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表哥万福 > 第981章:誓死追随

第981章:誓死追随

书名:表哥万福 作者:犹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6:11

“受旱灾影响,这两年狄人频繁进犯北境,我们现在出兵,最多三个月,就能拿下沿途一应城池,直取泉州,到了秋天,狄人要储备冬天的物资,定会来势汹汹,武穆定北王要抵御外敌,就更加分身暇顾了。”

如此一对比,梁王的优势简直不要太明显了,这个时候不反,还要等武穆定北王安定北境之后再反?!

那才是脑袋被驴踢了。

有人跟着一起附合:“此言甚是,大肆狄人来犯,北境失了防守,狄人长驱直入,直取京兆,大周朝很可能会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境,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朝廷就是有心,也不会要求武穆定北王出兵。”

殷怀玺是应对北狄的第一道屏障,不容有失。

京里的兵马并不少,又是大周朝装备最精良,最为精锐的精兵,可以征战的将领也多,殷怀玺要抵御外敌,怎么能分身暇顾?!

梁王等着这个时机,想要趁虚而入。

“武穆王不能出兵驰援,就能避免与武穆王正面交锋。”

“也不是怕了武穆王,王爷志在京兆,避免与武穆王正面交战,也是为了休养生息,保存实力,只待王爷夺下了京兆,画地为牢,占据了天然守势,就能收拢京兆残余的兵力,收割京城的资源,到时候也不会怕了,物资缺乏的北境。”

“武穆王被北狄绊了手脚,王爷才没有后顾之忧。”

“……”

众人七嘴八舌一讨论,顿时发现此时发兵,确实是最好时机。

既能避开武穆王,又能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话虽如此,但仍有一位幕僚有异议:“话虽如此,但驻守在热河一带的驻军,是京三户的第一道屏障,五十万大军不是吃素的。”

镇守热河的是端郡王,是一员经身百战的老将,当年也是他,与还是皇后的太后娘娘一起发动宫变,扶了今上登基,这才有了端郡王府的荣华富贵。

热河地处河北,与京兆比邻,两军还在交战,朝廷平叛的援军,也增派到位,耗也能把人耗死。

拿下了热河之后,大军肯定会损失惨重,需要长时间的休整,而在休整期间,朝廷也会继续派兵平叛。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臣子造反少,成功者廖廖无几的原因之一。

梁景宣朝一个幕僚使了个眼色,幕僚立马会意,当下就出声反驳:“话虽如此,但驻守在热河的战士,平常富养在军中,连几场像样一点的仗都没打过,也就面上光,真上了战场,真刀真枪地干,就成了软脚虾,哪儿比得上咱们梁军,一个个身经百战,有血性?”

“你们不要忘记了,京三营有十五万兵马,再加上御林军、宗室卫所,加起来绝不少数二十万之数,都是大周朝最精锐的军队,配备了最精良的装备,武器。”

“平时拿王爷好处的时候,怎么不觉得烫手,事到临头了,就当起了缩头乌龟,搁这儿动摇军心?!动军摇心者,依法当仗毙,以儆孝尤。”

“京里那帮龟孙子,就知道贪图享乐,这么多年来,连个山东都摆平不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

屋里头顿时吵得不可开交。

梁王也并没有阻拦,骄兵必败的道理,但凡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

直到两个老将,差点打起来了,梁王这才出声制止:“诸位还请冷静些,梁军的实力和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上了战场,就是要拿命去拼,任何优越、侥幸的心思都要不得,这原本就是一场硬仗,在座的诸位以命相托,是何等信任,苍鹰博兔,尚须全力,自负实力的同时,我们也该心生谨慎,切莫小瞧了任何对手。”

仅一句话,就平息了一场干戈。

梁王也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他要打,是因为他没有退路,早前和威宁侯府勾结,迫害周厉王,已经是大逆之举。

如今宁远伯府下了大狱,因为兰妃复位,皇上病重,封宫不出,宁远伯的案子,一直未曾审理,倒叫他多了一些布局的时间。

但现在不审,不代表永远不审,这件事是悬在头顶上的刀,稍有不慎,当年周厉王的下场,就是他的结束。

他甘心吗?

不甘心!

总归是个死,何不在临死之前拼一把?

眼下已经是起兵的最好时机,若是错过了,等武穆定北王彻底安定了北境,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梁景宣自然明白父子的心思,拿了一把匕首,狠狠在掌心上一划,鲜血顿时从手掌涌出来。

他握起手掌,鲜红血液顺着手缝,缓缓地滴进了酒杯之中,染红了澄亮的酒液。

拉着,梁景宣高举酒杯,扬声道:“梁景宣在此,与诸位歃血为盟,请诸位相信我们父子,与我们父子共谋大业,待将来成就大业,必定重酬各位劳苦功高,不负诸位性命相托,此一杯酒,先干为敬!”

说完,他一仰头,将酒一饮而尽。

当下就有老臣,同样划破了手掌,滴血入杯,举起酒杯站起来:“王爷宏图大业,我等誓死追随。”

“我等誓死追随。”

“誓死追随。”

“……”

在场没有一个人提起,被送进京里做“质子”的世子梁景晔,所有人都清楚,从梁景晔踏入京兆那天起,就是一个死人了。

有关皇上病重,不能临朝的消息,在朝堂之中私下流传。

就在这时,朝中有人提出,要审理宁远伯的案子。

“宁远伯涉嫌科考舞弊,本该当即审理,却因诸多原由,不得不再三延后,如今这个案子,也该有个定论,还那些无辜牵连进科考舞弊案里,枉死大狱的学子们一个公道,也不能寒了,天下万千学子们的心。”

一番话站在大义,道德的高点上,获得了不少朝臣的支持。

“朝廷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一直运转下去,科考取仕,是为了替朝廷选拨治国安邦的人才,是定江山,兴社稷之举,万万不能轻忽,宁远伯一案,拖了这么久,已经让诸多学子们颇有微词,再继续拖下去,难免会影响到朝廷的威信力,影响下届开科取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