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灵异 > 肆零肆之地 > 第二十五章:日本人

第二十五章:日本人

书名:肆零肆之地 作者:周德东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2-03 12:12:25

此人理了个圆寸头,穿得整整齐齐,他转头看见我醒了,马上直起身,对着我鞠了一躬:“对不起,我把您吵醒了。”

我有点发蒙,第一句话竟然是:“现在……几点了?”

他看了下腕上的手表:“下午四点十五分。”接着他又说:“您睡的被褥是我的。”

我赶紧站了起来。

他摆了摆手,说:“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我说:“我朋友去哪儿了?”

他说:“噢,他出去转悠了。”

我看了看他,突然问:“你不是中国人?”

他点了点头,说:“我是日本人,我叫李喷泉。”

外国人起中国名字总是很奇怪,我曾经遇到过两个美国人,一个叫米老鼠,一个叫唐老鸭。

我说:“我叫小赵,我的朋友叫Asa,我们是来旅游的。”

他笑了笑,说:“我也是。”

我说:“你的中文讲的很不错。”

他把头一低,说:“谢谢。我是个交换生,大学是在中国读的,我选修的也是汉语言专业。”

“谢谢”应该是最简单的汉语了,他偏偏在这两个字上露出了破绽,听起来更像是“射射”。

我又问他:“你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李喷泉说:“两天前。”

我接着问:“你是怎么进来的?”

李喷泉说:“很不容易,我去过三次大使馆。”

我有些不舒服了:“武警没拦着你?”

李喷泉反问我:“武警为什么要拦我?”

我说:“不是在搞军事演习吗?”

还有句话我没有说出来——军事演习最应该防备的就是你们这些外国人啊。

他说:“估计我进来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吧。”接着他问我:“你们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我说:“刚进来。”

他说:“不是搞军事演习吗?”

我支吾了一下,含含糊糊地说:“托了点关系。”

他点点头,又说:“一起吃点东西吧?”

我说:“好哇。”

接着,他就像变戏法一样从公交车里找出了煤气炉、煮锅和速冻水饺。

我说:“这些都是你带进来的?”

他说:“不,这是办公大楼的人送给我的。”

我马上问他:“你知道办公大楼在哪儿?”

他说:“知道啊。”

我说:“我们正找它呢。”

他说:“待会儿我就去办公大楼,你们跟我走吧。”

我赶紧说:“好的,谢谢。”

上天好像不想让我们变成无头苍蝇,专门给我们派了一个日本导游!

李喷泉烧水的时候,Asa回来了,我们一起聊了聊。原来这个摄影爱好者,他喜欢拍废弃的建筑物,之前网上特别有名的那张首钢照片就是他的作品。

首钢在北京,我和李喷泉的距离一下拉近了。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李喷泉说:“我联系上了一个来过404的摄影家,他给了我路线图。就算是这样,我也走了很多冤枉路,花了几天时间才找到。”

我的心里平衡了一些。

饺子熟了。

没有碗,李喷泉给我们发了筷子,大家从锅里捞着吃,变成了“饺子火锅”。

Asa问:“你在哪儿上的大学?”

李喷泉说:“南京。”

中国人和日本人提到这座城市就不免有些敏感,他马上说:“我每年都会去大屠杀纪念馆做义工。”

我对他的好感度“噌噌噌”地往上长了。

我又问:“你怎么看待你们的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件事?”

他笑了一下:“在日本,我们年轻一代并不怎么关心政治。”

吃过饭,李喷泉收起了煤气炉和煮锅,又把被褥叠起来,还从背包里掏出一只灯泡放在了发电机上。

我问他:“你还回来吗?”

他摇摇头:“留给后来的驴友。”

然后,我们离开公交车,沿着主路往西走去。

建筑物越来越密集了,但是都很破败,多数建筑的窗子都碎了,窗框上有陈年的雨渍,如果说窗户是眼睛,雨渍就是它的眼泪,多年来它们把眼泪都哭干了。

墙上依稀能看到标语——

中朝人民力量大!

一定要解放台湾!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

如果404没撤离,我就是被献出去的“子孙”。

我问李喷泉:“你一个人在这里四处乱跑,不怕有危险吗?”

李喷泉说:“凡是有警戒线的地方就不要进去,只要保证这一点就没有问题。”

我又问:“你在这里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反应?”

李喷泉困惑地看了看我:“什么意思?”

我说:“比如看到一些不正常的东西,或者听到一些没来源的声音。”

李喷泉说:“都是心理作用。由于很多人都传说这个地方很诡异,所以我们来了之后,就真的会发现很多诡异之处,实际上,唯一的原因是——我们相信了,‘相信’本身就是个可怕的磁场。”

这个日本人竟然给中国人上起课来了,到底谁是谁的老师啊?

我不再说话了。

渐渐的,我们跨入了真正的城区,和之前的街道完全不同,这里的马路很宽,两旁的店铺都是板搭门,现在几乎看不到了,这种门非常有特点,开门的时候由伙计一块块拆下来,关门的时候再一块块装上去。

我看到了一个牌匾,由于多年风吹日晒雨淋,字迹都模糊了,不过依然能看出那是“平价商店”四个字,虽然普通,但却很国际化,下面还配了一行蒙文和一行韩语。

李喷泉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

他是个健谈的人,不停地找话题跟我们聊天,从大学的篮球比赛聊到他现在加入的摄影团队,比起摄影来他更爱篮球,这让我们找到了共同话题,我也爱篮球,但是篮球无法让我在北京生活下去,成年人总得服软。

我问起了公交车上的那张地图,李喷泉也不知道它的来历,他住进去的时候那张地图就已经存在了。

我说:“那上面有个骷髅,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他说:“墓地?”

我说:“可能。我们进来的时候确实看见过一片墓地,不过都是衣冠冢。你知道什么是衣冠冢吧?”

他说:“我知道啊,有人说杨贵妃的墓就是个衣冠冢,她其实埋在日本。”接着他问我:“我听说中国的墓地都类似于日本的皇陵,每个人都有个地宫,是这样吗?”

为了民族自豪感,我决定骗他一下:“是的,不过普通人的地宫很小,只能放进灵柩,达官贵人的地宫就大了,能停进去一辆车。”

李喷泉很羡慕,他说日本的公墓就像菜市场,拥挤不堪,一个墓碑挨着一个墓碑,都无法立足,只能远远地祭拜。

Asa自言自语地说:“除了墓地,还有什么东西会被标记成骷髅呢?”

我问李喷泉:“看到骷髅,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他说:“《o

e piece》?”

那是日本动漫《海贼王》的英文名。

我说:“还有呢?”

他说:“《Pi

ates of the Ca

ibbea

》。”

我说:“你能不能不要总想影视作品?”

他想了想说:“化学危险品。”

我觉得这个猜测有点靠谱了。

马路旁出现了曾经的饭馆,理发店,照相馆,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毛**题的字,看起来很熟悉,很亲切。一块板搭门掉了下来,我凑过去朝里看了看——里面很大,书架都空着,不过地上散落着一些书籍,都蒙上了灰。

书店旁边有个绿色的邮筒,李喷泉走过去,兴致勃勃地拍起了照片。我们也凑了过去。这个邮筒太旧了,Asa伸手拉了拉取信口,竟然拉开了,里面躺着一张明信片,我把它拿起来,上面写着——

老战友:近期工作繁忙,我无法参加毕业十周年全系聚会了,甚是遗憾,等退休之后我们再喝茶叙旧吧。郑建国。

毛笔字,字迹苍劲。

邮筒替这张明信片遮挡了风吹雨淋,隔了这么多年,笔迹依然很清晰。

背景是一幅简笔画,那是一个巨大的长方体建筑,黄砖灰瓦,竖着很多烟囱,到处都是管道,很像电脑游戏《红色警戒2》里苏军的主基地,让人感觉很压抑。

明信片的右上角印着一行小字:404厂。

看着这张明信片,我觉得我们可能夸大了404的神秘性。在当时,监管也许并不那么严格,不然怎么会有印着“404厂”的明信片,大摇大摆地从404寄出呢?

又一想,即使有人收到了这张明信片,也不会知道404在哪里,就像部队的番号。

Asa说:“郑建国?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我说:“这个名字就像李桂英一样,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但至少可以确定,他是我们父辈的同事。”

李喷泉马上问我:“你们的父亲也在这里工作过?”

我说:“他们都在这里殉职了。”

李喷泉马上鞠了个躬:“对不起!”

我说:“没关系,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李喷泉说:“我也很久没见过父亲大人了,他从没出过国。我出来留学之后,也一直没有回去过,平时我跟他聊天都是通过facetime。”

我说:“我要是想跟我爸聊天,只能通过梦里的facetime了。”

忘了前面说没说过,我对父亲没什么印象,只知道他不喜欢照相。我长这么大,几乎很少想起他,而这次亲身来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触景生情,忽然有点怀念他了。

一座空房门口扔着块三合板,上面写着:鼻通灵。下面写着:耗子药。

李喷泉问:“你们原来在这里生活过?”

我说:“当时太小,没什么记忆了。”

李喷泉说:“我觉得过去的404肯定特别繁华。”

我说:“嗯,比你们的浪江町还热闹。”

浪江町是日本的“404”,2011年,它遭受三重灾难打击——地震、海啸以及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致使16万人逃离,变成了一座鬼城。

街边出现了一个生锈的冰箱,我走过去才看清,那竟然是个自动售货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