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科技之锤 > 356 错位发声

356 错位发声

书名:科技之锤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3 13:56:31

西方百媒评选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

这种事情到也不算稀奇,事实上西方媒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做一些评选,比如十年来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历史上科学家大评选,比如在新旧世纪交替时,评选千年风云人物,还有什么安全城市排名等等,等等。

具体怎么个评选方法,谁也不知道,一般而言会有一个玄而又玄的算法。

比如这次媒体公布的评选办法是,记者投票算一定的分数,在各大新闻网站上出现次数算一定分数,科学家上新闻头条的次数算一定分数,各种世界性科研奖项算一定分数,最后这些分数相加之后,在除以一个常数,最后得到一个排名分,然后按照分数高低排出次序。

怎么说呢,很显然这个评分方式就不太科学。比如记者投票算分数。

众所周知记者学习的传媒知识链,需要学习的是系统化的新闻传媒知识,属于社会人文类学科,跟科学是不太沾边的。换句话说,记者大都是学习文科出生,思考问题的模式跟看待世界的方式一般来说是有着本质不同的。

所以让记者投票来给科学家们打分,就很离谱。

除此之外,一般而言,知名科学家很多都不是太喜欢跟媒体打交道的。

对于沉溺在研究中的科学家而言,尤其是年富力强,正处于身体巅峰期的科研人员,大都是懒得应付媒体的,除了某些精力过于旺盛的怪胎,比如宁为,其他人很少会主动出现在媒体面前,更别提上头条了。

唯一还算科学的大概就是科研奖项的分数了。

但这一块却很模糊,世界性科研奖项其实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评选诺贝尔奖,却很少有人知道瑞典还会颁发克劳福德奖,而且克劳福德奖其实在学界属于跟诺贝尔奖齐名的奖项,除此之外还有罗夫·肖克奖,还有爱明诺夫奖……

这还只是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出的奖项,放大到世界范围,富兰克林奖、狄拉克奖、拉斯克奖,以及正在筹备筛选中的三月奖……

太多了,这些不同的奖项每个分值多少,媒体并没有公布,所以这个评分到底是否科学,也很难说。

所以当宁为在网上得知他被一帮记者们评选为当今世界第一科学家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但不得不说作为无冕之王,虽然他们对科学性奖项评判的专业性,让人会忍不住质疑,但是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却很大,尤其是号称百家媒体参与其中的时候,那就更不得了了。

在普通人看来,这个评选结果大概应该是很专业的……

尤其是对于华夏人看来,这绝对是殊荣了!

毕竟以往类似的评选,别说一位华夏科学家了,就是华裔科学家也从没在前三出现过。这次还是第一次有一位华夏科学家直接被西方媒体碰到了当世科学家第一的位置。

所以消息刚传到华夏,立刻便火遍了整个网络。

最初是全网都在质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到不是国内也对宁为不太信任,主要是大家对媒体的节操不太信任。

在这个为了流量让许多人已经不惜一切的年代,尤其是自媒体泛滥且良莠不齐的年代,许多新闻看到第一眼,就让人感觉这是假新闻,指不准又是博眼球的产物。

但这次太容易验证了,因为评选结果出了之后,各大媒体的官方推特、脸书都公布了这个排名,很快这些国外媒体官方推特、脸书发布的排名便被证实是真的,然后便迎来了第二次沸腾,这次沸腾也不是没原因的。

因为消息着实来得太突然了些,没有任何铺垫,甚至之前都没放话出来要做这个评选,然后结果就出来了,导致国内媒体也炸了,直接开启了互联网病毒式的二次传播。

于是宁为所作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再次被各个自媒体翻了出来,用宁为的话说便是,压根还没到盖棺定论的年纪,却又要把所有事情翻出来被鞭一遍尸……

本来很低调的直博生招录工作,也被细心的媒体人给翻了出来。

这次连带着宁为第一批招收的直博生也都火了起来。

孟润泽、吕赢、张丁喜、计明志、陈昱儒、王思唐、卢远正、周正浩、李静雯、卓明谦,所有这些学生的履历也都被媒体翻了出来……

宁为是肯定不会因为这种无聊的事情接受媒体采访的,他也有专门的人帮他拒绝这种无聊的采访邀请,宁班在燕北大学里,作为学校最为重视的一个集体,也有一群人小心呵护着,也不会受到太多干扰,但这十个人却是提前感受到了万众瞩目的感觉。

尤其是十个人中唯一的女生,李静雯一夜之间似乎成了媒体争相采访的红人,从学校到她本人,突然有了不下十个媒体的采访邀约,还有比较知名的官媒掺杂其中。

其他人也没好到哪去,尤其是那些外地已经先回校继续学业,等着毕业后才来报道的,还有本地媒体希望能面对面采访的,所有人都很茫然……

当然全部拒绝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学校层面,出于各种考虑,还是希望能跟一些官方媒体打好关系的。尤其是这对于学校而言可并不是一件坏事,优秀学生接受一、两次采访,并不会耽误太多时间,退一步说这还是一次不错的宣传机会。

于是还没正儿八经接受宁为知识熏陶的少年们先接受了宁为莫名其妙影响力的洗礼。

“李同学,作为当代公认世界影响力排名第一数学家跟科学家——宁为教授的第一批学生,你们会不会觉得很有压力?”

“那个……其实我们不能说就是宁为教授的第一批学生,毕竟是先有宁班在那里嘛。至于压力的话,肯定是有的,但说实话,之前还没觉得压力很大,但现在我感觉到了压力山大。”

“哦?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事情在网上热传之后,也有许多人热议我们嘛,然后宁教授就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话,就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鉴于网络上消息的发酵,以及无数华夏网友对你们的关注,我对你们的要求肯定也要更高了,要求会更高,毕业难度也会相应增加。换句话说,五到七年后你们能顺利毕业的话,能力跟责任也会更大。另外还专门提到了我,说我是这批学生里唯一的女生,网上都说女生招少了,所以要对我更加严格……”

“这是宁教授的原话吗?”

“是的,不过宁教授也表示了,让我们不要受网络上热议的干扰,接下来我们虽然不太需要考虑毕业的问题,因为学分早就够了嘛,毕业论文也肯定没问题。但因为我们是直接作为博士生培养,而且宁教授希望我们能尽快上科研第一线,所以虽然还没有正式报到,但已经给我们安排了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还有各种电子版的资料都发到了邮箱里,在正式入学时会对我们进行一次重要考核,考核成绩直接决定我们接触科研的时间……”

……

“孟同学你觉得这次媒体上评论宁为教授是当代依然健在科学家中第一人,是不是一次公正的评价?”

“额……这个东西其实我不方便评价吧?不过宁教授在这个消息上热搜之后,到是在微信群里跟我们聊过这个问题。”

“哦?那方便说说宁教授是怎么评价的吗?”

“宁教授其实就是说让我们别太相信人家拍马屁的时候说的恭维话,还说我们如果以后的研究成果,也能做到让对面人见人怕的地步,咱们也是可以轮流去当第一的……”

……

“计同学,我们有注意到你来自于宁教授的母校——江大,作为当代世界科学界第一人,宁教授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吗?”

“那个,其实宁教授跟我们说他不太喜欢这个世界科学第一人的称号,说那都是糊弄鬼的。宁教授也专门跟我们谈过这个问题,他认为现在其实很多普通人对现代科学体系有很多误解,其中也包括许多接过高等教育的人,所以才会兴奋与这个排名。实际上现代科学体系并没有什么第一、第二的说法,因为现在各种交叉学科跟学科细分化,已经让科研成为了一个专业壁垒极强的领域,尤其是理论层面。”

“哦,这个问题能具体说下宁教授的看法吗?”

“嗯,就拿我们未来要学习的人工智能来解释吧,人工智能数学理论只是一个大的框架。大家的理解可能是我们就是跟着宁教授学习,怎么做一个人工智能的软件出来。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宁教授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会根据我们的学习情况给我们安排不同的选题。比如电力系统动态智能化布局、比如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又比如人工智能智慧司法体系建设、药用生物平台药性副作用综合智能判定分析、风险的智能识别、光谱遥感分析……”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以后出了成绩,往往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那就是跟人们直接生**验强相关的成果,更容易被重视到,然后被广为歌颂;但是跟人们直接生**验弱相关的成果,甚至学术上比前者要更重要,但可能因为人们没有体验感,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所以这个世界科学第一人的称号,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哦?照你这个说法,跟普通人生活强相关跟弱相关有具体例子说明吗?”

“当然,比如我们把人工智能引入到一些疾病治疗领域,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各类数据分析,开发出一种新药,能有效治愈绝大多数癌症,带来这类人群预期寿命明显延长,这就就属于跟人们生活强相关性。又因为太多人关注这些,所以大家肯定会将这些技术当成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一步,但实际上这种应用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是较为初级的,只是一个大数据挖掘、整合,难度往往在于让更多的医疗机构有意愿将资料跟平台共享。”

“同时有人的通过人工智能调整整个电力系统动态智能化布局,减少华夏整体电力资源损耗或者说浪费高达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这在技术上要实现其实更难,属于人工智能更高级的应用,因为要面对极为复杂的情况,比如从华夏整体来看电力系统本身的分布不平衡,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等等不同的电力来源尤其是自然电力来源的不平衡,要解决这些很难。如果两项成果同步出现,作为媒体你们更愿意深入报导哪一种?”

……

“孟同学……”

“其实我本来不想接受采访的,不过学校既然希望我能说两句,那我就说两句吧。首先,宁教授本人对于西方媒体给予的这个称谓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用宁教授的原话说,那些记者不懂科学,科学成就的评定,也不是他们投票就能决定的。第二,也请媒体不要过分关注宁班跟我们的学习安排各项情况,这些宁教授自然有他的考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更是我特别赞同的一句话。宁教授说去炒作别人给出的种种排名,本质其实是对自家评价体系的不自信表现。他以前、现在、未来并不需要得到国外媒体的肯定跟褒扬。更不需要为获得了任何人的认同。同样,宁教授希望我们以后也能有同样的认知,我们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肯定。”

“最后,宁教授说学习跟科研最高的目标是为了拿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成果,这个领域不是奥运会,不需要去搞排名这种东西。在科学任何未知领域做出的贡献都是同等级的,不需要给出第一、第二之分。”

……

是的,虽然想要采访宁为的媒体,大都未能如愿,不过宁为新收的十个弟子,直接把平时大家聊的内容都通表述了一遍,大概也相当于变相的给宁为做了一次采访,而且还是更全面的采访。

很明显当事人对于这个评定并不太上心,甚至还略有抗拒的样子,终究还是让人们觉得意兴阑珊。

尤其是那句“炒作人家给出的排名,本质是对自己不自信这句话”更是直接上了热搜,这句话也的确产生了极为积极的后果,在这个十月,华夏网络关注的不在只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诺贝尔奖,更多的目光开始关注由宁为跟华为共同推出的三月智能奖、数学奖、物理奖跟计算机奖。

按照宁为一年前推出这个奖项时给出的介绍跟奖金,三月系列奖项基本上对标世界一流奖项去的,现在一年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也差不多到了第一年评奖的时候。虽然说影响力肯定还没法跟诺贝尔奖相提并论,不过在这个当口,还是让许多人兴奋起来。

所谓人工智能的评奖体系会是什么样的?又能不能得到世界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

对于学生们将平时大家聊的一些内容在接受采访时都完全不避讳的说了出来这件事情,宁为本身是不太忌讳的。

反正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说起来他跟别的导师不同,跟自己招收的学生比起来也大不了几岁,平时在微信群里他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当然大多数发言的最终目的还是激励这些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因为很多东西,不去学习,还是很难有进步的。这是宁为从余兴伟跟鲁东义身上得出的结论。

尤其是鲁东义。

毫无疑问,鲁师兄的数学基础是极为扎实的,智商更不用说了,学习时的专注程度更是能让许多人汗颜。但即便如此,在宁为的建议下,换了研究方向到现在也快一年了,依然还处于勤奋学习的阶段。

所以要完成五年内博士毕业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不过宁为还真没想到,自己的言论被媒体公布跟放大之后,竟然还顺带着帮三月奖做了一波宣传。

这大概算是意外之喜吧。

按照基金会的计划,未来三月奖将在每年十二月宣布结果,现在也的确是在评审期间,只不过这个评选流程跟普通奖项评选流程并不太一样。

因为是第一届举办,所以所有奖项的候选者,是由三月基金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邀请各个领域一些知名学者跟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提名,但最终的提名名单则是由三月通过算法进行二次判定而决定下来。

接下来的评选流程就更封闭了。

没有投票程序,所有候选者的科研成就会在被描述之后,通过收费评定的方式让行业内非相关专家进行评定,同时三月也会根据模拟来为所有候选者研究成果进行建模跟打分,最后才得出一个综合答案。

换句话说,三月奖最终获奖者,在三月主动公布之前,连奖项设立的委员会都不知道最终会花落谁家,想凑这个热点都没法凑……

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