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23 钞关地产(二合一)

223 钞关地产(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抚台张骥与鲁王也有关系吗?”

沉忆辰冷冷向简宁问了一句。

这份账本中只提及了预留张骥的一份,却并没有具体的数额,沉忆辰无法确定他涉及程度有多深。

“是。”

简宁点头承认,现如今他连鲁王都卖了,压根就不在乎再多卖一个张骥。

“好,本官明白了。”

沉忆辰没有再多问下去,因为答桉已经很明显,甚至能往前推到孟安维送出去的两封书信。

只可惜孟安维做事情很谨慎,并没有留下他跟鲁王以及巡抚张骥的书信证据,否则沉忆辰能更早发现他们的惊天密谋。

“简长史,你先返回张秋镇,有什么事情本官再另行通知。”

不出意外的话,这份账本的丢失,很快就会在阳谷县乃至整个兖州府掀起轩然大波。简宁如果这个时候被人发现不在阳谷县,那么毫无疑问嫌疑对象将会锁定在他的头上。

简宁可以说是目前沉忆辰手中的一张王牌,如非必要是不会让他白白曝光出去。

“下官遵命!”

得到沉忆辰的指令,简宁拱手应允快步转身离去。

他这般乔装打扮来到张秋镇,就是不想被人发现自己的行踪,从而增大怀疑几率。

现在账本已经送到,简宁必须以最快速度返回阳谷县,最好是赶在马辉国发现账本丢失之前,否则到时候就解释不清了。

就在简宁离开张秋镇没多久,暂居在阳谷县衙的左参政马辉国,神情惊恐来到了巡抚张骥的房间。

“抚台,大事不好,还请救救下官!”

望着马辉国这副惊惶万状的样子,张骥第一反应是快速把房门给关上,然后再开口询问道:“到底发生了何时,让你这般惧怕?”

“下官与王爷划分阳谷县田亩的账本丢失了。”

“什么!”

听到马辉国把账本给丢了,张骥同样大惊失色。

要知道自从靖难之后,对于当朝天子而言,不怕藩王宗室在地方嚣张跋扈,就怕他们与地方官员其乐融融。

地方官员如若频繁与藩王交往,既会被扣上一项“勾结外藩”的罪名,这项罪名要是坐实了,基本上逃脱不了一个死字。

与此同时封地的藩王,也会被视为“心怀不轨”,遭受到朝廷对训斥以及处罚。甚至情节严重下,还会被降低俸禄跟宗室爵位。

相比较藩王的惩处,无疑地方官员治罪要严重的多,仅仅交往密切就有几率被判死。

马辉国与鲁王共同侵占民田的举动,已经远超了交往密切的范畴,往严重了说可以看作“起兵造反”的前奏。

如果这份账本到了有心人手中,他必死无疑!

“你怎会这般不小心,账本这种绝密之物也能弄丢?”

张骥真是有种猪队友的感觉,事关身家性命的东西,说丢就丢了。

这种人能担任从三品的布政司参政,简直就是官员之耻!

“下官一直都是小心谨慎,把账本随身携带,实在想不明白如何弄丢的,还请抚台救我!”

说起这账本丢失之事,到目前为止马辉国自己都一头雾水。知道账本存在的人本就屈指可数,自己也从来没有粗心大意过,却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飞!

看着马辉国痛哭流涕的模样,张骥深吸了一口气稳定情绪,然后开口问道:“账本除了你与王爷的分账,可还有其他同僚账目?”

既然账本丢失已成事实,那么现在张骥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这个账本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如果没有,关键时刻就得考虑弃车保帅了。

“有……”

马辉国小声应答着,不敢抬头直视张骥的目光。

没有说出名字,双方却心照不宣明白指的是谁,当听到这个“有”字的时候,张骥盛怒之下直接就是一脚踹了过去。

然后怒喝道:“王爷与诸位同僚的账本,仅是个人单向记账,你为何要记载本官的名字!”

账本这种东西存在就是隐患,却没有又不行。地方官员跟王府也不是什么白痴,用一套账本记载所有的账目。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世人皆知。

于是与鲁王府有交往的地方官,每人都有一套属于各自的账本,就是为了避免风险。

张骥万万没想到,马辉国这个白痴还把自己给拉下水,此时连杀他的心都有了。

被踹倒的马辉国,爬起来后紧紧抱住张骥的大腿,一把鼻滴一把泪哭诉道:“抚台息怒啊,这并不是下官有意为之,而是阳谷县原本计划将多出数万顷无主田产,下官又岂敢独享?”

这就是马辉国账本上有张骥等人名字的原因,他们这次胃口实在太大,几乎要吞并整个阳谷县的数万顷土地。如果不上下打点每人分一杯羹,很容易分赃不均引发内乱,却没想到成为每个人死穴!

听着马辉国哭诉,张骥盛怒之下胸膛剧烈起伏着。不过他也明白此时再继续怪责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必须得找到挽救办法。

“你仔细回想下,账本最后可能被何人获取?”

“下官属实不知,账本之事仅有王爷、抚台等寥寥数人知道,谁都不可能去窃取账本。”

“那最后一个提及账本是谁?”

“前几日简长史与下官对账过。”

简宁?

张骥听到简宁的名字后,脑海中飞速思索起来,推测他有没有可能去拿账本。

不过左思右想,张骥始终想不到简宁有任何的作桉动机,他与自己等人是一条船上的人,拿账本有什么用?

“除了简长史还有谁?”

张骥继续追问,他觉得另有其人。

“没有了。”

“你确定?”

“下官确定,除了简长史,就只有世子对账过。”

马辉国这次十分肯定,毕竟账本这种东西不可能轻易示人,最近这段时间除了鲁王世子,就只有简宁。

“你即刻安排几个人去盯着简长史,本官前往张秋镇一趟。”

“抚台为何要前往张秋镇?”

马辉国不明所以的问了一句,这种紧要时刻不去找寻账本,去张秋镇干什么。

“蠢才,山东地界除了沉忆辰,谁还能让账本发挥作用?”

张骥怒骂了一声,拿起披风就朝着屋外走去。

没有线索的情况下,谁是最大的获利者,那么谁的嫌疑就最大。

张骥不确定此事就跟沉忆辰有关,但能利用账本威胁到自己的,整个山东地界除了布政使洪英,就只剩下沉忆辰。

洪英这个软骨头,张秋镇遇袭都不敢禀告朝廷,更别论去得罪鲁王。相反沉忆辰年少轻狂,天不怕地不怕,不管有没有可能都得去试探下他的口风。

一旦察觉出问题不对,就得跟鲁王商议后手准备了。

另外一边的沉忆辰,并不知道张骥如此迅速,就把怀疑目标放在自己身上。他此刻正在破败的张秋镇临时驻地,接待从扬州过来的大盐商。

“草民扬州人士汪志道,拜见佥宪大老爷!”

汪志道是江淮地区数一数二的大盐商,运河上民间运粮船,有三成是属于汪氏家族,可谓富甲一方。

他本人身上其实还有着生员功名,不过这个功名是靠着银钱买来的,面对沉忆辰这种位高权重的绯袍大员,商人身份自然不敢冒认士大夫功名,老老实实的行跪拜礼。

“汪兄不必如此客气,还请快快起身!”

沉忆辰热情无比的把汪志道从地上扶起,满面笑容没有丝毫的官架子,简直随和到了极点。

他的这副模样,却让在场的阳谷县官吏神情复杂。

当初在驿站就是被这笑容给骗了,还以为是个年轻官二代软柿子,结果一套恩威并施组合拳打下来,现如今县衙上下全都老实了。

沉忆辰的这种亲民态度,自然让汪志道受宠若惊,连称不敢当。

要知道山东地界还在盛传着沉忆辰铁面无私,为民除害杖毙了县令孟安维。汪志道本来还以为对方官威甚重,连买来的功名都不敢用,卑微的自称草民。

现在看来沉忆辰的形象,好像与外界流传的大不相同,堂堂绯袍大员如此礼遇自己这末等商人,也太礼贤下士吧。

双方入座之后,沉忆辰开门见山说道:“本官意图想必汪兄已经很清楚,如今张秋镇百废待兴,就不绕圈子说话了。”

“不知汪兄能做成一笔多大的买卖?”

沉忆辰这种简单粗暴的问法,着实又让汪志道开了眼界。难怪短短时间之内,阳谷县境内灾民悉数获得救济,目光所及之处一副热火朝天的重建景象。

能有此剧变,看来跟状元公的性格有关,雷令风行!

“佥宪大老爷能拿出多少盐,草民就能做多大的生意。”

别的汪志道不敢口出狂言,要论起运河上做盐务买卖,他有着绝对的自信。

“好,汪兄果然大手笔!”

“本官每月能提供两万石盐,并且每月阳谷县还有着数十万民众衣食所需,汪兄如若能运来米粮肉食,本官可以全部交由你来供应。”

明朝前中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遵循着以物换物的原则,沉忆辰现在继续米粮肉食,刚好可以用盐与汪志道进行交换。

按照明朝官盐每石二两的定价,这就是四万两白银的大生意,再加上数十万人的衣食住行,每个月交易量折合下来能达到六至七万两。

一般运河上的小商家,还真吃不下来。

只是沉忆辰的这番言语,让在场的卞和、姜沛等人,神情有些不太自然。

因为目前沉忆辰手中,别说两万石盐了,就连两石盐都没有。见过画大饼打空头支票的,还真没见过吹的这么狠的,万一山东都转运盐使司旗下盐场没“抢”过来,拿什么去支付两万石的盐引?

果然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沉忆辰表现的越热情,就越有奸商的潜质。

汪志道完全没有怀疑沉忆辰在空手套白狼,他在听完对方的筹码后,立马就给出了早就商定好的报价。

“佥宪大老爷信任,草民定当竭尽所能,每月运来足量的米粮肉食。另外扬州汪氏愿出白银三万两,在张秋镇置办商铺仓储!”

这就是汪志道给出的报价,张秋镇目前废墟一片,三万两足矣彰显诚意。

没想到沉忆辰听到这个报价后,立马就摇了摇头道:“十万两,本官专门给你划分出一条街为汪氏商行。”

十万两?

汪志道简直惊呆了,哪怕在寸土寸金的京师,买下一条街的产业可能都用不了十万两,张秋镇何德何能值十万两?

“佥宪大老爷,十万两有些过多了,草民承担不起。”

汪志道不敢得罪沉忆辰,只能委婉的表达拒绝,这个看起来面和心善的状元公,属实在狮子大开口。

“除了一条街的商行,本官治水期间将打通运河山东境内钞关,汪氏每艘运船关税比以往少收五成,并且快速放行通过,不会有任何的吃拿卡要!”

明宣德四年(1429年)在运河上设立了七座钞关,从北向南依次是京师崇文门,天津河西务、山东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浒墅关、杭州北新关。

其中山东临清钞关,为大明七大钞关之首,每年征收税银在十万两以上。官方漕船名义上过关是不缴纳关税的,所以钞关主要征税对象,就是江浙地带的商户。

汪氏运船每年在山东临清关缴纳的关税,就得高达数万两。并且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关税,暗地里被吃拿卡要的银钱,几乎还要翻个倍。

如果沉忆辰能做到取消吃拿卡要,提升过关效率,别说是减少五成,就算增加五成汪志道都觉得是笔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每次被卡在关卡费心费力费时,而且遇到梅雨季节,很容易导致整船的货物霉变损坏,损失远远超过了五成关税。

“草民愿出十万两购买商铺!”

见到汪志道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下来,沉忆辰满意的点了点头。

“汪兄爽快,另外本官今日所言,汪兄可以传递给其他的商户。凡在张秋镇购买商铺产业,一律得以享受通过五成优惠!”

其实认真说起来,沉忆辰的这个想法还是清末海关启发的灵感。

清末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了赔偿巨额银钱,大清就把海关给抵押了出去。结果却出现了一件极其离谱的事情,那就是抵押出去的海关,收到的关税居然还多出来好几倍。

正是靠着海关结余银两,给腐朽清王朝续了一波命。

明朝运河钞关同样如此,只要能打击**提升通行效率,哪怕关税降低五成,可能收到的税也要比之前更多。

至少沉忆辰可以确定,在自己掌控之下,上缴给朝廷的不可能更少!

自己目前乃治水的御史钦差,临清也属于洪水泛滥区,用修建河堤名义去接手,可以说名正言顺。同时大明中枢还有一点好,那就是只要关税上缴到位,就几乎不会引发多少异议,反正谁收不是收?

钞关加地产,沉忆辰算是彻底解决了银钱上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