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科技之锤 > 360 诺贝尔奖晚宴上的意外

360 诺贝尔奖晚宴上的意外

书名:科技之锤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3 13:56:31

三月智能奖得主如期在《三月人工智能发展》期刊的官网上公示了出来。

公示之前,自然已经有工作人员给获奖者提前打过电话了,这一块的沟通很顺畅。

对于获奖者而言,大体反应还是很惊喜的。

不说别的在华夏货币越来越坚挺的年代,三百万奖金已经有足够的诱惑力。虽然数学奖跟物理奖有两到三个人来分,但即便三人来分这笔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毕竟不是每位在科研层面有成就的教授都是亿万富翁,像宁为这样本身就是亿万富豪的科学家以及类似于佩雷尔曼那样完全不在意钱的数学家都只是少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月奖虽然现在名声不显,但哪个奖项不是这么过来的呢?而且三月奖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主要由人工智能判定的奖项,如果未来三月奖真的能成为堪比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这样的奖项,作为第一批获奖人也是要写进历史的。

学界对这件事应该还是有关注的。比如,三月获奖名单公布当天有不少科学向的西方媒体通过官方社交软件转载了这条消息,还用上了期刊官网的截图。但影响并不算大,比如MITTechnology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这条消息后,下方的评论大都是许多“?”。

“三月奖?这是什么奖项?”

“华夏的世界性科技奖么?好像没什么印象。”

“三月……所以是人工智能的奖项么?”

……

这当然不算一个让人兴奋的回馈,大概是一年多的时间太久了,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当时三月正式公布时带来的震撼。资讯太过发达的时代,没有持续性的热度,很难让人们保证记忆不会缺失。

跟西方仅限于一些科技向媒体关注这一消息不同,华夏到是各大媒体都很给面子。在三月奖公布之后,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许多媒体甚至还将三月奖的来龙去脉重新编辑成了文本,甚至在网站用大标题放了出来。

效果其实也是有的,不够负面居多,比如作为一个华夏的世界性奖项,为什么第一届获奖者大都是国外的科学家,甚至华裔都没有一个。

其实宁为也想过这个问题,但他看过三月综合评分,非常了解国内也有年轻科学家进入了候选名单,不过三月奖属于面向世界的奖项,不管是得到的推荐票数,还是三月通过各项维度评定的加分,的确没能进入第一梯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宁为也深入分析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到不是华夏国内科研水平不行,主要还是数学、计算机跟物理领域,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的一些论文的综合引用排名加成跟推荐加成过低造成的。尤其是这些理论创新向的研究,暂时的确稍稍落后。

同时也因为就目前来说三月奖目前奖项过少,去年很多华夏领先的科研领域,暂时还没设置奖项,这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不过这些到都不是问题。

本来第一年评定三月奖就是以稳为主,目的是找出一套行之有效且能被学界跟大众都认可的评奖流程,能有条不紊的将三个奖做好,来年就可以按照既有的套路来增设各类奖项,宁为最终的目标是将三月奖建成一个世界性的综合性科技奖项,将一些综合学科也容纳到奖项评定之中,以弥补那些百年大奖的不足,更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

比如专门的生物医学工程奖、纳米科学奖、新材料奖、航空航天奖……在增补中,逐渐增加三月奖的影响力。

所以对于华夏网络上批评的声音,在宁为的要求下,整个三月基金会系统都选择了冷处理。没必要解释什么,做得好就是好的,做得不好就迎头赶上。

基础或者说理论学术的进步一般不会立刻涉及到应用领域,就好像1900年量子物理的概念便已经横空出世,但真正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已经是六、七十年之后了。至于量子化学、量子动力学、量子信息、量子电脑、甚至量子遂川效应开始影响到半导体制造,都已经是量子力学被提出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总之问题不大。

冷处理自然也代表着不会有太大热度。基本上热闹了一天之后,即便是华夏网络上对于三月奖也没有太多的讨论了。就连官宣获奖者的官网除了公开奖项当天,流量比平日多了大概百分之三十外,第二天便迅速回落到往常的水平。毕竟一个新冒出的奖项跟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不大,更别提其中还没有什么华夏科学家。

不过宁为到也不太在意这些,他也从没想过能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实际上相对于其他刚设立的奖项而言,这种受关注的力度已经是个梦幻般的开局了。起码在全世界混了个眼熟,实际情况是在科研领域哪怕是学术界公认有几十年历史的世界科研向大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依然是极为陌生的,比如巴尔塞奖、克雷夫特奖……

重点其实还是在颁奖典礼,这也是宁为提前就要邀请许多学术界大佬跟科技圈大佬到场的原因。

颁奖典礼上,三月将会向全世界公布其评奖的维度跟体系,这很重要。除了告诉学术界整个评选加分过程,表明三月奖将永远是最为公平的科研奖项之外,更是为了再次秀一下强人工智能平台的肌肉。这么做也是为了接下来由燕北数学研究中心旗下人工智能学院筹办的第一届世界强人工智能构建跟发展大会做准备。

宁为正在一步步将曾经的想法变成现实。

世界性的大会跟期刊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计算机领域,大会很多时候比期刊更为重要。毫无疑问,拥有三月的宁为筹办的人工智能大会,目标就是办成每年一度的世界顶级会议。

宁为打算在三月颁奖典礼上宣布在当年十月举办的这场顶级会议。并在颁奖典礼后同步上线大会官网,并开始接收会议论文。

因为这是第一届会议,所以筹办期宁为要整整七个月,因为是第一届会议,所以需要有名人效应,来让有志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孩子们愿意投稿,保证会议上有质量足够高的论文,一次来确定会议的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这每一环都很重要,所以哪怕是掀桌子,也要把颁奖典礼办好。

当然从这些环节来看,其实三月奖现阶段是否在普通人群中有太大的影响其实并不重要,在宁为看来,三月奖坚持评定五到十届之后,才是真正跟那些国际性大奖比肩的时候。

然而显然有人并不这么看。

……

瑞国时间,2025年12月10日晚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准时举办。

有人曾将每年的诺贝尔晚宴称之为人类最强大脑的晚宴,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毕竟能受邀参见晚宴的,都是人类社会站在金字塔顶尖的那部分人,大家穿着隆重的晚礼服,来见证人类科学的进步。说是晚宴,也的确提供菜品,但吃些什么大概没谁去关注。

这种场合其实更适合萌新结交大佬,大佬结交更大的大佬。顺带着瞻瞻获奖者的风采,学习一下获奖者如何发表感言,顺带着畅想一下当自己拥有这个机会站在台上发言时,应该说点什么。

当然这着实很难,全球七十亿人,每年能拿到诺贝尔奖的不到十个人,这其中还包括了莫名其妙到至今没人搞定评选逻辑的诺贝尔和平奖……

跟诺奖大佬打好关系,毕竟每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自动获得在各自研究领域推荐候选人的权力。

今年的诺贝尔奖晚宴其实也跟往年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盛大的晚宴,高素质嘉宾,主持人开始宣读获奖者的贡献,开一、两个幽默的玩笑,惹来会心的笑容,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奖者登场,发表感言。间隙还有交响乐队助兴,让人们在欣赏获奖者英姿的同时,还能领略到高雅艺术带来的视听盛宴。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跟往届最不同的地方大概就在于,由负责评定诺贝尔物理跟化学奖的瑞国皇家科学院组建的五人诺贝尔委员会委员之一,瑞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尔斯·库尔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三月奖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

“三月智能奖?是的,我看到了这个消息,也看到了获奖者名单。但怎么说呢,能获奖当然是一件好事,有越来越多的世界性奖项对这个世界的科学家当然更好。不过也许会有人因为接受了这个三月奖而会在未来错失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这谁说得好呢?”

……

很自然的,这一段采访视频很快便传到了网络上。

甚至为了突出这位大佬的身份,媒体还孜孜不倦的将诺贝尔奖评奖体系,再次跟大众做了一次科普。

比如诺贝尔奖总计有六个评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的评定工作。

比如评奖委员会三年一换。

比如这位尼尔斯·库尔斯顿委员,今年是第一年负责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评定工作。

至于为什么这句话是他说出来的,而不是其他评定委员的委员,大概因为目前三月奖跟诺贝尔奖重合的只有物理奖。诺贝尔没有数学奖跟计算机奖……

所以当这段视频开始在网络上流传之后,第一时间受到影响的,大概就是米卡·斯兰帕、约翰·托伊费尔跟施罗密·科特勒三位物理学方面的教授了。

就很莫名其妙的被无数记者盯上了。

……

米卡·斯兰帕在公寓里放下了手中的电话,他刚刚把手机设置成了过滤模式,但依然禁不住朋友的电话。

而在更早之前,他已经被好几个自称记者的家伙骚扰过了,毫不夸张的说刚刚两小时他接到的电话比他平常一个月接到的电话都要多。

前因后果此时他也知道了。

拿了三月奖就等于放弃未来评选诺贝尔奖的资格?

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米卡·斯兰帕觉得这是假新闻,不过当他在脸书看到那段小视频时,更为讶异了……

这位库尔斯顿先生该不是今天晚上假酒喝太多了吧?

毕竟这种说法就跟一位数学家拿了菲尔兹奖,就不能在拿沃尔夫奖一样可笑。毕竟所有这些科研奖项,本身看中的应该是对于学术界的贡献,而不是曾经拿过什么奖……

最重要的是,作为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就算真的有这种想法,也不应该直接说出来。按照诺贝尔奖的评审流程,如果其中有一点点潜规则在里面,其实也很难被发现的,没必要大声喊出来吧?

是的,米卡·斯兰帕都已经被这通操作给弄迷糊了,完全搞不懂这位尼尔斯·库尔斯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特么是隔空给华夏喊话,还是在给他们心里添堵呢?

更关键的是问题是,这么直白的把话说出来,对诺贝尔奖的公信力似乎没有半点好处吧?闹呢!

当然如果这位库尔斯顿先生的目的是给他添堵的话,那的确是做到了。

以后会怎么发展暂且不论,起码就目前来说三月奖的影响力是远远比不上诺贝尔奖的。比如在许多知名大学跟研究院里,会专门设置诺贝尔奖专用车位,其他奖项获得者可没有这个待遇。

但问题是对于他们来说,三月奖是已经获得了的奖项,诺贝尔奖能不能拿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放弃三月奖,只为了搏一个以后能拿诺贝尔奖的机会?那万一拿不到呢?

万一未来不但诺贝尔奖拿不到,几十年后三月奖的影响力真的超过诺贝尔奖了呢?

不放弃吧,万一自己的成果未来能拿诺奖呢?万一三月奖没搞几年,终究还是落寞下去了呢?

MMP!

好心情瞬间便没有了……

恰好此时电话又响起了……

米卡·斯兰帕刚想挂断,但看到上面的名字时,立刻接通了电话。

电话是他的合作伙伴约翰·托伊费尔打来的,虽然两人在不同的高校任职,但在这个项目上两人一直保持着高频的沟通,最终实现了宏观振动鼓面的纠缠现象,所以此时两人可以说有着相同的困扰。

事实上,如果约翰·托伊费尔还不给他打来电话的话,米卡·斯兰帕也准备打电话过去了。

跟另外一位用不同方法单独实现了这一现象的施罗密·科特勒不一样,既然他们是合作获得的成果,所以在是否接受奖项这件事上也应该统一步调。

“约翰,你也收到消息了吧?”接了电话,没有任何寒暄,米卡·斯兰帕直接问道。

“是的,米卡,很滑稽,今天接到华夏打来的电话后,没太多的祝福,到是刚刚收到了不少关心。”对面苦笑着给出了回应。

“所以那位库尔斯顿先生到底是有多蠢才会在记者面前说出这种话?”米卡·斯兰帕抱怨道。

“蠢?米卡,你想多了,你怎么会觉得他蠢呢?尼尔斯可不是个蠢人,而且你真认为没有事先做好沟通,作为诺奖评定委员会的一员,会在记者面前说这种话?”对面不以为然的说道。

“哦?约翰,你的意思这话他们是说给华夏人听的?”

“不不不,米卡,这些是说给我们听的。等着吧,虽然今天尼尔斯这番话上了新闻,明天会有更高层的人来批评他的这番言论,甚至可能批评尼尔斯本人。我甚至能想到他们会说些什么,非常诚恳的告诉全世界,尼尔斯昨天就是喝多了,他说的根本不算数,诺贝尔奖是最为公正的奖项,看的是贡献,绝不会因为曾经拿过什么奖而错过它的。但你在听了昨天尼尔斯的话,你会更相信谁?”

“但这有什么意义?如果照你说得这样,为什么他们不会单独给我们打个电话或者发一封邮件?”

“天啊,米卡,不要太天真了!单独发一封邮件如果我们曝光了呢?打电话如果录音了呢?退一万步说,他们能保证我们不把这些私下沟通的内容传播出去,但这样能警示谁?你该不会觉得这个表态就是为了吓唬我们几个人吧?所以这样公开说出来再辟谣才是最好就处理方式!影响足够大,谁也说不出不是,但是谁都会去想到底那句话是真的,那句话是假的。”

“faker!约翰,你这么说我突然懂了!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准备拿奖!”

“为什么?难道你真的要放弃未来拿诺贝尔奖的机会?”

“不,米卡,我想赌三月奖压不下去。想想看吧,未来如果三月奖真的发展起来,到时候这件旧事再被翻出来那一天,他们会如何来证明尼尔斯只是单纯的口嗨?没有什么比让一位曾经的三月奖获得者,登上诺贝尔奖的舞台更有说服力了。但前提是你、我还有施罗密·科特勒都要去拿奖!这么说你懂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