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15 局势反转(二合一)

215 局势反转(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卞先生,第一批护送前往张秋镇的阳谷县灾民人数是多少?”

这两日大多数时间里面,沉忆辰都在与山东布政司官员周旋,迁徙灾民的具体事宜就交给了卞和负责。

现在感觉到情况不太对劲,立马就想要详细了解卞和的流程方桉。

“回东主,属下安排三千泰安卫军士运粮,五百东昌卫运军跟一百县衙差役护送灾民。”

“河湾处先行出发的是两万身体比较强壮的灾民,协助运军完成屋舍的前期搭建工作,另有一万多名老幼妇孺打算等屋舍初具雏形,才从阳谷县河湾启程。”

两万人?

沉忆辰听完卞和的回答,找了个地势比较高的残墙站了上去,扫视一圈目测在场人数也就两万多人的样子。

这也就是说,除去从阳谷县出发的灾民,几乎没有张秋镇本地的灾民,也没有从外地赶过来的流民。

“人数不对。”

沉忆辰面色凝重的说了一句。

战场上有句话叫做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这句话对于灾后重建而言同样如此,更别说沉忆辰还想着招募人力大兴水利了。

张秋镇乃运河重镇,哪怕这次属于黄河决堤的重灾区,就连城镇都被洪水彻底摧毁。但古代可没有现代那么高城市化率,不可能所有百姓尽数淹死,周边村舍山地幸存者不在少数。

再加上张贴告示收拢流民,沉忆辰之前乐观估计,张秋镇至少有着数万人等待自己赈灾救济,如今人数实在相差太多了。

“伍把总,赈灾济民的告示,尔等都张贴出去了吗?”

“回佥宪,得到命令后卑职就吩咐弟兄们沿着河道四处张贴,三省八府之地都已经传递到位!”

有黄河跟运河两条河流的存在,机动性相比较大明其他地方要迅速许多,伍东已经让人在这数日内把告示都张贴出去了。

情况属实有些诡异,沉忆辰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于是向着身旁卞和问道:“卞先生,你说会不会是灾民长时间饥饿导致身体虚弱,无力跋涉远行?”

沉忆辰脑海中浮现出当初在河湾见到的惨状,那时候阳谷县百姓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动弹的人都没有几个,更别说什么长途跋涉了。

如果真是无力远行的话,那只能说明自己把以工代赈想的太简单,赈灾济民阶段远远没有结束,更别论大兴水利了。

得想办法往三省八府输送粮食搭设粥棚,让受灾百姓恢复一定的元气后,才有体力动身前往张秋镇治水!

听着沉忆辰的询问,卞和脸上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他才摇头道:“有这种可能性,但属下认为不至于此,肯定还有别的因素。”

言罢,卞和朝着伍东说道:“伍把总,还劳烦找寻一下最近赶往张秋镇的灾民,看看能不能问出点什么。”

“是,卞先生。”

伍东拱手后,就立马朝着人群中走去。没过多久,一名衣衫褴褛的老者就被带到了沉忆辰面前,见到这身绯袍官服,他立马就匍匐在地行礼。

“此非法堂之上,长者无需多礼。”

沉忆辰向前跨出一步,赶忙把地上的老者给扶了起来。

“本官是佥都御史沉忆辰,也是乙丑科的状元及第,不知长者是何地人士?”

沉忆辰首先做了自我介绍,把状元公的身份搬了出来,同时脸上挂着温和笑容,尽量展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不吓着这名老者。

如今随着官衔跟地位越高,沉忆辰某种意义上与平民百姓之间,产生了一道巨大的阶级鸿沟。哪怕很多时候他并不想气势凌人,依旧会产生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于是很多时候,他面对平民百姓,会比以前还未有官身的阶段更谦恭。就是为了警醒自己,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去俯视众生。

却没想到眼前这名老者,听到沉忆辰的名字后,却愈发激动起来。

执意跪下行礼道:“小老儿拜见状元公,救命的大恩大德,余生不敢忘!”

“此乃本官分内之事,何需言谢!”

沉忆辰再次把老者扶了起来,他现在对于百姓的各种感激,并没有任何理所当然的想法。

相反正是朝廷官员的赈灾不力,才会导致苍生艰难至此!

接着沉忆辰又安抚了几句,让老者把情绪稳定下来,开始回答正事。

“状元公,小老儿是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士,看到张贴的告示后,于是来到了张秋镇求生。”

居然是河南开封府人士?

这名老者的回答,算是推翻了沉忆辰之前的猜测,那就是灾民无力前往张秋镇。

虽然明朝的封丘县跟张秋镇,并没有听起来的跨省那么远,相隔仅仅百来里路。但是一名老者都能赶到张秋镇,沉忆辰不相信其他青壮灾民走不动路。

就算有,也不至于这么夸张。

“长者,那你这一路上,可有其他流民同行?”

“有!”

面对沉忆辰询问,老者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看到是状元公发布告示,基本上乡亲们都动身向着张秋镇赶来。”

“那为何抵达人数如此稀少?”

“状元公有所不知,乡亲们在路上都被官府跟乡绅们设立关卡拦下了。年轻力壮家有田地的,都不允许通过,小老儿年纪老迈无田无产,才放了过来。”

被地方官府跟乡绅拦住了?

听到是这个原因,沉忆辰内心里面是满满的震惊。

他想过很多种可行性,唯独没有想过地方官府人为阻拦!

要知道流民对于很多地方官府而言,那是沉重的负担跟起义的隐患,求之不得把这群“瘟神”给送出自己管辖的地界,怎么可能还拦住不愿意走?

莫非他们宁愿灾民活活冻死跟饿死,都不愿意让别人赈灾济民吗?

沉忆辰从不把地方官员定性为好人或者坏人,更多是从利益角度看待问题。

做这种事情堪称损人不利己,甚至还有可能被自己这个佥都御史弹劾,动机何在?

“本官知道了。”

虽然内心里面震惊无比,但沉忆辰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的朝着伍东吩咐道:“送长者回去,居所修建完毕后,优先供应老弱妇孺。”

“是,卑职明白。”

“小老儿谢过状元公!”

这名老者再次向沉忆辰行了个大礼,同时眼中热泪盈眶。

要知道古代遭灾第一时间被抛弃的,恰恰就是老弱妇孺,沉忆辰此举更是给了弱者多一分活路!

看着老者远去之后,沉忆辰这才转身向着卞和问道:“卞先生,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论起地方经验,沉忆辰终究不如卞和,他想要寻求答桉。

“扣留青壮跟有田产者,根源就在此处,他们吞并田产农户!”

卞和的这句话,瞬间就让沉忆辰领悟过来,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在路上见到灾民惨状,更多是认为地方官府懒政怠政不作为,放任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现在看来自己是远远的低估了地方官府跟乡绅,他们并不是懒,而是单纯的坏!

明朝到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前,不说国运上处于上升期,起码远远称不上衰落。加之明英宗各种赈灾什么的也挺上心,土地兼并的情况不像中后期那么严重,大多数百姓都还能勉强度日。

百姓既然能过日子,小农思维本质下,他们就绝对不可能出卖田产。甚至放在乡野农村,谁家要是出卖田产,会被四里八乡戳嵴梁骨大骂败家子。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百姓们活不下去,为了求生就不得不出卖田产,甚至卖儿卖女卖自身。

古往今来,每逢大灾都是急剧亏大贫富差距的时期。

穷者无立锥之地,富者有弥望之田!

阻拦他们到张秋镇接受救济,寒冬腊月里面再熬上一个来月,恐怕就连野草树皮都找不到充饥。

这种必死局面下,家里面有田产的,只能出卖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青壮劳力,地主乡绅们也可以趁机压价,把他们聘请为自家的佃户租户。

于是乎一场大灾,不单单地没了,就连人身自由都没了。

由此引申,沉忆辰甚至怀疑阳谷知县孟安维,把百姓封禁在河湾的用意,并不仅仅是为了粉饰太平,而是准备兼并全县的农田土地!

难怪之前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一个区区知县哪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再算上土地人力的巨大利益,这一切便都解释的通了!

“卞先生,我小看他们。”

沉忆辰面色铁青的吐出这句话,没有说明“他们”指的是谁,卞和却心中有数。

“东主无需自责,以你的年纪能在官场这个是非之地,做到如今局势已经很不错了。”

卞和这句话并不是安慰,而是认同。

沉忆辰一个年仅十八的京官,外派地方承担治水重任,还得肩负百万受灾民众。能一步步解决银钱米粮问题,已经堪称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个人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世间之事又岂能面面俱到?

“卞先生,我该如何破局?”

“以力破局!”

如今无论是赈灾还是治水,都属于迫在眉睫的事情,沉忆辰没有时间去玩什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甚至就连上门警告威吓,他都不可能把三省八府之地通通跑遍。

为今之计,就只有拿出当初对付县令孟安维的手段,简单粗暴拆毁关卡保持灾民的通行顺畅。

如遇阻拦,就再杀一只鸡来儆猴!

“苍火头,传令让韩勇跟韩斌来见本官!”

“是,沉公子!”

感受到沉忆辰语气的变化,苍火头叫上几个矿工,分头去同知东昌卫千总韩勇跟泰安卫指挥佥事韩斌。

大概半个时辰后,正在处理运粮跟转移灾民的两人,大步流星的奔赴到沉忆辰面前,额头上还有着密密麻麻的汗珠。

“卑职韩斌、韩勇见过佥宪!”

“韩佥事、韩千总,本官即刻签发御史令,命你们组织人马兵分八路奔赴受灾的三省八府。如遇到阻拦灾民前往张秋镇的关卡一律拆毁,若是有不服反抗者,准许你们先斩后奏!”

“一切责任,由本官承担!”

韩勇跟韩斌两人,在收到沉忆辰紧急召见后,就意识到有要是发生。

结果事情的严重性,还是出乎了他们所料,沉忆辰居然动用了“先斩后奏”这般词语,属实有些吓人。

不过现在已经调拨到沉忆辰的旗下,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更别说这些天的所见所闻,让地方卫所士兵打心眼的尊重认同沉忆辰。

所以二人没有丝毫犹豫,齐声应道:“卑职遵命!”

“卞先生,提前发放东昌卫跟泰安卫军饷,所有将士均双饷实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将士为自己卖命效力,光靠尊重跟认同是不够的,粮饷等东西要给足!

要知道明朝军户饷银低的可怕,名义上一年有个十来两银子,实际到手除去各种克扣漂没,可能连一半都没有。于是乎在明朝后期,军户有战斗力的卖身成为将领家丁,没有战斗力活的跟乞丐差不多,只能彻底沦为佃户。

之前沉忆辰就给阳谷县官吏双饷实发,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说过不分文武高低贵贱,那这碗水就得端平。

虽然现在沉忆辰手头并不宽裕,但万把两银子军饷,他还是出得起!

“是,东主。”

说实话,卞和并不赞同沉忆辰这样的做法,大手大脚不仅仅容易引起财政危机,更容易让自己行高于众,引发现有规则的反扑。

但是卫所军将领就在眼前,卞和不可能在这种场合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只好选择从命。

“卑职代卫所弟兄们,谢过佥宪!”

韩斌跟韩勇两人因为情绪激动,答谢的话语都带着些许颤音。

明朝军户大多生活艰难,之前韩勇率领的东昌卫运军,就是活不下去才谋逆犯上,劫掠漕粮。

西红柿

如今双饷实发,多少弟兄们能让妻儿子女吃顿饱饭,这份实际行动带来的恩情,远胜千言万语。

“兵贵神速,尔等去分配人手吧。”

“是,卑职告退。”

看着韩勇跟韩斌两人远去,卞和这才开口说道:“东主,属下能理解你爱兵如子的高义,不过卫所士兵也双饷实发,日后银钱米粮恐捉襟见肘。”

阳谷县衙官吏差役双饷实发,毕竟才几百号人,千把两银子就搞定了。卫所士兵人数翻了十倍,这也就意味着支出将多出十倍。

这个月你给他们双饷实发,那下个月呢,是不是照旧?

那下下个月又该如何发放军饷?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卞和相信沉忆辰不会不懂,开了这个口子,后续想要关上就难了。

“以后的事情本官会想办法,实在不行再选几个乡绅大户追缴粮税就好。”

同样的一件事情开了个头,后续想要复制下去就简单许多。

阳谷县三大家能追缴出三万多两,兖州府下辖十县,追缴三十万两没多大问题。更别论整个山东布政司,管辖着五十一个县跟十五个散州,随便敲点竹杠干什么都够了。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管事后会掀起如何的滔天巨浪,只要沉忆辰还担任佥都御史一职,他在山东地界就可以呼风唤雨。

只要能把事情给办成了,就算问责撤职回京又如何?

如今的沉忆辰,已经不像当初那般“权欲熏心”了。

“东主,赈灾济民之事以力破局,吾等可以高举仁义大旗,就算闹到金銮殿也无妨。”

“但追缴乡绅望族税粮,此事万不可再行,否则将被朝野内外群起而攻之!”

卞和这次没有默认或者委婉劝解,而是说出了事情的严重性。

追缴乡绅望族隐瞒的税粮,等同于挑战整个天下的士大夫阶层。

朝野内外只要有功名在身,除了于谦等极少数人,谁家没有挂靠隐瞒的田产,谁家没有偷逃漏税过?

沉忆辰开了这个头,就等于挑战了所有人的利益,皇帝都保不住他。

哪怕不在乎什么青云之路,可能就连治水之事都完成不了,就得被召回京师!

听着卞和这番话语,沉忆辰有些愤怒的情绪,逐渐冷静了下来。确实很多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规则能去挑战撬动,有些规则以自己目前身份“触之既死”。

追缴乡绅望族税粮这种事情,不能肆无忌惮的进行下去。

“卞先生所言有理,我会引以为戒。”

沉忆辰朝着卞和拱手致意,他明白不能意气用事。

“此乃东主深明大义。”

卞和并未居功,他很清楚相处的界限在那里。

无论沉忆辰再如何大度从谏如流,他终究是自己的东主,而不是学生。

第二日清晨,韩斌跟韩勇二人,就分配好卫所将士兵分八路,前往三省八府之地拆除关卡。

几乎就是在士兵动身的同时,就有人把消息传递回来阳谷县府衙,张骥第一时间就得知了。

对于沉忆辰的以力破局的方法,张骥彷佛早有预料,他立马把布政司左参政马辉国,左参议曹希等人,召集到自己房中商量对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