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196 莫问前程 (二合一)

196 莫问前程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世上忠奸并无定律,哪怕卖国如汪精卫,也曾满腔热血化作孤胆英雄,不惜以身殉国刺杀摄政王载沣。

被捕入狱后,更是写了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般康慨激昂的诗句,此时谁又能想到这名青年,会成为未来的头号大汉奸?

徐珵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去冤杀于谦,他最多只能算一个人品差追求权势之人。要是再加上治理黄河水患之功,可能历史正面评价还要大于负面评价。

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沉忆辰不愿意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以“莫须有”之名提前判定徐珵的罪名。

所以功是功,过是过。《治水策》乃徐珵所书写,这就是属于他的功绩,沉忆辰同样也不会夺占。

“沉修撰今日还会来东阁廊房吗?”

当吏部官员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徐珵转身朝着身旁中书舍人轻声问了一句。

如今沉忆辰卸下了翰林院修撰一职,理论上就无法再入东阁进学了,徐珵不知他还会不会前来。

“沉修撰的值班廊房还未腾空,他应该会来取走私人物品吧。”

中书舍人不确定的回了一句,沉忆辰也很有可能让下属把物品给取走。

“我去沉修撰的廊房等他。”

说完这句话后,徐珵就沿着长廊,前往东阁大殿另外一侧的沉忆辰值班廊房。

此时房门是禁闭的,从窗台向内望去空无一人,桌桉上还摆放着书籍跟底稿,《寰宇通志》四个大字是那么的引人瞩目。

这一刻,徐珵心情更加复杂了。

他孤注一掷上疏《治水策》,上不是为天子,中不是为万民,下更无关所学。

属于纯粹的投机主义者,看到了一条快速升官的途径,冒着风险去赌一把而已。所以徐珵在得知沉忆辰取代自己去山东治水后,第一反应就是抢夺功劳。

现在徐珵有些明白了,沉忆辰治水与自己所求并不相同,他是真心想要用毕生所学,去拯救苍生万民。

就在徐珵心中感慨万千的时候,背后传来了沉忆辰的声音:“徐前辈,你是有事找寻晚辈吗?”

沉忆辰并不知道吏部文选司,已经下达了徐珵的升迁令,见到他站在自己廊房门口,还以为是有什么事情。

“沉修撰,在下听闻你要去山东治水,决定好了吗?”

听到这话,沉忆辰玩笑道:“晚辈可是在天子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岂能反悔。这不今日来到廊房,就打算收拾下私人物件,很快就要奔赴山东上任了。”

得到确认后,只见徐珵拱手深鞠一躬道:“沉修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下先谢过举荐之恩!”

沉忆辰没想到徐珵会说出这番话来,于是赶忙扶住他手臂道:“千秋之利,并不是在下一人功劳,徐前辈治水策同样居功至伟,所以母需客气。”

“不,设身处地在下做不到像沉修撰这样,放弃京师的前途似锦,前往山东治理黄河之患。”

“治水必躬亲,献策之功,远远无法跟行动相比拟!”

无论徐珵再怎么功利,他骨子里面依旧是个士大夫文人,否则也就不会在夺门之变成功后,嫌弃当初的盟友石亨跟曹吉祥了,不愿与他们沆瀣一气。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徐有贞,是认为自己代表着正义,想掌权之后干出一番大事业,与真正的祸国奸佞有本质上区别。

相比较自己的献策,沉忆辰的实际行动才更令人倾佩。而且就算是论功行赏,献策也不可能足足提升一级翰林品阶,徐珵并非不明事理之人。

恰恰是因为很清楚,所以他才由衷倾佩沉忆辰。

“都是为了苍生万民,何必把功劳分的那么清楚,晚辈只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沉忆辰最后这八个字,除了是给自己说之外,更多还是想让徐珵听进去。

贪图功利的心态人人有之,却不能让自己迷失在其中,很多时候应该适当的放弃得失之心,才不会走向歧途。

“好一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沉修撰之高义,令在下敬佩不已!”

徐珵脸上表情有些触动,至于是否真的听了进去,可能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又客套了几句话后,徐珵就拱手告别,让沉忆辰进入廊房收拾东西。等下一次再相会的时候,就不知道现在的徐珵,还会不会变成历史上的徐有贞。

整理好私人物件跟重要的《寰宇通志》底稿,沉忆辰环顾四周,看着自己呆了几个月的东阁廊房,心中略有些感慨。

本以为这里是自己执掌权利巅峰的起点,却没想到命运开了个玩笑,这么快就要离开了。

不过沉忆辰心中并无任何后悔之情,明末文官集团为何会烂成那个样子,完全放弃了心中理想跟圣人言行。用后世的话语形容,就是他们与人民群众脱节太远了!

没有任何地方官从政经验,居庙堂之高只会抱着腐朽理学言论夸夸其谈,眼中彻底没有了民间疾苦。

就算把大明给斗亡国了,无非就是剃个头换身官服,还能高高在上当自己的文人清流。

只可惜满洲铁骑不吃这一套,彻底戳穿了所谓清流的假面具,屠刀之下再也无人敢言什么文人风骨了。

如若有一日自己能权倾朝野,至少外官入中枢这条途径得想办法打通,否则全无地方从政经验,单靠圣贤书教诲能出几个张居正?

终明一朝八十七任内阁首辅,大多还不是碌碌无为之辈!

收好心中感慨,沉忆辰提起包袱,就走出自己的值班廊房。

只是当他跨过门槛,却看见长廊中站着一名绯袍官员,他就是执掌东阁的阁臣高穀。

见到高穀出现,沉忆辰心中有些泛起滴咕,该不会是大常朝上疏的逾矩,他还记恨至今吧。趁着自己走人之前,过来训斥两句?

“下官见过高中堂。”

不管对方因何而来,礼数这东西不能少,也不敢少。

看着背负包囊的沉忆辰,高穀脸上表情有些复杂,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喜好过这名下属,甚至可以用讨厌来形容。

但廷议上沉忆辰毅然决然的选择去山东治水,还是让他刮目相看。如今对方要离开东阁,高穀带着一种上官跟长辈的心态,想要临别赠言几句。

“沉修撰此去山东治水,肩负天子万民之期待,本官在这里祝你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谢中堂赠言。”

高穀本打算就说两句客套话结束,却不知道为何,心中多了一丝感触不吐不快。

“向北,你在本官手下任事半年,凭心而论做事无可挑剔,无愧于三元之资。但为人本官却不喜,似有一种蠢蠢欲动的野心,想要挑战既有之规则!”

高穀的这句话,让沉忆辰沉默了。以往别人认为他的野心,无非就是权势**这些,最多也就是当个奸佞权臣。

而高穀去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自己骨子里面不太愿意遵守大明的既定规则,所行各种逾矩之举,也是在挑战着这些规则!

只能说半年时间的相处,哪怕关系不怎么样,也确实比旁人看的更清楚。

“吾等文人究其一生,所求不过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本官不知你心之所向,但在行上已经立言,如今治水去立功,只盼最终别忘了立德就好。”

高穀此刻也算是借着赠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以及对沉忆辰的告戒。

《左传》里面描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文人一世,最上等为树立德行,其次为建功立业,最次是创立学说。

做到了这三件事情,哪怕岁月如梭、沧海桑田,也依然会被世人所铭记,永远的歌颂传承下去,这就叫做永垂不朽!

沉忆辰曾在国子监发表过“经世致用”的学术观点,虽然受限于时代背景跟影响力,并没有大范围传播开来,也没有得到世人认同,但勉强算得上是立言了。

如今更近一步,前往山东治理黄河水患,一旦成功可谓不世之功,毫无疑问走在立功的道路上。

但最终是造福万民,还是祸国殃民,看的是立德!

高穀琢磨不透沉忆辰,所以借三不朽言论,起到鼓励跟约束的双重作用。

“中堂所言,下官铭记于心。”

虽然沉忆辰也不喜高穀这种明哲保身之人,他更欣赏张居正那样的阁臣。但对方所言深明大义,无从辩驳,为了反对而反对同样不是沉忆辰的风格。

“去吧,期望待你归来之时,是山东万民安康之日。”

“下官告辞。”

拱手行礼,沉忆辰昂首阔步朝着宫门方向走去。

相比较紫禁城的红墙金瓦,那一身青色官服,显得是那般渺小。

而所行之事,却又那么的伟大。

从紫禁城回到公府,陈青桐看见背着包囊回来的沉忆辰,起身过去搭把手。在感受到包袱沉重后,于是开口说道:“夫君,这么重的东西你为何不让阿牛一同前去帮忙,可别累着了。”

“阿牛没牙牌又入不了宫门,再说了乘坐马车回来也累不着,放心吧。”

“夫君,如今东西都收拾回来了,决定好何时出发去山东了吗?”

陈青桐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有着一抹掩饰不住的伤感。

明朝规定官员出镇不得挟带家卷,于谦冒着问罪的风险,也决意要返回京师,就是受此条规定所限。

沉忆辰如今要前往山东治水,就意味着要面对一场离别,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而言,自然是万分不舍。

陈青桐好歹也出身于勋戚世家,明白大丈夫志在四方的道理,自己不能作小女人态拖夫君的后腿。

所以哪怕心中万分不舍,她也极力让自己表现如常。

但夫妻同心,沉忆辰怎么可能感受不到,陈青桐情绪上的异常。

只见他把手放在陈青桐背上,轻轻的抚摸着那一缕秀发,开口说道:“等朝廷把官服跟委任状发放下来,就得动身出发了,应该就在这几日了吧。”

陈青桐也顺势枕在沉忆辰的胸膛,喃喃问道:“那夫君多久能回来呢?”

听到这话,沉忆辰嘴角露出一抹苦笑,自己都还没有出发,陈青桐就开始问归期了。

说实话,沉忆辰自己都不知道,何时能返回京师。甚至就连能否治理好黄河水患,他心中都没底。

治水必躬亲,没有亲临山东实地,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期限。

“我会尽快回来的,一定会的。”

陈青桐明白夫君无法给出具体的承诺,她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紧紧倚靠沉忆辰的胸膛,不想错过分秒的温存。

就在此时,丫鬟雪儿急匆匆的从院外走来,开口禀告道:“姑爷,大公子他在院外等你,说有要事。”

一听到是朱仪找自己,沉忆辰心中大概明白所为何事,于是他朝着陈青桐说道:“夫人,那我就先去处理下大公子的事情。”

“夫君去吧。”

“嗯。”

点了点头,沉忆辰就转身走向院外。

朱仪看着沉忆辰前来,这一次没有丝毫的遮掩,开门见山的问道:“有抉择了吗?”

“没有。”

“沉姨娘不愿意得罪林氏?”

“不是,我还没有告诉母亲。”

沉忆辰的这句回答,着实有些出乎朱仪的意料。

在他看来,沉忆辰但凡有点野心,都会去说服沉氏争夺正妻位置,好让自己成为嫡子。

并且按照沉忆辰以往的能力跟手段,他绝对不是个甘于平庸之人。为何渔翁得利的机会已经送到了眼前,他还是不为所动?

“难怪你会选择去山东治水,行事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朱仪自嘲的笑了笑,他很少看走眼,却在沉忆辰身上看错了。

“说吧,你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才愿意让沉姨娘做这个人证。”

听到这话,沉忆辰脸上也浮现出一抹嘲弄笑容回道:“大公子,你现在真的很像当初成国公,亲情就是用来衡量价码的吗?”

朱仪的言行,让沉忆辰看到了成国公朱勇的影子,当初就是这般语气神态,讨论着认祖归宗之事,看不到一丝父子亲情的影子。

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现在看来,朱仪比自己更像成国公朱勇。

“是吗?”

朱仪并不为所动,接着补充了一句:“你用了当初这个词,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父亲大人已经不是这副模样了?”

面对这句反问,沉忆辰突然不知该如何回答。可能下意识的用词,更能突出内心真实想法。

现在的成国公朱勇,不知何时在沉忆辰的印象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看到沉忆辰没有回答,朱仪收起了脸上的自嘲笑容,用着一丝决绝的语气说道:“沉忆辰你错了,恰恰是因为亲情无法衡量,我才会不顾利益得失,让你来渔翁得利。”

“设身处地,如果你身上肩负着杀母之仇,难道不会如同我这般行事吗?”

“说不定你会更极端,更不择手段!”

这段话再次让沉忆辰无言以对,凭心而论母亲面对林氏威胁的时候,自己曾想过先下手为强干掉对方。

只是受限于实力因素,才不得不作罢。

朱仪肩负十几年不共戴天的杀母之仇,却还要跟仇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所受到了折磨跟痛苦,常人压根无法理解。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可能自己与母亲的亲情,对于朱仪而言,不过是复仇的价码而已。

罕见的失态后,朱仪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澹澹说道:“向北,你很快就将前往山东治水,就算不为利益考量,单论你离开之后沉姨娘的安全考虑,你觉得林氏会善罢甘休吗?”

这句话,击中了沉忆辰的顾虑。

他让福建矿工充作佣人,还让陈青桐从泰宁侯府调来婢女,这一切手段,都是为了防止林氏的报复。

只要自己还在京师一日,沉忆辰相信林氏哪怕为了她儿子朱佶考虑,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去对付母亲。

但一旦自己离开,而且在不知归期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以林氏的性格手段,不会去做铤而走险之事。

斩草不除根,始终有后患,沉忆辰不能给母亲留下个这么大的隐患!

“好,我答应你去询问母亲,但是否愿意作证,依然取决于她自己。”

“大恩不言谢,如若母亲能大仇得报,我会支持沉姨娘成为国公夫人。”

听到这番言语,沉忆辰面无表情的回道:“大公子,我愿意帮你,是出于对母亲的安全考量,以及善恶有报的正义。我娘从未想过要当什么国公夫人,我也从未想过国公爵位。”

“偌大公府,不要到了最后,悲哀的只剩下成国公爵位这一样东西。”

言罢,沉忆辰就转身离去,没有一丝的迟疑。

白居易曾写过最是无情帝王家,如今成国公府的两代恩怨情仇,也始终围绕着这个公爵之位。

权势地位迷人眼,这就是为什么,沉忆辰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本心的缘故。

望着沉忆辰离去的背影,朱仪在原地站了许久许久才离开。没人知道他心中想着一些什么,就如同没人知道,他打算用何种手段完成复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