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科技之锤 > 289 抢人大作战 (大章,求月票!)

289 抢人大作战 (大章,求月票!)

书名:科技之锤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3 13:56:31

毫无疑问,这次交谈的结果便是不欢而散。

对于帕特·基尔辛格来说,他的感触大概是感受了极限的屈辱,这种屈辱无法大概只能靠……靠放弃这次交谈作罢。蒂姆·库克的话他还是听进去了一半,毕竟这个时候放狠话可以说毫无意义。

更让他疑惑的是,他想不通宁为对他展现出的无边怨念到底是从何而来,难道就因为英特尔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放出了一段宣传视频?这个年轻人如此敏感的吗?

如果真是这个理由,他想不通蒂姆·库克是如何跟宁为做有效交流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双方之间的交流同样不算友好,所以蒂姆·库克一大早就去了深城,希望能在另一个所谓合作伙伴那里得到一些许诺。也许这就真相吧。

只是现在帕特·基尔辛格是真感觉有些进退两难了,并不止是宁为表现出的不合作,更重要的还是蒂姆·库克那暧昧的态度。

严格来说英特尔不属于那种典型的b to c类的公司,大多数时候英特尔的芯片是跟那些整机厂商合作的。但它同样也跟纯粹的b to b公司有区别,因为cpu的性能又直接决定了一台电脑的运行速度,遍布全球的电子发烧友同样在关注着其cpu性能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是以前能够保持技术垄断的时候,这种特别其实是优势。既有稳定的现金流,又能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但英特尔的短板就在于它需要跟上下游高度配合来确定自己的霸主地位。

比如新推出的英特尔12系,在cpu正式量产之前,它就会事先跟那些主板大厂打好招呼,告知新推出的cpu那些技术标准、参数,甚至给主板厂商意见,如何设计主板才能发挥出新款cpu的性能。

如果有那么一家主板厂商不理会,要全心全意的跟amd合作,就是不想配合英特尔生产主板,英特尔大概率也不会在乎。因为任何有实力的主板厂商不敢无视数以亿万记的客户。这就是半导体界大哥的号召力,任何时候都不是英特尔去求着这些主板厂商,而是主板厂商必须想方设法跟上英特尔的步伐。

英特尔可以用任何方便的互联技术来实现任何功能需求,而主板厂商要做的是要无条件配和,这才是老大哥的牌面。因为无数客户认可intel这个标识,至于不争气的amd,市场日益萎缩就能证明谁才是这个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但帕特·基尔辛格再自大,也不小看苹果的号召力。更别提他还可能面对苹果 华为的双重组合……

当两家直面消费者的庞然大物真的开始合作,而且还有了新的半导体技术加成,帕特·基尔辛格根本不相信他们会依然老老实实的将重点守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更别提不管是苹果还是华为本身就有自己的电脑业务。

如果这两家真的开始合起伙来用新技术造芯片,这特么对于英特尔来说简直就是bug!

再加上蒂姆·库克的资源整合能力,跟现在已经表现出极为强大的人工智能平台,再弄出个通用的操作系统来,估计微软都得给这两位跪下。

从宁为的办公室离开后,如山般沉重的压力让帕特·基尔辛格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来。思虑良久终于决定跟上蒂姆·库克的步伐,直接前往深城……

唯一的问题大概是,他跟蒂姆·库克来的方式不同。

蒂姆·库克这次访华非常低调,事先压根没有通知任何媒体,更没有做任何宣传。但他来的很高调,甚至为了壮大声势专门在这次访华时,直接在官网上放出了新一代桌面级cpu的各项参数。

所以蒂姆·库克去深城依然可以是极为低调的,但他不行。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呢,就比如他今天拜访宁为,走出酒店的时候都能被好多记者纠缠。也就是他随行的保安跟现在燕北大学的安保措施极为给力,他大概才不会被尾随到走进数学研究中心。不过他一大早走进燕北大学的画面此刻估计已经在网络上疯传了。

他去深城的决定既不可能也不方便瞒着媒体,甚至为了表现得更坦荡,他可能还需要主动跟深城那边联系,也许他还应该接受那边的媒体采访……

仅从这一点,帕特·基尔辛格便觉得蒂姆·库克果然是个老狐狸。然而事已至此,他现在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暂时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一步,看一步了。

只是想到那个把他逼到墙角的年轻人,帕特·基尔辛格便觉得恨得牙痒痒。

……

帕特·基尔辛格此时想的是赶紧让宁为去死了便好,但有些人心中,此时宁为就是个宝贝,被说挂掉了,就是少了一根汗毛那都是全世界的损失。

比如微电子所的专家们。

这次陈明才给他们送来了两片65纳米制造工艺的cnmd架构芯片,其中一枚是优等成品,另一枚是三月给定出标准的残次品。

正常的成品被用于做各种性能测试,残次品则被拆解开,分析内部构造,也算是物尽其用。正如陈明才跟田言真说的那样,这十枚芯片可不便宜,如果只核算先期成本分分钟破亿了,相当于一枚芯片价值一万千,自然要物尽其用。

检测的结果基本上是可以预见的。

先不提成品的测试结果,65纳米制造工艺那繁复而又秩序井然如同艺术品般的内部结构,通过电子显微镜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现场已经有人热泪盈眶。

的确是65纳米的制造工艺啊!尤其是同步拿到检测报告的时候。

你看看内部那些碳纳米管精巧的结构,芯片比上一代更小了,但性能更加强大了,那一个个放大器、混频器、功分器、滤波器……等等,混杂在这么一点点地方,在伟大的艺术品也不及眼前这一幕让他们感觉震撼!

这不就是他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甚至是存在的意义吗?现在终于实现了!

是的,如果说180纳米工艺,只是提升了大家的士气,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突破层层桎梏发展的方向,那么现在这一幕只有四个字能形容!

“未来已来!未来已来啊!”钟院士喃喃自语着,眼角的泪光足以说明他此时的心情。

没有经历过在实验室里枯守,费尽心思只期望能将项目向前推进一点点的人大概率是体会不了这种心境的。

是爱好也好,是责任也罢,总有些人一辈子最美好的那段时光,除必要的休息外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了实验室里,只为了能让一些技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而其中许多人,甚至一辈子都默默无闻,从不为大众所知。但也还好有这些人,能让国度变得越来越强大。

信息以光速传播,很快就到了明珠半导体研究所的电脑里,很快各个方位的高清图片跟最终检测报告便呈现在了张元的面前。

张元看着图片,已经图片上附带的各种参数,脑子里浮现出那天晚上在陈明才的带领下去宁家的情景。

他就想不通了,这么好个孩子,怎么就一条心的要跟着田言真去研究数学那破玩意儿!京城有什么好的?有明珠这么繁华吗?来他们微电子所带博士生不香吗?

恰好此时他办公室大门被敲响。

“请进。”

眼角余光看到自己的学生走进了办公室。

“张导您找我?”

“嗯,小傅来了啊,昨天你不是还念叨着人家65纳米工艺是不是开玩笑吗?微电子所那边已经拿到了芯片成品了,结构图都给我发过来了,你来看看吧。”张元不咸不淡的说道。

“啊?!芯片成品都做出来了?”傅洲下意识的问了句,不敢置信的语气大概能体现出此时这位专业内人员内心有多惊诧,当然这丝毫不影响他已经把脑袋凑了过去,看起了张元电脑内的结构图。

图片本身看不出什么,但旁边详细列出的参数足以说明一切。

“现在知道人家的技术水平已经到哪了吧?从你来第一天我就跟你说过,做我们这行一定要谦虚,为啥要谦逊?因为咱们的确做不过别人,我们的技术不如别人,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得有小学生的心态。你瞧瞧你,我交代你的那些话你听进去了几句?”

“别以为我没听到昨天你在会议室里那些抱怨啊。什么叫年纪轻轻嘴上没个把门的?人家是你能评价的?!我就纳闷了,都是博士生差距咋就能这么大呢?差距大也就罢了,咱不能要求每个人都那么厉害对吧?但咋还就有人这么不自知呢?为啥人家能混到家喻户晓?你出了这个所有几个人认识你,心里就没点数吗?这到底是谁嘴上没个把门的?你这么能耐咋就没见你上天呢?”

张元瞪了眼凑到跟前来的学生,一声声的质问道。

话说当初他咋就看中了这么个货呢?

之前还觉得这小家伙有朝气有天赋,是个可造之材,现在看来他当时走眼了。这才真叫人比人要死,货比货得扔……走眼了啊!

张元的一声声质问,让傅洲面红耳赤。他大概怎么都没想到,昨天看直播的时候随口吐槽,竟然让导师都听到了。他明明没看到导师的身影嘛。不过这个时候显然不能辩驳,看着还在气头上的导师,傅洲喃喃道:“张导,我错了!”

“真知道错了?”张元瞥了学生一眼。

“嗯!”傅洲连忙点了点头。

张元盯着傅洲感慨的说道:“以后少些抱怨,多做点实事。你赶上了一个最好的年代啊。之前咱们研究的硅基半导体人家已经快把路走到极限了,但是现在有一条新路,而且知识产权都是属于咱们自己的人的,未来你要学习还不会受任何限制,如果真的学有所成,未来你是能进技术最核心圈工作的。你以为英特尔那些核心实验室里能有几个华夏人?”

“所以不要觉得耽误个一年毕业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真的也就是在现在这个环境下,你才有机会在学习的年纪接受到那些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资料,掌握这个星球上面向未来的技术,没有宁院士指路,你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这些,懂了吗?”

傅洲再次点了点头,只是喃喃的指出了老师口中一点小错误:“不过张导啊,那不是宁院士,是宁博士。”

“嗯?”张元愣了愣,然后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道:“院士?博士?院士!博士!对啊!”

说完,张元一拍大腿,把站在旁边的学生吓了一跳,随后猜到了一个可能,不由下意识的问道:“张导,你该不是想推荐宁博士去竞选院士吧?”

“怎么?人家的成就不能竞选院士吗?”张元看向傅洲反问了句。

“可以是可以,但网上介绍的显示宁博士才24岁啊,24岁去竞选院士……”

“从什么时候开始竞选院士要看年纪了?那是数学物理学部喜欢干的事!咱们是技术学部,不多提拔年轻人难道先干等个十几年?行了,你该干嘛干嘛去,别在这里碍眼。之前的学习资料都消化了吗?好好去研究一下cnmd架构!去去去!”张元挥着手说道。

“啊……”傅洲想说点什么,但看到导师不耐烦的模样,只能把话咽了回去,默默的朝门口走去,这时他身后的导师已经迫不及待的拿出电话拨了出去……

“喂,老钟啊,我突然想到一个事情,你说啊,以宁为的成就咱们是不是该推荐一下了?……推荐什么?还能推荐什么?当然是推荐成为院士啊……这也就是新规定要求被推荐人要有三名以上院士推荐,还要有两名本学部的推荐,不然我都懒得给你打这个电话……”

“啥?早了?还太年轻?我说老钟啊,动动你的脑子想想,他可是老田那个死不要脸的学生!你觉得咱们等他博士毕业,老田会给咱们机会?人家数理部凑不出几个人来?我是这么想的,咱们还得给工程部那边几个朋友打声招呼,好感度先要刷起来对不对?”

“对对对,我们两边先都给推荐上,我都已经打开增选系统准备开始写电子推荐书了,我们得先把人拉倒咱们这个阵营来啊。不管成还是不成,那个孩子总得念着咱们的好对吧?以后请他来所里教个学,指导一下,或者精力稍微倾斜一点,也好意思开口不是?”

“就是这个意思,你别看他研究出了这芯片,你还要记得他去年刚拿了陈省身数学奖跟沃尔夫数学奖啊!老田那人你还不知道?肯定都安排好了,咱们就是要出其不意!行,那就这么定了,你赶紧写推荐书,顺便在你们所里多找几个人一起推荐,我这边也找几个朋友,工程院那边我来联系。”

“嗯嗯,好,这事先不要传出去,免得让老田知道了也有动作。你想想啊,如果成功了,老田是院士没错,宁为也是院士,我看那老家伙还好意思继续当宁为导师不!那先这样了啊!挂了!”

站在门口偷听的傅洲此时已经目瞪口呆。

不得不说自家导师脑洞开的足够大啊。

不但自己拉了一票人要推荐宁为成为今年的华夏科学院候选院士,还打算找华夏工程院的朋友同步推荐宁为成为工程院院士?如果成功了,那就是活生生的推上去了一位24岁的两院院士?

此时傅洲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院士们开会时的场景。放眼望去大都是60多岁的大佬,一位24岁的小年轻隐藏在其中,那得是多酷炫的场景。代入感极为强烈,爽感很足,唯一的问题是,可惜主角不是他。

更可怕的是,这么做只是为了抢人,可以想象以宁为目前在数学界的成就,未来评一个科学院数理学部的院士大概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想着想着,傅洲突然有些想哭。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那位宁博士估计自己都没想过这么年轻就可以去申请院士,一帮大佬先帮他想到了!想到每年院士名额之争有多么激烈,人家都是差不多到了年纪削尖了脑袋的想钻进去,然后这位却什么都不用作,不但有人主动搭起了台阶,还有人想直接把他背上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真要取得了宁为那样的成就,谁又不想要争一把呢?如果宁为知道自家导师正在帮他做的事,大概真会很感动吧?

……

很明显,傅洲想岔了。

如果宁为此时知道这件事,大概率不会觉得太感动,只会觉得麻烦。就好像此时的网络上,已经闹成了一片。但这真还不能怪网友们,实在是他在获奖感言透露出的那些消息的确太惊人了。

动不动就把原本180纳米的工艺直接推进到65纳米,这特么逆天了啊!要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做事情要循序渐进,搭积木也得稳好了根基,才能堆得更高。

虽然对于网络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说甚至还没搞清楚cnmd架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所谓的三维硅通管芯片技术又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制备,高纯度碳纳米管溶液是如何制备的,碳纳米管又是如何排列来以达到需要芯片需要的性能,毕竟这些技术细节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有渠道公布出来。

但是许多人懂得查资料啊,找到现成的脉络可寻,然后科普啊!

比如2001年当时的芯片制程是130纳米,当时英特尔的代表产品是奔腾3处理器。三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才到了90纳米元年,那一年的奔腾4处理器率先采用了90纳米制造工艺,当年的英特尔,英飞凌,德州仪器,ibm,以及联电和台岛积电大概同步拥有了这种技术。到了2006年,英特尔跟amd才推出了65纳米的制造技术。

换句话说,回顾曾经硅芯片的发展史,全世界将芯片制程从130纳米推进到65纳米,用了整整五年时间。而且这个进展可不止是芯片制程进展的历史,2002年台岛积电的一位工程师提出了湿法的概念,让光刻机技术从曾经的干式光刻机突破到了浸润式光刻机,到2004年台岛积电跟阿斯麦共同研发出第一代浸润式光刻机,这才让芯片制程向前推进了一个时代。

现在换到宁为这儿,从他上次在央视新闻上露脸,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华夏有个数学博士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芯片架构,能够颠覆半导体市场,到昨天他在沃尔夫颁奖典礼上发言声称将新芯片工艺制程突破到65纳米,还不到一个月。

这足以让大多数人觉得不可思议,到底什么情况?或者说什么情况下,能让一种新技术用不到一个月时间,走完了之前全世界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技术飞跃?不是说好了,技术主要是靠累积的么?

更可怕的是,制造这种新芯片的相关仪器跟设备也没听说过有什么革新啊?生产这种新芯片的设备是哪家公司?有没有上市?这些问题都被提了出来。甚至宁为的那番发言到底是不是信口雌黄?这些问题都在网上被提了出来。

上一次这种新结构出炉,当天就上了央视新闻,昨天宁为宣称突破了65纳米制程,有没有检测结果支撑?

也不能说网友们好奇心重,毕竟很多行业内的人事都对宁为的话抱有疑问,更别提还有许多网友正等着一系列的消息公布,好去抄底未来的潜力股。

毕竟是被央媒报道过的新技术,还有华科院的国宝级院士站台,未来必然会重点发展相关产业。这个时候曝出新芯片的上下游供应链,足以点燃所有华夏股民的热情。金融圈的人士都分析过了,最保守的估计,未来涉及到新型半导体制造产业链的那些企业,股价短期内上涨个三到五倍,完全不成问题。

尤其是在宁为宣称已经解决65纳米制程的情况下,这一类公司连续股价连续暴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次金融圈人士的分析是相当靠谱的,目前国内跟制造生产碳纳米管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之前就已经集体迎来了一**涨。也就是宁为发言的时候是在周六晚上,第二天依然是休市状态,但可以预见的是,宁为的话又是相关产业的重度利好,如果结果真被证明,等到周一开盘相关公司的股价估计又能直接涨停……

这也就宁为的办公室里没有摄像头,不然将他周日早上跟英特尔总裁交流时的画面跟对话内容传到网络上去,估计对于整个华夏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又是一波重大利好。

所以此时网络上的讨论已经不仅限于是出于科技爱好者,或者一般人对华夏科技进步的关心了,更涉及到许多人的经济利益。各种小道消息已经开始疯狂在网络上流传,比如宁为研究芯片实验室的设备是谁谁谁家提供的,这家的工程师连续加班了好几周,只为达到宁为提出的技术标准,又或者生产这种芯片的硅基底材料谁谁谁家提供的,走的是竞标采购的路子……

也不管有些半导体公司其实主营业务只是做led的……

当然也有人说其实实验室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来自于欧洲、美国等等高端仪器、设备制造强国,所有小道消息都是想要骗人入局割韭菜的……

所有这些全特么是小道消息,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上市公司真的在官网上公布这些重大利好消息。外面的人对此很困惑,业内人士大都明白要不然是一些非上市的企业完成的设备供应,又或者直接采购时直接签订了保密协定,没得到采购方允许或者达到一定预设的条件之前,不能向外界透露出任何消息。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这些专业人士来说,许多人都期待着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消息,这样有助于他们对于市场判断的更为精确。毕竟半导体近期本就是最热的板块,尤其是在官方商务部门跟科技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半导体走向市场优惠政策这期间,大多数基金经理跟股民们的关注点都在那些半导体相关产业上。

其热度的具体表现就是,不止是各种知识型平台上,相关问题都直接被顶上了热搜,各种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同样极为恐怖。

比如知乎上“宁为在沃尔夫颁奖典礼上宣称其自行研制的三维硅通管芯片技术(cnmd结构)已经达到65纳米制程。这个宣布可信吗?科技真的已经开始呈现跳跃性发展趋势吗?”这个问题提出三个小时之后,便已经直接霸占了24小时热搜榜第一,热度更是达到7300万,而第二名的热度仅为1600万。

同时期微博上#宁为cnmd结构芯片制造工艺迅猛升级真实性存疑#同样排在热搜榜第一,热度一度达到了2.8亿,同样远远超越第二名。这个曾经以追星闻名于世的平台,突然变得大v不懂点科技理论,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的感觉。

如果打开千度的热搜指数排名,就会发现“三维硅通管芯片技术”“180纳米工艺跟65纳米工艺区别”“世界芯片制程发展史”“宁为”“cnmd结构”都成了网络热词,搜索数量都是以亿为单位。

至于一些更为专业的论坛,那就更不用说了,比如电子发烧友,打开之后会发现往后翻起码十个版面,几乎全是关于新制程的探讨,中间偶尔穿插一些关于无人机、机器人、vr的讨论……

甚至许多知名游戏论坛的玩家们都开始探讨着新芯片制程突破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又会给华夏游戏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还有其他各种渠道比如朋友圈的讨论、各种公众号话题相关指数,股吧讨论指数等等……如果深入去了解,就会发现,cnmd这四个华夏人看着便极为亲切的英文缩写已经成了全民热点,现在上街买菜的大爷看到cnmd四个字母都不会联想到这是在骂人……

当然也有反向玩梗的,比如在某个各种扯淡的大v评论区,许多人开始复制黏贴这样一句话:“给你普及一下科学知识,你知道最新的芯片结构命名是什么吗?告诉你:cnmd!”

真的,除了诺贝尔月,很难看到科技成了全民探讨热点,但宁为现在做到了,甚至没有借助大型官媒,只是在一场颁奖典礼上,为了能得到一晚上的自由,随口公布了一个消息而已。

甚至有研究传播学的教授已经开始记录了这一案例,准备将其当成一个课题,来做针对性研究,甚至可以用作本科毕业生的毕论选题。毕竟每一次现象级的信息传播裂变都是有其内部逻辑线可挖的。

至于前一天还被全民热议的英特尔12系列……

嗯?那是啥玩意儿?!

终于,在网络上万众期待之下,华夏科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了一条极为简短的最新消息。

“经我院半导体所专家经过检测跟验证,华夏前沿智能科技研发中心提供的65纳米cnmd结构射频芯片各项标准均远远超出各项国际标准,且性能大幅度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据了解,三维65纳米制造工艺已基本达到量产条件。”

很快,华夏多个官方微博转载了这条消息,各种大v也闻风出动,开始逐字逐句的解读这条消息。一般而言,官方消息字数越少,消息越大,解读起来自然要更为认真。

比如“提供的65纳米cnmd结构射频芯片”说明了什么?说明宁为宣布的内容并不只是理论上的,而是三月那只小猫又是已经直接搓出来了……

又比如“基本达到量产条件”这句,“基本”两个字含义颇为丰富,但是如果跟65纳米制程结合在一起,就足以倒推一点,起码跟世界一流射频芯片持平的180纳米制造工艺,量产是完全没问题了,至于65纳米用来制造射频芯片?这是疯了吗?人家传统硅芯片只用90纳米工艺也就够了。

所以未来65纳米制造工艺要用来干嘛,大家都懂的!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