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科技之锤 > 363 未来(上)

363 未来(上)

书名:科技之锤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3 13:56:31

“……我能理解瑞国皇家科学院某些人的想法,在舒适区呆的久了会下意识的害怕挑战,我能理解这种情绪……是的,这应该是他们怕了……”

“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通过人类群体第三方科学视角来评判我们在点亮科技树的过程中,谁的贡献更大一些,谁更应该获得人类科学界最高的赞誉跟奖励。显然这是科技角度的突破,将影响到科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将指引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表明了三月奖本身已经超越了单纯一个奖项的范畴……”

“生气?不,其实我并不生气,我觉得那位尼尔斯·库尔斯顿,应该是叫这个名字这位瑞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不愧是研究物理的科学家,他对未来看得很准确,如果诺贝尔奖不在还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打压三月奖的话,以后真的没机会了。”

“不,一点也不夸张。等到我们的三月奖颁奖典礼那天大家应该就知道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现象跟本质是有一定关联性的,但并不那么容易就能分清实际关联性到底在哪。这里我打个简单的比方,女性择偶问题。我有一个外国女性友人,她经常会跟我的爱人抱怨,自从她了解了渣男这个概念后,发现她所接触的一些事中,适龄阶段的女性接触到渣男的概率,往往比接触到好男人的概率要高几倍。但在她看来,华夏男人其实在许多观念上已经挺优秀了,所以弄不明白这个矛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如果单纯从这一现象来分析本质,往往会得出华夏渣男远比好男人多这一结论。但实际情况却是好男人往往会选择从一而终,这就会导致好男人在流入市场的那一刻,被选走后就不会在出现,但渣男却始终在市场中游荡,在市场中寻觅的女性碰到渣男的概率自然就大大增加。”

“这就是科学,当我们要从现象去探究本质的时候,需要把可能会误导我们的浅表性联系剔除,去寻找深层次的联系。这一点超脱于人类思维之外的强人工智能有着比人类评审团更为精准的判断。这也是三月奖的含金量必然比世界任何其他科技类奖项更高的原因。”

“是的,很多人到现在都还没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依然在墨守成规的按照旧有的思维去看到现在的新生事物,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中间的一些人。大家都知道,我正在跟宁思实验室合作设计自主产权的cpu,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有过许多关于设计上的讨论,比如多媒体系统。”

“探讨的时候,大家还在纠结我们的设计要包含许多曾经标准化的协议跟接口,这就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模式。虽然我们的科研人员时时刻刻都在使用着三月智能平台,享受着三月智能平台在对于辅助设计、功能验证等等方面带来的便利,但是他们却忘了智能平台能给未来带来的更多改变。”

“比如为什么我们要认为未来的影视依然是现在传统的传递模式?或者说被热捧的元宇宙世界,我们的多媒体技术该如何去发展?电影、电视这些视听盛宴是否还应该是曾经那样的模式,传递到我们面前?在强人工智能时代是不是会有更高效且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我的答案是,有的!学过我的《大数据压缩通论》这篇论文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的这篇论文,构建了一套另类的有别于香农理论的大数据传输跟储存体系。但当这套体系再次升级,配合我们全新的芯片技术,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可能。未来我们将不在要死盯着优秀的导演给我们拍出的那些电影、电视,而是通过更高级的方式来满足我们对于多媒体的需求?”

“比如多版本视听。一个最多几百k的文档,如果拍成一部蓝光电影,一般来说大概是数g甚至十几g的内容。反过来十几g的蓝光电影,也能转换成几百k的文档。未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新一代的芯片跟强大的人工智能,只需要这几百k的剧情文档,通过计算机在本地自行生成场景、人物、动作、对白、音效,并实时完成各种渲染?”

“这种技术的好处在哪里?简单来说吧,大片依然是大片,依然可以给大家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但几乎不需要任何传输的成本。除此之外,还能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人物可以自己定喜欢的主角,甚至让自己当主角,在电影里跟喜欢的人搭戏,扩展人生的广度。故事发生地也可以自行设置,而且可以不受语言的困扰,等等。”

“这就是一种动态的,基于环境变现的混沌系统信息产物。这一点要解释起来更为复杂,我们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剖析这个思路。比如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决定了许多东西,这些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酸中,携带遗传信息的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并促成生物按照一定的性状生长,在没有突变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外形,分辨出这属于那种生物。这就是算力的本地支撑。”

“至于算力是否足够?理论上其实是可以的,大家都知道小里巴巴的飞天系统,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型分布式协作系统。而人工智能则能将这种效应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搭配了更合适的硬件之后,这种协同计算将不止通过软件完成,而是可以通过硬件更高效的完成。”

“换句话说,在未来我们的自主芯片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整个世界将为之改变,算力将跟用户个人**分别在不同的层级,人们可以通过加入人工智能平台,共享空闲算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免费的他人算力支持。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能通过精准的数据计算出每一位用户算力贡献度跟使用度,然后给予奖励。”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懂这其中是什么意思。这么解释吧,一般来说个人计算机总是有休息时间的,而企业级的服务器,则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现在我们更有无数企业通过租用云计算服务保障公司网络方面业务的正常,未来个人计算设备将拥有加入云服务的可能,在享受到云服务的同时,还能通过提供云服务获得收益。”

“而这些空闲算力的加入,更能提升强人工智能全方位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了在建立三月奖各个科研方向获奖模型时更为完善,比如更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对科技树发展更明晰的判断,这些都是五人甚至十人的评选委员会无法企及的。”

“不要用老旧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科技发展。强人工时代已经来临,甚至将引领一个风口。所以与其说三月奖对标诺贝尔奖,不如说这是一场新技术异军突起时,跟曾经的老旧思路产生的碰撞。更科学的生产力已经被创造出来,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将先进生产力解放出来。”

“按照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在这一阶段,那些腐朽的、老旧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会拼了命的维护曾经的荣耀,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先进的生产力必将替代老旧的生产力,这个过程注定是不可逆的!因为最终享受收益的,将是地球上每一个自然人。”

“所以我在这里必须要恭喜那些今年经过我们的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多维度分析、判断最终评选出的获奖者,他们作为第一届的三月奖得主,必将被历史所记住。同时也请大家期待明年三月的三月奖颁奖晚会。晚会上,我们将给出三月奖所有候选人,以及得分情况,同时向全世界公布评选的数学模型,向每一位学术人解释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在各自领域获奖,晚会后我们还会开放专门的对话窗口,为所有质疑解惑。”

“同时我也在这里邀请尼尔斯·库尔斯顿先生跟海肯斯滕主席能来参加我们的三月奖颁奖典礼,如果两位愿意来的话,我会花些时间专门跟他们探讨三月奖为什么会替代诺贝尔奖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技领域大奖,甚至我们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让全世界所有人关注这场辩论。”

……

访谈进行了半个小时,宁为把话说了个痛快。

这其中当然有表演的痕迹,所有的提问与其说是罗珍构想的不,不如说是宁为最终确定的,然后一步步的让宁为把他觉得需要表述的话都说了出来。

除了回应诺贝尔奖的骚操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再次宣传了一波正在设计中的自主芯片以及还没开始准备的未来操作系统。

主要还是宁为对于在媒体上露脸没什么兴趣。所以做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喜欢一次完成多个任务目标,更别提整套三月奖的评价体系其实也可以跟未来华夏自主芯片息息相关。

对于央媒这边来说,拿到许多干货自然是极好的。关键是这次访谈内容不长不短的,剪辑成新闻,将所有内容高度概括成一、两分钟的内容的确很考验功力……

还好终究是难不过专业的媒体人。

当素材传回台里,很快便出了方案。

除了浓缩这次采访内容,在新闻中播出之外,完整的访谈视频将在新闻之后通过网络媒体直接放出去,算是《人物》节目出了一期网络版。

视频内容毫无意外的火了。

毕竟这其中可不止是跟诺贝尔奖打对台,而是宁为作为一个世界公认的顶级科学家,在这次访谈中,直接越位跟大众谈了许多他对于未来计算机跟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理解跟描述。

尤其是关于电影那段。

what?

未来华夏自主芯片完成之后,将可能实现观影个性化?

以后的电影、电视剧可以根据本子自主生成?每个人可以个性化的选取男女主?甚至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成为电影主角?

换句话说,想象力有多大,未来的片子就能放飞多远?

比如每个人都能在电影里拯救世界个十次八次的,甚至还能在选择好剧情发展之后,将自己跟喜欢的异性带入到这些故事中,来完成一部大制作?

未来人工智能竟能恐怖如斯?!

毫不夸张的说,央媒这段视频放出去之后,便注定次年所有大型科技公司的新品发布会都已经被这段访谈视频所勾起的期待感给彻底毁掉了。

毫无疑问,在现有的科技储备之下,没有谁家能做到这种程度。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可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这种程度的渲染。用懂行人的话说,想要将几百k的文档,像宁为说得那样,在本地生成一个十多g的蓝光电影,需要的算力是一个妥妥的天文数字。

别说普通的个人设备无法完成,就是超算在没有一个大型资源库的帮助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至于新的芯片现在还在设计阶段,而根据芯片业的一般规律,像cpu这种大型通用芯片从设计、验证到流片,再到最后大规模生产基本上每个步骤完成的时间单位一般都是要按年计算的……

现在芯片还在设计阶段,换言之,给宁思实验室2026年过后能完成cpu的初期设计进入到流片环节就不错了,流片一次性就能成功的可能性还极低,尤其是桌面级cpu可比移动cpu要更为复杂,三维cpu结构肯定要比传统的平面cpu结构更复杂,更别提这个领域之前还没有触碰过,研发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无限延期的风险。

结论便是大家不妨将宁为这段访谈描述的内容,先当做有生之年系列……

但即便有专业人士跳出来泼凉水,依然阻挡不住大众的热情。现在宁为的粉丝也很多了,而且大家反驳的论据也很充分——难道你们不知道,宁教授最擅长的就是创造奇迹?!

想想看吧,当年三月手搓芯片,从官宣到芯片真的被搓出来,只用了一晚上,结果还超级完美——这怎么说?

总之,别人做不到宁教授可不一定做不到,学神描述的场景,指日可待!

一群人争争吵吵的,甚至开始@各个科技公司的大佬们,希望他们能发表一些看法。甚至国外许多媒体记者的确针对宁为的这段视频,希望去采访那些科技界的大佬。

但很可惜,大佬们大都保持了沉默。甚至包括那些知名科技公司的实验室科研人员,也收到了封口令,并不对宁为的视频给予回应。

到是一些名校的教授们通过各种渠道发表了一些看法,总体来说学界的反应还是比较理性的,支持或者反对的都有,当然也有关于诺贝尔奖跟三月奖评奖流程科学性的探讨或者说争吵。

反正日子就在大众的争论声中一天天过去,而发声之后,宁为便选择了沉寂,基本上相当于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

直到三月奖颁奖典礼如期举办。

最少宁为的想法没错,当一位位跺跺脚,世界科技界都能抖三抖的大佬们纷纷确定会参加第一届三月奖颁奖典礼后,这次颁奖典礼也毫无意外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而且有了大佬们的加持,学术界有分量的参会者也更多。虽然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跟基金会并没有派人参加,大概是对宁为通过视频喊话的邀请,不太满意。但前诺贝尔奖得主还真得来了三位……

当然这得感谢许多人。

比如八年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诺德是以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的身份跟桑达尔·皮查伊一同到访的,这就属于谷歌给面子。

还有两位物理奖得主则是田言真辗转要求来的,这是给大佬面子。

但其实说到底还是这些诺奖大佬本身对三月这种强人工智能很感兴趣,才前来参与这场盛会,获得跟三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这次三月奖颁奖典礼非常成功,起码从获得的关注度来说,绝对不亚于任何一次诺奖颁奖典礼,毕竟大佬们的身份还是很吸引眼球的……

虽然宁为并没有在这次颁奖典礼上发表任何言论,但三月透过屏幕向全世界解释三月奖各维度得分规则,详细到包含了每位候选者每个得分点的解释,也再次在网络跟学术圈掀起了一阵热议。

不管怎么说,起码在评选标准公开这件事上,三月奖的确走在了世界前面。强人工智能也再次成为了全球最热议的话题。

对于外界的争论,宁为并不在乎。

因为同年四月底,对于宁为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发生了,江同学在燕北大学附属医院,被确定怀孕了,被检查出来时,孕期已经三周。

显然,对于这件事,宁教授必须得负全部责任……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