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186 天子赐服(二合一)

186 天子赐服(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瓦刺使臣的卑微跪训,同样让朱祁镇心中豪情万丈,一扫之前的阴霾。

这才是中原皇帝、天下共主的威仪,四方蛮夷就应当跪伏在朕的面前,为大明奴婢尔!

紧接着朱祁镇大手一挥,下令设宴款待四夷使臣,同时教坊司一群乐师、乐伎走了出来, 准备奏乐起舞庆祝一番。

但就在这个时候,沉忆宸却出班启奏道:“陛下,既然已亲至校场,不如因地制宜把教坊司的礼乐,换成我大明将士的演武!”

《资治通鉴》里面有一句千古名言,叫做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沉忆宸心中无比清楚,靠着朝贡体系当冤种买来的“臣服”一文不值,想要让这些四夷使臣真正的畏惧大明,就得拿足够的武力出来。

这才是他建议把设宴地点,放在京郊校场的真正原因!

今天就让好好让有异心的四夷使臣们看看,到底是我大明提不动刀了,还是你们飘了?

沉忆宸话音落下,鸿胪寺卿杨善就站了出来:“禀告陛下,沉修撰此举不符合朝贡礼法,下官表示异议。”

杨善是个人精,之前沉忆宸“迟到”受降礼商议,就是他给了个台阶下。

但是要知道,鸿胪寺就是靠着操办各种活动礼仪吃饭, 沉忆宸这种妄自改变仪式流程的行为,简直就是砸鸿胪寺的饭碗。

毕竟有了第一次, 谁知道有没有第二次, 先例不可开。

“老臣附议杨客卿所言。”

礼部尚书胡濙也站了出来, 表达了对杨善的支持。

一方面礼部也是吃这碗饭的, 不能被人随便砸锅。另外一方面就是今日沉忆宸风头太盛,隐约成为了朝贡大礼的主角。

再让沉忆宸这般肆意妄为下去, 名气威望将得到极大提升。哪怕这小子还没有成为阉党中人,站在文官集团的对立面,但事实上他跟王振的关系,远比跟文官更紧密。

同时胡濙心中隐约有种预感,就算杨溥示好这小子,也无法修复与沉忆宸之间的隔阂,让他成为自己人。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沉忆宸与文官集团的利益冲突,就要远远大于王振了。

毕竟沉忆宸怎么也不可能挥刀自宫,抢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但他却可以一路往上爬,去竞争六部乃至内阁长官的头衔,这点就挡了贺平彦与杨鸿泽等人的晋升之路。

杨善跟胡濙的出面反对,赢得了在场绝大多数文官的支持。西周末年礼乐崩坏,乃儒家文人心中永远的痛,怎么可能再让沉忆宸以兵戈阻碍礼仪?

胡濙五朝元老,先帝托孤大臣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朱祁镇哪怕此刻心中更倾向于沉忆宸的建议, 他也不可能驳了礼部尚书胡濙的面子。

就在朱祁镇准备做出决断的时候,一名身穿绯色麒麟服的重臣站了出来,他就是成国公朱勇!

“启奏陛下,臣赞同沉修撰的建议。校场乃操演比武之地,何不展示我大明将士威武凌厉。”

成国公朱勇的出面,给文武百官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

要知道之前沉忆宸哪怕在朝会上,被各种攻击、弹劾,成国公朱勇都从未出面缓解一二,更别说什么包庇徇私了。

很多时候朱勇所代表的勋戚集团,就如同看客一般没有介入,沉忆宸与宦官跟文官间的“恩怨纠缠”。以至于大多数官员,都把他跟沉忆宸的父子血脉澹忘了。

今时今日,面对文官重臣胡濙明确表达态度,成国公朱勇站了出来撑腰。

这到底是代表着父亲身份,还是代表着勋戚态度?

很快接下来的一幕,就为众人解答了心中疑惑。

“回禀陛下,臣附议成国公。”

英国公张辅跨步出列,向皇帝朱祁镇表达了自己意见。他的站队可谓让在场文官集体傻眼,哪怕沉稳如胡濙,都面露意外神情。

大明勋戚传至正统朝,名义上的地位是魏国公为尊。因为他的封号是以“开国辅运”加封,天然高于明成祖朱棣时期“奉天靖难”加封的勋戚一挡。

哪怕魏国公在靖难时期站队建文帝被冷落了,爵位依旧还在,而且两头下注成功有了一门两公,名义上勋戚里面无人能压一头。

权势上是成国公朱勇暂时排在首位,正统九年领军出塞征讨兀良哈叁卫,让朱勇掌控军权位极人臣。无论是哪个朝代,谁手中实际控制了枪杆子,谁就大权在握。

但是地位上,英国公张辅居于勋戚首位。

原因无他,成国公朱勇是二代袭爵,魏国公徐显宗更是四代袭爵,而张辅乃初代英国公!

相当于明朝现任公爵,都是英国公张辅的子侄辈。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前提,长者地位自然要高于后辈,哪怕皇帝朱祁镇都得给叁分薄面。

英国公跟成国公出面,就意味着武勋集团正式站队沉忆宸,朝中其他势力日后想要随意拿捏,就得考虑后果了。

“臣附议成国公所言!”

泰宁侯陈瀛也站了出来表态,于公于私他都得力挺沉忆宸。

“臣附议!”

“臣认同沉修撰建议。”

外戚会昌伯孙总、文勋靖远伯王骥,甚至就连跟沉忆宸有过“间隙”的永康侯徐安,都集体出列附议成国公朱勇的进言。

勋戚集团不站队则已,一站队可谓朝野振动!

就连始终保持看戏心态的王振,脸上表情都变了,沉忆宸在勋戚集团里面的影响力,有些超乎了他的想象。

这种局面,单靠成国公朱勇绝对无法引领,必须得沉忆宸自己有本事才行。

事实上就如同王振所想的那样,诸如英国公张辅这样的顶级勋戚,愿意旗帜鲜明力撑沉忆宸,在于威震瓦刺使者的表现,让勋戚们感到很满意!

不过单凭这一点,还不足以如此表态。真正引发整个勋戚集团力挺的根本原因,是沉忆宸对于军队将士的重视,这可谓武将勋戚的立身之本!

大明仁宣两朝虽然也有过出征,但整体上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可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才重振武功。

承平日久,导致武人地位不断下降。再加上各种二代、叁代子孙袭爵,勋戚集团整体质量也在不断下降,没有了明成祖时期的登峰造极。

如今武勋们迫切需要赫赫战功来重掌权势,麓川之战、东南平乱、乃至四征蒙古的主战派,都是整个勋戚集团在造势站台。

所以就算是抛开沉忆宸的勋戚子弟身份,只要他愿意推崇武事,那么勋戚集团也会示好助力。就如同跟宦官王振、文官王骥的合作一样。

毕竟不这么做的话,没有科举制度提供生力军的勋戚集团,必然会在持久战中败于文官集团,土木堡之变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那就依成国公所言,让我大明将士展示威武凌厉!”

朱祁镇赞成了成国公的进言,某种意义上当整个勋戚集团报团表态,就连皇帝都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谢陛下!”

“谢陛下!”

第二声是沉忆宸谢恩,他此刻意味深长的看了成国公朱勇一眼,没想到对方会在此时支持自己。

谢恩之后,沉忆宸转过身来面向远处的士兵,开口高呼道:“大明将士听令!”

“喏!”

雷鸣一般呼喊声传来,等候已久的京营跟南军士兵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热血沸腾!

“尔等乃我大明虎贲,均有万夫不当之勇。今天子亲至,当展现我大明天兵之威仪,令四海蛮夷皆臣服,可否做到!”

面对沉忆宸的询问,数千将士用旌旗、兵器不断砸向地面,发出如擂鼓般的“咚咚咚”沉闷响声。

最终汇聚成大明军队的战号:“大明!大明!大明!”

当一阵阵音浪冲击而至,等候入宴的四夷使臣们,可谓脸色惨白惶恐。

他们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史籍或者过境商人口语中,模煳的听说过中原王朝的强大,大明虎贲的威武。

如今才得以亲眼见证,什么叫做金戈铁马、气吞山河!

李达等应天家塾同窗,看着远处高高在上的号令的沉忆宸,心中有着一种不真实感。

彷佛在这一刻他不是什么翰林文官,而是战场上自己的统帅,可以带领着诸位将士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相比较李达,站在校场高台上的朝野重臣,可以更清晰感受到沉忆宸身上气势变化。

这哪里还有一点儒臣的影子?活脱脱一个武将!

校场将士得令之后,就按照既定的科目开始演武。以步卒为主的五军营演练了弓弩骑射,箭雨带着呼啸的破空之声,齐刷刷的扎入标靶之中,可谓震人心弦!

这种触动就如同后世《英雄》电影中,秦军弓弩齐射,高呼“大风”的画面一般,实打实的饱和式攻击。

以骑兵为主的叁千营,展现了各种迂回包抄、马弓骑射、重骑突进的演练。单以马上工夫而论,大明正统年间的铁骑,并不输蒙古骑兵。

踏马塞外,更是明英宗以前历代大明皇帝的保留项目!

以火器为主的叁千营,把“虎威炮”、“火龙枪”、“神机铳”、“一窝蜂”等等武器都搬了出来。使用的排枪战术别说是让四夷使臣大开眼界,闻着澹澹火药味就连沉忆宸都有种恍然隔世的错觉。

这简直可以称之为跨越时代的“高科技”作战方式,只要按照火器路线发展下去,蒙古铁骑将成为一个笑话。

南军士兵上场演练了步阵、刺杀等等项目,他们没有过多花里胡哨的动作,但那种见过血的杀戮气势,哪怕隔了上百米远,都能让高台上的众人感到“血腥味”。

百战之师,莫过于此!

演武结束,效果可谓非常显着,近千人的四夷使团鸦雀无声。每个人心中都爆发出一种惊恐,如若这支大明军队是来攻击自己国家的,能坚持多久?

就连之前还准备给大明下马威的瓦刺使臣,此刻都面色无比凝重,他万万没想到大明军队如此强盛,瓦刺并没有想象中的优势。

看着四夷使臣表情变化,朱祁镇可谓圣心大悦,他直接向着户部清吏司官员下令道:“朝贡结束后,演武将士均赏!”

“臣,谨遵圣谕!”

常人都是先礼后兵,沉忆宸直接先兵后礼,演武结束后才正式开始赐宴。

就是不知道,四夷使臣经历过这一番武力“恐吓”后,是否还能安心吃得下御宴……

就在文武百官跟四夷使臣入席之时,朱祁镇却叫住了正准备往下席方向走去的沉忆宸,开口说道:“沉爱卿就坐在朕下首方吧。”

皇帝御座的下首席,乃王公勋戚“高端”桌。而大明宗室诸王都在封地被当猪养,所以实际下方首桌,就成了勋戚专用桌。

朱祁镇的这道指令,就相当于让沉忆宸跟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人坐在一桌,这份恩荣简直令人咋舌!

“臣,不敢逾矩。”

顶级勋戚桌太显眼了,沉忆宸还真不太敢坐。

“这是皇命!”

文臣欲迎还拒这套,朱祁镇可不陌生,干脆堵死了沉忆宸的任何推辞。

“臣,遵命!”

没得办法,沉忆宸只能在一众不可思议的眼神中,坐在了下方首席勋戚桌。

并且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沉忆宸旁边坐着的就是朱勇,父子俩首次同台。

入座之后御宴开始,经历过沉忆宸这一番“武力展示”,四夷使臣表现的服服帖帖,各种吹捧献媚明英宗朱祁镇。

不过除了朝鲜、安南、琉球使臣深受汉化,还能引经据典外,其他番邦使臣都吹的略显生硬,毫无文采可言。

但是面对这些吹捧献媚,朱祁镇却非常受用。因为这展现了他身为大明天子的文治武功,受万邦爱戴臣服,更满足了一个少年期望获得认可的虚荣心。

另外一边沉忆宸却很不自然,毕竟这一桌勋戚地位崇高,自己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什么大气都不敢出那肯定是夸张了,话不敢乱说还是有的。

特别朱勇就坐在自己身边,父子俩哪怕在成国公府都极少同桌吃饭,更不会相邻而坐,着实有些尴尬。

就在这宾主尽欢的气氛中,朝鲜使臣开口说道:“陛下,臣想敬翰林院沉修撰一杯,状元公秉持大礼公义,捍我朝鲜尊严,小臣感激不尽!”

朝鲜深受儒家教育,同样有着文人风骨的传承。被瓦刺使臣强占朝贡之位,这对于朝鲜使臣而言,就是对自己国家莫大的侮辱。

沉忆宸出面主持公道,相当于维护了朝鲜的国家尊严,使臣心中自然感激万分。

“准允。”

朱祁镇微笑着点了点头,沉忆宸此举也是给大明涨了面子。

“藩国使臣,敬谢状元公!”

朝鲜使臣面向沉忆宸深鞠一躬,然后把手中酒杯一饮而尽。

“贵使毋需客气,此乃我大明臣子应尽职责。”

沉忆宸没有揽功,而是放大到整个国家层面,喻意大明官员都会秉持公道正义。

这个回答让宴会众臣忍不住点头,沉忆宸年纪轻轻获此殊荣情况下,还能做到不居功自傲,确实心性定力了得!

同时这个回答也让朱祁镇很满意,他略带得意的向朝鲜使臣问道:“朕听你称沉修撰为状元公,难道我大明魁首,已声名远扬异域番邦了吗?”

“回陛下,沉修撰叁元及第、六元魁首之名,在我朝鲜士子中人尽皆知,此乃大明文运昌隆之象征!”

“吾国君臣皆认同魁星降世吉兆,定会让八方蛮夷通圣贤教化,令四海归顺大明!”

不得不说朝鲜真是把中原文化给学了个彻彻底底,这番言论如果不是知道朝鲜使臣的身份,当做大明文人士子所言,也毫不违和。

这边朝鲜使臣话音刚落下,那边安南使臣也起身说道:“启奏陛下,沉修撰之名在我安南也广为流传,文人士子皆以状元公为榜样,期望能领悟圣人学说!”

“启奏陛下,臣之母国琉球也是如此,六元魁首世间仅有,标榜着大明重教兴文,远迈汉唐!”

古代文治成就对于华夏帝王而言,某种意义上还要超过武功。就好比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在史书上却没留下个好名声,直到近现代才被世人所推崇。

四夷使臣这番话语,不仅仅是称赞了沉忆宸,更是对大明文治的认同,归根结底是朱祁镇这个皇帝统治的好。

在这种歌功颂德攻势之下,朱祁镇心花怒放都有些扛不住马屁了。

高兴之余把目光看向了沉忆宸说道:“沉爱卿声名远播番邦,乃我大明文教之幸事。并且主持朝贡之事也井井有条,朕心甚悦,当赏!”

朱祁镇“当赏”两字出来,在场文武百官俱竖起了耳朵,想听听沉忆宸能获得何等赏赐。

此子入仕仅仅半年,就已经升官半品,入东阁进学。理论上这次应该不会再出现什么夸张赏赐了,最多就是一些金银财宝身外之物。

其实朱祁镇在说完“当赏”后,他自己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赏赐了。再升官肯定不合适,太快会引发众人非议,而且有拔苗助长嫌疑。

东阁沉忆宸也进去了,还有了御赐金花带。赏赐金银财宝显得太俗,特别是番邦使臣刚称赞完大明的文治,你就用钱衡量吗?

面对难题,朱祁镇下意识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王振,期望他能给出出主意。

只不过这一次,王振脸上表情很漠然,也没打算再助沉忆宸一臂之力,于是澹澹回道:“万岁爷,沉修撰尚且年少,恩荣过盛恐生骄纵之心,赏赐些金银就好。”

听到王振的话语,朱祁镇也觉得有些道理。但是沉忆宸今日算是立了大功,也让自己涨了面子,仅仅给些金银赏赐,显得有些薄待了。

犹豫了一下,朱祁镇的目光恰好落在了成国公朱勇身上,瞬间脑海中就有了答桉。

“沉爱卿忠君体国,勤劳王事,朕今赐麒麟服与你,还望毋辜负朕之所期。”

麒麟服?

听到赏赐是天子赐服,全场一片哗然!

要知道明朝前中期的赐服还是很值钱的,不像明朝后期规矩败坏,官员开始随意穿着赐服纹样的服装。

明朝赐服标准为一品蟒、二品斗牛、叁品飞鱼、四五品麒麟。其中飞鱼服还兼当锦衣卫公服,而麒麟服则兼当公、侯、伯、驸马的公服。

也就是说除开勋戚外,想要获得麒麟赐服,至少得五品官员才能达到最低标准。

沉忆宸目前为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压根就达不到这个最低标准,那这背后是不是意味着很快就要升官了?

入仕月余就升任了正六品,如今也不过才半年而已,难道就要踏入五品官行列吗?

“沉忆宸圣眷也太夸张了,大明从未有过如此升官速度。”

“这不还没升迁吗?今日此子表现,我认为配得上天子赐服。”

“言之有理,沉修撰力压瓦刺不臣之心,又彰显了我大明文治武功,属实有能力。”

“不愧是成国公之子,这种武事天赋,旁人只有羡慕的份。”

无论是哪个时代,实力都是最好的证明。相比较之前沉忆宸在朝会上嘴炮被各方群嘲,今日他用实际行动征服了一部分官员,成绩摆在这里无法质疑!

当然,想要各方面满意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翰林清流跟科道言官,依旧对沉忆宸恨之入骨,更不赞同他“推崇武功”的行为。

“圣上恐怕是被蒙蔽了,此子如此耀武扬威,破坏了我大明教化之文风!”

“没错,万一番邦同样走向武事,那我大明边疆岂不是要狼烟四起?”

“以武媚上,其心可诛!”

相比较底层文官分裂成为了两派,上层重臣桌上,大多都是脸色凝重,忧心忡忡。

因为今日勋戚集团的表态,几乎是旗帜鲜明的站位沉忆宸了。本来此子文道就达成了巅峰成就,现在又展现出以文官掌武事的迹象,再加上背后勋戚集团的支持。

未来谁还能挡?

单单一个沉忆宸崛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背后勋戚集团会顺势而上。仁宣二帝用了几十年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让武人退至幕后,文人站在了台前。

难道从今往后,要倒行逆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