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青川旧史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射声宫门外

第一百九十四章 射声宫门外

书名:青川旧史 作者:梁语澄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9:10

景弘六年十一月十七,蔚国使团抵达霁都。蔚君慕容峋早早于六日前修书祁君顾星朗,问候了蔚相之女、当今瑾夫人入宫大半年是否一切妥当,又言及今年双方来往太少,眼看年关将近,特派使团前往拜会。

祁君顾星朗自是欣然应诺。十一月十七正午,使团尚未过霁都界,便有大祁兵士提前候于几十里外相迎。领队是刚升任射声校尉的柴一诺,骠骑将军府长公子,祁国当朝最年轻的四品武将。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车队迫近霁都,竞庭歌看着窗外不断变多的梧桐,莫名想起这两句话。与阮雪音的“杂食”不同,她几乎不读诗词,不阅传奇掌故,只看兵书——

顺带学习与那些战役谋略相关的史料。

所以这句诗并不是她读来的。阮雪音喜欢,从前偶尔念过两次,竟便这样记住了。

她有些自嘲,继而对那丫头也生出了几分嘲意:

十来岁便将梧桐挂在嘴边,数年之后,果然掉进了梧桐阵。这世间事,当真是不经说、说不得的。

想到即将要入祁宫,她莫名愉快,甚至有些亢奋。她实在很有兴趣一窥顾星朗实力,也很想瞧瞧阮雪音作为四夫人之一如何过宫室生活。而河洛图那边,进展究竟如何?封亭关之事,又怎么说?

慕容峋的话音在所有这些纷繁念头掠过之后自脑中响起,或许,她也确实该弄弄清楚,那丫头与顾星朗今时今日的情形。

霁都遍植梧桐,城中色调与皇宫相仿,放眼望去一片青黛,这些都是竞庭歌早就知道的。

真正进入这座大陆上最繁华的都城,她才有些愕然:相比苍梧的满城红墙,霁都的青砖黛瓦在建筑颜彩上已显得过分素淡,偏偏城中还只栽梧桐,少见花木——

据闻白国都城韵水的建筑也素淡,但那里四季如春,终年鲜花满城,一定比霁都看着热闹——

便是与锁宁城相比,四国都城中她最不喜欢的那座,这里也显得齐整肃穆过了头——

明明街上人山人海,店肆林立,却因为规划得太有条理,显得全无烟火气,连那些昭示国力的华美建筑也有种远离尘嚣的索居之感。

她挑眉,不知霁都百姓有没有这种感觉,还是已经非常习惯?

车队到了正安门,除却运载礼品的车驾,所有人需下车下马步行入宫。竞庭歌下了车,在极为克制但接踵而至的数十道目光中施施而行,至正安门跟前时,柴一诺立在当口。

“我会护送先生至第二道宫门前,那里有宫人相候引路,带你前往鸣銮殿觐见。”

对方虽有蔚国第一谋士之头衔,却无确切官职,更无品级,因此柴一诺无须用谦称,亦无须用尊称,“你我”往来,完全妥当。

竞庭歌颔首,打量一瞬眼前人,暗忖祁人与蔚人果真两般风貌,便是武将也显得斯文许多。

“小柴大人年纪轻轻,已经官至四品,还是掌管弓弩兵的射声校尉,当真来日可期。”

柴一诺今年二十五,比竞庭歌要大上好几岁,而后者之所以在称谓上加一个“小”字,因为前者之父仍然在朝为官,便是骠骑将军本人,是为“柴大人”。

“竞先生过誉。先生对我朝之事当真了然,说起来我此次升迁,不过七日前才下的旨意。”

入得正安门,隔着约一人半距离,两人缓步并行。四名禁军兵士跟在一丈开外,神情端肃。

“我是谋士,不仅要看一国朝局,自然也看青川时局。大祁乃青川第一国,更当格外关注。”

柴一诺微挑眉:“先生慧名满天下,不想竟是心直口快之人。”

从正阳门至第二道宫门约五里路。宽阔青石路面光洁如镜,道路两旁不植花草,不置盆景,只三五棵高大梧桐遥遥相望,点缀皇宫最外圈疏朗的秋意。

“我一向直接。大人莫怪。若我记得不错,小纪大人与校尉大人你同岁,年初升至通政司通政使,居三品。说起来,柴家与纪家都是随太祖打天下的大祁名门,怎的纪相如今就位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令尊还是二品的骠骑将军?连带着大人您,也与小纪大人有了高下之别。”她摇头,似是不平,

“想来柴家刚直,不若纪府上下会笼络君心。”

纪齐尚未入仕,没有官衔。纪平以门荫入仕,未参科考,虽也才二十五,却已在朝为官九年。竞庭歌口中的小纪大人,自然指纪平。

此番话毕,四下安静,忽闻两声柔婉嘹亮的轻鸣在空中响起,似是云雀。柴一诺并不着急答话,半晌方道:

“竞先生果真名不虚传。只是你初入霁都,尚未面圣,便如此直言不讳在先,是否着急了些?

竞庭歌莞尔,远远望向正前方高大宫门上“储延门”三个字,语声轻盈:

“庭歌此来霁都,本就有意拜访大祁能人志士,切磋学习。今日适逢小柴大人亲来引路,机会难得,怎好错过?”

柴一诺亦朗然而笑:“素闻先生足智多谋,今日听先生言谈,却似乎对一些浅显道理认知不足。青川尚武,各国朝堂上武将比文臣更多,这是事实。但相国乃百官之长,辅佐君主管理国事,素来由文臣出任,是几百年不曾改的规矩。纪桓大人在位两朝,于内政于外交皆功勋赫赫,乃名动当世的贤相。至于家父,”

他亦看向不远处的储延门,乌金宫门之上是澄蓝高远的深秋明空,

“骠骑将军府自太祖时便承蒙圣恩,无论军功,代代世袭。太宗时因着璧河之战,我祖父获封一品大将军,亦是位极人臣。至定宗时期,并未发生过重大战役,”他停顿,将封亭关三个字咽回去,

“所谓无功不受禄,家父未立军功而世袭骠骑将军之位,已是君恩浩荡。而本朝至今未任命过大将军,武将之中,也无人能再越过骠骑将军府。”

他步履如初,泰然自若,“先生所谓厚薄高下,恕我直言,并不恰当。”

“小柴大人好强的辩才,我以为相较之下,武将总要嘴拙些。说起来青川各国掌军事的最高官员设置,一直是太尉;只是近两朝各国先后将军权完全收归皇权,过去的兵权三分制已经形同虚设,到这一朝,四国太尉之职皆已悬空。既无战事,各武将在军队中的威望亦淡,与兵士最为亲厚的,反而是日常统领操练之人。”她再次莞尔,并不转头,

“这个人,在蔚国是霍衍;在大祁,是沈疾。我时常同蔚君陛下玩笑说,霍衍虽无大将军之名,却有大将军之实。沈疾大人也是一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