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174 论迹不论心 (二合一)

174 论迹不论心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新婚的这段时间里面,沈忆宸算是好好沉沦了一把温柔乡,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做“**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但是“堕落”的日子并未幸福太久,很快沈忆宸就接到了宫中旨意,让他赴职前往东阁进学。

东阁虽然在明朝四殿二阁中排名最末,但这里却是许多权倾朝野的内阁大臣起点。而入东阁进学历练, 就意味着被当做储备阁臣培养,将来会有大用。

既然朝廷培养储备“干部”,自然不可能就储备一人,与沈忆宸同入东阁进学历练的高达十人,其中就包括正统七年壬戌科的状元刘俨。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沈忆宸的圣眷正盛,上一届殿试都已过去三年之久,状元才获得入东阁历练的机会。

而沈忆宸却平步青云,直接就抹平了三年的资历差距。也不怪婚宴上众勋戚大臣们,听到圣旨后感觉不可思议,确实这一步跨的有点大。

五月二十八日一大清早,沈忆宸吃了两口陈青桐做的早饭后,就急匆匆前往紫禁城左顺门旁的东阁。

毕竟是第一次到东阁报道“入值”,如今自己风头正盛,要是迟到给人留下妄自尊大的印象,那就不太好了。

让沈忆宸没想到的是,他自认为已经足够早了,结果到了东阁的宫殿门前,不多不少正好看到九个人在等候着自己,于是乎又成了最后一个到的。

“唉……”

见到这一幕,沈忆宸无奈叹了口气。

当初参加科举的时候, 每次考试那群同年们,就一个比一个到得早。

很多时候沈忆宸都不由怀疑,这群货是不是大晚上在贡院门前打地铺,压根就没回去?

结果如今入仕为官了,还能遇到这样雷同的场面, 明明自己也没迟到准时来了, 却每次都有一种迟到的错觉!

“诸位前辈,晚辈沈忆宸来晚了。”

自从有了“非翰林不如内阁”的潜规则后,四殿二阁大学士头衔,基本上就被翰林官给包圆了。

所以今日能选入东阁进学历练的新人,都是翰林官出身,自然称呼就得按照翰林院规则来。

相比较翰林院值事厅那批资历尚浅的上届进士,今日这群人除了刘俨这个状元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正统四年己未科的进士,或者更往前几届的。

他们已经入仕多年,早就被官场磨平了身上的棱角,自然没有那么的愤世嫉俗。

见到沈忆宸这个“红人”过来,纷纷拱手回礼道:“沈中允,久仰大名。”

甚至许多人看见沈忆宸这张年轻的脸庞,心中更是唏嘘不已。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自己还未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就要面临后起之秀的挑战了。

上届状元刘俨触动尤其深刻,他朝着沈忆宸感慨道:“沈修撰真乃年少英才,相比较起来,吾等都已是明日黄花了。”

刘俨虽然是正统七年壬戌科的状元,理论上就比沈忆宸高了一届,但他可谓是大器晚成,四十九岁才高中状元大魁天下。

与沈忆宸这般少年朝气相比较,刘俨须发皆白老态明显。更离谱的是他官衔还处于从六品的翰林修撰,而沈忆宸如今已是正六品的詹事府右春坊中允。

要不是翰林院有先入馆者称为前辈的规则,今日刘俨见到沈忆宸,还得首先行礼自称下官。

“刘前辈正值春秋鼎盛,何出此言?相比较起来晚辈才是少不更事,需要多多向众位前辈学习。”

沈忆宸此言一出,让这群翰林前辈着实有些意外,刘俨更是忍不住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要知道入职那日沈忆宸以“官”压人后,就一门心思蹲在典簿厅里面修书,跟个隐形人似的没露过面了。

这群翰林前辈们,平日都在不同司厅里面任职,从未与沈忆宸打过照面。对于他的印象认知,也基本上是从值事厅的后辈嘴中了解,无外乎飞扬跋扈、目无尊长这类抹黑。

本以为沈忆宸姗姗来迟,恰好印证了此子的骄傲自大。结果没想到举止谈吐却如此谦虚恭谨,与翰林院流传的形象有很大不同。

这到底是以讹传讹的原因,还是这小子掩饰的好?

不过无论是哪种因素,反正这番话说到刘俨心窝子里面去了,他最在意的就是自己年龄,“春秋鼎盛”堪称歪打正着。

有了良好的交流开端,沈忆宸长袖善舞的功力发挥出来,后续对话可谓是其乐融融。

相谈甚欢间,一名东阁吏员来到了众人面前,行礼道:“诸位玉堂官,还请跟随小的入阁。”

不愧能混进东阁当吏员,情商确实高人一等,这句“入阁”就蕴含着一语双关之妙。

果然在听到这话后,除了沈忆宸外的众人,瞬间心潮澎湃起来,自己入东阁进学历练,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入内阁吗?

大丈夫当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一行人在吏员的带领下踏入东阁,刚一进去就看见最上方的公座上,坐着一位年过半百身穿绯袍的官员。

东阁除了是一座殿阁的名称外,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内阁诰敕房。

诰敕房纸面上的意思,就是负责起草和缮写皇帝诏令。但实际上东阁的工作内容,还包括翻译敕书及外国文书、揭贴、兵部纪功、勘合底簿等等。

甚至要是文渊阁办公的阁老们忙不过来,也会把一部分不重要的奏章送过来,给东阁进学的这群“实习生”们练手票拟。

这就是为什么,东阁进学历练的赏赐,在众人眼中不下于升官进爵。原因就在于这种实习经验,是日后成为朝中重臣的基础。就算最终没那么多位置进内阁,保底也得进个六部重用。

既然是内阁诰敕房,那么能坐在东阁主位上的官员,并且还身穿绯袍,毫无疑问就是内阁成员。

按照往年东阁接见实习生的惯例,都是派最后入阁知制诰的阁老出面。而正统十年的内阁班子,资历最浅的今年才刚入阁的工部侍郎兼侍讲学士高穀。

于是沈忆宸等人站齐之后,一同向高穀行礼道:“下官拜见高中堂。”

对于高穀的称呼,也是按照翰林院“其人入阁后则称中堂”的规矩来。要是换做一般非翰林官员,就得称呼高穀为阁老了。

望着眼前行礼众人,高穀点了点头道:“今日看见尔等,让本官不由想起自己前段时间入阁办事的场景,也是这般意气风发,心潮澎湃。”

高穀入内阁也不过才短短几个月,对于沈忆宸等人的心境,自然能感同身受。

不过在说完这句话后,高穀就告诫道:“尔等心情本官能理解,但切记殿阁乃朝廷重地,容不得些许的马虎大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本官希望尔等在日后行事中,当做到恪尽职守,臻于至善,不负陛下的皇恩浩荡。”

高穀的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让原本入东阁内心有些躁动的实习生们,瞬间就冷静了下来。

确实东阁这种地方办公不能有丝毫差池,就好比诰敕圣旨,万一写错个字让意思改变,杀头抄家都有可能。

权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自己日后当如履薄冰,才能行的稳当。

“下官谨遵中堂教诲。”

告诫了一番之后,高穀又鼓励了一番,把胡萝卜大棒都给用上了,短短几句话内高官手段尽显。

拜见完高穀,沈忆宸等人作揖后就退出了主殿,被吏员给带到了两侧的庑房。

所谓庑房,就是高堂下周围的廊房、厢房,未来沈忆宸这群入东阁进学的翰林官们,就得在庑房里面办公当值。

相比较翰林院值事厅那种单独办公桌,东阁庑房可谓升级到了独立办公室。每间十来平方米的样子,里面放置了桌椅书架,甚至还有一张小床,待遇有了质的提升。

沈忆宸分配到的这间廊房,就处于东阁主殿的右侧第一间,而左侧那间给了刘俨。虽然在称呼上沈忆宸是晚生后辈,但状元终究是状元,地位自然要超过了其他的翰林官。

来到公案前坐下,沈忆宸正准备来个葛优躺舒缓一下筋骨,门外却走进来一名青袍官员,把他给吓的一激灵,立马正襟危坐起来。

只见来者躬身行礼道:“下官乃中书舍人赵然元,拜见沈修撰。”

“噢,赵中书你有何事吗?”

“下官是分配给沈修撰的助理,如有要是尽可吩咐。”

听到这话,沈忆宸算是明白了,就跟翰林院分配了曹轩这样的吏员来当助手一样,东阁安排的是中书舍人助理。

不过与吏员不同,中书舍人有着从七品的官身,自然不像吏员那般低人一等。

“吩咐倒是没有,就是想问问赵中书,本官接下来要做什么?”

办公室里面空空如也,连一本装装样子的书籍都没有。沈忆宸总不可能厚着脸皮,入职东阁第一天就躺在小床上睡个回笼觉吧?

万一被路过的阁老大臣们看见,幸幸苦苦三元及第打造的学霸人设,不就崩了?

“回禀沈修撰,今日新入职暂无要事。”

没事做?

听到这话,沈忆宸有些失落了。

毕竟今日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进入了大明的权力中枢,哪怕没多大权利去指手画脚,好歹也能有些军国大事的参与感。

结果却是没事做,难道自己要干坐一天等下班?

想了一下,沈忆宸开口道:“赵中书,本官刚好有一事未做完,不知可否麻烦你去跑下腿?”

“沈修撰但说无妨。”

“还劳烦赵中书前往一趟翰林院典簿厅,找寻一名叫做曹轩的吏员。就说本官如今在东阁当值,让他把《寰宇通志》的资料跟底稿带过来。”

“沈修撰这是要打算继续修《寰宇通志》?”

听到沈忆宸这话,赵然元有些惊讶。

要知道从翰林院调入东阁进修历练,几乎等同于换了一个部门,之前的工作自然就可以放下了。

实在责任心比较强,打算有始有终也可以,但也得看是什么工作。

《寰宇通志》这本书,别说是在翰林院出名的天坑,就连宫中书吏都如雷贯耳。毕竟大明的历史上,因为修书导致翰林院被革职流放的案例,还真没几个。

赵然元简直无法想象,沈忆宸这种三元及第的状元公,会被安排填《寰宇通志》这个坑。

问题是填了也就罢了,如今可以名正言顺的脱离苦海,他还打算继续跳进去?

“对啊,反正也没事做,就继续修书吧。”

沈忆宸现在已经把修书,给当做一项磨练心性的工作,就跟其他人选择练字作画差不多。

而且在他的心中,并不认为《寰宇通志》这种地理志是什么天坑,相反这类工科书籍的重要性,在沈忆宸看来要远超诠释四书五经的“圣贤书”。

如果自己现在撒手不管的话,《寰宇通志》这本书,至少也得等到下一届新科翰林入馆,才会有人接手。

并且没有超越时代的知识储备,《寰宇通志》成书质量也很难保证,沈忆宸没办法放弃。

“沈修撰,《寰宇通志》这本书不好修,您要不再考虑一下?”

赵然元好心提醒了一句,今天沈忆宸要是选择继续接手的话,以后想要再甩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听到这话,沈忆宸笑道:“正是因为不好修,所有我才不能放手。”

“下官佩服,这就去翰林院!”

赵然元很庄重的朝着沈忆宸行了一礼,这种无私付出的高义之举,只有文人才能理解。

东阁距离翰林院并不远,或者说内阁跟翰林院原本是个整体,正统七年翰林院重修后才被分割开,所以赵然元很快就来到了翰林院的典簿厅。

此时翰林院典簿厅内,侍读学士倪谦正在与吏员曹轩,交接着修书《寰宇通志》的工作。

如今沈忆宸入东阁进修历练,是肯定不会再继续修书的工作了,而《寰宇通志》编写难度甚高,其他新晋翰林接手难度很大。只有自己暂时接替过来,日后再寻一博学之士继续了。

“内翰学士,沈修撰这段时间编纂的底稿俱在此,还望您查验。”

曹轩捧着一叠底稿递到了倪谦面前,语气有些失落低沉。

之前与沈忆宸短短一个多月的共事经历,可以说是曹轩来到翰林院十来年,最轻松舒畅的一段时光。

这种轻松并不是说工作量少,相反沈忆宸废弃忘食修书,自己在旁边打下手要忙了许多。

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与沈忆宸相处,曹轩不用担心自己一句话失言就被责罚,也不用小心翼翼伺候着,害怕出现逾矩的地方。

如今沈忆宸高升入东阁学习,曹轩是由衷为他高兴,以后朝堂中定会出现一位好官。同时心中也万分失落不舍,这一辈子可能再也遇不到像沈忆宸这般的翰林官了。

“这么多?”

看着眼前厚厚一叠底稿,倪谦有些惊讶。

前一批翰林修《寰宇通志》数年,靠着“模仿”前宋的书籍,才磨磨蹭蹭的交出了一份初版。

现在沈忆宸修书不过才月余,就能写这么多了?

带着这份疑惑跟怀疑,倪谦翻阅起眼前这份底稿。还没有仔细阅读其中内容,当那一手端正拘恭、雍容矩度的字,浮现在倪谦眼前的时候,他就明白自己怀疑是多余的了。

非至诚用心,是不会把底稿写的如此干净整齐的。

带着这份震撼,倪谦一页页的翻阅着沈忆宸修书底稿,那些对于大明万里江山的描述,仿佛栩栩如生跃然与纸上。

甚至就连地势堪舆图,沈忆宸都画了很多副作为文字补充,地图精细程度同样远超同类书籍!

倪谦在翰林院呆了二十多年,从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少年,到如今年近五十踏入了垂暮之年。见证过数代翰林官修书,也见识过无数历朝历代的地理志。

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沈忆宸这份《寰宇通志》底稿的水准,堪称历朝历代前三!

“晚辈论迹不论心,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不知为何倪谦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多月前,沈忆宸站在典簿厅前说的这句话。

当时自己看不穿沈忆宸这番言语的真伪,但此子用自己实际行动表明了,何为论迹不论心!

沈忆宸,真的是一个追名逐利的阉党中人吗?

就在倪谦走神的时刻,赵然元走进了典簿厅内,恰好看到了他与曹轩两人。

身为中书舍人,赵然元自然是认识倪谦的,于是他赶忙拱手行礼道:“下官见过侍读学士!”

非翰林不能用前辈或者内翰的称呼,所以赵然元只能称呼倪谦官职。

这声拜见,也算是惊醒了回忆中的倪谦,他看了一眼赵然元问道:“尔有何事?”

“回禀侍读学士,下官奉沈修撰之命前往典簿厅找寻吏员曹轩。”

听到是沈忆宸找自己,曹轩立马拱手回道:“小的就是曹轩,不知沈修撰有何要事?”

“沈修撰叫你把关于《寰宇通志》的资料跟底稿交付于我,他打算在东阁继续修完此书。”

“什么?”

这声惊呼是倪谦喊出来的,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沈忆宸入了东阁进学历练后,依旧没有放弃在翰林院的修书职责。

要知道《寰宇通志》乃其他翰林官都避之不及的难点,沈忆宸如今都修了月余,明白了此书的难处,还选择迎难而上吗?

倪谦这么大反应,也是把赵然元给吓了一跳。他脑海中第一个想法,就是沈忆宸莫非编纂的太离谱,把侍读学士都惊动了?

难道沈修撰入东阁还不忘修书,估计是想着亡羊补牢,将功补过吧。

于是赵然元立马帮沈忆宸说好话道:“侍读学士息怒,沈修撰可能在修《寰宇通志》过程中有些瑕疵,但他毕竟入仕时间太短,经验有所不足。”

“下官相信沈修撰在东阁进学期间,一定能把《寰宇通志》给修好,不负侍读学士所托!”

说这段话的时候,赵然元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他此时也是骑虎难下,毕竟沈忆宸成为了自己的上官,总不可能袖手旁观吧?

但这番话说出来,他又感到后怕,万一沈忆宸修不好,自己岂不是要负连带责任?

2k

翰林官身份尊贵,责罚下来最多也就是革职罢了,自己这个小小的从七品中书舍人,流放是跑不掉了。

本来分配助理状元公,赵然元还以为是自己时来运转,能抱得个大腿。如今看来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啊,命也太苦了!

“沈修撰是真的打算在东阁继续修《寰宇通志》吗?”

底稿如此优秀工整,还能说这是沈忆宸的分内之事,但如今入了东阁进修历练,还没有忘记修书这件事情,就属于分外之举了。

倪谦死死盯着眼前的赵然元,等待着他的回答。

因为沈忆宸此举带来的心理冲击太过于猛烈,倪谦从未想象过一名年轻人,真可以做到论迹不论心!

“千真万确,下官不敢欺瞒侍读学士!”

“沈修撰还说了,正是因为《寰宇通志》不好修,所以他才不能放手。”

听到这话,倪谦沉默许久,然后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这就是沈修撰的底稿,你交与他吧。”

把手中的底稿递给了赵然元后,倪谦就缓缓走出了典簿厅,回到了自己的值房中。

一缕阳光穿透窗台,照射在倪谦的公案上,他仿佛又听到了沈忆宸那声质问:“何为正道,何为歪道?”

那时候的沈忆宸,也有一抹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是那么的正气浩然。

“此子举止品性,不可能是阉党中人。”

倪谦嘴中默默的念了一句,修书是最能磨练一个人心性的事情。

他此时心中更愿意相信,沈忆宸是一个不顾个人荣辱得失的真国士!

静思良久,倪谦拿过了公案上经筵日讲官的值班表,在展书官的那一列上,写下了沈忆宸的名字。

“沈忆宸,老夫此举算是还了你修书的功劳,至于是一世英名还是千古骂名,就在你一念之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