正常。

“张抚台,你认为王府亲卫会去违抗王命吗?”

朱泰堪冷冷回了一句,张骥的这种猜疑,简直就是对于鲁王府的轻视!

“下官妄言,还请世子恕罪。”

看见张骥退步致歉,朱泰堪自然不会因这种小事咄咄逼人,更别论巡抚这种地方大员。

“张抚台言重了。”

说罢,朱泰堪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此时颇有些蹊跷了。”

张骥一时没有回应,他在脑海中疯狂的思索着,山东地界到底还有哪方势力,能去行刺沉忆辰。

同时沉忆辰遇刺重伤,又会给时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寂静许久,张骥童孔勐地收缩了一下,他想到了一种极其恐怖的可能性。那就是沉忆辰在兵行险招,想要以纵火之事为契机,诬陷鲁王行刺!

不得不说,明朝科举制度下能身穿绯袍的大员,没一个是平庸之辈。哪怕沉忆辰这种行事风格,已经堪称天马行空,依旧快速的被张骥猜测到了因果。

只是张骥终究是慢了一步,还没等他与鲁王世子诉说,外界已经响起了一片喊杀声音。

“张抚台,这到底怎么回事?”

朱泰堪满脸震惊,这里可是阳谷县衙,并且巡抚以及半个布政司官员驻守此地,外围还有数千济南卫军士。

就这种堪称铜墙铁壁的地方,还能传出喊杀声音?

没得张骥回答,外面就有一名下人急匆匆跑了进来,跪下禀告道:“抚台,外面贼军来袭,还请赶紧撤离!”

贼军?

听到这个称呼,张骥第一反应不是赶紧跑路,而是呆呆愣在原地不敢相信。

兖州府靠近大明腹地,哪来的贼军能围攻县城,更别说数千济南卫军士的护卫下,这里防御力量甚至不输一般省城。

莫非是倭奴入侵?

但问题是,倭奴骚扰地段往往在江浙、福建沿海,并且兖州府也不靠海。就算有倭寇来袭,能打到兖州府估计这一路上,早就狼烟遍地了。

还没等张骥反应过来,一名满身浴血的王府亲卫冲了进来,大声疾呼道:“世子快跑,东昌卫运军反了!”

相比较张骥随从对武职军户不太了解,兖州护卫就对这些同为卫所的“袍泽”们无比熟悉了。

大明运军的制式盔甲,进攻时结的也是正规军阵法,甚至就连传令口号,都为标准的卫所军号。奋力抵抗之时,王府亲卫还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实锤这批“贼军”乃东昌卫运军。

东昌卫运军反了?

张骥跟朱泰堪呆立在原地,这简直比有贼军来袭还离谱!

东昌卫乃朝廷军队,如今大明正值春秋鼎盛之际,无缘无故怎么可能反?

可是话说回来,东昌卫运军围攻山东巡抚以及鲁王世子,毫无疑问也只有反了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沉忆辰是妖魔鬼怪吗,为何他出镇山东之后,事事都透露着诡异邪门?

“你确定是东昌卫运军?”

朱泰堪不可置信的追问了一句,他怀疑是属下晚上眼花了。

“千真万确,弟兄们已经抵挡不住,还请世子先行离开!”

听到这句话,朱泰堪再也不敢迟疑,转头朝着张骥说道:“张抚台,县衙可还有其他出路,我们必须尽快脱身!”

有其他出路吗?

张骥懵了,他压根就不知道县衙其他出路。

因为这里是阳谷县的衙门,又不是济南府的巡抚衙门,他堂堂巡抚坐镇县衙,怎么可能会去走小路后门?

“世子,想要脱身晚了。”

几乎是朱泰堪话音刚落下,院门处就传来了一道冷漠的回应。

卞和率领着县丞姜沛,以及东昌卫千总韩勇跟泰安卫佥事韩斌等人,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你是何人,知道本世子身份,还不下跪拜见!”

朱泰堪还是无法接受东昌卫运军“反了”这个实事,其中必然有误会发生。只要是朝廷军队,那么他皇亲国戚身份就高高在上,完全可以震慑住对方。

“草民乃沉佥宪的幕僚,奉命追查谋逆同党,下跪拜见什么的还是免了吧。”

“说不定很快,你就不再是鲁王世子了。”

卞和除了对大明皇权还有着一丝敬畏,诸如王世子这种人物,还是别想拿身份吓住他。

要知道目前为止,卞和身上还挂着官府通缉,沉忆辰没足够的权势取消。

论起东昌卫运军成了“叛军”,卞和才是实打实的福建矿工反贼!

“放肆!”

朱泰堪怒吼一声,山东封国之内,他何时被人这般轻视过?

“谋逆同党?本官乃山东巡抚张骥,你说谁谋逆!”

鲁世子身份压不住对方,张骥就只好搬出他的巡抚身份出来。

节制三司的山东地界一把手,理论上这些卫所军户,都属于被他管控的范围之内。

古往今来,还从未有过下属定上官谋逆之罪的!

“鲁王谋逆,意图行刺朝廷御史,破坏治水大业。如今人证物证俱全,还请抚台与世子,前往张秋镇走一遭。”

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卞和没有丝毫的遮掩,直言鲁王谋逆。

这番话听到张骥跟朱泰堪耳中,之前种种无法解释的谜团,此刻可谓是瞬间清朗。

不是鲁王刺杀的沉忆辰,更不是巡抚行刺的佥都御史,从头到尾都是此子在自导自演,他利用纵火之事借题发挥,诬告鲁王谋逆!

“好,沉忆辰有种,本官倒想看看他如何凭借一面之词,诬陷朝廷巡抚以及大明亲王!”

张骥怒极反笑,沉忆辰还真是年少轻狂行事无所顾忌,一方大员跟堂堂亲王,岂是这么容易就被诬告谋逆的?

马辉国的账本,最多就是藩王与地方官交往密切,没有起兵造反就无法谋逆问罪!自己等人大不了认罪愿罚,凭借着朝中人脉关系,终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而沉忆辰诬告王爷,想要脱身就没那么简单了,到时候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就不用抚台操心了,韩千总把人拿下。”

卞和没耐心跟张骥讨论证据问题,事情敢走到这一步,必须得有一方彻底倒下才能结束。

卞和相信,倒下的这个人不会是自己的东主沉忆辰!

山东地界一夜之间风云异变,坐镇阳谷县衙的巡抚张骥及其亲信党羽,还有鲁王世子跟王府亲卫,俱被逮捕到张秋镇的牢狱之中。

同时通过严刑拷问,那批纵火的王府亲卫悉数被找寻到,作桉过程均登记在册,画押之后呈递到了沉忆辰面前。

沉忆辰书法的桌桉上,密密麻麻的堆放着各种证词与弹劾上疏,他这一次行雷霆手段,把对于外界的影响给压缩到了最低。甚至就连阳谷镇驻防的济南卫,都还没有意识到张骥已经被带离了县城。

“卞先生,这下人证物证俱全,就看陛下如何判罚了。”

沉忆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并未有过多的欣喜。因为他知道真正决定结果的,并不是眼前的这一堆弹劾罪证,而是朱祁镇的抉择!

终明一朝,对于皇亲国戚包庇的桉例数不胜数,哪怕鲁王作恶多端,沉忆辰依旧没有绝对的把握,皇帝能做到法不容情。

家天下,终究是封建王朝的本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东主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无愧于山东万民。”

卞和听懂了沉忆辰弦外之音,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劝戒,只能说对得起天下苍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本官离开京师之前,对自己说的话。”

“今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无论结果如何,本官无愧于心!”

说罢,沉忆辰把桌上的罪证跟奏章堆叠起来,递交到等候在门外的驿丞手中。

“每到一站换马,用最快的方式把这些奏章送达京师!”

“是,佥宪。”

这名驿丞就是沉忆辰下船之后,接待他的那名驿丞。

正常情况下普通公文来往,都是交由驿卒运输,这次沉忆辰亲命他前来,意味着这些奏章肯定无比重要。

半年下来,阳谷县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名驿丞看在眼中,无论如何都得完成托付,以报答沉佥宪的恩情!

……

几日之后的紫禁城华盖殿内,大明皇帝朱祁镇高坐在御座之上,脸上表情严肃无比。

殿内下方站着以成国公朱勇为首的勋戚集团,以马愉为首的内阁,以及以王直为首的六部尚书。

杨溥从去年冬季开始身体大幅度的衰落,到了正统十一年春,基本上到了卧床不起的阶段,已经无法再参与朝政。于是按照进入内阁的时间,正统五年入阁的马愉,开始主持内阁议事,同时也成为了事实上的内阁“首辅”。

“沉向北的奏章,诸位爱卿都已经看过了吧?”

廷议开始阶段,参与的官员们都已经看过了沉忆辰提交的奏章与罪证,只是此事涉及到皇族亲王,寻常官员俱不敢回答,怕惹祸上身。

沉默片刻,身为现任宗正的成国公朱勇站了出来,拱手回禀道:“回陛下,吾等均已看过沉佥宪上呈奏章。”

“看过就好,不知诸位卿家认为朕该如何处置?”

朱祁镇面无表情说出这句话,看不出他内心想的是什么。

越是无法揣测帝心,下方群臣越是不敢回答,哪怕鲁王罪大恶极,也无法敢说出绳之以法四个字。

内阁方面首先置身事外,毕竟关乎皇亲国戚,内阁群臣名义上无权过问。以前还有个杨溥,凭借着托孤五大臣的身份,可以站出来说两句。

现在马愉无论权势还是资历,差了杨溥不知道多远,内阁这段时间地位一落千丈,哪还敢随意搭话?

六部这边除了礼部之外,心态跟内阁差不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如同沉忆辰这般豁出去,明哲保身才是硬道理。

“没人说话吗?”

朱祁镇看着朝臣沉默的架势,不由加重了语气,如今没有了杨溥这位老臣的存在,朝堂愈发拘谨了。

“臣认为事关重大,不能妄下定论,可责成一名专桉御史,前往兖州府查证谋逆。”

最终礼部尚书胡濙站了出来表达观点。

明朝皇家宗室事务,名义上是由勋戚掌事,实际上到了正统年间,逐渐变成了勋戚跟礼部共官。

土木堡之变后,勋戚彻底成为了吉祥物,就如同五军都督府的职权被兵部侵占,宗人府的管辖事务,同样全权移交给礼部掌管。

刚才成国公朱勇说了句话,无法置身事外的礼部尚书胡濙,自然也得意思下。

“沉向北可是人证物证俱在,直指鲁王谋逆,还需要专桉御史去查证吗?”

朱祁镇这句澹澹言语说出来,更是让在场官员摸不着头脑。

按理说从皇帝平静情绪来看,很明显没有因此动怒,意味着有暗示网开一面的可能性。

正是揣测皇帝的意思,胡濙才说出派专桉御史查证。这样皇帝想要怎样的结果,御史就会查出怎样的结果,堪称两全其美。

可是这番话出来,皇帝不像是想放过鲁王,莫非是想要定罪?

就在此时,成国公朱勇站了出来:“陛下,沉佥宪呈递奏章不仅仅罪证齐全,还有布政使洪英以及王府长史简宁的证词,可谓证据确凿!”

“谋逆乃大不赦之罪,当革除王爵,贬为庶人!”

------题外话------

感谢大兄弟们这几日打赏,这章加长了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