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农家四果种田记 > 第4章 借牛奶

第4章 借牛奶

书名:农家四果种田记 作者:残阳如雪1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7:17

张氏吃的南瓜藤还剩下一小半,刘桂圆不打算再炒新菜,浪费油和柴禾不是。

从篱笆外头开出的菜地里,摘了几片蒜叶、掐两棵香菜,切碎了放点油盐拌一拌,这也是一道菜,就刚才烙好的杂粮饼正好。

饭菜才端到桌上,刘崇山就从外头回来了,看屋里有烙饼和小菜,还怪可口,伸手就卷了一张,边吃边问刘桂圆:“都是你弄的?”

“嗯,跟大姐二姐学的,她俩去打猪草了,快回来了马上。”

刘崇山不在意的点点头,对她说:“去园里摘个尖椒来。”说完就去了里屋。

等刘桂圆摘了两三个熟透的尖椒回来,就听到他在里屋和张氏说话。

“到哪里弄牛奶?生老三的时候没有奶,她不照样长这么大?”刘崇山在屋里听到张氏说要到刘大双家要牛奶的事,有点不想去说。

本来生个丫头就够丢人了,还得为她去别人家要奶,这下全村都知道他生的又是丫头了。

“桂圆那时候喝的是铁蛋娘的奶,要不然哪能养大,莲子还没满月,没有奶可不行。”

铁蛋娘就是上午来过的二婶娘,铁蛋和桂圆前后脚落生,那时侯两家人还没分家,就抱去让她喂了十来天。

不提铁蛋还好,一提铁蛋,刘崇山就想到二弟家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的事,那脸上表情就不对了,说:“还有脸说,你看看人家多会生,你看看你?莲子早产怪谁……”

“爹,尖椒摘来了。”刘桂圆一听刘崇山又要翻旧账,赶紧掀开布帘子进了屋。

“等你来天都黑了。”刘崇山手里的卷饼还剩两口,就不要放尖椒了,留着下顿吃。

“爹,刘大双家那里叫我和大姐去说呗,我们小孩好开口,一问保管人家就给了。”刘桂圆笑嘻嘻的看着刘崇山,提议道。

“瞧把你能的,人家认得你谁个?你娘现在就没有奶,莲子得喝多少牛奶管够?那些牛奶不要东西换?”刘崇山一方面嫌上门丢人,一方面心疼家里的粮食。

乡下人家,想要别人家什么东西,不提花钱买,都是拿对等价值的东西换,这个东西大多都是粮食。

“估计快要收麦子了,到时候咱家粮食就能续上了。再说了爹,俺娘生莲子伤了身子来,那牛奶要回来,她也能喝,她养好了身子,才能给俺家生小弟弟。”

刘桂圆知道现在是四月里,等到五月底六月初的样子,田里的小麦就能收了。

果然,刘崇山一听到生弟弟,那点子不情愿就都没了。

等刘红枣和刘花生回来,三姐妹就着剩下的烙饼垫了半饱的肚子,刘桂圆就把到刘大双家借牛奶的事说给她们俩个听。

“家里还有点玉蜀黍渣,要不用这个换?”刘红枣吃过饭,在空地上拾掇弄来的猪草,眼下家里菜还没长起来,从这里头也能拣一些嫩的马兰头炒着吃。

刘红枣挑好嫩的马兰头放在一边,又抓了一大把丢进鸡圈里头,三只母鸡看到绿叶菜,撒着脚丫飞过来吃。

“刘大双家是谁,他家房子在哪里?”刘桂圆惦记着借牛奶的事,一个劲儿的问她大姐。

刘花生拿起一把扫帚,将地上细碎的菜芽叶子扫在一块,听到刘桂圆问这个,便细细的介绍了起来:“我给你讲,他是我们本家的大伯,不过隔了两房头,没那么亲。他这人怪有本事的,会耍花鼓会唱曲,每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出去要饭,听讲在临县几个地方挣了不少钱……”

刘花生的一番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原先看到家里有玉蜀黍,菜园里种有尖椒,她还不确定,现在听到“花鼓”“要饭”,她猜测这里大概是明朝中晚期。

因为玉蜀黍这种作物正是在明朝后期引入的,而刘花生嘴里说的花鼓,有点像后世有名的凤阳花鼓,那么这地方估摸着就在安徽凤阳附近一代。

照二姐刘花生说,这里好多年以前闹过大灾荒,好多人收不上庄稼饿死了,后来他们这地方才流行起了种玉蜀黍等作物。

这点正好和明朝末年对上了号,因为末年频发灾荒,当地人在老家活不下去,这才拿着花鼓到外头富庶的地方唱曲乞讨,慢慢的就形成了当地人外出挣钱谋生的一种手段。

“那现在的皇帝是哪一位?今年是哪一年?”刘桂圆不想猜来猜去,她历史又不好,索性直接问她姐。

“你怎么敢说那两个字!”刘花生吓了一跳,忙捂住她的嘴。

“万岁的名讳我们哪敢说,不过现在是大平十一年。桂圆,你问这干啥?”刘红枣走过来趴在她耳朵边小声说着。

“那明朝还在吗?”刘桂圆心里有了预测,急忙小声问她大姐。

“那是前朝,已过去十一年了,如今是大昍朝。这些你今天问过就算知道了,以后可别再问。”刘红枣拍拍刘桂圆的肩膀,左手食指放在嘴唇上,作出“嘘”的动作。

“就是,以后别问了。”刘花生跟着附和道。

刘桂圆点点头,作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立马逗笑了方才还紧张兮兮的二人。

看来,这个大昍朝应该是明朝的后续,可是明朝过了不是清朝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刘桂圆也就抛开不想了,反正无论哪个朝代,她还不是得一样过日子。

猪草拾掇完,刘红枣和刘桂圆将两大粪箕的猪草送去三婶娘家,她家今年一共养了三头小猪仔,正能吃得很。

除了猪草,她家还有些去年吃剩下的麦麸子,早送了大半到三婶娘家,不然一向抠门的三婶娘,怎么会允给她家两三斤猪肉。

刘崇山吃过午饭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在她看来,这个爹就是个不务正业的。

到里屋给张氏倒了一回尿盆,在床底下的木盆里找到一块莲子换下的尿布,刘桂圆一并拿到屋外的空地处洗了。

等她洗好尿布,大姐二姐也回来了,三姐妹聚在一起商量,一会儿结伴去刘大双家借点牛奶。

“要不我带桂圆去,咱三个人都去不好。”刘红枣想了想提议,主要她和大伯家的刘金娣年龄相仿,玩的也好。

“行,那我在家陪咱娘说说话。”刘花生从早上忙到现在,也乐的清闲。

三人商定好,刘红枣带着刘桂圆,提着小半口袋的玉米渣子往刘金娣家去了。

刘金娣家果然像二姐说的那样,家里生活条件不错,两间并在一起的屋子,一间是齐整的土坯房,另一间是青砖堆砌的半瓦房。

绕过一堵土坯围墙,刘红枣敲了两下半掩着的暗红色木门,没多时就有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过来开门。

“咦,红枣来了,怎么这么久不来找我玩?”刘金娣看到好姐妹刘红枣过来,高兴的挽着她的胳膊,一低头看到刘桂圆跟在后头,好奇的问:“这是桂圆……现在不傻了?”

“嗯,现在可懂事了,炒菜做饭都能做。”刘红枣一副自豪的表情,原来村里有个别人看到妹妹桂圆,总是明里暗里的讥笑,现在看他们还敢。

说完指着刘金娣对刘桂圆说:“你要喊她堂姐,知道吗?”

刘桂圆弯着月牙眼,笑着喊了一句,刘金娣还没来得及应,屋里传出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

“刘金娣,就一双石榴花鞋垫,你能绣四天,你那手是猪蹄子吗?”话刚落下,身穿红色衣裙的刘钱氏手里拿着一对绣花鞋垫走了出来。

“娘,有人在呢。”刘金娣被亲娘说了一顿,气的原地跺起了脚,随即想到什么似的,对刘红枣说:“对了红枣,你教教我怎么用双面绣吧?”

刘红枣以前学过一点双面绣的手艺,还是张氏手把手教她的,后来自打三妹出生,张氏没时间也没心情教女儿学刺绣,所以这个双面绣技法就连刘花生都不会。

刘钱氏嗔怪的看了她一眼,说:“没学会走,就想学跑了,先学好挑花绣再说。”随即热情的招呼刘红枣姐俩进屋。

刘红枣喊了大伯娘以后,却有些不好意思开口,愣在原地支支吾吾的说:“俺小妹妹没有奶吃,想问问你家母牛可有多的奶水……”

“大伯娘,俺是桂圆,俺爹和俺娘叫俺们姐俩过来换点牛奶,家里刚生了小妹妹,没有奶喝天天哭哩。俺们不白拿,用一点玉蜀黍渣换,可别嫌少。”刘桂圆接过话头,霹雳吧啦将来意说了个明白。

刘钱氏愣了一秒,连忙拍腿笑道:“哎呦,这是小桂圆吧,小嘴太能说了,还真是病好了,变伶俐了!”

“家里母牛上个月生的小牛犊子,奶还没下去,你要想要,明天一早过来挤一点。玉蜀黍渣就不要了,俺家不缺这个,回头告诉你爹娘,都是亲戚说这些就外道了。”

刘钱氏着实是个豪爽的,一来牛奶这东西他们乡下人平时也不喝,二来自家日子这几年过得越来越好,一点点玉蜀黍渣,要不要都无所谓。

要说以往那几年,她家里头那是穷的叮当响,只有一间破土屋和两三亩薄田,生金娣那年赶上小旱,一家人差点儿饿死。

后来当家的跟熟人外出乞讨,有时遇到有钱的客人,跟前唱个曲打个花鼓,很能得几个钱,这才慢慢给家里挣下一点儿家业。

要不怎么村里别人家孩子,不是到地里干活就是搁家里收拾零碎,她家金娣偏偏待在家里,没事学学捻线刺绣?

刘红枣听了这话马上感激的站起来,嘴里直说谢谢大伯娘肯帮忙,不过玉蜀黍渣一定要,不然她们不好意思来挤牛奶。

刘钱氏不是那等矫情人,见刘红枣姐俩坚持,大手一挥,点头说:“那行,我就收下了。”

得了刘钱氏的承诺,刘红枣姐俩喜滋滋的回去了,临走前,刘金娣还拉着着刘红枣的手,叮嘱她有空一定要来教自己双面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