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我全家跟着房车穿越了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毛衣

第四百四十五章 毛衣

书名:我全家跟着房车穿越了 作者:竹瓦七姑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13:19

小汤山张家的土豆地一片忙碌,张德进跟张大有站在堆成小山似的土豆面前不知所措。

张晓珲兄妹俩的两个庄子一个三千亩地都种了土豆,另外三千亩种了冬小麦,本来他们兄妹俩都是农盲,但是张晓瑛因为帮着她爹看顾过后园子,又加上农业科学这一块也非常重要,她花了不少时间了解和整理资料,现在也算是大乾的半个农业专家了。

同样满脸愕然的还有跟在张晓瑛身边的户部劝农司大人们。

这一堆堆的果实难道都是地里种出来的?

“十一叔,大有叔,这几位是农司的大人,来了解土豆种植情况的。”

张晓瑛给他俩介绍道。

古代平民对官员多少都有一些心里上的敬畏,她叔叔显然还没适应跟官员打交道的过程。

今天张晓瑛头上戴着一顶深灰色渔夫帽,大大的帽沿把她的小脸遮挡得严严实实,京城到了秋冬季节跟现代一样,天高气爽时阳光紫外线特别强烈,她可不想自己未老先衰。

“草民张德进见过众位大人。”张德进恭恭敬敬给官员们行礼。

虽说自家哥哥现在也是官,但其实他哥当官以后他俩也没在一起相处多久呢!

“张兄弟不必客气,我等今日是专程来请教学问的,叨扰了。”为首的大人也姓张,张晓瑛喊他司农大人。

这位可是安平郡主的亲叔父,如今看着虽是一副庄户人家模样,可安平郡主看着也是庄户小娘子的样子,只是这家子如今可不得了,父亲是文官培训机构的筹建掌事人,兄长是武备学堂的筹建掌事人,一家子把大乾的文武都占了。

朝里也不是没人嫉妒,可人家是有真本事,好比张小将军那火器,满大乾谁能造得出来呢?

因此自己也万万不可在张家人面前失了分寸才是。

“大有,你两茬土豆都种了,你来给众位大人介绍。”张德进对站在自己身后侧的张大有说道。

“十一叔,这亩产得先算出来,这样好判断土豆产量有没有降低,如果降低要及时脱毒,不然日后土豆产量就会越来越低,能低到一半了。”张晓瑛说道。

“瑛姐儿,上一茬土豆亩产多少?”张德进问道。

“四千五百六十二斤。”张晓瑛答道,她记性好,记得清清楚楚,这相当于现代的六千两百多斤。

张司农和别的户部大人们面面相觑,难怪这果实堆的跟小山似的,难怪皇上专门传话让他们跟着安平郡主跑一趟,这叫土豆的庄稼若是大乾都种上,哪里还用担忧有饥荒?

“司农大人,这土豆在大乾各处都可种植,耐旱易成活,这一整颗都可食用。”张晓瑛拿起一颗形状标准外表光滑的土豆递给司农大人,这位就相当于大乾的农业部长,他的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督促各地按时开展农业耕种活动,这土豆要让农民们种到自家地里,还得靠他们去大力推广,不然她刚刚测算了一下,按照原来的产量这些土豆可以种十万亩地之多,她可没有精力去找喊人种去。

张司农接过这颗他从未见过的土豆,上面还带了些泥土,他忍不住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气味清新自然,想来味道也不错。

“如今这地里亩产几何?”他问道。

“回大人,这是半亩的产出,两千零八十五斤。”张大有拿出一张记着数字的纸张递给司农大人。

他很是羞愧,没能把土豆种出跟上一茬一样的产量。

“非常好,大有叔,你肯定很用心了,这秋土豆产量原本就比春土豆低许多。你跟大人们说说土豆是怎么种的吧!”张晓瑛夸赞他道。

“好,大人请看,这是小的种了一年土豆做的记录。”张大有给司农大人递上一个本子。

司农大人诧异地接过本子打开,里面清清楚楚按日期冷暖天候记着土豆的状态,一目了然。

他忍不住问道:“此册的内容都是你所作?”

“是,这图表是我家小姐教会小的做的。”张大有说道。

难怪啊!人家便是种庄稼都做得如此精细,难怪深得皇上器重。

司农大人看着手中的册子想道,转身对张晓瑛说道:“郡主,这册子可否借与我等整理成册?”

“自然可以,如今科学院也在做农业科学研究,司农大人若是发现有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还请推荐与我。”张晓瑛说道。

“一定,一定!”司农大人连连点头。

这么好的庄稼他要是不把大乾的空闲土地都种上,这个司农的位置他也不用做了。

下午张晓瑛回到家,叶氏正在前院翻晒放在大圆簸箕上的辣椒,红艳艳的辣椒看起来煞是喜人。

“婶婶,咱们可做麻辣火锅了。”张晓瑛笑眯眯对着叶氏说道。

她刚刚看到门房里摆着一排黄灿灿的火锅,这是她画了设计图请人手工打造的,全部是老式纯铜火锅,就是中间有个圆筒的那种,她一共打了一百个,送了八十个给阑珊阁,但是一直都没机会使用,大乾可没有空调,大热天的围着火锅可是会汗流浃背的,现在天凉了,终于可以开始吃火锅了。

“过几日珲哥儿生辰,到时再吃罢。”叶氏说道。

“不用,他生辰都不一定在家,咱家也不兴给孩子过生辰,婶婶,咱们今晚就吃。”张晓瑛说道。

她哥又老了一岁,三十岁的男人了,还过什么生日。

而且今天算是把土豆在大乾推广这件事完成了,她心里也觉得轻松。

如果曾经的历史资料记录确切,大乾如今正处于我国有记录可循的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的末期,也就是从唐末开始经过五代直到北宋初,而小冰河期由于冬天奇寒无比,夏天的大旱和大涝交替出现,使得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剧烈动荡,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当时最冷的一年,甚至海南岛上都飘起雪花。

好在现在应该已经是到了末期,但是也不敢大意,张晓瑛就觉得今年好像比去年冷了许多,她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毛裤。

今年冬天京城刮起了一股打毛衣的风潮,从城中心的皇宫到城南的胡同串,随处都能看到坐在日头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打毛衣的妇人。

“陛下,这一身毛衣毛裤是王贵人给您织的。”刘大伴手上捧着一身灰色的衣物跟皇帝说道。

“朕哪里穿得了这么许多,传话下去,不必给朕织了。”皇帝说道,这两日他已经收到五套毛衣毛裤了。

这张家果然个个都是身怀奇才,这针织毛衣的技艺据说是安平娘亲传授给妇人们的,这织毛衣的毛线也是她的毛纺厂生产的,貌不出奇的一件衣裳穿在身上既贴身舒适又暖和,还轻巧柔软,比那皮毛好上不知几何!

卫国公府里,卫婷带着她的妯娌小姑子们一起回了娘家,这些日子她每到这个时辰就会准点到达,原因无它,是京城的一家名叫“温暖手作”的针织工坊派了织娘到卫国公府给她们培训打毛衣,当然,所用的毛线都是“温暖手作”出品的。

她们之所以这般热衷来学习打毛衣,当然是因为体会到了这毛衣的好处,“温暖手作”这家铺子名字虽是有些怪异,却是名副其实,这毛衣太暖和了,最最让夫人小姐们难以抗拒的是,它穿在身上就好似长在自己身上一般紧紧贴着身子,这么一来暖和不说,还不像穿着棉袄那般臃肿不堪,个人形象一下子好上不少。

最妙的是,这“温暖手作”用四根针还可织出极合尺寸的手套、袜子,甚至还有帽子围巾,在家中穿着的拖鞋,且还愿意免费传授针织技艺。

“吴娘子,我这上衣的长度该收针了吗?”卫国公夫人询问“温暖手作”的织娘,她要给卫国公织一身厚厚的毛衣,已经织好了裤子,还在膝盖处做了加厚处理,老头子年轻时太劳累,天转冷了就会有各种不适,虽然他自己不说,但她也能看得出来。

“这要看穿这衣裳的人个子有多高,您可以在他身上比一比。”吴娘子说道。

她是张晓珲带回来的六个小娘子之一,如今已经成了毛纺厂的技术骨干,又因为她心思灵巧,总能编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花型,被抽出来做针织推广老师。

如今她心里很是安定,当初跟着凝秀嬷嬷回京城,她其实也只是抱着无谓的心思,能活着就活着,活不下去就死了也无妨,可如今她却想要好好活着,而且她相信自己定能好好活着。

夫人总是跟她们说,咱们自己养活自己,谁也不用靠,没什么大不了的。

且夫人从不嫌弃她们,到了毛纺厂都是跟她们一起用膳,厂里是集体食堂,每个人都是拿着自己的餐盒打饭,但夫人这么尊贵的身份跟她们坐在一张餐桌上,就已经让她很感动,也让她面对更多的夫人小姐时心中有底气。

“母亲,还需再多织一些,吴娘子上回不是说这毛衣水洗会缩水吗。”卫国公世子夫人宋媛说道。

她这两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因为收到了她远在怀远的夫君寄回的信件,知晓他平安无事,这便够了。

“夫人,姑奶奶到了。”丫鬟在门外禀道。

“她今日又晚了。”卫国公夫人嗔道。

吴娘子业务繁忙,在她家下课后还需赶回店里给许多平民百姓家的妇人们培训。

“娘,不是我晚了,是您女婿非要骑那自行车送我,我哪敢让他送啊!摔了咋办?”卫婷说道。

大家鱼贯进了屋里,卫婷的两个妯娌和三个小姑子都向卫国公夫人婆媳俩行了礼。

“快坐罢,一会吴娘子就该走了。”卫国公夫人说道。

“这自行车男子们都爱骑,立铭立铎如今在府里去哪都骑,整日就见小厮们跟在他俩车子后面跑。”宋媛说道。

“我瞧着这自行车可真不错,比养马合适多了,也就一匹马的价钱,还不像养马那般得吃草料,我还见过三个轮子的,后头带着一个车斗可坐人。”卫婷最小的小姑子赵云琉说道。

她其实已经利用兄长的自行车学会骑车了,自己可以控制着车子不歪倒,那感觉别提多带劲了,跟骑马全然不同,因此她一学会骑车就拿着自己的私房钱到车行去定了一辆,再过十日她就能拿到货了。

她听车行小二说第一批次的车一百辆,还没出厂就被订完了,他兄长这辆原本是卫国公府给三个孙子订了三辆,结果最小的立宸到云南郡去了,车子放着不骑也容易生锈,卫国公夫人便送给女婿。

不是卫国公夫人偏心,女儿卫婷生的两个都是闺女,她老人家觉得小娘子骑车简直太不能入眼了,府里的孙女她也没给她们买。

“可不,你大哥如今上衙都不骑马了,他说如今他的同僚都蹭他的车学会了骑车,好几个都去自行车行订车了。”宋婷笑道。

“这想出自行车的人可真是巧思,还起了’飞鸽’这般好听的名字,可知是谁家的产业?”卫婷一个妯娌好奇地问道。

卫婷另一个妯娌看了看她心道,真是蠢啊!谁家的产业还用问吗?旁人家买都买不到,卫国公府还有多余的,这还能是谁家的产业呢?

近些时日京城一样样新鲜玩意儿出来,除了安平郡主家还有谁家呢?便是她们如今手里拿着的毛线也都是张家的,她那日路过毛纺厂附近,看到工人在搭一个甚是奇异的架子,好奇之下让下人去问了问,人家答说在盖幼儿园。

这幼儿园她也没听过,不知晓是什么,更加好奇了,便亲自下车询问,管事的看见她一个贵妇人相询,赶紧过来答话,她才知晓所谓的幼儿园便就是幼儿的园。

她看着那幼儿园甚是有意思的样子,想来安平郡主家里做的自然错不了,便想给自家的娃报名,结果人家说是公司员工的孩子优先入园,有多余名额才对外开放。

她心中一直挂着这事呢!谁不知晓安平郡主日后便是卫国公府的小儿媳?她便想通过卫国公府使使劲,先把那多余的名额定下来一个。

“安平家的产业。”卫国公夫人答道。

她已经不担心张晓瑛太过能干自家儿子配不上了,虽然她如今确实是发现儿子还真是配不上人家,可满大乾也没配得上安平的,她儿子也就成了矮子里的高个子了,最主要的是,安平心里有她的傻儿子啊!

“难怪啊!”那妯娌说道,也不知晓她这个“难怪”是“难怪”什么,不过大伙也不问她,大家都是一边忙着打毛衣一边闲扯,遇到问题就请教吴娘子。

打毛衣就是这般好,可以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干活,不像绣花得全神贯注下针。

张晓瑛倒不清楚有人在议论自己,她终于要吃上了心心念念的麻辣火锅了,因为要在阑珊阁推广,她特意请了萧元锦到家里一起尝尝,两个人都是吃货,萧元锦更加了解古代土著的口味,可以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萧元锦对张家已经算是很熟悉了,除了张晓珲见得不多,张德源李岚陈灵秀都是常常见面的,她发现张家人不像旁人那般待她恭恭敬敬的,他们对她虽说也注意礼数,但跟她说话的态度更多把她当成一个邻家孩子一般。

她反而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她亦不需时刻端着公主的架势,让她很是放松,比回自家外祖家还让她觉着舒坦。

张晓珲照例没有回家,护卫们饭量大,因此除了火锅也另有别的菜给他们,张晓瑛她们一家就只吃火锅。

锅底只有两种,微辣锅底和清汤锅底。

铜锅里的汤汩汩冒着热气,羊肉片在锅里翻滚。

“真香啊!”萧元锦说道。

她对这种新奇吃法实在是太好奇了。

“来,公主尝尝,这个更香。”张德源刚好端了一碟花生进了中厅,知道萧元锦要来以后,他特意亲自下厨做了这道油炸花生。

他和李岚都看出来这孩子的心思了,可他们也不清楚儿子是怎么想的,他们也不敢问,只能尽量待人家孩子好一些。

这孩子可真是难得了,身为真正的金枝玉叶,竟然真的就当了妇产科医生,他们夫妻俩可是清楚这古代土著是怎么看待稳婆这一行当的,原本以为她只是好奇玩玩而已,没想到竟然做得有声有色的。

“多谢伯父。”萧元锦站起来接过那碟花生,一股浓香扑鼻而来。

张晓瑛抗议:“爹,我要吃您都没给做,公主一来您就下锅炒。”

“你不是会自己炒了吗?”张德源说道。

“我不如您炒的好吃。”张晓瑛说道。

“多练练,你不能只会做一个菜,不然日后嘴馋了谁给你做。”张德源说道。

“公主赶紧趁热尝尝,油炸花生刚出锅最香了。”张晓瑛不想讨论自己会做几个菜的问题,转过头对萧元锦说道,同时用小勺给她舀了一勺进碗里,又给自己也舀了一勺。

因为小朋友们都吃清汤锅,所以妞妞蛋子三妞六郎他们都坐厨房那一桌,张德源已经留了油炸花生给他们,护卫们也让奚三娘送出去了。

虽然不多, 但能保证大家都有机会品尝。

萧元锦早就知晓这花生的珍贵,放了一粒进嘴里细细品尝,轻轻一咬就满口浓香,真是又香又脆,难怪安平每次跟自己提到的时候都是一脸垂涎欲滴。

收花生那日保健院有产妇生产她没来成,弟弟要上学也不过来,直到今日她才知晓花生原来是这般形状。

“真是太好吃了!”她说道,脸上满是一个纯粹的吃货尝到美味以后散发出来的光彩。

“幸亏我回来了,不然就错过大餐了!”门外一道清冽的男子声音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