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表哥万福 > 第785章:连城

第785章:连城

书名:表哥万福 作者:犹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6:11

虞幼窈心中沉重:“总之,我们要小心一些,船上的物资最好不要显露人前,以免引来麻烦。”

谢老太太点点头:“别担心,老太爷提前安排了人,先行到了连城,等着接应我们,加上船上的精兵护院,拢共有三百多人,莫说是流民了,就算是山匪贼寇,也不是对手。”

虞幼窈一阵恍然,船上有殷怀玺的一百精兵,谢府还另外安排了一百多江湖高手,原是防着海上行船遇到了海盗劫船,这也是谢府在海上行船的底气,连城那边另外又安排了一批人手,确实十分稳妥了。

“距离连城,还有至少**日的行程,不说这些,”谢老太太轻叹一声:“之前没能好好过个年,总觉得不吉利,明儿就是元宵节,我们一家人聚一起,好好吃一顿团圆饭。”

除夕那天,小窈儿低烧不退,也没心情过节。

只家里的男人们,在商船上贴了几幅对联,讨了个吉利,准备了一桌酒菜,祭了祖宗,象征性地过了个节。

后来就更没心情过节了。

和谢府在一起的第一个年,就这样昏昏沉沉地错过了,虞幼窈有些遗憾。

到了第二日,元宵节。

虞幼窈兴致勃勃地,拉着外祖母和大舅母一起做元宵。

她对吃的,一向很有研究,在元宵里包了桂花蜜、桃露、玫瑰酱等,做了十几种口味,就连不大喜欢吃甜的谢老太爷,也破天荒地吃了不少,并且赞不绝口。

元宵节在欢声笑语之中渡过。

之后的日子,船上的气氛,也终于不像之前那么凝重。

海上行船的日子很无聊,虞幼窈也没有闲事,考虑到北境冬天苦寒,做了不少僻寒、袪湿、养身的香药。

一忙活起来,时间就过得很快。

等到商船再次停船时,虞幼窈才恍惚意识到,他们已经到了辽省连城。

殷怀玺镇守在辽省以东,范围之大,包含了东北三大省,《前汉书·地理志》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县十八!”

原幽州包含了,东北三省,及京三省,也就是北京、河北、天津三地。

到了大周朝,京三省已经不在幽州辖下。

因山西、陕西、宁夏三个西北地区,绵延十万里大山,地势十分复杂,常有匪患出没,那边又联通了商道,与北狄部分接攘,朝廷在重新划分州辖时,就将这靠北的三地,划分到了北境幽州地界。

又因幽州地广,位置特别,朝廷没在幽州设藩。

后来周厉王自请去幽州镇守,今上首开先例,封了他定北王,原也是为了震慑,镇守北境的将领。

没想到,周厉王自己在北境创下了不少丰功伟绩。

大周朝不以郡治,辽东十八县,襄平是首县,襄平古城自古存在,是幽州的州治,因此又称幽州城。

殷怀玺就在襄平城中。

虞幼窈和殷怀玺之间,就相隔了一座大鞍山,那是东北地区,资源很丰富的地区,出产许多矿产,如奇石、美玉,还有比较名贵的药材,同时还能通过城城海岸口,从大海里获得丰富的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幽州军的战略物资。

连城的气候和泉州相似。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便是冬季也不觉得冷。

可是,一旦跨越了横在连城与幽州城(襄平城)之间的鞍山,就又是另一番天差地别的景象。

幽州城多暴雨、大雨,夏秋两季日照很少,因冬季时间很漫长,气温很低,所以春季气候不显,每年到了秋、冬、春三季,也是苦寒。

商船停在码头,王氏过来了:“连城这边情况不明,殷三和景流上岸去打探消息去了,我们先在船上等着。”

虞幼窈点点头,又问:“接应的人过来了吗?”

王氏笑道:“他们到了连城之后,每日都在连城码头徘徊,商船一到码头,就和我们就接上头了,马车货运都已经联系好了,等殷三和景流打探消息回来,商量看要怎么安排,可能还需要在船上呆两三天。”

初来乍到,还带了大批的物资,有些太打眼了,肯定要先摸一摸连城的情况,才做下一步打算。

殷三和谢景流这一去,就是两天。

回来的时候,谢景流弄到了连城的舆图。

舆图属违禁物品,几乎都掌握在官府及一些世家大族手中,便是谢府在外行商,也是走得朝廷规划的路线,不敢私自堪舆路线。

“我打听过了,武穆王在北境物资较为丰富的一带,设了近百个流民收容营,连城这边临海,物资很丰富,城外就安置了营帐收容流民,由官府和武穆王派兵镇守,以防止流民作乱,以家族为单位,每家出一个壮劳力,以劳力换取粮食,家中没有壮劳力,可以做些缝补军衣的活计,每日提供一碗热汤,一块番薯。”

虞幼窈松了一口气。

再多的粮食,也禁不起大批流民的消耗,吃不饱但也饿不死,还有相当安稳的环境,这对灾民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谢景流脸上也有了笑容:“等到天气回暖,番薯会在整个北境,所有地区推广种植,武穆王鼓励种植柞树,养柞蚕,已经联系了当地擅长养蚕的人,传授流民养蚕技术,武穆王府会出面,联系一些丝绸大商收柞蚕茧,蚕丝等。”

逃亡过来的人,以后很大可能会在当地安家,但是流民没有田地,背井离乡,在当地找活计也不容易,将来的日子会更艰难。

大批流民聚在一地,若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间一长肯定是要出乱子。

大周朝的柞蚕养殖,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东两地。

连城林木分部很广,以柞树为主,有天然的柞蚕养殖环境,只不过柞蚕养殖,却都掌握在当地的大户手中,所以产量有限。

如果能发展出规模,不仅保证了部分逃亡过来,没有田地的流民,将来的生活,还能带动北境的商贸,百利而无一害。

柞蚕是个好东西,蚕茧缫制蚕丝,蚕丝能织产锦、绫、罗、绸等,其中又涉及了印染等各种工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