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156 金殿传胪(二合一加长)

156 金殿传胪(二合一加长)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商兄,你莫拿我打趣了,在下都已是定亲之人。”

沈忆宸笑着回了一句,他还真没想到商辂有开玩笑的这面。

以往对于商辂的了解,都是出自于史书的那几行文字,记载他性格平粹简重、宽厚有容,仿佛被固定住脸谱化了。

如今沈忆宸面对的不是那几行文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能再用刻板的映像去审视了。

听到沈忆宸这话,轮到商辂满脸惊讶了。

因为他也听说过沈忆宸与泰宁侯独女定亲的传闻,只不过商辂并没有当真,毕竟泰宁侯择婿标准甚高,非公爵王侯子弟不入法眼。

沈忆宸很优秀,但身份地位还是与泰宁侯的要求差了点。

只是现在当沈忆宸亲口说出他定亲了,那么大概率就是坐实了坊间传言,女方真就是泰宁侯的独女?

“沈兄,你说的定亲对象,莫非是泰宁侯独女?”

商辂试探性的问了一句,他本不是爱打听闲事之人。不过此事传的沸沸扬扬,如今当事人又在现场,干脆确认一下为好。

“嗯,会试放榜那日,成国公作主替我与泰宁侯府定下了亲事。”

当沈忆宸亲口确认,在场领取进士巾服的新科进士们,流露出一片惊叹之声。

什么叫做人生赢家,这就是啊!

年少成名荣登皇榜,还与勋戚之女达成联姻,不但抱得了美人归,日后仕途上还增添了一大助力。

真是羡煞旁人!

孙绍宗等人听得众人的感慨惊叹,一张脸简直都绿了。

那日在成国公府婚宴上,就已经被沈忆宸的放榜定亲给打击过一遍,结果没想到今日还要再重温一遍。

不就是娶了个侯爵之女吗?哪日等老子大魁天下,定然得圣上亲自赐婚王公之女,总有压你一头的时候!

当然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几兄弟目前都不知,大魁天下也将是沈忆宸的了……

就在沈忆宸准备把衣服给换回去的时候,从屋外浩浩荡荡的进来一群人。他们并不是乙丑科的新科进士,相反屋内这群新科进士们,见到来者还要纷纷行礼。

因为这群人是以祭酒李时勉为首的国子监官员!

“晚生拜见大司氏!”

旁人行礼声音也是提醒了沈忆宸,他赶忙停下脚步,拱手鞠躬行礼道:“晚生拜见大司氏。”

“诸生毋需多礼。”

李时勉抬了抬手,示意新科进士们可以起身。

然后加快脚步,直接来到了沈忆宸面前,朝他拱手道:“会元郎,请受老夫一拜!”

“那日如若不是沈会元挺身而出,恐后果不堪设想!”

李时勉嘴中的这个后果,并不是单独指他们几人的安危。而是身处于“风暴”的最中心,他亲眼见证了当时场面的混乱,有多少学生士子摔倒在人群之中,被践踏的无法起身。

如果不是沈忆宸站了出来高呼主持大局,今日的国子监,恐怕要多了一片文人冢!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沈忆宸都当得起自己这一拜!

看着国子监祭酒向自己行礼,沈忆宸连忙侧身躲过,然后一把扶住了李时勉的手臂。

大司氏乃天下文人宗师领袖,自己要是坦然受了这一礼,恐怕要被唾沫给淹死。而且之前积攒的什么谦逊恭谨、谨小慎微的口碑,也将发生很大的逆转,实在划不来啊。

“大司氏真是折煞晚生,受之不起!”

沈忆宸身为下位者,不敢受这一礼,但李时勉却不这么认为。

“老夫心中,沈会元高义当之为愧!”

见到这一幕,在场很多没有参与过叩阙鸣冤的新科进士,简直都惊呆了。

号称天下文人宗师的大司氏,居然反转过来向沈忆宸行礼,这得多大的排面才能做到如此?

“大司氏还望莫为难晚生,真不敢当。”

沈忆宸都有些无奈了,他一直知道李时勉的性格耿直无比,嫌少变通。

当年李时勉入仕还是个小官的时候,面对明成祖朱棣这等猛人迁都京师的想法,就敢洋洋洒洒写了十来条谏言反驳,为此还吃了一年牢饭。

对于这番经历李时勉毫不在乎,等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又开始作死上疏。并且皇帝宣他殿前问话了,还是强硬无比一点不认怂,当朝跟皇帝开始对喷!

以明仁宗的宽厚性格都忍不住,气的叫御前侍卫拿金瓜锤他,这一顿揍打断了三根肋骨。

按理说这么惨了,李时勉该低调些了吧?

答案是生命不息,硬刚皇帝不止,李时勉很好的继承了文人的战斗风范。

面对再下一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依旧强硬直言。只不过当年他一条亲近太子的建议,某种意义上帮了朱瞻基,所以宣德一朝就没太为难,并且还官复原职了。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可能是年纪大了,加上身为国子监祭酒主管教育,不太接触时政。李时勉低调了许多,至少没有再出现什么硬刚皇帝的事情。

但是不硬刚皇帝了,骨子里面的强硬耿直依旧还在,于是就发生了得罪王振的事情……

可能说李时勉的一生,就是抗争的一生。

不过刚归刚,李时勉的学识品行,还是受到了朝臣跟国子监学子的尊敬。

正统十二年致仕回乡,朝臣跟国子监学子足足有接近三千人为他践行,这等规模档次很多一品大员都不可得。

也算是对于他大司氏身份,最好的认可了。

望着沈忆宸再三推辞,李时勉也明白以自己的身份跟人望,继续行礼道谢下去,恐怕会造成反面效果。

于是没有再坚持,收回手道:“会元郎年纪轻轻却高风亮节,老夫深感钦佩。”

“今日沈会元来到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按理老夫当尽地主之谊好好道谢一番。不过考虑到明日金殿传胪马虎不得,只能遗憾作罢了。”

“来日若有时间,老夫期望能邀会元郎到国子监讲学一场,不知可否如愿?”

国子监讲学?

听到这几个字出来,全场可谓是一片哗然。

要知道国子监讲学可不是后世大学那种,随随便便请个讲师过来高谈阔论一番,什么牛牛马马只要有点小名气都能上。

古代国子监的讲学分两种,其一是自己上去讲,要达到这个标准非当朝大儒宗师不可得。

沈忆宸就算目前高中会元,也只能代表他在应试科举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钻研儒家经典有所成就。

更何况沈忆宸过于年轻资历不够,登堂讲经论道的话,很难让人信服。

其二就是皇帝视察国子监,会安排国子监的官员讲学一场,类似于御前讲席。这种对于学识成就要求低一些,不过对于内容限制却很严格,人员安排主导权就在国子监祭酒的手中。

正统九年,也就是去年,朱祁镇视察京师国子监,李时勉为他讲解了《尚书》。因为讲得透彻清楚,让皇帝很高兴,赏赐了许多奖励。

如若不是李时勉年纪大了上疏请辞,恐怕还有升迁之喜。

由此可见,国子监讲学无论是哪一种,对于沈忆宸声望跟仕途的帮助都无比巨大。

李时勉这番举动,简直就是帮沈忆宸搭建青云梯,如何能不让在场众新科进士震惊?

“大司氏,晚生才疏学浅,恐担当不起……”

说实话,听到国子监讲学这种好事,沈忆宸也很心动。

不过他还算没有完全迷失,明白自己几斤几两,科举上成就那都是应试教育,与文学上开宗立派的讲学大相径庭。

不讲以自己目前功名,好歹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美名。万一没讲好玩脱了,那真的是搞了一波反向操作,怕不得血亏。

“沈会元,请勿推辞,老夫这点识人眼光还是有的!”

李时勉提出让沈忆宸讲学,一方面是有报答感谢的意思,另外一方面,他也确实欣赏沈忆宸的才华。

无论是乡试、会试的文章,还是流传出来的几首诗词,无一不是名扬天下的经典佳作。

就算此等能力不足以讲经论道,当个陪讲为圣上讲学一场也足矣了,要是沈忆宸因此而得到圣上赏识,也算自己为国挖掘了一名贤臣,问心无愧!

“既然大司氏如此看重,那晚生就只好却之不恭了。”

沈忆宸硬着头皮拱手称是,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万一自己能得到“帝王师”的美名,仕途上就不用在翰林院蹲几年空闲衙门了。

见到沈忆宸答应,李时勉捋须满脸笑意,又与他闲谈了几句,然后就率领众人离开了。

“沈兄,能得到大司氏的如此赏识,在下真是敬佩不已。”

萧彝看着李时勉走远后,满脸羡慕敬仰的朝着沈忆宸说了一句。

大司氏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能得到他的看重赏识,先不说国子监讲学这种实打实的好处,单单在文人清流中赢得美名,就受益匪浅了。

可不要小看这些笔杆子的作用,关键时候言论可以逆转局势。很多功名并不高的清流领袖,为何能做到一呼百应,号令群雄?

就是因为他们掌控了舆论权,才能成为无冕之王。

“沈兄,当年冬至诗会在下就觉得你不凡,如今看来注定要一飞冲天。”

商辂也是附和了一句,语气中颇为感慨。

毕竟当年的沈忆宸坐在末席是那么的不打眼,现在却光芒万丈让人无法忽视。

“两位仁兄,你们就别来这套恭维了。现在时日已晚,还是把身上巾服换下来,早早回府准备明日传胪大典吧。”

沈忆宸笑着回了一句,就去到小房间把自己衣服换了回来。然后就与萧彝、商辂二人拱手道别,准备趁着夕阳余晖返回成国公府。

望着沈忆宸离去的背影,剩下的新科进士内心情绪无比复杂,为何同样高中进士,差距就这么大呢?

正统十年三月十八日,三天的阅卷填榜工作已经完毕,到了三年一度的传胪大典时刻。

传胪大典乃国之大事,皇帝亲自主持,文武百官如无特殊事件,一律不缺缺席。伴随着日出前的星光,无数辆马车朝着紫禁城方向驶去,扬起来一片尘土。

沈忆宸今日出发的很早,因为这种朝堂大型盛典,到场的人数会非常众多。哪怕天还未亮,可能前往紫禁城的道路就已经变得拥堵不堪。

明朝有着严格的上下尊卑制度,下官见到上官必须行礼避让。也就是说两辆马车同行,级别较低的那一辆,得为高级别的让行。

新科进士还未授官,不管未来前途有多么广大,现在都没有真正的官身。所以见到任何级别的官员,都得给对方让行,路上花费的时间就要比正常情况多出许多。

传胪大典要是迟到了,后果可想而知,沈忆宸可不敢玩什么卡点的花样。

伴随着摇晃跟“吱嘎”声音,马车一路缓缓前行避让不断。停下来后沈忆宸掀开车帘一看,此刻城门口已经黑压压一片站满了人。

不过还是能明显看出分成了两个群体,一拨是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另外一拨自然就是身穿进士巾服的新科进士了。

本来沈忆宸认为自己已经来得够早了,结果放眼这一看,新科进士们不说全员到齐了吧,估计也**不离十了,自己还是那个“后进”之人。

卧槽,中进士都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至于还这么内卷吗?

带着些许无奈,沈忆宸跳下马车,朝着新科进士群体中走去。

经历过会试的宫门前等待,现在沈忆宸这个会元郎,已经在众新科进士眼中算是熟脸了。

堪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所以他一走过来,很多人都朝着他拱手相迎道:“沈会元,幸会。”

“沈兄,晨安。”

“沈会元,还望今日连捷。”

面对众人招呼,沈忆宸也是一一还礼,然后找到了萧彝跟商辂两人,互相客套了几句。

可能是即将面临金殿传胪的激动与紧张,今日二人话都不多,静静带着入宫。

不过沈忆宸几人不说话,不代表着别人不说话,等候无聊除了客套外,自然得聊点东西。

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最关注的事情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状元归属问题,猜测着今日传胪谁将大魁天下!

“你们说今日沈会元会不会连魁,达成三元六首的盛举?”

其中一名新科进士在看到沈忆宸到来后,朝着身旁众人问了一句。

理论上这届乙丑科殿试,沈忆宸中状元的几率最大,能见证三元及第的诞生,也算是一种荣幸了。

“在下认为很有可能,毕竟沈会元学识、名望、家世处处不差,其他人很难与之比肩!”

本来这句话很合理,却没想到旁边一人故作高深道:“诸位仁兄,你们这只看其表,不看其里啊。”

“噢,这位兄台莫非有什么内幕消息?”

“内幕谈不上,但在下猜测沈忆宸很难连魁。”

“兄台,吾等愿闻其详!”

这般有爆料的架势,立马吸引了身旁众人的好奇心,纷纷围过来打算听听理由如何。

“那日拜见座师,在下恰好与沈忆宸一同进入官厅,你们猜我听到了什么?”

这人开始神神秘秘的卖起来关子,引得众人更是心痒痒。

“你快说啊,听到了什么?”

“在下听到了钱掌院说如若不是他力争,可能沈忆宸这个会元头衔都另有其人。”

听到这话,许多新科进士脸上流露出震惊表情,他们还以为沈忆宸是力压群雄高居榜首,没想到还有这番波折。

“这也就意味着沈忆宸学识并无领先,至于名望这东西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家世恐怕也很难称得上优势。”

“这点又何解?”

旁边一人满脸疑惑,沈忆宸就算没入宗谱,但成国公如今力挺,与庶子无异,有国公靠山这还不算优势?

“成国公虽贵为国公,但勋戚武将出身,吾等乃文人士子,读卷官更是文官翘楚,真的是一家人吗?”

此名新科进士言尽于此,就面带笑容的走开了,后续话不能讲得太明白,否着会惹祸上身。

可以说明朝前中期文官集团独掌大权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什么专权宦官,而是屹立不倒的勋戚集团。

只不过双方利益争斗没那么激烈,想要打到对面就目前局势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维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但是想要独掌大权,就必然得一步步削弱对方的力量,沈忆宸身为勋戚子弟就算走文官之道,也很难获得百分之百的信任。

文官领袖们有的选前提下,还会选择沈忆宸这个有可能背刺的“二五仔”吗?

想明白这点,很多人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之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朝堂争夺见识还是太少了。

日后得好好补上这块短板,否则在尔虞我诈的官场里面,恐怕得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下。

新科士子这边议论状元归属,朝廷文武百官那边同样也是如此。

毕竟这种三年一度的盛会,哪怕见多识广的朝官们,也很难保持局外人的状态。

成国公朱勇的儿子贵为会元,自然也是受到了众多勋戚大臣们的关注,不少人朝着他拱手道贺。

“成国公虎父无犬子,今日恐怕得开创我大明三元六首的盛举了。”

“生子当如沈忆宸,真是光耀门楣啊。”

“公爷有如此麒麟儿,真是令旁人羡慕不已!”

不单单是成国公得到了恭维,那日朱佶婚宴到场的勋戚官员们,也有不少向泰宁侯陈瀛道贺。

“泰宁侯喜得佳婿,今日定当连中三元!”

“泰宁侯择婿目光真是如炬,本侯佩服!”

“日后泰宁侯你也不用再为小女担忧了,沈忆宸此子必将前途无量。”

听到这些恭维道贺之声,成国公朱勇跟泰宁侯陈瀛都满面笑容,看来那日硬点的鸳鸯谱,还真没点错!

交谈间,朱勇把目光看向了远处的沈忆宸,眼神中满满的欣慰跟骄傲。

也许在这一刻,他摆在首位的不再是为成国公府添砖加瓦,而是父亲对于儿子成就的自豪吧。

辰时,宫门大开,文武百官先行入内,新科进士们依旧在外等候。

己时,当文武百官们全部入宫准备就绪后,在承天门外等候的新科进士们才入宫。站位顺序与殿试时候并无二致,传胪大典的举办场地,依旧在承天殿。

伴随着朝阳的晨曦,沈忆宸踱步前行在紫禁城的砖石之上,此刻心情与殿试时候完全不同。

他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放松,无论今日传胪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到自己心中的理念,那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当新科进士们来到奉天殿广场前,百官们已经按照文武职划分,站立于丹陛之内的两侧。而进士们如同殿试那样,分成两列站立于下方的丹墀两旁。

此时的华盖殿内(今中和殿),执事官把皇榜卷好交付给内阁大臣,捧至奉天殿前再转交给礼部尚书,陈于丹陛正中黄案上。

所有新科进士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这卷皇榜,内心里面激动不已。上面所书写的文字,将决定着自己这一生苦读的命运!

很快礼乐声音响起,并且伴随着三声鞭响,导驾官领着明英宗朱祁镇,也从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殿。文武百官以及众新科进士,对着皇帝行五拜三叩礼。

礼毕起身,只见一名鸿胪寺官员从队列中走出,站到了放置皇榜的黄案前。还没等新科进士们反应过来要做什么,就听到传制官高唱一声:“有制!”

听到这声呼喊,新科贡士们齐刷刷的跪倒一片,此刻他们心中已经明白,传胪最重要的时刻即将来临。

见到新科进士们都已经跪好,传制官继续宣读制诰:“大明正统十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说罢,就朝着身后的鸿胪寺官员点了点头。

见状,鸿胪寺官员捧起黄案上的皇榜,缓缓摊开。

这个动作放在新科进士都眼中,心脏都为之暂停!

传胪唱名与乡试会试不同,并不是从后面开始,而是直接喊出状元的名号。

“会是我儿子吗?”

望着鸿胪寺官员手中那张皇榜,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朱勇,此刻感觉自己身形都有些颤抖。

“会是我吗?”

沈忆宸同样目光所至,心中情绪却复杂万分,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

只见鸿胪寺官员清了清嗓子,然后高声唱名道。

“正统十年乙丑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

声音停顿了一下,然后一字一顿的喊了出来:“沈忆宸!”

156 金殿传胪(二合一加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