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青川旧史 > 第五百八十六章 就计

第五百八十六章 就计

书名:青川旧史 作者:梁语澄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9:10

三月末,梨花开又落,上官宴出霁都往祁南,世人方知此死里逃生的昔日苍梧大族被当今祁君安置到了麓州。

宅子在城西的九思巷,取“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恩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为训。据说上官公子抵达那日还带了个女子,小腹微隆,其貌不扬。[1]

“都说没娶妻,小妾吧。”

“啧,怕连小妾都不是,你瞧那上官大公子模样气度,必眼高于顶,岂看得上这么副样貌。”

“很不好看?”

“那倒也不。普普通通吧。”

“肚子都起来了,那上官公子怕是因此着了道。没娶妻,该也还没个一儿半女?这是长子啊!啧啧,瞧着貌不惊人,肚子可争气呢!这入了府恐怕就有名分了!”

“没落成这样,虽获赦到底洗不脱罪名,便做了主母又如何?这上官家谋害我大祁国君储君,全杀了不为过!也就是君上宽仁——”

第三人加入,气势汹汹,将春日午后的麓州巷角叨扰得愈发热闹。

“嘘——妄议圣裁,你吃了豹子胆!”

“我大祁素来宽言论,便是当年封亭关之疑也只在霁都受了打压,我们祁南一向是——”

“封亭关真相去岁已大白于天下,什么疑不疑的,都是些犯上的话,休再提了!”

“昨日上官公子入城,投鸡蛋砸烂菜那些人,放出来了?”

“你从哪听的假消息,根本没抓!他一个弑君之徒戴罪之身,挨打受辱都是该!君上留命,不妨碍咱们为先君先太子出恶气!不弄死人就不叫违圣意!此事府尹大人全不过问,便算默许了!”

“那上官公子和此来的族人仿佛没参与、根本不知道这段始末,所以获赦。咱们是不是——”

窄巷口围谈的人越来越多,争执规劝声四起,终引来城防。

“散了散了!”

其声洪亮,乌泱泱近二十人嘴上叨叨如鸟兽散。

城西九思巷内一片深静。

庭中桃杏如林,分明春色盛,往来洒扫作业的家仆们却个个低眉顺眼以至于灰头土脸。

正房五间,上官宴住中央。最西那间住着同来的女子,府上皆称如夫人,正合了坊间猜想。

午后慵暖,屋内悄然,榻上女子睡得沉实,渐起鼾声。房门开,有人入,女子混无知觉。

上官宴如常被那说不清配方的浓香熏得连续两个喷嚏。

鼾声稍止。

顷刻再起。

上官宴蹙眉,也不近榻,至衣橱又至五斗柜再至梳妆台,一应置物处都瞧一遍,依然无所获。

他不失望,原没打算确定什么,正要出门,床帏内起声响:

“公子午安。有什么事?”

她身着寝裙,春纱薄,小腹更为明显。这般说,直接趿鞋下地,桌边倒茶牛饮,全不顾穿戴不齐而有男子在屋内。

上官宴挑一侧嘴角笑,“唐突了。”

女子摆手囫囵喝水,咂巴嘴,“公子说笑了,妾身是您的如夫人,这屋子您想进便进,夜里睡这儿都是应当。”

那声气乡音与蔚南时无异,言语行动上皆奉承每每叫上官宴错觉只是误会一场。

未婚而先有孕,情郎不知所踪,家中贫寒到底讲颜面,逐了她出门,流落邻镇直到那日遇见他。

她的故事是这么讲的,一开始自称本地人也只是对付陌生人的瞎编。至于那日傍晚上官宴一提她便决意跟随的原因——

“公子出手便是金锭,难得竟似瞧得上妾身还述家事、共游戏。妾身这般处境,有什么不答应的?别说回来做如夫人这样的厚待,便是做随侍,做粗使的家仆也使得。做奶妈都使得!”

上官宴实难将竞庭歌的脸与这番话相洽。

而对方点头之快更在他意料外。有心藏身,不是该百般推搪?

初见时就该拒绝引路。在露馅和探秘之间果断选择后者,非常竞庭歌。

所以后来是觉得多半已经暴露,再藏无益,将计就计?

一路从蔚南归,半途接旨直接往麓州去,入城时马车被鸡蛋砸得稀烂,也便是那时候他蓦然想,自己怕是做了结绳。

一头被顾星朗拽着,而竞庭歌自此拽住了另一头。

路数胆魄皆匪夷所思。

文绮那句“每个人就干自己该干的”对他影响至深。以至于念头到,他停止往下推,只沉心静气告诫自己:

慕容家子嗣在这里。还是长子。

我怕谁。

思绪去又回,他但笑应对眼前人,“现在过来睡,什么也干不了,待你生产完再说。傍晚会有大夫到,号个脉,拟些饮食保养的方子。每日想吃什么,吩咐丫头告诉给厨房,他们自会准备。燕窝早晚各半盅,都是白国南部的大盏极品,听说孕期多食,生出来的孩儿会肤白如雪,对你也好。”交代完了,他抬脚要走,忽想起一事,

“夜里若觉得外头太亮,朝里睡吧。我怕黑,屋内廊下须彻夜通明。”

甚好。竞庭歌满意。外间光亮,自己便不必长夜留灯徒增破绽了。

又真是破绽么?

她看着上官宴的脸,支起一身虚假千恩万谢,心下八分了然:

双方有数,照而不宣罢了。她入城进府至今没因为任何混乱、包括此族身份姓氏一惊一乍,便是默契。

戏都是演给旁人看。

麓州百姓砸车且有好事者在九思巷宅门前烧纸的消息,这日传进了挽澜殿。

府尹安端没有呈报,顾星朗收的暗信。没过几日,此事传遍祁国,涤砚左等右等不见君上有要处理的意思,方明白是已经处理了——

听之任之,爱怎么闹怎么闹。

阮雪音在宁安也有耳闻。她对麓州的情形了解不多,也便对顾星朗此举辨不出一二三;最重要是,她忙着授课带孩子,不亦乐乎。

年纪最小的学生已经由一开始的十三掉落至五岁。

正是她开始习医的年纪。

河边小院被挂了匾额,曰“慈安”,对医学堂之义也应宁安城之名。

讲堂开设近一个月,女护工们一批接一批进出,附近百姓家中有女儿者看得热闹,也求长官意思能否让孩子旁听。

整治之期,众官忙于梳理各项事务,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民意也便任由阮雪音定夺。

阮雪音自然准。五岁女童入讲堂习医的景况始于此。

她从前不知如何与孩子打交道,下山后先有小漠,再有深泉镇学堂里的小姑娘,以及封亭关外村落里那个不能说话的幼童,至今日面对一众稚嫩面庞纯真眼眸,已不恐慌,且授课有日子,很攒了些经验。

作为护工进来的大孩子通常无父母,没有名字,她一一以药材名给她们起:

半夏、连翘、降香,孩子们高兴,她唤得也舒心。

后来旁听的孩童多起来,闻知大姐姐们都以药材入名,纷纷要求老师也给她们赐名,方显公允。

于是满课堂的莲须、竹茹、泽兰、佩兰此起彼伏,有时讲常用药方点到某一剂,便有小姑娘举手起立,欢声不断。

有一刘姓小女孩,得知刘寄奴一味,回家定要父母给她改名寄奴;

另有十四岁却性孤僻的大姑娘,自幼被父母遗弃,起名时只中意“独活”。阮雪音说女孩子叫这两个字太煞气,两人遂翻药典择了一味“阿月浑子”。

她玩笑说此名像西北荒漠或更远土地上生活的异族名,阿月浑子羞赧笑。

竟有这么一日她也做了老师,学生不止两个,一屋接一屋,得心应手。

每日事毕,黄昏阮雪音会登船,河上坐一段。春天的宁安她头回见,此城翠竹极少,岸边栽着元宝枫,她看着看着便满眼都是竹,想起来老师的一生。

乡愁自蓬溪山又飘往霁都。

她暗想过几日找丛若谷谈完话,便该回家了。

[1]九思,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