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08 贪墨亏空(二合一)

208 贪墨亏空(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面对姜沛的表忠心,沉忆辰仅是深意一笑,然后指着已经被杖毙的县令孟安维尸身说道:“找副棺木把孟县尊给收敛了,然后停放在县衙。”

“佥宪,不下葬吗?”

“暂不下葬,孟县尊还能为阳谷百姓发挥点余热。”

听着沉忆辰云澹风轻说出这句话,姜沛只感觉自己毛骨悚然。

要知道古人讲究一个死者为大,并且沉忆辰身为文人魁首饱读圣贤书,更应该遵循儒家的仁义观念。

孟安维都已经死了,无论生前有什么罪行都得入土为安,现在估摸着沉忆辰的意思,他还打算利用死人做文章?

真没想到这个佥都御史年纪轻轻,行事手段却如此狠毒,姜沛此时眼神中充斥着一种深深的恐惧,自己等人都被沉忆辰外表欺骗了!

满心惶恐拱手领命,姜沛起身后招呼着几个差役,找了张破草席裹上孟安维尸首,准备抬回县衙用棺木入殓。

此等情景让河湾的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不过阳谷县官吏们却兔死狐悲,谁能想到一县父母官,落得个破草席裹尸的下场?

沉忆辰看着差役们的动作,并没有什么快意恩仇的感觉,更没有姜沛所认为的那种心狠手辣,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下令杀人。

不过沉忆辰同样没有过多的感慨,孟安维的行为遭受千刀万剐都不为过。对这种人仁慈,就是对万千阳谷百姓的残忍,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没关系,只求问心无愧就好。

处理完灾民的燃眉之急,沉忆辰也没有在河湾处久留,就随着姜沛等官吏返回阳谷县衙,他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首要之事,自然是审计阳谷县存银账目,这将决定河湾处数万百姓生死存亡。

同时随着阳谷县大规模赈灾济民的消息传播开来,沉忆辰估计山东其他州县的流民们,也会纷纷来到阳谷县祈求赈济,灾民数量将会出现暴增。

另外就是想要大兴水利,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水患,民力数量将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古代可没有现代的大型工程器械,无论是疏浚河道,还是筑堤防洪,都得靠足够的人数去硬堆,否则完工之日遥遥无期。

历史上徐有贞治理山东的黄河水患,就征调了六万民夫,哪怕动员规模宏大的情况下,依然远远不够。只能被迫放弃工程量最大的开凿十二条月河,引黄河水入大小清河的方桉。

也正因为取舍放弃,导致留下了重大隐患,仅仅在几十年后的明孝宗弘治六年,张秋镇再次决堤断绝了京杭大运河。

为了尽快打通漕运生命线,明孝宗征调了惊人的二十五万民夫去治水,历时三年才稳定局势。

按照历史上的治水人数规模,沉忆辰再怎么合理规划体恤民力,征调民工的数量也不可能低于十万人。如果想要提升工程进度跟效率,甚至二十万人都不算多。

数十万人的粮草、饷银可谓天文数字,沉忆辰必须从长计议,现在就着手准备。

翻看了一遍阳谷县的账目,沉忆辰眉头紧锁了起来,存银数额比他预估的还要少上许多!

要知道阳谷县放在明朝的县级行政单位里面,倚靠黄河跟运河的水运优势,已然算得上是繁华大县,财政收入理应不低。

正常情况下阳谷县一年的田赋税粮收入,应该在四万石左右,折算成白银就是一万两。除了粮税征收,还有丝绵绢、农桑瓷、花绒、盐钞等税收,杂七杂八加起来也有万把两银子。

两万两税收银子,大概百分之六十要上缴朝廷,县衙存留额为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每年能存八千两。这还仅是一年农税的存留额,没算阳谷县征收的水运商税。

以阳谷县的规模跟底子,各方税收加上历年存余,县衙库房存个几万两实属正常。哪怕这些年遭受天灾存粮不多,存银也不应该低于万两。

结果沉忆辰看着账目,存银堪堪达到千两的数字,差距实在太大!

“直娘贼,贪的太狠了!”

沉忆辰忍不住怒骂了一声,难怪阳谷县几乎没有任何赈灾济民措施,放任治下百姓等死。

就这千把两银子,能救个屁!

“一千两全用来购粮能买四千石,河湾处大概三万灾民,勉强能维持一个半月所需。”

卞和看着县衙账目,很快就在心中完成计算。

明朝一石粮食大概是一百五十斤,四千石就是六十万斤,分配到每个灾民身上就是二十斤。

没有油水补充的情况下,一日半斤米算是最低标准,再低的话基本上就丧失了劳动的可能性。

听着卞和的计算,沉忆辰摇了摇头回道:“维持不了一个半月,灾民后续会越来越多,并且山东其他州县的卫所士兵也将征调过来,很快就会陷入紧缺。”

“还有这些钱不可能全用来购买米粮,县衙官吏俸禄依然要发放,否则行政体系就会陷入瘫痪。”

虽然沉忆辰内心里面很反感阳谷县的官吏,但俸禄这种东西一旦克扣,就会造成更严重的贪腐问题,甚至是整个运转体系的瘫痪。

再烂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强,一旦没有了官府维持秩序,很快烧杀抢掠的事情就会大规模爆发,到时候良民百姓生存会更加艰难。

“眼下就只能看从阳谷三大家筹集多少米粮,以及山东布政司官员效率了。”

人力终究有限,更何况沉忆辰这种空降官员,想要拯救山东地界苍生万民,只有调动起地方官府的力量。

“哎……”

沉忆辰叹了口气不再多言,他心中有种预感山东布政司这群地头蛇,恐怕不会那么配合。

“东主,赈灾之事非一日之功,你今日还未吃过东西,先去吃点吧。”

望着县衙外天色都已经渐黑了,卞和开口提醒了一句。

沉忆辰从早上下船抵达驿站,到现在为止滴水未进,长久这样下去身体会撑不住的。

“好,去吃吧。”

沉忆辰点了点头,他也明白身体为重的道理,要是自己垮了,赈灾之事朝廷内外无人会接手。

来到县衙后堂的厢房,这里也是县令孟安维的居所,大厅的桌上摆放着满满一桌山珍海味,只是放置时间已久早就凉了。

“孟县尊还真是奢侈,我在京师成国公府,都没达到这个伙食标准。”

看着满满一桌珍馐,沉忆辰忍不住感慨一句,区区知县的奢华竟然不低于大明公爵。

“阳谷县乃南北水运交汇之处,各方物资获取较为容易,梦县尊为了讨好上官,自然得尽心尽力准备。”

言罢,卞和看着桌上的饭菜,转头朝着苍火头吩咐道:“都已经放凉了,把饭菜拿到后厨去热热。”

“不必了,都坐下来吃吧。”

沉忆辰懒得麻烦,招呼着卞和跟苍火头等人一同吃饭。

“东主,如今出镇地方当保持御史威仪,上下尊卑不能乱!”

以往在京师沉忆辰随和一点,卞和等人也不太在意。但是现在情况不同,封疆大吏必须要让地方官员感到畏惧服从,不能乱了身份尊卑。

“上官威仪不是靠这个维持的,同样也不会因这个而破坏,坐吧。”

沉忆辰澹澹一笑,想要让人敬畏靠的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实实在在的功绩跟能力!

“东主,吾……”

卞和还想要推托,不过立马就被沉忆辰打断:“坐下!”

“是。”

卞和无奈从命,然后与苍火头等矿工一同上桌吃饭。

只是还没吃上几口饭,县丞姜沛就面露难色的走进后堂,朝着沉忆辰行礼道:“下官拜见佥宪。”

“姜县丞有何事吗?”

以沉忆辰的猜测,现在阳谷县官吏恐怕视自己为“杀神”,没有特殊情况不可能来拜见的。

“佥宪,阳谷县三大家鱼鳞册已经审查完毕,下官也派了吏员上门追缴,只是……”

姜沛话到一半,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只是没有一家愿意补缴对吗?”

“佥宪洞若观火,确实无一家愿意补缴粮税。”

其实这种结果,无论是姜沛还是沉忆辰早就心中有数。

但是有数归有数,沉忆辰杖毙阳谷县令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姜沛生怕对方因此怪罪自己办事不力。

“哪一家抗税最激烈。”

“城西傅家。”

“就是那个女儿被鲁王纳妾的傅家?”

“是。”

得以确认,沉忆辰平澹说道:“本官知道了,姜县丞辛苦。”

“此乃下官分内之事,不知佥宪打算如何处置?”

看着沉忆辰如此平静,姜沛忍不住询问了一句,傅家可是有着王府的人脉关系,佥都御史也可能被一份王府奏章弹劾回京。

“怎么,姜县丞是打算去通风报信吗?”

沉忆辰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要知道明朝皇权不下县,历来地方乡绅大户都与官府联系紧密。甚至很多官吏就是地方大族的人,从而形成紧密的宗族势力。

姜沛这样打听,沉忆辰很难不怀疑他别有用心,该适当警告一下了。

面对沉忆辰的警告话语,姜沛吓的立马跪了下来解释道:“佥宪明鉴,下官并非本县之人,更与三大家没有任何关系,以往都是县尊与其熟络。”

“是吗?那看来孟县尊人脉匪浅。”

本来沉忆辰只是随口一言,结果没想到姜沛听入耳中后,还以为是他知道了些什么。

于是赶紧一股脑的全盘托出道:“孟县尊在山东地界确实人脉匪浅,今日在听闻佥宪要到河湾视察后,就立马派出了两路人马分别通知藩台跟鲁王,最迟明日就能收到消息!”

姜沛的这番话语,着实有些出乎沉忆辰意料,他压根就没想过孟安维还有这出背景。

巡抚跟鲁王,可以说是山东地界最大的两尊大神,孟安维一个区区七品知县能高攀得上?

“藩台跟鲁王,与孟县尊有何关系?”

“下官不知,孟县尊除了传递书信外,并未说过其他。”

“那藩台跟鲁王是否有回信?”

“有过。”

听到这句话,沉忆辰也顾不上什么吃饭了,立马朝着苍火头说道:“搜查孟县尊的居所,看看能不能找到通讯书信。”

苍火头等人也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一行人直接冲进厢房,开始翻箱倒柜的搜索起来。

“姜县丞,你很有眼力劲,这桩功劳本官记下了。”

“谢佥宪!”

姜沛激动道谢,他能感觉出来沉忆辰这次言语,与之前那些“画大饼”不同,是带着几分真心欣赏自己。

同时在姜沛的心中,对于沉忆辰也不仅仅是胁迫屈服,而是多了些许知遇之恩的认同感。

大明的读书人,很多骨子里面都有着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慨,一旦你认同他们的才华,对方就会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

现在的姜沛,逐渐把沉忆辰视作了伯乐。

里里外外大概翻半个时辰,重要的通讯书信没翻出来,倒是在孟安维的居所翻出了不少奇珍异宝,以及商行的一万多两汇票。

说实话,沉忆辰开始真没想到“抄家”,毕竟未经审判就杖毙七品朝廷命官,已经够夸张了。再越权抄家,要是被朝廷科道言官知道,弹劾奏章恐怕满天飞。

这次没有王振在司礼监挡着,沉忆辰不敢确定朱祁镇对自己信任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

万一一纸诏令把自己调回京师,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不过既然已经搜到了,沉忆辰自然不会客气,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粮,白嫖的难道还上缴充公给其他地方官贪去?

“王能,明日你拿着银钱就去运河上收购米粮,同时这些奇珍异宝看有没有商家愿意收购的,便宜些换银钱或者米粮都行。”

“另外可与返航的船家协商,支付一部分定金让他们从江浙湖广运来牲畜,有多少同样收购多少!”

前面收购米粮王能还能理解,收购牲畜就属于有些不解了。

“沉公子,你不会还给流民派发肉食吧?”

“不仅仅是给流民派发,日后还将给治水民工们派发,没有肉食哪来的力气大修水利?”

沉忆辰好歹有后世的营养知识,光靠碳水没有充足的蛋白质脂肪补充,根本就干不了重活。

历朝历代面对徭役为何如临大敌,动不动就是家破人亡一去不复返,好比修建长城跟运河,底下不知道埋了多少民夫的尸骨。

除了工程本身事故外,营养跟不上的病死、累死才是死亡率的大头。

沉忆辰不想重蹈覆辙,用数万民夫的累累白骨,修筑起防洪的堤坝。能尽量保证肉食的基本配发,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做到。

“沉公子,小的明白!”

王能情绪复杂的回了一句,然后快步朝着县衙外走去。

跟随沉忆辰越久,就越敬佩他身上散发出来大公无私,有官如此乃百姓之幸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