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129 师生重逢(二合一)

129 师生重逢(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原本沈忆宸内心里面的不甘、愤怒,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淡薄了不少。

毕竟你对于一个人没有爱与期望,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恨与失望,哪怕这个人是自己血缘上的父亲。

但是母亲沈氏不同,她没有那些来自现代的思维观念。封建礼法教育之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成国公就是她人生中对于丈夫的执念,永远都不可能放下了。

并且沈忆宸还很清楚,以母亲沈氏的性格,也不可能站在成国公面前说出这般话。她只会一辈子都远远的注视着,这位高高在上的大明国公。

既然如此的话,身为人子,自然得为自己母亲讨回个公道。

听到沈忆宸这声询问,成国公停下了脚步,脑海中浮现出关于沈氏的一些记忆。

说实话,十几年的时间过去,沈氏形象在朱勇的心中,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仅仅是记忆深处一张曾经熟悉的脸庞罢了。

“还是在为你母亲不平?”

朱勇依稀记得,当初在应天家宴结束之后,沈忆宸就提及过自己母亲沈氏,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愤愤不平了。

“抛妻弃子,如何能平?”

“那得不到名分就心生不满,私自携带国公子嗣脱离公府,就没有一点错吗?”

朱勇转过身来,厉声向着沈忆宸质问,在他看来这件事情责任并不在于自己!

要知道对于成国公这般位高权重的勋戚而言,婢女这种奴仆就如同物件一般,不可能每个发生了关系就得给对方名分,国公“如夫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可能这种观念放在现代有些不可思议,十足的渣男行径,而在古代的礼法观念里面,就显得无比正常。府中奴婢本身就属于主人的私人物件,怎么处置都是家主的权利。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就连侍妾都能当做礼物或者应酬工具,就能明白封建礼教之下,女性的地位是多么卑微。

所以在成国公眼中,自己不给沈氏名分再正常不过,外界也无人会有非议,撑死就是讨论下沈忆宸入宗谱的问题。

相反,沈氏带着国公子嗣连夜离开公府,就是绝对的违逆行为,严重点说是奴仆私逃都不为过。

以国公之尊的身份地位,最终没有处置沈氏,并且还看在子嗣的情分上,给了她一座栖身之所,已经称得上仁至义尽了。

沈忆宸没有任何资格跟理由,来指责自己亏待了他母亲!

“那你知道当年母亲为何离开公府吗?”

“这重要吗?”

成国公反问了一句,任何理由沈氏都没有资格,带着沈忆宸这个国公子嗣离开公府,他只看重结果!

“那是因为……”

就在沈忆宸忍耐不住,准备说出当年事情真相的时候,一道女声从远处传了过来。

“公爷怎么了,大老远就听到你们争吵的声音。”

林氏的出现,让沈忆宸瞬间冷静下来,自己在公府里面依旧处于弱势地位,还无法与这位公爵夫人抗衡。

当年的事情过于久远,就算自己说出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扳倒林氏,口说无凭的情况下,大概率林氏一番哭哭啼啼的喊冤,此事就不了了之。

但是接下来,自己跟母亲就会遭到林氏的全力报复!

沈忆宸自己倒还好,明着林氏不敢拿他怎么样,暗着现在身旁也有阿牛跟矿工们护卫,想要动手不太容易,短时间内最多使使绊子。

而母亲孤身一人远在应天府,林氏想要朝她出手就太容易了,没有绝对的把握前提下,沈忆宸是不会让母亲沈氏身处险境的。

“公爷,忆宸年纪毕竟还小,有些言语不当你也消消气,发这么大火干什么呢。”

林氏走到朱勇的身边,一副劝和的模样,实际却在言语中暗指沈忆宸逾矩忘了尊卑。

“哼!”

果然听到这句话后,朱勇板着脸冷哼一声,直接就拂袖而去。

毕竟在他的观念里面,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沈忆宸就算身为人子为母不平,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但也不能忘了尊卑责怪自己这个父亲。

看着成国公离去,林氏的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从今早成国公带着沈忆宸出去,她就一直担心不己。

身为枕边人,对于朱勇情感上的变化,可能没有谁比林氏更清楚了。

如今成国公这般照顾沈忆宸,绝对不仅是为了成国公府的繁荣昌盛,还明显的夹杂着父子亲情的因素。

单纯利益交换还好,一旦有了父子亲情,加上沈忆宸如今的成就跟才华,将来会对自己母子二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朱勇跟沈忆宸不愧是父子血脉,一样的固执,一样的要强。每次这两人单独在一起,到最后都会争执一番不欢而散。

只要自己能抓住机会挑拨离间一下,说不定会让成国公对这个儿子产生厌恶之情。

嘴角冷笑转瞬即逝,当林氏转身看向沈忆宸的时候,已经换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忆宸,公爷要强了一辈子,你就尽量顺着他点,父子之间何必这般争争吵吵呢。”

“如若实在感觉委屈,你可以与我诉说一番,我再帮你好好劝劝公爷就是。”

“晚辈明白。”

沈忆宸语气很平静,没有丝毫林氏所期待的不成熟表现。

因为他很清楚林氏这番话目的是什么,真把自己当成了叛逆期中二少年,会不知好歹的找个人埋怨朱勇吗?

就算自己与朱勇再怎么理念不合,沈忆宸心中也很明白,两人在血脉关联之下,利益方向是一致的,想挑拨离间没那么容易。

“没事你就先回屋去吧,我会好好劝劝公爷的,不用担心。”

望着沈忆宸这淡定架势,林氏就明白这小子不太好忽悠,再联想到自己儿子那不争气的模样,心情就更为难受了。

同样是成国公的儿子,差距为何就这般大,连个放养的婢生子都比不上!

“谢过朱夫人。”

沈忆宸神情冷漠拱手称谢,然后转身就朝着西厢别院走去。

拜访完钱习礼这位主考官,算是了却了沈忆宸会试前最后一桩大事,接下来的时间里,便开始了“闭关苦读”的生活。

甚至随着春闱考期临近,大明府道举人士子们齐聚京师,举办各种扬名的诗会、讲学活动,沈忆宸都通通没有参加,而是静下心来在公府读书。

毕竟解元功名,只能保证自己大概率金榜题名,并不能保证自己荣登榜首。以钱习礼的性格就算有所优待照顾,也不可能过多违背士大夫原则,想要出头还是得靠真才实学。

于是几个月下来,沈忆宸为数不多的出府,大多是去拜访林震与自己在京师的文官人脉。

人际关系这种东西,是需要维持跟运营的,否则对方就算再怎么欣赏自己,你长时间跟个隐形人似的,“感情”也会变淡了。

另外就是与李达喝过几次酒,聊了聊关于赵鸿杰的情况。

自从那日在祭祀大典,沈忆宸远远的瞥见一眼后,他就托人前往北镇抚司投了拜帖。

结果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回应,也不知道是赵鸿杰没有收到拜帖,还是收到了因其他事情给耽搁了。

像北镇抚司这种特务机构,寻常官员想要拜访都不容易,更别说目前沈忆宸还没有官身,所以除了等待之外,就别无他法了。

虽然李达因为赵鸿杰锦衣卫身份跟帮凶作为,憋了一肚子的火,但怎么说也是应天府一同长大的伙伴。在听到沈忆宸说联系不上后,也是到处托关系,想方设法的去打听消息。

结果却依然一无所获,赵鸿杰就宛如消失了一般,找寻不到任何踪迹。

这种莫名的情况,让沈忆宸心中感到有些不安,总觉得会有大事发生。

冬去春来,沈忆宸在京师的成国公府里面度过新年,面对万家灯火喜气洋洋,他却并无多少家的感觉。

不过在临考前的最后冲刺时刻,沈忆宸收到了门房送过来的一封书信,是自己老师李庭修手写的。

信中写道他已经入住了应天会馆,让沈忆宸好好备考毋需担心,也不用专门去拜访看望自己云云。

因为李庭修很清楚,对于备考春闱的士子而言,一寸光阴一寸金,他不想打扰到沈忆宸。

收到李庭修的书信,沈忆宸按耐不住内心喜悦跟激动,直接就把老师的嘱咐抛之脑后,叫了辆马车就往应天会馆的方向赶去。

相比较沈忆宸去年六月到京时的冷清模样,此时的应天会馆可谓是人声鼎沸,各路书生在这里挥斥方遒,好不热闹。

“曾兄乃应天经魁,才华横溢自不用多说,今年春闱定当独占鳌头!”

“赵兄客气了,天下有能者众多,在下愧不敢当。”

“叙州府刘朴庵十六中举,乃当世神童,却能沉稳下来国子监进修三年,如今对于魁首恐怕是志在必得。”

“按兄台之言,应天昭文书院徐东海不是更厉害,今年才十五,可谓年少英才!”

“可传言徐东海是应天兵部尚书徐大人的堂侄,此子成绩恐有水份。”

“不才认为……”

沈忆宸站在店门口,听着从里面传来的各种恭维与客套声音,甚至其中隐约有个熟悉的名字,不由一抹笑意浮上嘴角,让他回忆起许多在应天府的往事。

“客官请进,本店有上好的客房,包您满意。”

看着沈忆宸站在门口,店小二立马就迎了上来,招呼他进店入住。

对于京师各种会馆而言,三年一届的赶考之年,就是生意最为红火的时刻,必须得抓住客流赚票大的。

“我不住店,是来寻人的。”

“公子请问找谁,小的替你通传一声。”

这种时刻住在会馆的,基本上都是应天举子老爷们,所以哪怕沈忆宸并没有住店意思,店小二也没有怠慢。

“应天举子李庭修。”

“请问公子如何称呼?”

“沈忆宸。”

沈忆宸?

听到这个名字,店小二立马瞪大了眼睛看向沈忆宸,难怪看着有些眼熟,这就不是去年来会馆住过一天的顺天解元沈忆宸吗?

“小的见过沈解元!”

店小二立马向沈忆宸行礼,同时因为心情有些激动,声音不自觉大了许多,让店内很多举子们都听到了。他们纷纷好奇看向门口位置,想看看到底是哪位解元郎来了应天会馆。

同时心中也有些疑惑,好像去年应天府乡试解元郎,并不姓沈啊。

“这个年轻人是解元?怎么看着有些眼熟啊。”

“我也感觉很是眼熟,总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

“姓沈的解元郎,莫非是去年的应天小三元案首沈忆宸?”

“就是沈忆宸!他在顺天府参加的乡试,夺取了解元头衔。”

沈忆宸毕竟在应天府参加过多场童子试以及冬至诗会,见过他的文人士子还是挺多的。

就算过去一年,记忆中的模样有些模糊了,只要加上解元这个特定身份提醒,还是很快就能回想起来。

一时间,整个应天会馆内议论纷纷,甚至很多人起身朝着沈忆宸走去,拱手向他行礼打招呼。

“沈解元,许久未见,不知是否记得在下?”

“失敬,原来是沈解元大驾光临。”

“久仰了,沈解元。”

此等场面,让之前还在接受吹捧的曾蒙简,脸上表情无比难堪。

直娘贼,真是走哪都阴魂不散,每当自己要出风头之时,这小子就冒了出来,连在跑到京师都是如此!

同时应天昭文书院的徐东海等人,看到沈忆宸备受瞩目后,脸色也是有些阴沉。

毕竟当初在应天府童子试,被沈忆宸稳压一头,可谓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如今好不容易中举风光大半年,又要在京师面对这个家伙,谁想重回阴影之下啊!

“诸位客气,在下真是不敢当。”

沈忆宸面对这些应天举子的恭维,也是不断拱手回礼,表现的非常谦虚,丝毫看不出有年少得志的傲慢气息。

一番回礼下来,沈忆宸在人群角落中,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正满脸微笑的打量着自己。

“学生沈忆宸,拜见先生!”

不管自己如今身份地位如何,也不管身处何种场面有多少人看着,沈忆宸看见李庭修之后,毫不犹豫的向他躬身行了个弟子礼。

老师永远都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沈忆宸是在李庭修这里学会了,什么叫做立学先立德,什么叫做士大夫精神,莫不敢忘!

沈忆宸这番大礼举动,也是让在场众人有些瞠目结舌,角落里面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文士,居然会是沈忆宸的老师?

同时很多人脸上流露出羡慕神情,培养出一个解元郎的学生,而且还是成国公之子。依托这递薪传火点功劳,日后恐怕能享福咯。

“忆宸,你我师生,毋需多礼。”

李庭修微笑着虚抬一手,脸上写满了欣慰。

为人师表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看着自己学生成才傲然于世。

如今沈忆宸这般被众人所敬仰,一副鲜衣怒马少年郎的模样,自己夫复何求?

“先生所教之德行,学生莫不敢忘,礼不能废。”

沈忆宸内心里面,一贯讨厌古代的各种礼教规矩,但是面对李庭修行弟子之礼,他是真心实意的。

“好,好,为师没看错人。”

听到这话,李庭修的眼眶有些泛红,他并不在乎沈忆宸对自己有尊重,表现的礼仪有多么谦虚茫,让自己在众举子面前多有面子。

他看到的,是沈忆宸年少成名后,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传道授业,没有忘记君子言行,没有迷茫在京师的功名利禄中!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读书人的毕生准则!

礼拜李庭修后,沈忆宸就与他坐在会馆的角落里面,无视周遭众人好奇打量的目光,与他说起了自己到达京师后的一些经历。

其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沈忆宸喋喋不休的说着,李庭修安静聆听。可能只有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沈忆宸才能脱下城府伪装的面孔,如同家塾孩童一般毫无顾忌。

不知不觉,时间已临近中午,从会馆的后厨方向飘来了饭菜的香气。

沈忆宸这才惊觉过来,自己光顾着与老师倾诉自己经历,忘了还未给李庭修接风洗尘了。

“先生,京师的致膳居饭菜号称一绝,还请移步让学生替你接风洗尘。”

那日沈忆宸初见李达的时候,被他给拽着去吃了一顿,有没有宫中御厨出手不敢保证,但是饭菜味道确实不错,刚好可以带着李庭修也去尝尝。

“不用了,为师不喜奢华,就在会馆清淡吃点就行。”

李庭修摆了摆手拒绝,他一向节俭低调,更不想让沈忆宸破费。

就在沈忆宸准备继续劝说的时候,从会馆外面突然跑进来一名身穿长袍的士子,满脸悲愤的高声喊道。

“奸逆乱政,文道无光,大司氏竟于国子监门前遭受荷校之刑,简直斯文扫地,令天下文人士子受辱!”

“吾等读书人当重气节,轻生死,还望诸生与吾一同声震阙庭,上疏天子还以朗朗乾坤!”

听到这位士子的言语,应天会馆内众举子可谓一片哗然,立马就群情激愤起来。就连沈忆宸见过不少大场面,面色都瞬间凝重无比。

所谓的大司氏就是国子监祭酒,用现代方式形容就是国子监大学的校长。

但是国子监的地位,可不是后世任何一所大学能比拟的,除了是明代最高学府以外,还肩负着审查优秀文人士子的学业。

再加上古代尊师重道,不知有多少文人官员,与国子监祭酒存在名义上的师生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区区从四品的祭酒文官,能获得与六部阁臣同等的“大司”开头尊称的缘故。

至于荷校之刑,就是颈上带枷锁的意思。古代号称刑不上大夫,明代“廷杖”最为臭名昭著,被后世所熟知。但其实除了廷杖之外,荷校也是一种精神上羞辱文人士子的刑罚。

让国子监的校长颈带枷锁,还是在国子监的门口受刑,给自己万千弟子看到折辱。

也不知道是哪位高官想的主意,把羞辱方式用到了极致,难怪这名高呼的士子如此悲愤,这不是相当于挑战天下的文人士子吗?

如若处理不好,恐怕会生出大动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