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06 必须死!(二合一)

206 必须死!(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孟安维虽然最终屈服于沉忆辰威势,但动作上还是磨磨唧唧的,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下了高处这个小山坡,随着愈发靠近河湾聚集的流民群体,一股难闻的气味就扑鼻而来。

并且与运河两岸灾民看到官员过来,还会主动聚拢哭诉求救不同。这里的灾民没有过多动作,双眼无神的望着沉忆辰等人,表情充满了等死的绝望。

可能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们也明白自己是被抛弃的弃子,注定没了活路。

没走多远,孟安维停在了一口大缸的旁边,然后面色为难的说道:“回禀佥宪,这就是之前搭建的粥棚。”

沉忆辰也没回话,而是直接来到了这口大缸面前,俯身向里面看去。

后世电视里面看到贪官污吏赈灾的情节,粥棚熬的粥哪怕再怎么稀,好歹也有点米汤水的模样。

沉忆辰在这口大缸里面,没有看到一丁点米粮的影子,黑乎乎的脏水漂浮着各种不知名的杂草树皮,也不知道孟安维怎么有脸说这是粥棚的。

“这里面煮的是米粥吗?”

一步步下来,沉忆辰已经感觉自己的怒气压制到了极点,与朝廷王振这些知名奸佞比起来,地方亲民官才叫做真正的吃人!

“这……这或许是吧……”

吞吞吐吐半天,孟安维居然还硬着头皮承认了下来。

真是见过无耻的,还真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沉忆辰也不再多言,顺手拿起旁边地上一个破碗,从缸里舀出一碗“米粥”递到孟安维面前说道。

“孟县尊,既然这是米粥,那本官就请你尝尝味道如何?”

面对沉忆辰这般话语,孟安维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回道:“佥宪,此乃下官办事不力,等回到县衙之后定会敦促仓储跟乡绅运粮过来。”

“本官是让你尝尝味道如何,听不懂人话吗?”

沉忆辰脸上流露出一抹厉色,再也没有虚情假意的客套。

咋一见到沉忆辰这副面孔,孟安维吓的哆嗦了一下,用着求饶语气说道:“下官知错,还望佥宪恕罪。”

“恕罪?那得问问这里的阳谷百姓是否答应了。”

沉忆辰冷笑一声,然后朝着苍火头等人使了下眼色。

福建矿工心领神会,他们早就对孟安维憋了一肚子的怒火,立马走上前来把他控制住。

同时矿工王能捏开孟安维的下巴,接过沉忆辰手中的这碗“米粥”,咕隆咕隆的就给灌了下去。

“县尊!”

见到这一幕,阳谷县官吏俱是大惊失色。

文人重颜面、重气节,好歹阳谷县令也是正七品的一县父母官,当着下属跟治下百姓的面如此羞辱,沉忆辰此举属实有些恣意妄行!

就算是身为京官佥都御史,也仅有弹纠之权,怎能未经审判处置下官?

一碗“米粥”灌下去之后,孟安维立马就趴在地上干呕起来。同时这一幕场景,也终于让河湾绝望的灾民们,眼神中有了不同的画面。

“这发生了什么,县尊被惩治了?”

“这个年轻官员是何人,为什么敢这么对待县尊老爷?”

“红色官袍据说是大官,莫非是朝廷派人来救我们了?”

“不是说状元公来山东治水了吗,会不会就是他?”

河湾灾民们小声议论着,有些人还挣扎的围了过来。

如若不是被欺骗太多次,能有生的希望,谁又愿意等死?

现在终于有了一处不同的景象,也来了一个不同的官员,说不定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干呕出灌下去的污水后,孟安维在县丞的搀扶下,踉跄着从地上爬了起来。

只见他色厉胆薄的叫嚣道:“沉忆辰,士可杀不可辱,吾乃堂堂朝廷命官,你有何权利羞辱于我!”

“此事哪怕豁出性命,本官也必然向朝廷上表弹劾!”

听到孟安维威胁的话语,沉忆辰脸上反倒是出现了一抹阴冷的笑容。

沉忆辰不怕孟安维跳脚,就怕他隐忍不发,自己找不到治罪的机会。

“按《大明律》骂制使及本管长官,最高杖一百。若官隔三品,则用一百斤枷。”

“尔刚才直呼上官姓名,该当何罪!”

大明律法里面对于辱骂有着严格的惩罚规定,其中骂制使,说的就是奉朝廷命令出使,却被地方官员辱骂的情况。

沉忆辰乃佥都御史,奉命出镇山东治水,刚好就符合这一条。并且知县是正七品地方官,佥都御史为正四品京官,就算不去计算什么京官外官的区别,也相隔了三品。

也就是说孟安维刚才那一句直呼姓名,最高可以让他带着百斤枷锁杖责一百!

下书吧

听到沉忆辰的问罪,孟安维直接吓傻了。

他完全不记得《大明律》里面有这么一条,毕竟对于大多数文人官员而言,一生都是在背读四书五经,谁没事会去看什么大明律啊。

平常县衙判桉,量刑之事也可交给通判或者师爷幕僚,一县长官只需定罪即可。

更让孟安维没想到的是,沉忆辰这种翰林清贵,能把《大明律》给记得滚瓜烂熟,属实离谱!

自己这身板,别说是带枷杖责一百,五十都能被活活打死,孟安维定然不可能伏罪。

“沉佥宪,你此举乃公报私仇,下官不服!”

“你说说看,本官与你有何私仇?”

面对沉忆辰的反问,孟安维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是让他感到恐惧的还在后面一句话。

“话说回来,本官就是公报私仇了又如何,拿下!”

没有抓到证据把柄,沉忆辰要是妄杀下官的话,事后必然要被追责。

现在有了把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说实话,沉忆辰都没有料想到孟安维会如此放肆,可能是自己这张年轻到脸庞,也可能是之前那温文尔雅的表象,让他放松了对于上官的敬畏!

苍火头等人听令后,二话不说就把孟安维给按倒在地。另外一边王能从县衙差役手中拿过一根杀威棒,准备开始实施杖刑。

并且他在经过沉忆辰身边的时候,还听到了一声冰冷的指示:“我要他命。”

这句话不单单是王能听到了,近在迟尺的幕僚卞和,同样也听到了。

他面色凝重的悄声劝戒道:“东主,直呼上官姓名够不上重刑,要打死了会很麻烦!”

按照大明律辱骂上官,确实能杖责一百。但真要细究起来,直呼姓名最多不敬,还够不上辱骂的程度,沉忆辰已经是往上限定罪了。

教训一番孟安维可以,甚至当场免职都没问题,要是按照这个罪名把他给当场打死,会给沉忆辰自己留下后患。

卞和与沉忆辰不同,他有着丰富的地方幕僚经验,区区七品县令敢如此放肆顶撞御史。不是有着极其紧密的利益链,就是背后有尊大神靠山。

授人以柄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出现。

“他不死,就建立不起山东万民的信任,更无法让地方那些贪官污吏感到畏惧。”

沉忆辰在这些灾民眼中,只看到了麻木跟死灰,这是何等绝望才能出现的心境?

自己到山东地界的任务,认真来说并不是赈灾的,而是来治水的!

治水非一人之力可为,必须要号召山东万民一同大修水利,采取疏、塞、浚并举的方桉才能获得成功。

得不到百姓的信任,就无人响应号召,更没有民力去实施开浚引河、筑堤防洪、开挖沟渠等等工程。

距离明年夏秋的洪涝期,只剩下半年的时间,想要扭转这种局势获得百姓的信任,就只能拿孟安维来“斩首立信”,并且平息民怨。

当然,后果就是自己此举,有可能会成为政敌的把柄用来攻击。

而世间之事,又岂能尽如人意?

沉忆辰现在能做的,就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众生,无愧于己心!

“王能,孟安维必须死!”

“小的明白。”

看着沉忆辰如此坚决,卞和也只能不再言语。

想比较仕途康庄大道,沉忆辰再一次选择了苍生万民!

感受到沉忆辰动真格的架势,这下孟安维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心中恐惧感油然而生。

“下官知罪,求沉佥宪饶命,求沉佥宪饶命!”

求饶的哀嚎声音响彻整个河湾,也是惊动了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灾民。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终于相信了,高高在上的县尊老爷要被惩治,眼前这名年轻的绯袍官员,打算为民请命!

一板下去,孟安维的求饶瞬间变成了杀猪般的嘶吼,同时在场的阳谷县官吏们,面无血色满头大汗,身体忍不住的哆嗦。

因为仅仅从这一板的手法,他们就明白了沉忆辰不是吓唬吓唬,而是奔着要命来的!

明朝杖刑手法有“外重内轻”跟“外轻内重”两种,前者看起来打着很重,但事实上往屁股上面招呼,皮开肉绽仅仅是写皮肉伤而已。

后者就是往腰上招呼,一板下去看起来并没有血肉模湖,实际上打断骨头跟震伤内脏。以明朝的医疗条件,别说是一百杖,十杖下去都必死无疑。

一县之尊,堂堂朝廷七品命官,就一句话送命。

高官威势,恐怖如斯!

相比较阳谷县官吏惊恐,河湾处阳谷县百姓们,却流露出咬牙切齿欢呼声。

“老天有眼,终于让狗官伏法了!”

“青天大老爷来了,我们有救了。”

“还请大老爷发发慈悲,给草民们一条活路!”

“爹娘孩儿,若是你们在天有灵,也能一路走的安心了。”

各种哭喊跟哀嚎此起彼伏的响起,让原本死气沉沉的河湾,终于有了一丝人间景象。

趁此时机,沉忆辰站在了一处高台上,用尽自己的全身力气高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本官乃朝廷外派山东治水的佥都御史沉忆辰,也是那个三元及第的状元公!”

对于大字不识的贫苦百姓而言,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佥都御史是什么,相反状元公这个头衔深入人心,大明人人皆知。

果然当沉忆辰说出自己状元公的身份后,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喜极而泣的呼喊声。

“果然是来山东治水的状元公,他终于来了!”

“状元公,草民等你等的好苦啊,救救我们吧。”

“还请状元公开仓放粮,吾等撑不下去了!”

“状元公,救救我们!”

听着百姓的求救呼声,沉忆辰心中也是有着一股说不出的难受。

他深深呼出一口气道:“各位父老乡亲放心,既然本官来到了山东,就不会让你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同时本官也向你们保证,必然竭尽所能治理黄河水患,一日堵不上溃坝决口,我一日不回京师!”

这是沉忆辰给山东百姓的承诺,哀民生之多艰,他们无法再承受一年年黄河洪水之苦了。

“状元公大恩大德,草民愿当牛做马相报!”

“状元公乃菩萨降世,吾等有救了。”

“多谢状元公老爷!”

大明的老百姓是纯朴的,哪怕沉忆辰现在什么都没做,他们依旧愿意相信,重燃了希望!

沉忆辰没有再继续与灾民多言,而是转身朝着阳谷县官吏走去。

此时按倒在地的县令孟安维,在挨了十几板子之后,已经是奄奄一息没了声响。

榜样在前,阳谷县官吏们看到沉忆辰过来,还没等他发话就跪倒了一片,生怕下一个被处以杖刑的就是自己。

现在这些地头蛇也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掌控生死的权威,违令者死!

“县丞何在!”

沉忆辰看着匍匐在地一片的官吏,他开门见山的招呼县丞出来。

“下……下官就……就是。”

县丞哆哆嗦嗦的从人群中爬了出来,依旧不敢抬头仰望沉忆辰的眼睛。

“你叫何名?”

“下官叫姜沛,正统四年举人,阳谷县就任不到三年。”

县丞姜沛不单单是告知了名字,还把科举功名跟任职经历都报了出来,想表明自己资历尚浅跟县令关系不深,求沉忆辰别迁怒于他。

对于这些东西,沉忆辰压根没有了解的兴趣,哪怕姜沛是孟安维的人也无妨。

一个死人,谁还会去效忠?

“本官擢升你为临时县令,立即去开阳谷县仓储放粮救灾,如若此事办的漂亮,本官将向吏部举荐,去掉临时二字!”

沉忆辰用县令孟安维的命来立威,现在到了该施恩的时候了。没有地方官员的协助,光靠自己这十几个人,肯定无法做到救助灾民。

县丞是一县的二把手,按照正常三年一考的升官流程,他得在初考拿到优等才能有升官的机会。依目前阳谷县遭受大灾的情况来看,考察别说是优等了,大概率会被判定为不称职。

就算退一万步说评为优等了,只要县令不挪窝,身为左贰官的县丞,就很难有上位的机会。

沉忆辰的举荐,至少帮姜沛升官节省三年的时间,甚至还远远不止。

这等功利诱惑,姜沛完全抵挡不住。

不过他在惊喜之余,很快就清醒于现实情况,面露为难的说道:“佥宪举荐之恩,下官没齿难忘。只是阳谷县仓储并无多少存粮,恐无法救助如此多的灾民。”

“阳谷县的存粮都哪里去了!”

沉忆辰语气再度冰冷了起来,要知道明朝与之前历朝历代不同,粮食还起到了等同货币的价值,几乎每个州县都在律法上面规定了粮仓的规格跟存粮数量,就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路看来,阳谷县从黄河决堤至今,就没有过任何的赈灾济民举动,甚至还打算把灾民们活活困死饿死,以防被上官察觉到赈灾不力的情况。

既然没有赈灾,那粮食都哪里去了,贪墨的如此厉害吗?

感受到沉忆辰那股抑制的怒火,县丞姜沛再次浑身忍不住颤抖起来。

重压之下,他只能鼓足勇气回道:“阳谷县归属于兖州府鲁王封地,大半部分耕种土地都为王府庄田,每年税粮除去上交朝廷后,可谓堪堪够用。”

“近年来阳谷县水旱蝗灾不断,不但征收不上粮税,还得不断从仓储中调拨余粮赈灾。长久的入不敷出,仓储实在没有存粮可用,下官也有心无力。”

又是鲁王府!

听到这个名词,沉忆辰就感到一种深深的厌恶感。

明朝朱元章是一个典型的家天下皇帝,你说他惩治贪官是不是真心为了让百姓生活更好一点?

答桉是肯定的,他经历过贫穷,明白底层百姓的疾苦。

但是他制定的各种政策,事实上成为了大明百姓头上的一座座大山,压的民不聊生!

世袭户籍制度、人殉制度、特务制度等等,到了后来都变成了恶政。特别是藩王供养制度,更是把不准官员贪,变成了只准我一家来贪。

各地藩王数量急剧膨胀,初始封地压根不够用,于是各种侵占强占百姓民田。仅仅在嘉靖八年,全国一半土地为宗室庄田,国家财政收入百分之三十用于支付藩府俸禄。

哪怕现在是正统年间,就封兖州的鲁王就足足生了六个儿子,除了长子袭位,意味着要多出五个郡王!

人一多地自然就不够用,除了原本的王府庄田外,鲁王就把主意打到了封地的民田。

一旦被王府给吞并,等同于免税,吞的越多地方税收就越少,直至最后还要倒贴宗室俸禄。

可以说沉忆辰想要在山东赈灾济民,鲁王就是一道绕不开的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