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31 不择手段(二合一)

231 不择手段(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姜县丞,号召所有人全力挖掘隔火带,搬运不走的物资就地放弃!”

既然基本上确定是人为纵火,那么着火点肯定比预测的还要多,得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彻底阻止火势蔓延!

“可还有许多米粮物料并未着火,说不定还能抢救出来。”

姜沛没有沉忆辰这般果决,码头上每一分物资米粮都来之不易,他实在不忍放弃。

“阻止火势蔓延才是第一要务,别因小失大!”

“是,下官遵命!”

望着眼前已经彻底失控的火势,姜沛也明白不能再优柔寡断下去,立马招呼着县衙差役传令放弃搬运物资。

吩咐完姜沛后,沉忆辰转身朝着伍东吩咐道:“挖掘隔火带民力足够了,把救火的运军征调出来,让他们严加看守剩余仓库,不允许任何可疑之人靠近!”

“是,佥宪。”

伍东此刻也回过味来了,看管的仓使差役全然下落不知,摆明事有蹊跷。

如今张秋镇一片混乱,很容易给心怀鬼胎之人可趁之机,剩余的物料米粮不能再出事了,否则别说是治水,就连口粮都会成问题。

“苍火头听令。”

“小的在。”

“快马领一队人前往岩谷县仓库,详细排查各项遗漏的地方,决不允许再次出现走水的情况!”

“小的明白。”

苍火头二话不说,招呼着一队沉忆辰亲卫,就往二十里外的阳谷县城奔赴过去。

阳谷县城的仓储里面,主要堆放着银钱米粮,相对来说没有河工料那么易燃。但是人为纵火,可不管你易燃不易燃,火油往上面一泼,很快就是燃烧起滔天烈焰。

连绵的春雨对于治水来说是个隐患,却对于救火乃天降福音。再加上小半年的灾后重建,民力们的组织度跟执行力,远超一般的农民商户。

短短时间内数道隔火带挖掘完成,火势被隔绝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哪怕依旧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却无法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漫天的火光一直燃烧到夜幕降临,重建还没多久的码头仓库,再次成为了一片断壁残垣,甚至比之前还要衰败。

沉忆辰等人身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烟尘,站在还冒着零星火苗的灰尽面前,脸上表情无比凝重。而他的身后,就是参与救火的张秋镇灾民们,更是许多人流露出悲痛神情。

要知道张秋镇被黄河之水冲成废墟,靠着灾民们一砖一瓦重建起来,付出的心血跟精力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这群灾民们经历过流离失所的日子,现在看着物料米粮被付之一炬,很担心以前那种悲惨的生活将重演。

状元公能挽救山东万民一回,还有心力再救一回吗?

沉忆辰感受着身旁众人低沉的士气,他深吸了一口气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转身面向众人。

“诸位父老乡亲,今日码头仓储遭逢大火,本官相信尔等内心里面肯定惊慌惶恐,担心往后日子是否会再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沉忆辰这句话说出了在场民众的心声,古往今来仓储被烧,最先放弃的一定是平民百姓。

如今整个山东兖州府境内灾民已经超过六十万,春耕播种的农田距离丰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日所需的米粮银钱堪称天量。

《骗了康熙》

更为重要一点,就是汛期即将来临,米粮跟物料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面临二选一的局面。

沉忆辰出镇山东的任务是治水,并不是赈灾,二选一的答桉就很明显了。

看着在场百姓忧虑的神情,沉忆辰脸上却浮现出一抹笑容,然后用着坚定的声音继续说道。

“本官出镇山东以来,做出过数个承诺,包括曾被无数人质疑的工饷饭食。事实证明,本官言出必行,没有拖欠薄待过任何一名百姓!”

“今日大火造成的局面再难,能难得过本官初到山东那满目苍痍的场景?”

“一场大火烧不垮本官,更烧不掉诸位的民心所向。整个张秋镇成为废墟,都能重建得起来,区区一个码头何足惧哉!”

沉忆辰一字一句堪称斩钉截铁,本来因为大火而消沉惶恐的百姓运军们,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没错,废墟都能重建,区区码头又算得了什么东西。

当初一穷二白,无衣无粮,状元头都做到了双饷实发,让黎民百姓吃饱穿暖,今日条件又不知比当初好到哪里去了。

“状元公一言九鼎,咱们没什么好担心的!”

“烧了再建就是,有状元公主导何事不成?”

“大伙儿放心吧,状元公不会撒手抛弃我们的!”

各种豪迈声音不断从人群中响起,一扫之前意志消沉的阴霾。

这就是以行践言带来的民心所向,哪怕河工物料被烧这种严重事故,只要沉忆辰振臂高呼,就能应者云集!

安抚完民心之后,沉忆辰回到了驻地居所,脸上的表情却并没有之前那般轻松。

救火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同步统计损失,银钱米粮损失还在其次,主要是河工大料被焚毁十之**。

要知道相比较束水攻沙的可控水势,夏季暴雨来临凶勐洪水,才是对河堤真正挑战。完成蓄清刷黄步骤后,依旧要大规模的加固河堤迎接汛期。

如今河工物料均被焚毁,单纯的夯实河堤泥土,不建造配合的遥、缕、格、月四套堤坝,很难抵挡住汛期的水量。

而且河工大料这种东西,还不像粮食那般容易获取,沉忆辰仓库里面存放的物料,已经是汪志道等江浙大盐商,搜刮了数省之地的物资运输过去。

想要再弄来这么多的河工物料,筹集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书房内卞和、姜沛、伍东等人看着沉忆辰凝重表情,俱是低头着大气都不敢出。特别是姜沛跟伍东,他们一人负责重建,一人负责安保,如今河工物料焚毁,他们难辞其咎。

“伍把总,找寻到失踪的仓使跟看管差役了吗?”

“回禀佥宪,卑职在仓库废墟中发现了十几俱烧焦的尸骸,初步断定他们应该就是仓使或者看管差役。”

葬生火海了?

沉忆辰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历朝历代仓储人为纵火,大多是贪污**需要消灭罪证,一把火给烧了就能来个死无对证。

明朝这种“鬼见愁”似的税收方式,仓库物资更是一笔烂账,中后期放火烧仓的事情屡见不鲜。

但是在张秋镇,沉忆辰有着绝对的自信,各种入账分配物资,一分一毫都能追查到位,自己更是每日对账查账,仓使跟差役们压根就没有贪墨的机会。

或者退一步说,自己双饷实发,某种意义上就是在高薪养廉,大幅度的减少了地方官吏差役的贪腐动机。

“另外卑职还在废墟中闻到了浓烈的火油气味,人为纵火应该可以坐实了。”

“那能否追查到放火之人?”

“卑职无能,暂时没有线索。”

说罢,伍东就跪地请罪,放在别的官员身上出现了这么大的篓子,最少都得流放三千里。

不过沉忆辰并没有苛责问罪,因为出现这种疏漏,很难归咎到管理混乱或者昏庸无能上。问题更多出在张秋镇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地方官员治理的极限。

这段时间张秋镇每日到来的流民,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抛除前去接管钞关跟盐场的将士,整个阳谷县境内沉忆辰能动用人手,仅有县衙数百官吏差役,以及余下来的几千军户罢了。

就这么点人,要分管张秋镇重建跟河堤治水,还要分出一部分人到阳谷县城安置流民。另外春耕的到来,得给到来的流民们分发丈量土地耕种,更是把人手给分散了。

管理人员不足,就必然会出现各种疏漏,古代又没有现代的那种监控,长八只眼睛都盯不过来。

山东布政司官员,沉忆辰是号令不动也不敢用,他原本还想着传令山东都指挥使继续征调卫所军户前来。

不过由于跟鲁王的撕破脸,如今山东境内官员都开始阳奉阴违起来,佥宪的名头没有之前那么好用了。更重要的是,征调卫所士兵,其实认真来说并不在佥都御史职权范围内,沉忆辰行为已经称得上逾矩。

图谋不轨这个罪名,不仅仅能用在鲁王身上,同样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为了避免被外界抓到把柄,同时为了不挑战皇帝朱祁镇忍耐的底线,沉忆辰不敢再肆无忌惮的征调卫所士兵。

“把追查方向放在鲁王身上,掘地三尺也得给我找出纵火之人!”

沉忆辰这句话出来,屋内除了卞和跟苍火头,其他人俱是面色异变。

姜沛、伍东等人,并不是没有听闻过沉忆辰与鲁王之间的矛盾,毕竟他来到山东没有多久,就强行追缴鲁王“岳父”粮税,以及缴械了王府护卫军。

但是知道归知道,如此**裸的明言说出要追查鲁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明从古至今,未曾有过官员敢私下追查王爷,更没有像沉忆辰这般毫无畏惧!

仅仅是刹那犹豫,伍东就做出了选择,他拱手领命道:“卑职遵命,定当追查出纵火之人!”

伍东这条命,就是沉忆辰在给的。如果没有运河上的遮掩帮扶,整个东昌卫大半运军,如今都得落草为寇,等待着朝廷发兵围剿,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别说是追查鲁王,就算沉忆辰真有行大逆不道之心,伍东估计也会咬牙追随。

“姜县丞,你即刻返回阳谷县衙坐镇,探查县尊孟安维生前与鲁王的联络人脉。”

这群纵火之人到目前为止,丝毫破绽线索都没有露出来,就算不是阳谷县本地人,至少也有本地人参与其中。

沉忆辰估摸着能从孟安维的人脉中查找出线索,或者可以从傅家入手探查。姜沛怎么说也是地头蛇,他在阳谷县查出东西来的几率,应该要比伍东更大。

另外就是阳谷县分流存储了一部分物资米粮,沉忆辰不能让纵火之事再次发生,有姜沛去坐镇县衙,总比其他人要放心。

姜沛听着沉忆辰的命令,咬牙拱手道:“下官领命!”

他与伍东不同,没有运河上共同的秘密以及救命之恩。甚至在早期,姜沛还站在沉忆辰的对立面,听命纯属形势所迫。

但是从这一刻起,姜沛明白自己彻底上了沉忆辰的“贼船”,再无分割可能。

可不知为何,姜沛心中并没有预想中的不安跟忐忑,相反平静从容,哪怕得到的命令是去得罪大明亲王!

看来是与沉忆辰待在一起的时间久了,自己受到了他的影响,也走在了成为“疯子”的道路上。

屋内众人领命退出,只剩下卞和还站在书桌旁,他这时才开口道:“东主,我们猜测错了方向,鲁王目标并不是你,而是治水大业!”

“是我高估了鲁王的底线。”

沉忆辰冷冷回了一句。

他之前把鲁王的报复方向,一直都放在行刺的角度上。毕竟冤有头债有主,自己这个佥都御史,才是得罪王爷的“罪魁祸首”。

鲁王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有仇报仇冲着自己来,出招接着就是。

结果沉忆辰万万没想到,鲁王报复层面不仅仅局限于私人恩怨,而是再次以山东万民为代价,打算破坏治水大业!

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大禹的父亲鲧就因治水失败,被舜殛死于羽山。后续历朝历代对于治水失败的处罚,虽然不至于到要命的地步,但根据情节不同也很难免责。

沉忆辰如若治水失败,以他花费的巨额河工银,以及霸道的行事风格,遭受到的反噬惩处绝对轻不到哪里去。

到时候墙倒众人推,轻则革官为民,重则充军流放都有可能。

沉忆辰以往在朝廷之上经历的政治斗争,除了阉党有些突破下线外,文官集团哪怕再怎么看自己不顺眼,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很多时候还是选择了同仇敌忾。

比如说面对瓦刺使团,亦或者自己前往山东治水。

兖州府好歹是鲁王的封国,某种意义上一方百姓,都称得上是鲁王的子民。

挖开黄河大堤灌既造成决堤,还能用意外愚蠢来解释,如今烧毁河工物料破坏治水,简直就是突破做人的底线,不配称之为封国之主。

“是啊,谁能料想到堂堂大明亲王,竟会如此不择手段。”

卞和同样有些唏嘘感慨,这是视家国天下为无物。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别怪本官也来玩阴的了。”

沉忆辰冷笑一声,然后朝着卞和吩咐道:“卞先生,替本官书写一份上疏,就说张秋镇遭遇不明武装袭击,河工物料被焚烧,本官身受重伤。”

“另外再写一封书信给布政司洪英,就说本官查出来袭击他的人马身份,邀请前来张秋镇议事。”

听完沉忆辰的吩咐,卞和张大嘴巴反问道:“东主,你是想?”

“本来还想名正言顺的定鲁王谋逆,现在看来得用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